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竞争

万国竞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永乐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一 康有为: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间 丁耘
序言二 多种普遍性的世界时刻:19世纪的全球史读法 殷之光
导言 1
第一章 康有为的“纵横家时刻” 13
第二章 在“国竞”中“去国” 30
第三章 帝国立宪之危 51
第四章 不能共则不能和 66
第五章 小康、大同与国际体系 82
参考文献 101
后记 108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从拿破仑皇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漫长的19世纪戛然而止。自诩人类文明中心的欧洲即将掀起一场席卷天下的腥风血雨,几千万鲜活的生命归于尘土。若干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很快会淹没在炼狱的血海里,灰飞烟灭。

这个正在经历剧变的世界,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呢?从1898年到1913年,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周游列国,行程遍及五大洲四大洋。他目睹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后辉煌,奥匈帝国的摇摇欲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败与自我救赎,精心描述与解读“万国竞争”之世,评点列强治法之得失,为中国与世界探寻出路。

既然于此末世,皇纲解纽,夷夏易位,天崩地解,那就重塑政教,再造精英。康有为提出的问题,至今仍发人深省。但是,为了在全球史的背景下理解从19到21世纪的中国道路,最有意义的恰恰是追问:康有为未能看到什么?历史正是从康有为失败的地方重新起步,走向新的制度、秩序与文明。

用户评价

评分

##对康有为政治观的解读颇有独到之处。比较重视电函信件等资料(双刃剑)。意欲达到古今、内外的互照,但作为政治思想的康有为与大国协调机制的国际体系之间有两张皮的感觉。

评分

##以前学历史,说中国遭遇西方后先是学习西方器物,后来发现西方不行,而是要学习西方政制。当时感觉这个从器物到政制的转变顺理成章,殊不知器物和制度都是表面,最重要的是如何调动与整合国家力量,如人民的力量。

评分

##康有为勤勤恳恳却步步误判步步错,在现实政治和时代潮流面前,君主立宪构想成为他个人的一种执念。不通外语,对各国走马观花式考察,以国力之弱却欲行帝国纵横之术,以个人地位之低却欲行劝君行道之事,康的一切活动仿佛陷入一种悲剧的徒劳,没有任何实效,对历史的影响也日渐微弱。但在其论述后作者读出整合政治碎片,提升国家能力,由共而通进而统的趋势。但到底何为“共”呢?

评分

##写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康有为看来,“在非毁灭性的列国竞争环境中,各国为了调动资源进行外部竞争,逐渐发展出精细的治理方式;而在一统的时代,由于竞争的消失,治理方式反而变得粗放”。未来有人对比康氏游记和托克维尔的观察点就有意思了

评分

##万俊兄赠

评分

##康有为研究中问题意识最好的一本

评分

##根据导言,本书旨在探究康有为思想中,国际体系变动与国内宪制演变的关系。若是如此,本书难以令人满意,书的主体关注的是康有为对德法奥土宪政经验的分析,而非对维也纳体系的理解,如何影响了其君主立宪制思想。尽管如此,在前一点上,作者清晰阐述了康有为思想中,国家基础能力对实现共和的重要性。

评分

##以前学历史,说中国遭遇西方后先是学习西方器物,后来发现西方不行,而是要学习西方政制。当时感觉这个从器物到政制的转变顺理成章,殊不知器物和制度都是表面,最重要的是如何调动与整合国家力量,如人民的力量。

评分

##万俊兄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