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社会性别与服务对象满意:中国生殖健康服务领域意识研究:an ideology study of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 | 作者 | 李亮,杨雪燕,李树茁 |
| 定价 | 4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17080 | 出版日期 | 2010-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341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应用系统工程分析思路,在已有的商业领域的顾客满意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融合社会性别视角,结合中国生殖健康服务系统的分析,提出中国的生殖健康领域的服务对象满意模型,建立并验证服务对象满意及其相关心理行为因素的测量模型。本书还根据服务对象满意模型建立分析框架,采用路径分析对服务对象满意的心理行为机制进行分析,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服务对象满意的社会文化机制进行分析,分别从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两个层次研究了服务对象满意形成的心理行为机制和社会文化机制。其结果对于推动生殖健康和社会性别相结合的干预,真正实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让服务对象满意的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殖健康福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后本书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目标 第四节 本书框架和结构 第二章 外相关研究评述 节 生殖健康服务领域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服务对象(顾客)满意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服务对象(顾客)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社会性别意识的理论研究 文献综述总结 第三章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服务对象满意模型 节 生殖健康服务领域的服务对象满意和社会性别意识 第二节 中国生殖健康服务系统分析 第三节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服务对象满意模型和分析框架 第四节 分析策略 第四章 数据来源和变量测量 节 潜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项目 第二节 数据采集 第三节 心理行为变量测量模型分析 第四节 社会文化变量测量 变量测量总结 第五章 服务对象满意形成的心理行为机制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描述性分析结果 第三节 心理行为机制路径分析结果 第四节 心理行为机制讨论 第五节 心理行为机制模型的意义 第六章 服务对象满意形成的社会文化机制研究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描述性分析结果 第三节 社会文化机制分析结果 第四节 社会文化机制讨论 第五节 社会文化机制模型的意义 第七章 服务对象满意整体模型分析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描述性分析 第三节 整体模型分析结果 第四节 整体模型讨论 机制研究总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服务对象的调查问卷 附录 主要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程序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且深入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生殖健康服务领域。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技术、政策的简单罗列,而是将“社会性别”这一概念贯穿始终,层层剥开隐藏在服务提供和接受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和性别刻板印象。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特别是那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的故事,让我感同身受。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对于“意识”的探讨,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对社会观念、文化习俗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反思。书中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理所当然”的性别分工,在生殖健康领域的体现,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比如男性在避孕和生育决策中的缺位,以及对女性身体的过度规训,这些都让我对现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整本书的论证过程严谨而富有逻辑,从理论基础到实证研究,都展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在生殖健康领域进步中的一些隐秘的阻碍,同时也为未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社会变迁和性别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被这本书所吸引,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启发。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笔触,讲述了无数女性在中国生殖健康服务中的真实经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意识”这个概念的深入挖掘,它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微小的性别偏见,累积起来却会对女性的健康福祉产生巨大的影响。书中关于社会性别如何影响女性对生育的认知、避孕措施的选择,以及在遭遇意外怀孕时的感受,都让我对女性的处境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我曾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很多领域,性别刻板印象依然根深蒂固,并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女性。这本书不回避敏感话题,敢于直面现实,并用充满智慧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它不仅仅是关于生殖健康,更是关于女性的权利、尊严以及如何在社会中获得真正的解放。
评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中国生殖健康服务领域背后隐藏的深层社会议题。我原以为“服务对象满意”是一个相对直接的指标,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这种满意度是如何被社会性别观念所塑造、影响甚至扭曲的。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她将宏观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微观的个体经验相结合,呈现出了一幅生动而又令人深思的画面。书中对一些政策和实践的批判性审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例如,作者是如何指出某些“以女性为中心”的服务,实际上可能并未真正触及问题的根源,甚至可能无意中强化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此外,书中对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权力动态的分析,也让我对“沟通”这一环节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多时候,服务对象的不满意,并非源于技术上的缺陷,而是源于在充满性别不平等的语境下,沟通的不畅和需求的被忽视。这本书的研究方法也十分值得借鉴,它不仅仅是二手文献的梳理,而是包含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访谈,这使得其结论更具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中国社会性别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贡献。作者以“意识研究”为切入点,对生殖健康服务中的性别权力关系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剖析,这在我看来是极具前瞻性的。以往的许多研究,可能更侧重于政策的有效性或者技术的普及率,但这本书将焦点转移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层面,即性别意识的构建和影响。书中通过对大量案例的梳理和分析,清晰地勾勒出社会性别观念是如何渗透到生殖健康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服务设计、提供到接受,都留下了深刻的性别烙印。我特别赞赏作者对“意识”的双重含义的理解,既包括个体层面的认知,也包括社会层面的集体无意识。这种多维度的解读,使得本书的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服务对象的不满意,更能够为如何真正促进性别平等、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这本书的论证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长期在社区从事女性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服务对象满意度”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揭示了这些因素,还具体地分析了社会性别意识如何深刻地影响着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接受度。我非常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不同群体女性的细致区分,比如农村女性、城市打工女性、少数民族女性等,她们在面临生殖健康问题时所承受的压力和遇到的障碍是截然不同的。书中对医疗机构内部的性别文化,以及医护人员的性别观念对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非常尖锐的剖析。我曾亲身经历过一些因性别歧视导致的误诊或不被重视的情况,这本书的描述让我找到了理论上的解释,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推动性别平等在医疗服务中落地的决心。同时,作者提出的“意识研究”这一概念,也为我们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何通过提升各方的性别意识,来最终提升服务对象的真实满意度,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上的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