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是中國曆史乃至世界曆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生莫理循,不會說中文,沒有同伴和翻譯,靠著母親寄來的四十英鎊,自上海沿長江到重慶,然後徒步前往緬甸的仰光。一路沿途記事,寫成此書。
就在莫裏循旅行結束之後不久,甲午中日海戰爆發,中國慘敗,古老帝國的命運鏇即跌入榖底。在鼎沸的曆史浪潮到來之前的那一刻,莫裏循筆下的中國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即將要麵對無數苦難和挑戰而最終獲得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呈現齣怎樣的麵貌呢?
那些生龍活虎的峽江闖灘場景、如夢似幻的驛路客棧風情、彌漫山間的馬幫鈴聲迴響,時時在莫理循的文字裏復活,在讀者麵前展開瞭一幅沒有裝飾的晚清中國的古老圖景。透過一位來自遙遠異域的蘇格蘭紳士的眼睛,我們重新迴到瞭1894年的中國。
閱讀本書,不僅僅是懷舊。
##作者雖帶著來自“文明世界”的有色眼鏡,旅途所見所聞卻是十分真實的。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經過富庶的四川越過烏濛山脈到迴族動亂中飽受摧殘的貧窮的雲南,販賣兒童、殺嬰,種種煉獄慘相,觸目驚心。
評分##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國傢的過去。
評分##翻譯良心。
評分##時常感嘆百年前西方傳教士的堅韌。如莫理循所言,中國是當時傳教最睏難的國傢。莫在中國西南遊曆,所到之處滿目蒼涼,到處都是罌粟。他記錄當時底層人的辛酸,對這個國傢充滿好奇。不過他也以大英帝國子民為傲,文中輕易可見輕浮和優越感。翻譯很辛苦,也很用心。
評分##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國傢的過去。
評分##曆史的長河靜靜流淌,但泛起的漣漪卻迷人異常。
評分##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國傢的過去。
評分##1894年的第一手資料
評分##通篇處處可見殖民主義的惡臭嘴臉和帝國主義的無恥思想。倉廩食而知禮節,這本書記載的是我們痛苦的過去。希望這個作者活到現在,叫他睜大眼睛看看今天的中華榮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