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的世界

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的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培晨 王菡薇著 著
图书标签:
  • 花鸟画
  • 中国画
  • 艺术史
  • 绘画
  • 传统文化
  • 生机
  • 雅意
  • 审美
  • 自然
  • 艺术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图文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2864
商品编码:286012390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的世界

定价:80.00元

作者:徐培晨 王菡薇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001128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的世界》,会带着你深入鉴赏历代花鸟画的大小名家名作,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中国绘画史佳作。初读,你可能是因为它通俗易懂而爱不释手,因为里面讲述了那些你熟悉的画家及其作品。再次细细品读时,你会发现作者总能三言两语道出你忽略了的那些美,让你大呼过瘾。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花鸟画本身就蕴涵着无穷魅力,不同时间、不同视角都会有不同的发现,还在于本书作者领悟到了中国花鸟画的精髓——生机与雅意。*后,当你也具有了这样的视野时,你会发现:一“花”一“鸟”总关情。

内容提要


本书对中国花鸟画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魏晋发端,经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至近现代,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中国花鸟画演变历程。本书在纵向展开的同时还注重了横向延伸,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并对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精妙地讲解,使读者在把握住中国花鸟画发展脉络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时期的不同艺术风格。加之,写作者的教师身份,使得本书的叙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可将本书既可作为中国花鸟画史的教材在大学应用,也可作为书画家们手头的参考资料。

目录


章 花鸟画的几个基本问题

节所谓花鸟画 / 3

第二节花鸟画起源说 / 4

第三节花鸟画成科论 / 5

第二章 唐五代时期花鸟画

节唐代宫廷花鸟画家 / 9

第二节唐代花鸟画举要 / 11

第三节五代时期花鸟画 / 14

第三章 北宋花鸟画

节宋徽宗与其花鸟画 / 27

第二节北宋画院画家与其花鸟画 / 32

第三节北宋文人花鸟画 / 43

第四节北宋其他花鸟画家与其花鸟画 / 50

第四章 南宋花鸟画

节院体工笔花鸟画 / 59

第二节梁楷、法常的水墨写意花鸟画 / 79

第三节赵孟坚与其写意文人画 / 81

第五章 元代花鸟画

节钱选的工笔花鸟画 / 87

第二节文人花鸟画 / 89

第三节其他画家的花鸟画 / 103

第六章 明代花鸟画

节院体花鸟画 / 113

第二节文人花鸟画 / 124

第三节墨竹画、墨梅画 / 138

第七章 清代花鸟画

节八大山人、石涛的花鸟画 / 149

第二节“扬州八怪”的花鸟画 / 153

第三节恽格与“毗陵派” / 164

第四节清代宫廷花鸟画 / 169

第五节“海派”花鸟画 / 174

第八章 近现代花鸟画

节“京派”花鸟画 / 189

第二节“岭南派”花鸟画 / 194

第三节徐悲鸿、林风眠的花鸟画 / 197

第四节潘天寿等人的花鸟画 / 199


参考文献 / 209

附录 六十种花鸟画技法 / 214

后记 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的两个重要特点 / 232


作者介绍


徐培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委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好艺术交流院顾问。2004年3月7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作专题报道《东方之子徐培晨》;2010年6月中国美术馆举办“徐培晨中国画展”;2011年4月在联合国总部举办“徐培晨书画展”;2012年4月在美国哈佛大学作“我和我的猿猴画”主题演讲,2013年10月法国巴黎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聊寄一声猿——徐培晨中国画展”。

王菡薇,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文化厅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江苏省委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主任,美国期刊Chinese Arts Quarterly常务副主编,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中心兼任研究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9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人。获第十二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专著),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


文摘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序言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绿意盎然,笔墨生香:一窥中国花鸟画的东方雅韵 中国花鸟画,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独具东方神韵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与审美理想。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精神世界的投射,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写照,是天地万物生命力的赞歌。从宋代宫廷的精工细致,到元明清的写意奔放,再到近现代的创新融合,中国花鸟画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诉说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 萌芽与雏形:从图案纹饰到初步自觉 花鸟画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其中抽象的鸟纹、鱼纹等已显露出对自然生命的初步感知和艺术化处理。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龙凤纹等,虽然多带有神话色彩,但其对动物形态的刻画已具备了一定的写实基础,为后来的动物画,乃至花鸟画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人们对自然的关注逐渐增加,文学作品中也开始出现对花鸟的描写,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便是对桃花盛开美景的生动描绘。这一时期,绘画也开始从主要服务于宗教祭祀和贵族享乐,逐渐转向对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摹。一些墓葬壁画中出现了较为生动的动物形象,如汉代的马、牛、羊,以及一些飞鸟图案,尽管尚未形成独立的“花鸟画”体系,但其写实性和生活气息已初露端倪。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对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也促进了世俗绘画的发展。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虽然以人物为主,但其中对水边景物的描绘,如飘逸的衣袂与水纹的呼应,以及对神话生物的想象,都体现了画家对物象形态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同时,隐逸之风的兴起,也让一部分士人将目光投向自然,山水田园诗的出现,也预示着对自然审美需求的提升。此时,一些壁画和墓室中开始出现更为独立的禽鸟、走兽以及花卉的描绘,虽然仍多为背景点缀或辅助叙事,但其造型和神态已日渐丰富。 二、 繁荣与定型:宫廷写实与文人写意的双峰并峙 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花鸟画也在此时期逐渐独立并走向繁荣。初唐时期,丹青高手辈出,如孙位的《花鸟画》,虽然我们今日已无缘得见原作,但史书记载其“善画山水、花鸟、人物”,已表明花鸟画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同时,一些画家开始注重写实,如薛稷对鹤的描绘,据说栩栩如生,能够辨别种类。而边鸾则以擅画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闻名,其作品已具备了相当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盛唐时期,花鸟画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边鸾的传人如刁光胤,在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上,更注重描绘花卉的繁茂与鸟雀的灵动,其作品《花鸟障子》被誉为唐代花鸟画的典范。同时,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图》中虽然以山水为主,但其中对草木的细致刻画也为花鸟画提供了借鉴。而晚唐的黄荃,更是唐代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他所创立的“黄家富贵”风格,以色彩浓丽、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而著称,注重描绘宫廷御苑中珍奇的花卉和吉祥的禽鸟,强调富丽堂皇的帝王气象。其作品如《写生珍禽图》局部,虽然是写生,但已带有明显的程式化和装饰性。 五代时期,花鸟画继续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南唐的徐熙,与黄荃并称“黄徐”,但他所开创的“徐家野逸”风格,则与“黄家富贵”截然不同。徐熙更注重写实,尤其擅长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景物,如水草、芦苇、溪石以及各种野花野草,并赋予其勃勃生机。他常常在画中点缀一些水鸟、野鸭等,作品风格清新淡雅,注重写意,为后世花鸟画的写意画风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宋徽宗赵佶以皇帝之尊,亲自创立“宣和画院”,提倡写实,尤其在花鸟画方面,他要求画家“写生”,捕捉物象的真实形态和神韵。他本人也擅长花鸟画,其作品《芙蓉锦鸡图》便是例证,画面上锦鸡的羽毛色彩绚丽,姿态生动,与盛开的芙蓉花相互映衬,构图严谨,色彩明丽,是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同时,宋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花鸟画家,如崔白,其画风粗犷豪放,用笔简练,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生动气韵,其作品《双雉图》展现了野趣盎然的景象。李迪的《枫鹰犬图》则将花卉、走兽、禽鸟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野性的力量。 与院体画的精工细致相对应,宋代文人画家的崛起,也为花鸟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文同以墨竹闻名,其画竹“胸有成竹”,笔墨挥洒间,尽显竹之挺拔清雅,成为文人画的典范。苏轼也善画竹石,以书入画,意趣盎然。这一时期,墨花的出现也逐渐受到重视,一些画家开始尝试用水墨来表现花卉的形态和神韵,摆脱了色彩的束缚,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表达。 元代,蒙古族统治下的社会环境,对传统汉族艺术产生了冲击,但也催生了新的艺术风格。虽然宫廷画院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文人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赵孟頫及其门下,继承宋代文人画的传统,同时融入了书法的笔意,使花鸟画更加注重线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管道昇的墨竹,充满女性的细腻与温柔。虽然元代花鸟画在整体上不及宋代辉煌,但文人写意画风的进一步发展,为明清花鸟画的写意高峰奠定了基础。 三、 变革与发展:明清的写意巅峰与近现代的创新求变 明代,虽然院体画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但写意花鸟画迎来了新的高峰。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吴门画派”的大家,在继承元代文人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空间。沈周的《菊花图》,笔墨苍劲,意境高古。文徵明的《古木竹石图》,潇洒飘逸,充满书卷气。唐寅的《墨花图》,奔放洒脱,极富个性。 明代中后期,花鸟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陈淳(白阳)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他以饱满的笔墨,恣意挥洒,将花鸟画推向了更加自由奔放的境界,其作品如《花卉册页》,充满生命激情。徐渭更是将写意花鸟画推向了极致,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笔墨淋漓,气势磅礴,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的一个高峰。他的《墨葡萄图》便是其奔放不羁个性的真实写照。 清代,花鸟画在继承明代写意传统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扬州八怪,如郑燮(板桥),以竹石、兰花、衰柳等为题材,笔墨粗犷,意境奇特,充满个性与批判精神。他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便是他坚韧不拔品格的象征。金农则以其独特的“漆书”和对花卉的写意描绘,别具一格。 宫廷画院在清代依然存在,但皇家口味也影响着画风。冷枚、蒋廷锡等画家,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色彩观等融入中国画,创作出色彩鲜艳、造型逼真的作品,如蒋廷锡的《百花图》。然而,这种学院派的风格,与文人写意的精神渐行渐远。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进入剧烈变革时期。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近现代花鸟画大师们,在继承传统写意精神的同时,积极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寻求创新。 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花鸟画的巨匠。他以“衰年变法”,将民间艺术的质朴与文人画的意境相结合,笔墨雄浑,色彩浓烈,尤其擅长描绘虾、蟹、虫、鱼、花卉等,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与生活气息。他的《大虾》便是其炉火纯青技艺的代表。 张大千,是另一位集大成者。他学古功力深厚,又大胆创新,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尤以泼墨写意花鸟画令人称道。他的作品色彩绚丽,意境宏大,既有传统文人画的韵味,又不失时代感。 林风眠,将西方绘画的色彩、构图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中西融合”风格。他的花鸟画,色彩明快,造型简约,充满现代感。 新中国成立后,花鸟画的发展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如潘天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雄健的笔墨和独特的构图,将花鸟画推向了新的高度。当代艺术家们,则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将中国花鸟画的魅力发扬光大,使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四、 精神意蕴:自然之情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中国花鸟画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精神意蕴。 首先,是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画家们通过对花鸟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赞美,对四季更迭、生命轮回的感悟。一花一草,一鸟一石,在画家的笔下,都仿佛有了生命,传递着自然的呼吸与律动。 其次,是文人精神的体现。许多花鸟画作品,并非简单的写实,而是寄寓了画家的人生哲学和情感抱负。梅、兰、竹、菊“四君子”,因其高洁、清雅、坚韧等品质,成为文人寄托情怀的理想对象。画家通过描绘这些花卉,表达了对君子品格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 再次,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花鸟画便是这种思想的艺术化表现。画家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力求表现出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使画面中的物象与观者心灵产生共鸣,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最后,是写意精神的追求。中国花鸟画重“意”而轻“形”,不拘泥于物象的细枝细微,而是通过笔墨的挥洒,捕捉物象的神韵和气质,传达出画家内心的感受和理解。这种写意的创作手法,使得花鸟画具有了更加自由和丰富的表现力。 从古至今,中国花鸟画始终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展现着自然的生机,诉说着人生的况味,流淌着不息的民族文化血脉。这幅宏伟的画卷,仍在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等待着更多有缘人去细细品味,去深入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大篇幅刊载的画作高清复印件,那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使是纸张的纹理,也仿佛能够触摸到。虽然我平时也会在网上看到一些花鸟画的图片,但总觉得隔了一层,不如这样实体的印刷品来得真实。书中对每一幅画的解读也相当有见地,它不只是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更侧重于分析画作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我尤其被书中对“意境”的阐释所打动,它不仅仅是画面上的景物,更是画家借景抒情,寄托心志的表达。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古代的画家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感受着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痴迷于那些带着浓郁东方韵味的画作。这本书的书名《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的世界》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似乎承诺着一种视觉的盛宴,一种文化的探索。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将“生机”与“雅意”这两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概念融合在一起的。“生机”代表着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是生命的律动;而“雅意”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是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我想象着,在画家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花鸟,是如何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情感,又如何在看似随意的笔墨间流露出高雅脱俗的品味。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案例分析,能够深入剖析不同时期、不同画派的作品,解释它们是如何在构图、色彩、笔触上体现出这种“生机”与“雅意”的完美结合。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中国花鸟画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

评分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只是随意翻了翻,就已经被它丰富的图文资料所吸引。那些古朴的宣纸上,浓淡墨迹勾勒出的花鸟,仿佛跃然纸上,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里面关于“写意”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书中引用的许多诗词歌赋,与画作相得益彰,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虽然我本身对中国花鸟画的了解并不算深厚,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通俗易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欣赏一幅画,不仅仅是看它画得像不像,更要体会画家笔下的情感,感受那种“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境界。我准备找个时间,静下心来,一篇一篇地仔细阅读,相信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敬意的学习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中国花鸟画的书籍。这本书的书名《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正好契合了我的需求。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从早期的萌芽,到唐宋的繁荣,再到元明清的演变,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梳理。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不同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风格进行详尽的介绍,比如“黄家山水”对花鸟画的影响,以及文人画如何逐渐成为花鸟画的主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内心深处的疑惑:中国花鸟画究竟是如何在看似写实的描绘中,融入了如此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思考?它所传达的“生机”和“雅意”,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审美追求?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艺术之门。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中国花鸟画,在我看来,更是将这种情感发挥到了极致。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通过具体的画作,来展现中国文人如何在自然界中寻找灵感,并将这份灵感化为笔下的生命力的。那些梅兰竹菊,松鹤龟蛇,在他们眼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物象,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品格、情操的象征。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清楚,这些象征意义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又如何在不同的作品中被解读。这本书不应该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应该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读物,它应该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悟,去体会那种“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