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经济金融学科建设问题研究
定价:39.00元
作者:邱兆祥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049657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经济金融学科建设问题研究》汇集了作者在全国各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大多是从作者已出版的文集中选取出来的,同时也收入了几篇新近写出并已发表但未及结集的文章。
目录
论现代经济科学的发展趋势
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趋势
经济科学的数学化趋势浅议
经济学和哲学
经济理论研究贵在创新
经济科学方法论创新的思考
论创新是经济学者的基本价值观——兼论“独创”是成就大师级经济学家的条件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看中国经济理论研究
要创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派
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要多阅读原著
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学家
也谈衡量合格经济学家的标准
论经济学家的人文精神
学者应有的学术品格
时代呼唤经济学大师
论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金融理论工作者
非宁静无以致远——对我国金融理论研究现状的思考
关于经济科学学科分类问题的探讨
略论经济科学新学科的产生和特点
关于现代金融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再谈现代金融科学的学科建设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金融学科建设
论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现代市场经济呼唤提高国民金融意识
加强国民金融教育的若干思考
知识经济呼唤加快高等金融教育改革
建立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
经济学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
经济学博士论文写作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介绍
邱兆祥,1941年6月生,湖北省利川市人。1965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为湖北大学)财政金融专业,曾先后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等多所北京高等院校执教,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西南财经大学和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此外,还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和多家经济金融类刊物的学术顾问。多年来,一直勤于笔耕,撰写了数量颇多的学术论著。除在重要报刊杂志发表400多篇论文外,还在十多家出版社出版著作20余部,主要著作有《耕耘和探索——邱兆祥经济金融理论文选》、《马克思的货币、信用银行理论》、《在学术高地上攀登——金融理论问题探索集》、《区域化问题研究》和《趣味经济学》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题目非常吸引我,它直接点出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这两个息息相关,但又常常被割裂对待的教育核心要素。而“经济金融学科建设问题研究”则将这个主题聚焦到了一个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领域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科的建设水平和人才的培养质量。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它是否会深入探讨当前经济金融学科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科研导向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例如,在知识更新迭代极快的金融领域,如何保证教材的及时更新和教学内容的领先性?在人才培养方面,它是否会关注如何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应对复杂实际金融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我特别好奇,它是否会分析在不同层次的高校,经济金融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带来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基于深入研究的分析,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建议,能够让我更清晰地理解当前经济金融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能够为国家经济金融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评分我近期对教育体系的改革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的发展方面。这本书的名字,直击“经济金融学科建设”这一具体而重要的领域,这让我觉得它可能触及到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痛点和难点。我一直在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经济金融学科在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研究方向上是否已经面临挑战?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挑战,例如,它是否会讨论如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入经济金融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又或者,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和创新思维的经济金融人才,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课程设计上如何更好地融合理论与实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如何吸引和培养具有前沿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学者,以及在科研评价体系上如何鼓励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推动经济金融学科朝着更现代化、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的深刻洞见,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宝贵思路。
评分我一直对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深层问题,包括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经济金融学科建设问题研究》——给我一种它将触及教育体系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议题。经济金融作为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学科,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瓶颈和挑战,例如,在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方面,是否面临着结构性问题?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是否能够跟上日新月异的经济金融实践?在科研方向的引导上,是否过于偏重理论,而忽视了应用性研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提供关于如何培养既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又拥有卓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经济金融人才的深刻见解?我希望它能够超越一般的理论探讨,深入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微观层面,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乃至广大学生提供一份有深度、有价值的思考和参考,能够让我更全面地理解经济金融学科发展的脉络和人才培养的未来方向。
评分最近我对国家关键学科的发展战略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拥有强大经济金融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这本书的名称,直接指向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两大核心议题,并且聚焦于“经济金融学科”,这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提供一个非常深入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视角。我一直在思考,在经济金融领域,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和培养路径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优化经济金融学科的课程体系,以适应金融创新和技术变革的快速发展?它是否会分析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例如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等?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来解决经济金融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学用脱节”、“理论空泛”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它将是一份关于经济金融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分析报告,我非常期待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提升我国经济金融学科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宝贵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宏大,涵盖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两个对任何学术领域都至关重要,同时又充满挑战的议题。而“经济金融学科建设问题研究”更是直接点出了核心的关注点。我一直对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学科的健康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涌现,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它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梳理,更可能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对经济金融学科建设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它又会关注哪些环节,是侧重于理论功底的扎实,还是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亦或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塑造?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探讨经济金融学科核心议题的契机,它有望为我们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去审视和改进现有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