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9865824969
叢書系列:Essential
規格:平裝 / 26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12年前,她在廚房料理台找到人類學的廣袤田野,
從此甘心樂意「土著化」,做廚房裡快樂踏實的人類學家。
這本書,不只記錄了她的學廚初心和餐飲見聞,
更以知識與實務結合的新型態寫作,
開啟一代華人飲食書寫的新風潮。
53篇學廚筆記× 6道私房食譜──莊祖宜diyi本著作 復刻上市!
◎廚房,就是她的人類學田野
「想想是怎麼開始學做菜的,還真得感謝人類學。」
二十年前莊祖宜赴美攻讀人類學,求學期間發展出「做菜」這個第二專長。「做菜的樂趣就在於它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饋。」剝豆燉肉紓解了課業緊張,帶來真切的滿足感,更在博士論文苦無進展時,領她找到人生新志業,決絕放下苦讀八年的學位,縱身投入專業廚藝。
人類學者總想走進人群、深入草莽,但在學術高塔裡,田野往往成為不可及的想望。進入廚藝學校後,莊祖宜發覺:原來廚房就是她在人類學中不斷找尋的那片田野,生猛的草莽江湖!於是以部落格「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作為田野筆記,點滴記下「小學徒」zuixin鮮、真實的廚房見聞。
穿上格子布廚師褲、戴上小扁帽,從diyi堂的基礎蛋料理,到刀工屠宰、點心派皮,她以初生之犢的熱情,記錄廚藝學校的學廚歷程、與師長同學的互動百態,之後又以小學徒視角,記述在米其林二星餐廳Amber摘葉切菜的苦力勞動中,味覺擴張、眼界全開的新鮮經歷,並親身見證地中海式餐廳Bio的開幕到歇業,間或穿插與名廚派翠夏、麥克.瑞德的幫廚經驗,還有與湯瑪斯.凱勒、Nobu等偶像面對面的精彩時刻,筆鋒幽默真誠,又有深刻見地,讓廚藝外行人讀來趣味橫生,又得以一窺專業廚房祕辛趣聞,門道中人也能從中領略訣竅心法,藉她的經驗得到鼓舞。
◎這本書,影響了好多人!
這些部落格文章集結成書後,意外影響了無數人。「多年來我收到過無數讀者的留言,沒想到無心插柳,我的經歷成就了一本另類勵志小品,喚起了很多人那顆蠢蠢欲動,想擺脫制式人生的初心。」有些人在書中窺見不一樣的生活經歷,有些人在書中照見當年的自己,更有些人受鼓舞決心走入廚藝專業。有些人因為她變得更敢放膽作夢,還有一些人正逢人生抉擇的隘口,也從她對烹飪志業的熱情裡找到堅定的力量,和自在做自己的勇氣。
如今多年過去,從學院到專業廚房再到家庭,莊祖宜的身分幾經變換,不變的是對廚藝的熱忱,透過烹飪教學視頻、撰文分享,甚至是食譜《簡單.豐盛.美好》的出版,她一次次以行動證明做菜的快樂,以熱情領人走入廚房。與書裡那初入廚門的身影兩相對照,更應證了當初無悔的選擇,她早已甘心樂意「土著化」,成為廚房裡zui快樂踏實的人類學家!
◎這本書,開啟了一代飲食書寫風潮
「我以料理新鮮人眼光記錄在劍橋廚藝學校以及後來在香港做學徒的經歷,內行人難免覺得幼稚可笑,連我自己現在看了都有點難為情。但它們畢竟反應了zui真實的學習歷程,也算是見證了一代飲食書寫的草創時期。」
十年回首,《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記錄的不只是她學廚的原點,書中知識與實務結合的新型態寫作,也象徵一個時代飲食書寫的開端。從劍橋廚藝學校到香港米其林餐廳,她以學術的敏銳道出常人難以窺見的專業廚房大小事,筆調詼諧自在、清通明快,既把小學徒的甘苦見聞寫得有料有味,精采冒險又砥礪人心,也開啟了新一代飲食書寫的可能性,華人飲食寫作至此一脫只求美味的餐飲品評,或以食物作為記憶象徵的美文形式,從烹飪技法到風土民情皆能入題,成為與人人生活切身相關的一門顯學。
名人推薦
毛奇 |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共同創辦人、「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版主、作家
宇文正 | 作家
李取中 |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
索艾克Soac | 電視主廚
陳志煌James | Fika Fika Café創辦人
高琹雯Liz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版主
陳靜宜 | 作家
張大春 | 作家
張鐵志 | 作家
番紅花 | 作家
詹宏志 | 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作家
葉怡蘭 | 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楊馥如 | 作家
劉冠吟 | 《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蔡珠兒 | 作家
盧怡安 | 作家
「她推開一扇大窗,把光線和視野引入廚房。」──作家 蔡珠兒
「慧詰、真摯、敏銳,莊祖宜揮灑自如的才華,以此為起點。」──「美食家的自學之路」版主 高琹雯Liz
新版序
Intro.從學院到廚房
Part I.投筆從刀,廚藝學校新生活
.diyi堂課
.派皮大有學問
.乾洗店裡學烹飪
.刀工訓練
.食雞的文明
.烈酒一定要喝完
.屠宰課
.餅乾的意義
.麵包瘋子
*吉姆.拉赫的免揉麵包
.三星初體驗
.廚房裡的派對
.道地義大利
.高貴的橢圓形
.一碗清湯
.廚房裡流行什麼?
.名廚的教誨
.中菜速成班
.鴨子與小老鼠
.畢業考
*漸層菠菜糕
.小廚師戴高帽
PartⅡ.從零開始,餐廳實習大不易
.新手找工作
.從基層做起
.遇見Nobu
.開工了!
.完美的代價
.我的五星級零嘴
.白松露饗宴
.前進馬來西亞
.豪氣女大廚
.進入熱廚
.粗話訓練班
.神鬼交鋒
.大廚的養成
.心血換來的晚餐
.Beo有機廚房
.哈台幫廚師
.開餐廳不容易!
.員工餐
.點心師傅
.好景不長
PartⅢ.這樣吃那樣想,飲食雜聞趣談
.海上廚房遊
.婆婆的營養主義
.愛莉絲的美味革命
.廚房裡的貝多芬
.Fusion何去何從?
.米其林標準
.憑感覺做菜
.細火慢燉
*Braising的基本步驟
.醬料見真章
.鑄鐵鍋
*鑄鐵鍋保養
.Zest
*橙皮辣椒粉
.Confit
*油封鴨腿
.川味
*家常紅油
*我家的擔擔麵
坦白说,市面上关于烹饪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是重复的配方和炫技的摆盘,读起来缺乏新意。然而,这本《廚房裡的人類學家》给我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它的视角非常独特,侧重于“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吃”,而非仅仅是“如何做好它”。书中对几种经典食材的历史变迁和地域适应性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让我对那些寻常的蔬菜水果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作者对某一种香料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分析,细致到连我这个不常关注历史的读者都看得津津有味。文字的张力在于其知识的密度和趣味性的完美平衡。它不追求让你成为一个快速出菜的机器,而是鼓励你去理解食物的来龙去脉。每一次翻阅,都会发现新的知识点被巧妙地植入到对菜肴的介绍之中,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食谱本身。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我对“人类学”这个标签感到好奇。我总觉得,美食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但如何将这种深奥的学术概念融入到日常的厨房实践中,一直是个难题。这本书完美地架起了这座桥梁。它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自然,没有丝毫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作者仿佛带着我们游走在世界各地的厨房和餐桌之间,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次微型的田野调查。我特别喜欢它探讨“仪式感”的那一部分,关于家庭聚餐中的座位安排、特定节庆食物的象征意义,这些细节的描绘,让冰冷的食谱瞬间有了温度和历史的厚重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家里的饮食习惯,反思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的传统。这本书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家常便饭”的定义,它不再只是果腹的必需品,而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连接的载体。对于那些希望在烹饪中寻找更多意义和连接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精神食粮级别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厨房救星!我一直对烹饪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的水平停滞不前,尤其是在处理一些传统或复杂的菜式时,总觉得少了点“灵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悉心指导。作者的文字非常生动,不仅仅是罗列菜谱步骤,更是深入探讨了食材背后的故事和烹饪技艺的精髓。比如,书中对于不同地区调味料的选用和搭配,讲解得极其透彻,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以前的“经验之谈”其实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食物与健康、食物与文化之间的探讨,拓宽了我对“吃”这个行为的理解深度。它不是一本死板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热情的朋友在分享他的美食心得和人生感悟。我立刻按照书中的一些小技巧尝试了几道新菜,家人的反应都非常积极,那种被肯定的感觉,真的比吃到米其林大餐还满足。这本书让我对未来在厨房里的探索充满了期待,不再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带着一种探究和享受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餐。
评分作为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纪录片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将视觉体验转化为文字叙事力量的书籍,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的文字画面感极强,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锅中油花爆裂的焦香,感受到食材在手中被揉捏的质感。作者的观察力极其敏锐,无论是对手工制作面食时面团韧性的描述,还是对炉火温度微妙变化的捕捉,都细腻入微。这种感官上的丰富性,是我在很多同类书籍中缺失的。它成功地将厨房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通过文字的力量扩展成了一个充满故事和哲思的广阔舞台。书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如何对待食物的态度对比,也让我深受触动,明白了“吃什么”背后隐藏着多少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贴近生活的观察,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又引人深思。这本书真的能激发你拿起锅铲,尝试去复刻那种在文字中被描绘出的“瞬间”。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效率的现代都市人,时间观念很强,但这本书却让我愿意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它提醒我,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正在逐渐失去与食物的深度连接。作者在书中关于“慢食”和“手作”的论述,与其说是烹饪指南,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它不强求你必须花费数小时去做一道菜,而是倡导在烹饪的过程中保持专注和敬畏之心。我尤其欣赏它对食材采购环节的重视,那些关于如何与当地农夫交流、如何分辨季节性食材的细节,都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生活智慧”。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真正的美食家,不仅在于能烹饪出多复杂的菜肴,更在于他们对食物来源、制作过程和食用意义的深度理解。读完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外卖频率,更多地去市场挑选当季的食材,这种改变,让我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提升。这是一本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生活方式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