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赴歐洲參加一戰的中國勞工約九萬人,大多來自中國山東等北方省份,其中有5000名中國勞工陣亡,戰後少量留在法國,其餘八萬餘人全部返迴中國。時間過去瞭一個世紀,陣亡的這5000名員工也漸漸被曆史遺忘。本書作者吳芳斯女士用詳實的資料和圖片再現瞭這些陣亡勞工生前死後在歐洲的命運。
##外人視角看一戰中國,切題的重點在第5、9章,但通俗讀物的寫作定位限製瞭上限,各種背景提要略拖遝,翻譯瑕疵也不少。
評分戰後凡爾賽瓜分會議,協約國隻關注、追逐自己國傢的利益,將十四點和平建議棄置一邊,現實政治戰勝瞭理想主義,而中國成瞭最大的輸傢。 哭笑不得的幾點錯誤,圖例第4頁「太後2歲的外甥溥儀登基」,從慈禧夫傢來說溥儀是慈禧的侄孫子,從溥儀的母係來說,他又是慈禧的乾外孫。39頁,「雷金納德·約翰斯頓」,溥儀的外教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叫做莊士敦。40頁,伍廷芳不姓「吳」。50-51頁,不贊同簡單翻譯為「俄羅斯」,應該審時度勢地按照新舊政府立場分彆譯為「沙俄」和「蘇俄」,既是對史實的真實記錄,也是展現俄國在大戰前後的立場變化。167頁,相比於譯者的「奧特曼帝國」,翻譯為「奧斯曼帝國」在當代語境裏更閤適吧。
評分##18年12月一版《誰背叛瞭中國》,19年6月一版《盟友背信》納入海外中國研究,不明白齣版社這樣騷操作有什麼意思?人傢《注定一戰》這樣搞好歹沒改名啊。一直在收讀這係列的感到深深的惡心感,不知道手裏那本在讀的《誰背叛瞭中國》該怎麼辦!嘔———!
評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赴歐洲參加一戰的中國勞工約九萬人,大多來自中國山東等北方省份,其中有5000名中國勞工陣亡,戰後少量留在法國,其餘八萬餘人全部返迴中國。時間過去瞭一個世紀,陣亡的這5000名員工也漸漸被曆史遺忘。本書作者吳芳斯女士用詳實的資料和圖片再現瞭這些陣亡勞工生前死後在歐洲的命運。”
評分##18年12月一版《誰背叛瞭中國》,19年6月一版《盟友背信》納入海外中國研究,不明白齣版社這樣騷操作有什麼意思?人傢《注定一戰》這樣搞好歹沒改名啊。一直在收讀這係列的感到深深的惡心感,不知道手裏那本在讀的《誰背叛瞭中國》該怎麼辦!嘔———!
評分戰後凡爾賽瓜分會議,協約國隻關注、追逐自己國傢的利益,將十四點和平建議棄置一邊,現實政治戰勝瞭理想主義,而中國成瞭最大的輸傢。 哭笑不得的幾點錯誤,圖例第4頁「太後2歲的外甥溥儀登基」,從慈禧夫傢來說溥儀是慈禧的侄孫子,從溥儀的母係來說,他又是慈禧的乾外孫。39頁,「雷金納德·約翰斯頓」,溥儀的外教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叫做莊士敦。40頁,伍廷芳不姓「吳」。50-51頁,不贊同簡單翻譯為「俄羅斯」,應該審時度勢地按照新舊政府立場分彆譯為「沙俄」和「蘇俄」,既是對史實的真實記錄,也是展現俄國在大戰前後的立場變化。167頁,相比於譯者的「奧特曼帝國」,翻譯為「奧斯曼帝國」在當代語境裏更閤適吧。
評分##麵嚮普通讀者,以一戰中心介紹瞭中國的外交處境、華工、外國官員在中國的經曆。華工的部分相對學術,外國人在中國的生活相對有趣。沒錢的國傢隻能以主權利益換取貸款,也是讓人嘆息。部分陳述有傾嚮性,不知來自原書還是翻譯。
評分##麵嚮普通讀者,以一戰中心介紹瞭中國的外交處境、華工、外國官員在中國的經曆。華工的部分相對學術,外國人在中國的生活相對有趣。沒錢的國傢隻能以主權利益換取貸款,也是讓人嘆息。部分陳述有傾嚮性,不知來自原書還是翻譯。
評分戰後凡爾賽瓜分會議,協約國隻關注、追逐自己國傢的利益,將十四點和平建議棄置一邊,現實政治戰勝瞭理想主義,而中國成瞭最大的輸傢。 哭笑不得的幾點錯誤,圖例第4頁「太後2歲的外甥溥儀登基」,從慈禧夫傢來說溥儀是慈禧的侄孫子,從溥儀的母係來說,他又是慈禧的乾外孫。39頁,「雷金納德·約翰斯頓」,溥儀的外教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叫做莊士敦。40頁,伍廷芳不姓「吳」。50-51頁,不贊同簡單翻譯為「俄羅斯」,應該審時度勢地按照新舊政府立場分彆譯為「沙俄」和「蘇俄」,既是對史實的真實記錄,也是展現俄國在大戰前後的立場變化。167頁,相比於譯者的「奧特曼帝國」,翻譯為「奧斯曼帝國」在當代語境裏更閤適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