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裡的哲學家》
作者: 埃米爾.梭維斯特
原文作者: ?mile Souvestre
譯者: 楊芩雯
出版社:八旗
出版日期:2018/02/07
ISBN:9789869590563
叢書系列:結晶
規格:平裝 / 272頁 / 13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 哲學> 西方哲學> 概論
內容簡介
從狹小閣樓裡,他放眼巴黎,
望穿世間困苦,在細微處深刻體會人性光輝之美。
十二篇日記形式隨筆,譜成一部「愛的哲學」,記述人性在黑暗中展現的善良、單純、分享、成全、互助、同理心等諸多光輝。
法國作家梭維斯特筆下這位「閣樓裡的哲學家」,其實只是一介蝸居巴黎公寓屋頂下陋室的平凡人,他具備一身平庸的特質:多愁善感,也愛牢騷抱怨;多半不安於現狀,有時又太過滿足於當下。
那麼何以稱他為「哲學家」?
因為他從周遭生活觀察諸多故事與細節,照見人性陰暗與光輝,一次次從中得到體悟與滿足。
在書中隨四季流轉、以十二篇日記隨筆紀錄的生活體會中,他發現,人生在物質與意義、外在與心靈之間追尋的並非表象純粹的享樂,而是得在現世諸多矛盾間做出取捨,而箇中真諦不過是在平凡與樸實中尋得心靈的富足與平靜。
《閣樓裡的哲學家》看似章章分散獨立,實則情節環環相扣;每章背後都是某一人性主題的探討,讀來卻不具說教意味,文字畫面彷彿置身十九世紀巴黎街頭和鄉間,端望著善與惡、上與下的衝突和化解;如臨其境地感受到在「哲學家」輕快誠摯的口吻敘述下,那些人物性情的悲喜情緒,以及當中蘊含深刻且純淨的精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埃米爾.梭維斯特?mile Souvestre(1806-1854)
十九世紀法國作家,生於法國西北部臨海小城莫爾萊(Morlaix),原想承襲父業擔任土木工程師,仍受寫作的熱情召喚,開始創作。
梭維斯特在作品初試啼聲後定居於巴黎,但他曾做過律師、記者、教授,甚至是出版商人,對於社會的理解目光獨到,而他作品中貫有的反思與觀察,也正起源於他豐富的人生經歷。
梭維斯特因健康問題在壯年時驟然離世,得年四十八,留給後世約六十本著作,類型包含小說、散文、戲劇等。法蘭西學院在他逝世當年頒贈蘭柏特獎(Prix Lambert)予其遺孀,以表彰梭維斯特及《閣樓裡的哲學家》「對人性道德的至高貢獻」。
譯者簡介
楊芩雯
專職譯者。譯有《強尼上戰場》、《總統的人馬》、《柬埔寨》、《製造俄羅斯》、《普丁的國家》、《蝗蟲效應》。
目錄
序言
第一卷
第一章 新年的禮物
第二章 狂歡節
第三章 窗景為我們上的課
第四章 互愛
第五章 補償
第二卷
第六章 墨里斯叔叔
第七章 權力的代價,名氣的價值
第八章 厭世與悔悟
第九章 米歇爾.亞洛一家人
第三卷
第十章 我們的國家
第十一章 物品的精神之用
第十二章 歲末
说实话,我很少购买需要如此专注精神力去啃读的书籍,但我对“八旗”出版社的出品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感。他们似乎总能挖掘出那些被主流学术界忽略,但对独立思考者极具价值的宝藏。这本书的厚度和内页排版透露出一种“干货满满”的气质,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插图和分散注意力的设计,完全是为了内容服务的。我设想,这位“哲学家”可能远离尘嚣,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沉的内省,构建起一套自洽的思维体系。这可能不是一套容易消化的读物,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去消化和反刍。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不同于当下信息爆炸时代的思考节奏,让我们慢下来,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那些微弱但真实的声音。这种“慢哲学”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它承诺的不是即时的答案,而是持久的思考能力。
评分购买哲学类书籍,很多时候就是购买一种“精神的陪伴”。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传递出的一种不媚俗的姿态。在充斥着各种成功学和效率哲学的当下,一本专注于“存在本身”的著作显得尤为稀缺。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松弛感”,不是放纵,而是清晰地认识到哪些是生命中真正需要坚守的原则。我希望作者的论述是带着温度的,能够触及到我们作为现代人的焦虑和迷茫。它的价值或许不在于你能记住多少引文,而在于它在你脑中种下了一颗怎样的种子,促使你以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生活路径。这种细致入微的、基于个体体验的思辨,才是真正能滋养灵魂的养分,而非空洞的理论口号。
评分我对西方近代某些流派的思潮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切入点。《阁楼里的哲学家》这个书名,立刻让我联想到那种不参与世俗纷争,但对人性有着透彻理解的隐士形象。我非常好奇,梭维斯特是如何在看似封闭的“阁楼”空间里,拓展出如此广阔的哲学视野的。这种“内向的探险”,往往比外在的游历更能触及本质。我希望这本书中能有对时间、孤独、创造力这几个主题的深刻探讨。特别是“原版”的质感,让我联想到上世纪欧洲知识分子那种严谨又不失浪漫的文风,文字的张力应该很足。如果能从中捕捉到一丝一毫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性冲击时的挣扎与超脱,那么这次购买就太值了。
评分最近读了几本哲学入门读物,总觉得有些过于概念化,缺乏那种直击人心的生活哲学。而这本《阁楼里的哲学家》,光从名字就能感受到一种“局外人”的清醒和孤独。我期待它能跳出宏大的理论框架,转而关注个体在日常琐碎中如何建立自己的精神堡垒。我希望梭维斯特能用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调,描绘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思的瞬间——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窗棂时的感悟,或是面对巨大变故时内心的纹丝不动。这类书籍的价值在于,它们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想”,而是引导你去“如何感受和存在”。港台原版这个标签也让我格外留意,它意味着在翻译和校对上,可能保留了更多原汁原味的语境和韵味,没有被过度地本土化处理,这对于理解那些带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思想尤为重要。这本书或许会成为我重新审视“简单生活”意义的一把钥匙。
评分这本《阁楼里的哲学家》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的洗礼,那种复古的色调和精致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了一个充满思辨气息的年代。我拿到书的时候,光是摩挲着封皮的质感,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那种略微粗粝却又恰到好处的纸张,让人忍不住想去翻开它,感受文字的重量。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凭这种对“原版”的坚持和对装帧艺术的追求,就足以让我对内容充满期待。我猜想,作者埃米尔·梭维斯特定是一位对生活有着深刻洞察,并且不愿随波逐流的智者。这种书籍,需要的不是快速的浏览,而是沉下心来,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希望它能像一杯陈年的威士忌,在慢慢品味中释放出醇厚的思想精华,而不是快餐式的知识倾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品味的象征。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位“阁楼里的哲学家”究竟为我们保留了怎样一份纯粹的精神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