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画素描:人物速写(修订版) 9787115442550

手把手教你画素描:人物速写(修订版) 978711544255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灌木文化 著
图书标签:
  • 素描
  • 人物速写
  • 绘画
  • 美术
  • 技法
  • 教程
  • 入门
  • 临摹
  • 艺术
  • 绘画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2550
商品编码:2963775844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手把手教你画素描:人物速写(修订版)

:39.80元

售价:29.9元,便宜9.9元,折扣75

作者:灌木文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1544255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双色版式,避免视觉上给人带来的枯燥乏味感,鲜明的颜色标注学习的要领,利于读者理解、并能很快抓住所学重点。 2. 内容由浅入深,案例丰富,避免初学者在开始接触绘画时挑剔几何体的畏难情绪。 3. 专业讲解,规范初学者对素描绘画中几何形体的认知与练习。 4. 通过学习本书,经过坚持不懈的素描练习与几何形体基本功的训练后,能够有效用素描形式表现物体的基本空间、形体、体积、结构、光影等。

内容提要

素描到底应怎样画?什么才是正确、规范的绘画步骤?绘画初学者与自学者一定会存在类似的疑惑。 本书是专为零基础学绘画的读者编写的素描静物绘制技法教程。书中以绘制素描必bei的材料、素描绘制基础知识、详细的案例讲解为主要内容。针对素描静物绘制的构图、结构、光影三大重点主题进行教学。绘画的每一步骤皆与实物图例作一比一的标注参考,详解素描绘画中每一笔的走向与力度,帮助学习者掌握静物的绘画步骤及下笔顺序,使其可以独立完成完整的素描静物的绘制、快速掌握素描静物的绘制技巧。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虽然是素描技法教程,却选用双色版式,通过醒目的颜色标出细节内容与注意事项,从而避免了使用普通素描教学图书产生的枯燥乏味,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目录

contents 目录



章 素描基础



1.1 画前工具准备 6

1.2 常用工具 7

铅笔 7

铅笔的类型 7

不同型号铅笔的铅色 7

橡皮 8

绘画橡皮 8

可塑橡皮 8

纸张 9

纸张的种类 9

不同纸张的绘画效果 9

1.3 辅助工具 10

纸笔 10

纸巾 10

1.4 执笔姿势 11

横握执笔 11

竖握执笔 11

错误执笔 11

1.5 线条的排列 12

平行直线 12

弧线 13

交叉直线 14

交叉弧线 14

1.6 透视 15

透视分类 15

一点透视 15

两点透视 15

三点透视 15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16

圆的透视 16

方形的透视 17

1.7 明暗 18

三大面 18

五大调 18



第二章 几何形体结构对比绘制



2.1 正方体 20

2.2 球体 22

2.3 四棱锥 24

2.4 圆柱 26

2.5 八棱柱 28

2.6 方体棱锥十字贯穿 30

2.7 十二面体 32



第三章 几何单体对比绘制详解



3.1 正方体 35

3.2 长方体 42

3.3 球体 50

3.4 圆柱体 58

3.5 切面圆柱 65

3.6 圆锥体 73

3.7 四棱锥 79

3.8 六棱锥(一) 86

3.9 六棱锥(二) 94

3.10 八棱柱 102

3.11 十二面体 110

3.12 二十面体 122

3.13 棱锥贯穿体 133

3.14 十字贯穿体 143



第四章 几何体组合对比绘制详解



4.1 组合(一) 154

4.2 组合(二) 166

4.3 组合(三) 178

4.4 组合(四) 188


作者介绍

作者自幼学习绘画,后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造型艺术系,对艺术绘画有着很高的造诣,并一直从事绘画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至今已出版过多部畅销绘画技法教程。

文摘






序言



艺术启蒙与绘画技巧的深度探索:一部描绘光影、结构与形态的素描教程 本书并非聚焦于人物速写或特定的素描技法,而是一部旨在为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绘画爱好者构建坚实素描基础的综合性教程。它致力于系统地讲解素描艺术的核心要素,引导读者通过严谨的观察和实践,掌握表现三维空间内物体形态、质感和光影的根本方法。 本书的结构清晰,从最基础的工具选择与准备工作开始,逐步深入到抽象的造型原理,最终引导读者完成对复杂静物乃至初步场景的描绘。我们坚信,任何高超的绘画技巧都源于对基本功的深刻理解与反复锤炼。 第一部分:素描的基石——认识你的工具与材料 本部分是所有绘画实践的起点。我们不会急于上手复杂描绘,而是将篇幅用于细致探讨素描材料的特性与运用。 1. 铅笔的“语言”: 详细解析不同硬度(H、HB、B系列)铅笔在素描中的具体作用。硬铅笔如何刻画清晰的轮廓和细微的亮部细节;软铅笔如何快速建立深色调和丰富的层次感。我们会通过实例对比,展示同一物体使用不同型号铅笔所产生的视觉差异,帮助读者建立“用对工具才能说好话”的认识。 2. 纸张的选择与影响: 探讨素描纸的纹理(磅数与目数)对最终效果的决定性影响。粗纹理纸张如何更好地“吃粉”,适合表现厚重、粗粝的质感;光滑纸张则更利于细腻的过渡和精确的线条。我们将介绍不同尺寸纸张在练习中的适用性。 3. 辅助工具的精妙运用: 橡皮的功用远不止“擦除错误”。本书会详细区分不同类型的橡皮(可塑橡皮、硬橡皮、电动橡皮)在“减法造型”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对排笔、纸笔(擦笔)等工具的功能进行剖析,展示如何利用它们实现柔和的过渡与空气感的表现。 第二部分:视觉的解码——透视与结构原理 素描的本质是对三维世界的二维平面还原。本章将严格遵循几何学和光学原理,构建读者的空间想象力。 1. 线条的逻辑性: 区分“轮廓线”、“结构线”与“辅助线”的定义与作用。练习如何控制运笔的力度和速度,使线条本身就带有“体感”——是表现物体表面的起伏,而非仅仅勾勒边界。我们将重点练习“结构素描”的思路,即在下笔前,用辅助线明确物体的体积和空间关系。 2. 空间的三要素:透视法则的拆解: 深入讲解单点透视、两点透视,并简要介绍三点透视的应用场景。不仅仅是画出消失点和视平线,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物体在不同角度下会产生特定的形变,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法则来构建稳定的画面空间,避免“画歪”或“不稳”的问题。 3. 形态的解构:从几何体到复杂形态: 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几何体(立方体、球体、圆柱体、锥体)。本章的训练核心是将观察到的任何物体——无论是水果还是家具——先在脑海中简化为这些基础几何形,再进行细节刻画。这是一种建立“体积意识”的有效途径。 第三部分:光影的魔术——明暗关系与质感表现 光影是赋予素描生命力的核心要素。本部分将深入解析光线如何塑造物体,以及如何精确地捕捉和再现这种关系。 1. 光源分析与价值层级: 详细定义和区分“亮面”、“灰面”、“暗部(投影)”、“反光”和“投影”这五个基本明暗区域。我们将建立一个清晰的“明暗五调子”体系,教会读者如何将现实中观察到的无数细微变化,归纳到这五个可控的灰度等级中去,以实现整体的和谐统一。 2. 调子的铺陈与处理: 介绍“铺调子”的几种主流技法,如排线法、涂抹法和排线与涂抹结合法。重点强调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木材、玻璃)在同一光照下,其明暗过渡的“速度”和“边缘清晰度”的差异。例如,光滑的金属表面反射光线强烈,明暗交界线会非常锐利;而粗糙的物体则过渡柔和。 3. 质感的视觉语言: 如何用单一的黑色调表现出“粗糙”或“光滑”?本书提供了一套基于线条和调子疏密变化的质感处理方案。通过控制排线的紧密程度、线条的断续性以及橡皮的使用频率,精确地模拟不同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 第四部分:综合练习与观察力的提升 在掌握了工具、结构和光影原理之后,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进行更具挑战性的练习。 1. 静物组合的构图策略: 学习如何根据视觉引导线、黄金分割等构图原理,安排静物的位置。强调“主体明确,陪衬得当”的原则,确保画面元素之间的呼应和主次分明。 2. 复杂的造型分析: 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复杂物体(如成组的器皿、褶皱的布料),提供一套系统的分解步骤——从建立整体空间框架,到细化结构,最后处理光影和环境关系。重点训练对“穿插关系”和“形体遮挡”的处理能力。 3. 练习方法论: 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素描练习流程表,指导学习者如何进行限时练习、对比练习以及针对性地攻克某一技术难点(如如何画好一个完美的圆形或最黑的纯黑)。 本书旨在通过对素描基本原理的系统梳理和详尽技法解析,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视角,为未来深入探索其他绘画领域(如油画、水彩或设计)打下坚不可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速写充满好奇,总觉得那种快速捕捉瞬间的能力非常酷。但每次尝试,画出来的都惨不忍睹,人物总是僵硬、比例失调。我尝试过很多线上教程,但总感觉学不到点子上,要么讲得太笼统,要么就是完全跟不上。这本《手把手教你画素描:人物速写(修订版)》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最棒的地方就是它的“手把手”特质,把一个看起来很难的技能,拆解成了一个个简单易懂的步骤。它没有上来就教你复杂的解剖学,而是从最最基础的“点、线、面”入手,告诉你怎么用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去概括人物。书里讲到如何去“观察”,这点非常重要,以前我画画就是凭感觉,现在我学会了该看哪里,怎么看。比如,它教你怎么抓住人物的“动态线”,怎么去感知人物的“重心”,这就像给了我一个绘画的“导航系统”,让我不再盲目地乱画。而且,书里的范例非常多,各种姿势、各种角度都有,我感觉学到的东西可以直接拿到实践中用。我按照书里的方法练习了一段时间,现在画人物虽然还达不到专业水平,但至少能画出有模有样的,甚至还能捕捉到一些人物的神态,这真的太让我开心了!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之前一直觉得画画太难了,尤其是人物速写,总觉得手残,画出来的东西惨不忍睹。想找本教程,结果一堆都讲得高深莫测,看了半天也摸不着头脑。直到我发现了这本《手把手教你画素描:人物速写(修订版)》,简直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它真的做到了“手把手”,每个步骤都解释得清清楚楚,图文并茂,而且非常贴近实际操作。它没有上来就讲什么黄金分割比例、解剖学的大道理,而是从最基础的线条、形状开始,一步步引导你认识人体结构,再到动态的捕捉。我尤其喜欢它讲解的观察方法,比如如何抓住人物的重心、动态线,以及如何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体块感。以前我画人总是僵硬的,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忽略了这些关键点。而且,这本书的例子非常丰富,涵盖了各种姿势、各种年龄段的人物,让我感觉学到的东西可以马上应用到实践中。练习了一段时间,我惊喜地发现,我画的人物不再是“火柴人”了,虽然离大师还有十万八千里,但至少能看出是个人,而且有一定的动感和神韵了!这种进步让我信心倍增,觉得画画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技能。

评分

我是一名零基础的绘画爱好者,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随手画出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但现实总是让我感到沮丧,我尝试过很多教程,但感觉都离我太远了,要么讲的太专业,要么就是让我觉得学了也用不上。偶然间,我看到了这本《手把手教你画素描:人物速写(修订版)》,它的名字就吸引了我,感觉非常实在。翻开书后,我更是惊喜万分,它真的做到了“手把手”的教学,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并且配有大量的插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上来就讲那些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线条、形状开始,一步步引导我认识人物的基本结构和动态。书中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不会感到迷茫。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捕捉人物“神韵”的讲解,这让我意识到,速写并不仅仅是形体的描绘,更是情感的传递。通过练习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我发现自己的绘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我开始能够用更少的笔触去捕捉人物的动态和神态,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

评分

作为一个对艺术怀有小小热情,但又长期被“速写”两个字劝退的“伪文艺青年”,我一直渴望能快速捕捉生活中的瞬间,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各种速写教程,要么讲得过于理论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直接丢给你一堆范例,让你自己悟。直到我偶然翻到这本《手把手教你画素描:人物速写(修订版)》,我才觉得,原来速写也可以这么“亲民”。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非常注重“感觉”的培养,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技巧。作者会告诉你,速写不是要把所有细节都画出来,而是要抓住人物最核心的特点,用最简洁的线条表达出来。它讲到的“形体意识”和“动态表现”让我豁然开朗,以前我总是试图去画“器官”,而这本书教我的是去画“整体”,去感受人物的姿态和情绪。书中的讲解方式也特别接地气,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旁边指导你,时不时还会点出一些容易犯的错误,并给出解决办法。我特别喜欢里面关于如何观察和简化形体的部分,这让我不再害怕面对复杂的人物结构。通过练习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用更少的笔触去捕捉人物的神态,虽然还不够精准,但那种“抓得住”的感觉,让我觉得非常满足。

评分

作为一个在绘画道路上摸索多年的“老油条”,我一直觉得人物速写是提升绘画能力的关键,但市面上很多速写教程都偏重于“理论”或者“范例集锦”,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的指导。直到我遇到了《手把手教你画素描:人物速写(修订版)》,我才发现,原来一本好的速写教程可以做得如此“硬核”又“实用”。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从基础的观察方法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理解和掌握人物的形体、动态以及结构。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抓大形”和“提炼特征”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速写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最本质的特征,而不是陷入细节的泥潭。书中的讲解深入浅出,很多看似复杂的概念,在作者的阐释下变得通俗易懂。而且,书中提供的练习方式也非常有针对性,能够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快速应用到实际绘画中。我通过练习书中的一些方法,发现自己在捕捉人物动态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能够用更少的笔触画出更具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