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是第一位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学者。本书收录了李希霍芬1868年至1872年间的中国考察日记及部分手稿、私人信件,由其学生整理而成。本书文笔生动流畅,除真实地反映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时的科研成果外,也记录了其在中国的旅行见闻、经历、感受,以及对中国城市、农村、交通、风土人情的评价,弥足珍贵。另外,李希霍芬作为一位科学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国际问题的认识,也发人深省。
##李希霍芬说成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哈哈。但他没有细说理由。但他想看盐井,哪知道船过去了也没有看到,深感遗憾,这个细节有意思,
评分##大量的旅行细节和观感,很有趣的一本书。透过作者的手眼,可以看到中国各地的风情。书中反复出现作者被围观的情景。
评分##“我周围无非蝇营狗苟挣钱的人,我所得的无非一次想成其为科学的旅途中每天的喜忧!”
评分##“我周围无非蝇营狗苟挣钱的人,我所得的无非一次想成其为科学的旅途中每天的喜忧!”
评分##李希霍芬真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中国,冷静又客观,当然还有一些当代的读者以民族主义的情结来评价李希霍芬,不过李希霍芬时代的中国与当下还有什么关系么?我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评分##李希霍芬真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中国,冷静又客观,当然还有一些当代的读者以民族主义的情结来评价李希霍芬,不过李希霍芬时代的中国与当下还有什么关系么?我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评分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独特之处有二:经常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进行观察,走的大多是偏远山区或最最普通的小镇。尤其后者,太令人惊叹了,李希霍芬走过太多太多乡间小路,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与其他走马观花的外国旅行者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发现,直接死于太平天国军队刀下的人远远少于因躲避太平军而躲进深山后被饿死的人数,可以无数次体验被乡下人围观并被骂洋鬼子,能够告诉我们在清末的四川等地仍有许多自成一体的蛮人部落,能够发现乡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积极开垦土地,反而不断砍伐树木做柴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能够留意到许多深入贫困地区的欧洲传教士的传教事业并不顺利甚至很悲惨。其中有几个插曲意味深长,包括怒打偷狗贼,惩治乡间小路“碰瓷”犯等等。总而言之,强烈推荐!
评分##地质学家的旅行笔记,大多是流水账而已。个别地方还有些意思,比如北京城种种的贫穷破败,清末各省的「里」长短不一,回乱之后关中农村凋敝,中国人经常故意指错路把洋人往人多的地方引以便引起围观,山西抻面的详细做法至今不变。
评分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独特之处有二:经常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进行观察,走的大多是偏远山区或最最普通的小镇。尤其后者,太令人惊叹了,李希霍芬走过太多太多乡间小路,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与其他走马观花的外国旅行者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发现,直接死于太平天国军队刀下的人远远少于因躲避太平军而躲进深山后被饿死的人数,可以无数次体验被乡下人围观并被骂洋鬼子,能够告诉我们在清末的四川等地仍有许多自成一体的蛮人部落,能够发现乡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积极开垦土地,反而不断砍伐树木做柴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能够留意到许多深入贫困地区的欧洲传教士的传教事业并不顺利甚至很悲惨。其中有几个插曲意味深长,包括怒打偷狗贼,惩治乡间小路“碰瓷”犯等等。总而言之,强烈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