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停废是近代社会重要的变动之一,作者在充分挖掘史料特别是使用大量媒体史料的基础上,将科举停废与晚清整个社会变革联系起来考察,细细探究,纠正了过去认识的一些偏差误解,使读者对科举停废与近代社会关系的认识更加清晰,研究证实制度变动并非孤立, 必须将立停科举的过程,与清末民初社会的整体变动联系考察,才能正本清源。
作者简介
##功力深厚,令人敬佩
评分##20190227读完打卡 约用时三个半小时,跳跃着过了一遍。 科举废止之前经过了数十年的改革。科举废除对应试者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科举与学堂之相互关系。科举废止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扎实,厚,资料繁杂。历史学的著作总是引用太多资料,不容易啊。
评分##这个好!相比之前的研究,做法更细更实在,题目也挺有意思的。
评分##2020-12-11 读过 关键数据,把恩科特科都算上,有清一代平均每科两百多进士。制度不是变动不居的,研究科举必得从制度整体着眼,考试的僵化在嘉道时期就已出现,比如过重书法,最主要的是吏治败坏买官得正途举人进士“留滞”,科举之流动性已名存实亡。废除科举后,封疆大吏欲合培才和抡才为一,但现代教育所需的向下做普及的要求和古典金字塔的结构不相吻合,废掉之后两方都不理想。对读书人的冲击没有如俗见所说的那么大,因为各种优拔贡的「善后」考试甚至比废科举前还多,造成了官场的进一步堵塞,新改学堂立宪议兴都提供了此前没有的机会。书中不断出现的四字「缓不济急」,让人感慨系之。新见不少,对史料多有辨析。
评分##按需。
评分##首先,社科文献出版社的书真贵!其次,只是略读了一遍,有诸多不明之处,印象最深的是“补天不成,只好拆庙”的说法,晚清的改革由保守到激进,大势逐渐脱出清廷的控制,清朝的自救回天乏术;最后,该书资料丰富,论证严密,值得模仿学习!——2018.8.19
评分##亮点在于:科举停废后的安置措施以及整合期的乱像,西人治事中学治人的观念依存。
评分##史料异常丰富,功夫异常扎实。
评分##对学界普遍认为的停废科举导致士的边缘化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把张之洞在1905年立停科举中的犹疑态度指出来,再有详细写出了清廷在立停科举之后的善后举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