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

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勇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清华国学丛书”总序1一知识的源流: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研究二变化的“形象”:梁著“清学史”三种有关晚清“今文学”叙述的比较三学术与政治:《近世之学术》读解四“偶然”的背后:梁任公著述《清代学术概论》之心意五两种“兴味”与“晚年定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著述由来与意旨六“自述”的检核:“今文学”运动中的梁启超七变化与不变:重新认识晚清“今文学” 附录经今文学的异趋:张尔田与晚清民国时期的经史学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以梁著清学史三种为中心的研究》细读梁启超三种关键的清学史著述,澄清梁启超在晚清“今文学”运动中的角色。从细处再现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及陈述语境,是一部精心打磨十年的思想小品。

内容提要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于,他既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又是记述者和阐释者:无论是清末新政、民初宪政等政治大事,还是晚清学术传承等文化思想进程。《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以梁著清学史三种为中心的研究》从梁启超三种关键的清学史著述(即《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第八章《近世之学术》)入手,还原梁氏前后叙述的不同语境,澄清其在晚清“今文学”运动中的角色,将梁氏及谭嗣同、夏曾佑等人的“今文学”言论加以历史的解析,呈现出一个逐渐生成和变化着的过程。

用户评价

评分

##颇具启发性的著作。 利用文本对照的方式,系统梳理了梁著三部清学史之间的异同。行文晓畅质朴,没有故弄玄虚的论调。光是这一点,已超出许多同行。 (附录关于张尔田的研究,以后有时间再看吧)

评分

##考察任公三種清學史著作的時代語境,比如任公與章太炎、胡適的政見之不同、任公在民國的政壇活動等,揭示任公對“今文學”的論述如何在各種因素影響下不斷有所變化,頗有啟發性。此書不以文獻考索見長,而以思力取勝。

评分

##现在研究思想史的路数 和新文化史差不多 分析著作背后反映的著者思想与社会背景的互动 其实细想也确实是这样一回事 过去那种单纯的思想史或哲学史粗疏的研究弊端应该加以正视和改进了

评分

##“本书……无非还是‘知人论世’或‘知人论著’这样的老生常谈”(227),虽是如此,做起来也难。有必要再读一遍朱维铮先生的《〈清代学术概论〉导读》了。

评分

##篇幅不长,但写的非常清楚,每一章有小结,文末有结语,观点结论在第七章已经阐明,重点是思考文章的写作结构与论证方式。作者对梁著清学史三种作了相当仔细的梳理,着力于还原各书的写作语境、著作主旨和现实指向,指出晚清“今文学”是一个演化和生成的概念,其内容随语境的不同而变化,因而叙述本身存在着前后不一的差异,出现“古学复兴”、“复原孔教”、“变法”等多种面相。晚清“今文学”运动为晚清“新思想的引入”之一端,及由之而来的“思想解放”潮流,是梁启超今文学叙述中始终如一的尺度,但单纯讨论“今文学”需要结合语境作出具体的界定。 正如作者所说:“”任何一种学术史的叙述,都带有作者和时代的印记,需要将其放回它产生的“语境”中进行解读,所谓“经典”的文本亦是如此。”

评分

##脑子真好使,不过害了我们这些中人以下...

评分

##绝好的讲义,但很难算作著述。

评分

##思路与结构可以作为读书课上作报告的典范。开头的学术史部分尤其晓畅。论张尔田一篇足见作者功力之深。

评分

##评《概论》以及附录分析张尔田的文章不错,虽然是论文集修改而成,但也不失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