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29(修订版)
定价:4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68132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落魄的东方封建王朝遭遇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谁被惨遭打脸?看明帝国如何以垂朽之躯怒撕荷兰,台湾郑氏家族怎样利用时局迅速崛起!
回顾德意志的源起,再现“红胡子”腓特烈一生杀伐。
吐蕃挑战大唐,薛仁贵对上论钦陵,大非川之战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它将导致何种后果?
瓦尔纳战役,是一场彻底的大失败,还是一场另类的救赎?全景展现东欧诸国在奥斯曼铁蹄下做出的种种努力!
刘邦56万大军VS项羽3万骑兵,竟输得只顾逃命!实力分析彭城之战,看项羽如何逆转败局!
内容提要
大航海时启后,欧洲殖民者纷纷东渡。荷兰作为后起之秀,为攫取巨大利益,妄图用武力威胁中国通商,甚至垄断中国市场!然而大明帝国纵使日薄西山,仍能以雷霆之力还击,让荷兰人明白谁才是这片海域真正的主人!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这个给“罗马帝国”冠以“神圣”二字的君王,一生六次征伐意大利、两次参与十字军东征,将德意志的国力推向又一个高峰。但辉煌履历的背后,他又遭遇了怎样的挫折与打击?
随着唐太宗与松赞干布的相继离世,大唐与吐蕃的关系从缓和逐渐走向紧张,双方*终会战于大非川。此役是大唐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大的一次失败,它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而吐蕃又是如何一路走向扩张的?
自14世纪中叶以来,奥斯曼帝国疯狂染指欧洲,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拜占庭等领土相继被蚕食。1443—1444年,东欧诸国在波兰兼匈牙利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的率领下,两次发动十字军抵御奥斯曼帝国。然而在1444年的瓦尔纳鏖战中,东欧诸国却一败涂地。这样一场彻底的大失败,缘何说拯救了欧洲?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出师齐地、后方空虚之机,联合各路诸侯攻下楚都彭城。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场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名战役的开始。看项羽如何利用3万骑兵,驱逐刘邦56万大军,实现惊天逆转!
目录
前言
17世纪东亚海上霸权之争——明荷战争与台湾郑氏家族的崛起
向神圣进发的“巴巴罗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传记
唐帝国的“坎尼会战”——大非川之战与唐蕃博弈
拯救欧洲的惨败——1444年东欧诸国抵御奥斯曼的瓦尔纳战役
西楚霸王的兵锋——楚汉战争彭城之战再解析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深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40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深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人,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深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董振宇:钻研东亚古代历史,对中国、日本、琉球、朝鲜等古代史皆有涉猎,著有《沈有容传》《岛津袭来——1609年庆长琉球之役始末》《克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等作品。
王立鹏:原CCTV国防军事频道《大家谈》栏目军事评论员,第*视频网军事评论员,《世界军事》原编辑,擅长武器装备、日本史、欧洲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类文章的写作,已在各类杂志发表历史文章50余篇。
赵子威:90后历史爱好者,通晓英语、德语,现主攻唐代吐蕃史和隋唐史,并对欧洲史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
李楠:热爱历史、军事、文化,历史作者,书评人,特别对欧美历史感兴趣。已出版《第三帝国:镜头中看世界》《战争》《火神咆哮:世界火器兵》《林肯传》等10余部作品,书评有《战争》《成吉思汗的崛起》《极简人类史》《为你,耶路撒冷》等,另外还有《西美昂大帝》《北京的井》《优美的战争》等科普文章散见于报刊。
张磊: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从事外贸行业,爱好军事,对中国先秦和两汉军事史颇有研究,写作偏向于战略战术、将略、兵要地理、古兵器等方面。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修订版的《战争事典》后,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资料的“更新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要知道,历史研究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现的过程,老版本的资料难免会有一些被新的考古发现或解密文件所推翻的地方。但这次的修订版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很多原本模糊不清的事件时间线和装备参数都被重新核对和标注,使得整个体系的逻辑链条更加严密。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近现代冲突的章节,那种对技术迭代影响战争形态的分析,尤其独到。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谁赢了谁输了”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通信技术、航空力量对传统地面战术的颠覆性影响。阅读这种资料,就像是进行一次高强度的脑力体操,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对于我这种业余的军事历史爱好者来说,它提供的深度远超普通读物,简直是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我在理解更复杂的历史事件时,有了一个可靠的参照系。可以说,它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相关领域知识的系统性认知水平。
评分这份《战争事典》带给我的,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而非被动的信息灌输。我注意到,它在叙事风格上有着极高的灵活性,在描述某场需要宏观战略布局的战役时,它会采用一种冷静、宏大的笔触,像是在俯瞰整个棋盘;然而,当聚焦到某一小队士兵的突击行动或某个关键人物的临阵决策时,笔锋又会变得极其锐利和贴近个体,充满了紧张感和情绪张力。这种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使得即便内容本身非常专业和严肃,阅读过程也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拖沓或沉闷。我甚至发现,它在解释一些复杂的军事术语时,往往能用一个非常生活化或极简的类比来阐明其核心概念,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是真正体现作者功力的地方。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学院派的严谨与大众读者的可读性需求,让那些原本只对专业人士开放的知识领域,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是我近年来接触到的所有历史类书籍中最高的。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喜欢做大量的交叉比对,但对于这本《战争事典》,我发现它本身就完成了大部分繁琐的交叉验证工作。它的参考文献和注释系统做得非常扎实,每一条关键论断背后都有迹可循,这对于追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对“非主流”或“边缘化”冲突的收录,很多被主流历史叙事略过的局部战争或特定时期的军事行动,都在这里得到了相当篇幅的尊重和详尽的介绍。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战争”这个概念的理解边界,战争不仅仅是那些决定世界格局的超级大战役,更是无数次地方性冲突、技术测试和战术博弈的集合体。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去查阅那些被提及的战术术语和地理名词,每一次深入探究,都让我对这本书的严谨程度产生更深的敬畏。它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而是一套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知识矿藏”。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修订版”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很多时候修订版只是换个封面,内容大同小异。但这次的《战争事典》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无论是地图的清晰度、图表的逻辑性,还是字体字号的选择,都体现出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我记得有一次在深夜里阅读关于某个堡垒攻防战的描述,那些精确到米级的防御工事布局图,配合着文字的精准描述,让整个场景仿佛在我眼前重现,那种空间感和压迫感,是单纯的文字难以企及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提供硬核知识的同时,并没有让人感到枯燥。它很巧妙地穿插了一些侧边栏的“小知识点”或者“人物速写”,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恰到好处地缓解了阅读的疲劳,同时又丰富了对宏大叙事的理解。读完一章,我常常会合上书本,闭目回味一下那些复杂的阵型变化,那种感觉,就像是亲自参与了一场高智商的沙盘推演,过瘾至极。
评分这本《战争事典》系列的新修订版,光是翻开封面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的历史感,装帧设计得很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不禁对手头的这本“工具书”肃然起敬。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近乎于百科全书式的编排方式,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数据,更像是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迷宫,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可以深入探索的节点。记得我上次拿到手后,随便翻开一页,就被一篇关于某个古老战役的细节描写给吸引住了,那种对战术演变、后勤补给乃至决策层心理活动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它不像有些通俗读物那样为了追求故事性而牺牲严谨性,相反,它更像是一份沉睡的档案,等待着真正的历史爱好者去唤醒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战争的复杂性,那种冰冷的数据背后蕴含的人性挣扎和文明冲突,让人在惊叹于人类的创造力的同时,又对战争的残酷性有着更深层次的体悟。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惊天动地的秘闻,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近乎于全景式的观察窗口,让我们得以从一个更宏观、更冷静的视角去审视人类历史上那些决定命运的冲突瞬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