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是第一位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学者。本书收录了李希霍芬1868年至1872年间的中国考察日记及部分手稿、私人信件,由其学生整理而成。本书文笔生动流畅,除真实地反映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时的科研成果外,也记录了其在中国的旅行见闻、经历、感受,以及对中国城市、农村、交通、风土人情的评价,弥足珍贵。另外,李希霍芬作为一位科学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国际问题的认识,也发人深省。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中国城市、这是我见过最美的中国地貌、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中国风景、这是我见过最狡诈的中国人、这是我见过最丑的中国人…”感觉每到一个地方李希霍芬男爵就要咋咋唬唬的感慨一番。以及日记中对太平天国之乱和陕甘回乱的记录非常有史料价值。
评分##流水账中零散分布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一个尤为有意思的小点:欧美人攫取财富显然并没有“义不义”的说法,因而也不会产生任何心理压力。主观描述太多降低作品价值。或许也不该把日记认定为“作品”????
评分##李希霍芬说成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哈哈。但他没有细说理由。但他想看盐井,哪知道船过去了也没有看到,深感遗憾,这个细节有意思,
评分##流水账中零散分布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一个尤为有意思的小点:欧美人攫取财富显然并没有“义不义”的说法,因而也不会产生任何心理压力。主观描述太多降低作品价值。或许也不该把日记认定为“作品”????
评分##选读了江苏山东相关部分,看看那个年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很有意思。
评分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独特之处有二:经常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进行观察,走的大多是偏远山区或最最普通的小镇。尤其后者,太令人惊叹了,李希霍芬走过太多太多乡间小路,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与其他走马观花的外国旅行者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发现,直接死于太平天国军队刀下的人远远少于因躲避太平军而躲进深山后被饿死的人数,可以无数次体验被乡下人围观并被骂洋鬼子,能够告诉我们在清末的四川等地仍有许多自成一体的蛮人部落,能够发现乡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积极开垦土地,反而不断砍伐树木做柴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能够留意到许多深入贫困地区的欧洲传教士的传教事业并不顺利甚至很悲惨。其中有几个插曲意味深长,包括怒打偷狗贼,惩治乡间小路“碰瓷”犯等等。总而言之,强烈推荐!
评分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独特之处有二:经常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进行观察,走的大多是偏远山区或最最普通的小镇。尤其后者,太令人惊叹了,李希霍芬走过太多太多乡间小路,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与其他走马观花的外国旅行者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发现,直接死于太平天国军队刀下的人远远少于因躲避太平军而躲进深山后被饿死的人数,可以无数次体验被乡下人围观并被骂洋鬼子,能够告诉我们在清末的四川等地仍有许多自成一体的蛮人部落,能够发现乡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积极开垦土地,反而不断砍伐树木做柴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能够留意到许多深入贫困地区的欧洲传教士的传教事业并不顺利甚至很悲惨。其中有几个插曲意味深长,包括怒打偷狗贼,惩治乡间小路“碰瓷”犯等等。总而言之,强烈推荐!
评分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独特之处有二:经常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进行观察,走的大多是偏远山区或最最普通的小镇。尤其后者,太令人惊叹了,李希霍芬走过太多太多乡间小路,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与其他走马观花的外国旅行者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发现,直接死于太平天国军队刀下的人远远少于因躲避太平军而躲进深山后被饿死的人数,可以无数次体验被乡下人围观并被骂洋鬼子,能够告诉我们在清末的四川等地仍有许多自成一体的蛮人部落,能够发现乡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积极开垦土地,反而不断砍伐树木做柴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能够留意到许多深入贫困地区的欧洲传教士的传教事业并不顺利甚至很悲惨。其中有几个插曲意味深长,包括怒打偷狗贼,惩治乡间小路“碰瓷”犯等等。总而言之,强烈推荐!
评分##(2020.11读毕) ①对于朝鲜人的服饰有很细节的描写。 ②可以留意一下德语拼写的东亚地名。 ③嘲讽了一波剃发易服。 ④沈阳的戴眼镜小哥哥好好看噢可是没有时间观念只知道干坐着浪费时间。 ⑤湖南人超凶的,超排外的,超功利的,特别岳麓书院那些学生。 ⑥本书凶恶计量单位是湖南人,然后汉口人也很凶,云南人和湖南人差不多。 ⑦提到回乱。 ⑧提到了包邮区被太平天国折腾成了什么样子。 ⑨北京卫生条件和基础设施真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