1894年,是中國曆史乃至世界曆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生莫理循,不會說中文,沒有同伴和翻譯,靠著母親寄來的四十英鎊,自上海沿長江到重慶,然後徒步前往緬甸的仰光。一路沿途記事,寫成此書。
就在莫裏循旅行結束之後不久,甲午中日海戰爆發,中國慘敗,古老帝國的命運鏇即跌入榖底。在鼎沸的曆史浪潮到來之前的那一刻,莫裏循筆下的中國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即將要麵對無數苦難和挑戰而最終獲得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呈現齣怎樣的麵貌呢?
那些生龍活虎的峽江闖灘場景、如夢似幻的驛路客棧風情、彌漫山間的馬幫鈴聲迴響,時時在莫理循的文字裏復活,在讀者麵前展開瞭一幅沒有裝飾的晚清中國的古老圖景。透過一位來自遙遠異域的蘇格蘭紳士的眼睛,我們重新迴到瞭1894年的中國。
閱讀本書,不僅僅是懷舊。
##先看的是竇坤的翻譯,李磊的翻譯很認真,做瞭很多資料的考證,但比起竇來說,損失瞭一些幽默感,例如關於中醫和西醫的比較那裏,不知道莫的原文是怎麼樣的。再者我真沒讀齣優越感,他一直在誇中國人如何善良美好,被解讀成反話,簡直就是誤讀。
評分拋卻西方列強帝國主義殖民背景下濃濃的迷之優越感、自大、傲慢如直男癌般的敘事風格不論,作者的文字的確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審視昨日之我的獨特視角:清帝國的榮光不再,沉屙遍地,積弊難除,即便是西南邊疆遠離塵囂的詩酒田園,也依舊顯得蕭索凋敝,為無盡的貧窮和苦難濛上瞭一層令人窒息的陰影。華夏文明的凝滯與落後,早已在販夫走卒的日常行狀中,奠定瞭其悲劇命運的基礎。
評分##盡管對很多人來說本書的語氣和行文讓人不舒服——難為譯者在前言和腳注裏的反復解釋和良苦用心,但我覺得除瞭某些典型的外國人視角和諷刺的風格外,並沒有什麼可以指摘的地方。作者從東到西的貫穿式旅行給讀者一個機會:看看中國從東部發達諸省到西部的農業社會世界的各種圖景。因為現代的曙光已經照進這些地方使得作者能夠來一次這樣的旅行。但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郵局,海關和電報局,而是遍地的厘金局,鴉片——這還是清朝沒有開煙禁的時候。書裏的幾個細節很有意思:東川銅錢小而劣,東川是滇銅産區,銅錢反而小而劣,讓人驚訝;雲南的貨幣是黃金;各地的銀錢比價。
評分拋卻西方列強帝國主義殖民背景下濃濃的迷之優越感、自大、傲慢如直男癌般的敘事風格不論,作者的文字的確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審視昨日之我的獨特視角:清帝國的榮光不再,沉屙遍地,積弊難除,即便是西南邊疆遠離塵囂的詩酒田園,也依舊顯得蕭索凋敝,為無盡的貧窮和苦難濛上瞭一層令人窒息的陰影。華夏文明的凝滯與落後,早已在販夫走卒的日常行狀中,奠定瞭其悲劇命運的基礎。
評分##非常驚喜,預期之外的好看!作者雖然的確受時代所限對中國有不少誤解和作為“帝國”子民的傲慢,但走到後麵也還是有一些反思的,更何況他提到的一些質疑也並非無根據,比如是否真的可以通過停止進口鴉片而控製中國境內鴉片泛濫的問題,鴉片是否真的那麼嚴重影響健康的問題,事實確實和宣傳的不一樣。讀完可以刷新不少對當年中國西南部的印象,配的老照片也是非常好的補充。而且作者的刻薄也很可愛嘛,並沒有感到多過分,因為哪怕是現在讓我們去經濟不那麼發達的地方旅行,也未必會比作者更理性客觀尊重他人。更何況他的挖苦可不隻針對中國人,對傳教士們一樣毫不留情麵。
評分拋卻西方列強帝國主義殖民背景下濃濃的迷之優越感、自大、傲慢如直男癌般的敘事風格不論,作者的文字的確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審視昨日之我的獨特視角:清帝國的榮光不再,沉屙遍地,積弊難除,即便是西南邊疆遠離塵囂的詩酒田園,也依舊顯得蕭索凋敝,為無盡的貧窮和苦難濛上瞭一層令人窒息的陰影。華夏文明的凝滯與落後,早已在販夫走卒的日常行狀中,奠定瞭其悲劇命運的基礎。
評分##商務印書館,李磊譯
評分##商務印書館,李磊譯
評分##曆史的長河靜靜流淌,但泛起的漣漪卻迷人異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