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潘玉良全集:8:8:文献卷:Literature volume | 作者 | 范迪安 | 
| 定价 | 1100.00元 | 出版社 | 安徽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9852805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页码 | 204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 说到潘玉良,可能大家并不陌生,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她是一位重要的女性艺术家。英国美术史家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在《20世纪中国艺术》一书中称“潘玉良是当代能使中西艺术结合的少数中国画家中的一位杰出榜样”。在同时代的女性艺术家中,相比较而言,潘玉良具有更多的知名度,这是由于有关潘玉良的传记和巩俐主演的电影《画魂》让人们记住了她的传奇身世和坎坷人生。但是,对于专业的艺术史研究来说,我们对于潘玉良及其同时代的艺术史现象,并未得到真正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所以当真正要展开对于潘玉良的讨论时,大多数艺术家和艺术史家还觉得相当陌生。 一般说来,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识。一个历史人物,离我们时代越远,我们对他的认识分歧也就越大。我在这里提出“远行与回归”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说作为艺术家的潘玉良去国远行,但她的作品和文献资料在她去世后历经无数艰难,终于从法国回归祖国与家乡;另外一层含义是,作为20世纪中国重要的女性艺术家,潘玉良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我们可以从她的全集中逐渐找回真实的潘玉良,进入她的艺术思想与精神世界,让艺术史上的潘玉良从一个传奇人物回归其真实的艺术家面貌。这样的“远行与回归”,可以理解为从传说回到历史,去掉猜测和文学想象,而档案证据较之口述更为可信,更有价值。 潘玉良一生勤奋创作,仅安徽博物院登记收藏的作品即达4800多件(不包括被机构收藏、出售和赠送的作品),这可以从全集中的其他分卷中窥其全貌,而《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潘玉良全集(8 文献卷)》收集了更为丰富的文献史料,这些文献资料既包括了学者画家对潘玉良的艺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评介,也包括了潘玉良同时代人和家属的回忆,还有潘玉良作品如何从法国回归祖国的详细记录,以及安徽博物院对潘玉良作品的接收、整理、修复、展览、出版等,充分还原了历史,让亲历者说话。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潘玉良全集(8 文献卷)》中潘玉良的通讯录、信件、藏品、证书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们静静地再现了潘玉良的艺术探索和心路历程,有助于我们细细发掘,多方印证,对于重构潘玉良的艺术历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特别是潘玉良的晚年书信,真实地坦露了她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潘玉良相关资料 潘玉良艺术与生活辑影 潘玉良个人照片 潘玉良家人照片 潘玉良工作照片 潘玉良与师生、友人的照片 潘玉良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 潘玉良生活与工作遗物 潘玉良名片、毕业证书、记事本、通讯录 潘玉良部分书信 潘玉良往来家书 潘玉良友人信札 潘玉良典藏书画 潘玉良部分藏书 潘玉良艺术活动文献 潘玉良个展文献 潘玉良参加展览的文献 潘玉良获奖文献 潘玉良参加社会活动的文献 潘玉良的文章 评介研究文章 看了潘玉良女士绘画展览以后 记潘玉良回国纪念展览会 潘玉良女士留欧个展 参观潘玉良女士画展后之感想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参观记(二) 谈潘玉良教授举行洋画个展 潘玉良女士的油画展览会 参观玉良夫人个展感言 关于潘玉良 读潘玉良画 观潘玉良女士画展以后 潘玉良画展略评 潘玉良画展会场速写 我所认识的画家潘张玉良夫人 介绍潘玉良画展 看过潘玉良女士画展 潘玉良画展巡礼 观潘玉良教授西画展 看《潘玉良美术作品选集》随感 常玉与潘玉良 潘玉良彩墨画艺术研究 论潘玉良绘画风格的演变 从白描到彩墨——解读潘玉良的中国画创作 守护自我:潘玉良与她的画作(1928-1937年) 潘玉良美术作品题跋考述 潘玉良一——杰出的中国艺术家 《中国艺术家在巴黎》一书中刊载潘玉良的作品及评价 旅法女画家潘张玉良夫人 扬子江头万里心——我的婆母潘玉良 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祭奠祖母潘玉良 后的一晤——记潘玉良在巴黎 张大干与“玉良大姐” 开拓者的足迹——怀念中国油画先驱艺术家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年) 荧屏内外潘玉良 姊妹之情同窗之谊——写在“潘玉良画展”开幕之际 回忆“画魂”归来路 寻找潘玉良墓 潘玉良艺术年表、潘玉良遗作展览纪要(1985-2014年) 潘玉良艺术年表 潘玉良遗作展览纪要(1985-2014年) 编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潘玉良相关资料 潘玉良艺术与生活辑影 潘玉良个人照片 潘玉良家人照片 潘玉良工作照片 潘玉良与师生、友人的照片 潘玉良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 潘玉良生活与工作遗物 潘玉良名片、毕业证书、记事本、通讯录 潘玉良部分书信 潘玉良往来家书 潘玉良友人信札 潘玉良典藏书画 潘玉良部分藏书 潘玉良艺术活动文献 潘玉良个展文献 潘玉良参加展览的文献 潘玉良获奖文献 潘玉良参加社会活动的文献 潘玉良的文章 评介研究文章 看了潘玉良女士绘画展览以后 记潘玉良回国纪念展览会 潘玉良女士留欧个展 参观潘玉良女士画展后之感想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参观记(二) 谈潘玉良教授举行洋画个展 潘玉良女士的油画展览会 参观玉良夫人个展感言 关于潘玉良 读潘玉良画 观潘玉良女士画展以后 潘玉良画展略评 潘玉良画展会场速写 我所认识的画家潘张玉良夫人 介绍潘玉良画展 看过潘玉良女士画展 潘玉良画展巡礼 观潘玉良教授西画展 看《潘玉良美术作品选集》随感 常玉与潘玉良 潘玉良彩墨画艺术研究 论潘玉良绘画风格的演变 从白描到彩墨——解读潘玉良的中国画创作 守护自我:潘玉良与她的画作(1928-1937年) 潘玉良美术作品题跋考述 潘玉良一——杰出的中国艺术家 《中国艺术家在巴黎》一书中刊载潘玉良的作品及评价 旅法女画家潘张玉良夫人 扬子江头万里心——我的婆母潘玉良 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祭奠祖母潘玉良 后的一晤——记潘玉良在巴黎 张大干与“玉良大姐” 开拓者的足迹——怀念中国油画先驱艺术家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年) 荧屏内外潘玉良 姊妹之情同窗之谊——写在“潘玉良画展”开幕之际 回忆“画魂”归来路 寻找潘玉良墓 潘玉良艺术年表、潘玉良遗作展览纪要(1985-2014年) 潘玉良艺术年表 潘玉良遗作展览纪要(1985-2014年) 编后记 | 
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女性艺术家群体很感兴趣,而潘玉良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这套《潘玉良全集》的文献卷,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她的绝佳机会。这本书的资料非常翔实,从她早年的经历,到她留学法国的见闻,再到她回国后的艺术活动,几乎都有涉及。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她艺术创作过程的描述,以及她对不同媒材的探索。她既能驾驭油画的厚重与色彩,又能挥洒国画的写意与灵动,这种跨领域的才华非常令人惊叹。文献卷中穿插了许多她不同时期的照片,有的年轻稚嫩,有的成熟优雅,每一张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书中的一些评论文章,也是来自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潘玉良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画家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女性觉醒、艺术探索的时代画卷,让我对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年代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套《潘玉良全集》最近入手,实在是太喜欢了。尤其是这本文献卷,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潘玉良这位传奇女性艺术家的全新认知。我一直以来都对潘玉良的油画和国画作品非常着迷,那些色彩浓烈、线条奔放的画作总能深深打动我。但是,我总觉得,了解一位艺术家,仅仅欣赏她的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了解她的生活经历,她的思想情感,她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品背后的灵魂。这本文献卷就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里面收录了大量的潘玉良的日记、书信、访谈记录,还有一些珍贵的早期照片和评论文章。我坐在书桌前,一页页翻看,仿佛穿越了时空,与潘玉良本人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看到她年轻时在家乡受到的压抑和不公,再看到她远赴法国,在艺术的海洋里挥洒热情,那种生命力扑面而来。她对艺术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在字里行间展露无遗。甚至一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也让我感受到她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喜怒哀乐。这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家的传记,更是一面映照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镜子。
评分购买这套《潘玉良全集》的文献卷,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投资。因为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位艺术家的生平资料汇编,更是一本关于女性力量、艺术探索的百科全书。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如果不了解她的生活,那么你的理解永远是片面的。这本文献卷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通过大量的书信、日记、访谈以及当时的报刊文章,将潘玉良的生活片段、思想情感、艺术追求,乃至她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读这本书,我能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性,在那个年代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她为了追求艺术梦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她并非一路顺遂,而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潘玉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女性艺术家,她的故事,她的坚持,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评分读完这本《潘玉良全集》的文献卷,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历程,与她的艺术创作是多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我可能更多地关注潘玉良那些惊世骇俗的画作,比如那些充满女性身体的描绘,大胆而直接。然而,这本文献卷让我看到了这些创作背后,是怎样一种复杂的心路历程。她从小被卖入烟花巷,经历了人生的最低谷,这份创伤与挣扎,无疑塑造了她独特的艺术视角。之后她又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远赴异国他乡求学,在陌生的环境中,她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如何与艺术界的人士周旋,如何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这些都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呈现。尤其是她与一些当时西方艺术家的交往,以及她对西方艺术思潮的吸收与融合,都为理解她的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本书让我明白,她的作品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她个人生命体验最直接、最真实的写照。那些浓墨重彩,那些大胆的笔触,都是她内心呐喊的回响。
评分这本文献卷,与其说是一部艺术家的生平记录,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女性独立与艺术追求的深度探索。潘玉良的人生轨迹,在那个年代,是极其罕见的。她从一个被视为物品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蜕变成一位享有盛誉的艺术家。这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在这本文献卷中有着非常详尽的描绘。我尤其被书中记录的她早年的一些经历所震撼,那些被社会和家庭压抑的片段,让人心疼。但同时,她身上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强大生命力,又让人由衷敬佩。在法国,她不仅学习艺术,更是独立地生活,独立地思考。她对艺术的纯粹热爱,让她能够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压力,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书里收录的她的一些书信,文字朴实却饱含深情,展现了她对家人、对朋友的情感,也透露出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艺术的执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如何在困境中寻找自我,如何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自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