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推荐序 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
前 言 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

【第一部分:酝酿】
第一章:轴心民族(约公元前1600年—前900年)
一、雅利安文明
二、雅利安人的迁徙
三、中国早期文明
四、以色列的历史与神话

第二章:宗教仪式(约公元前900年—前800年)
一、古希腊文明
二、以色列和犹大王国
三、周朝的仪礼
四、印度仪式革新

【第二部分:开端】
第三章:神性的放弃(约公元前800年—前700年)
一、以色列和犹大王国的宗教转型
二、希腊的独特文化
三、中国春秋时代礼仪的发展
四、印度的精神追求

第四章:心性的探索(约公元前700年—前600年)
一、印度吠陀宗教起源
二、希腊祭仪的变革
三、中国“礼”的规范
四、犹太教的兴起
【第三部分:辉煌】
第五章:心性的修炼(约公元前600年—前530年)
一、以色列人的流亡与新的伦理革命
二、希腊城邦危机
三、印度灵性探索
四、中国礼崩乐坏

第六章:悲悯天下(约公元前530年—前450年)
一、孔子的思想世界
二、“以赛亚第二”与“耶和华的仆人”
三、希腊政治变革以及哲学与悲剧
四、大雄与耆那教

第七章:关爱众人(约公元前450年—前398年)
一、尼希米与以斯拉
二、苏格拉底时代
三、墨子“兼爱”学说
四、佛陀思想

第八章:万物一体(约公元前400年—前300年)
一、庄子与孟子
二、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
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第四部分:落幕】
第九章:帝国的思想407(约公元前300年—前220年)
一、诸子百家
二、希腊化时代
三、阿育王支持佛法与印度宗教的转变

第十章:前行之路
一、秦亡汉兴与独尊儒术
二、孔雀王朝瓦解之后的印度宗教
三、犹太轴心时代的硕果
四、宗教就是“金规则”

注释
术语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光耀千古的时代,是人类伟大思想传统的发端,也是人类精神给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个时代诞生了四大文明——中国的儒道思想、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以及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得以形成。“轴心时代”是真正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人类伟大精神导师集体亮相的时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犹太先知们,共同塑造了此后2000多年人类的心灵,实现了人类文明的“突破”和人性的整体飞跃。

面对史无前例的暴力,轴心时代的贤哲们认识到古老部落宗族伦理的局限,将关切扩展至所有造物,发现了可以将自我提升到超越个体和世界的内在根源,开始用理智、道德的方式面对世界。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相同的“金规则”,即推己及人、关爱众生。孔子教导弟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印度教推崇守贞专奉,佛陀说“是故为自爱,勿以伤害他”,《圣经》中的首要诫命之一“爱人如己”,古希腊悲剧对同情和怜悯之心的呼唤,都是金规则的体现。人类形成了某种“深刻的互相理解”,“迈出走向普遍性的步伐”,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人性的唯一本源的表现”。

本书按时间顺序追寻四个轴心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突破性洞见如何酝酿、生根、发展、辉煌,并最终在公元前3世纪末期渐次逝去。历史上,我们从未超越轴心时代的洞见,当历经精神和社会危机之时,往往回溯轴心思想以寻求引导。轴心时代的贤哲们在世界上不同地域生发出的一致见解,昭示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面对当代纷繁复杂的问题,我们亦有必要回溯轴心精神,诉诸人性的共同本源,寻求更深刻的相互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启发思考的一本书,翻译很有诚意

评分

悲剧世界不存在简单答案。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也同时意味着轴心时代的落幕。

评分

##作者在按摩读者,酣畅淋漓,但在脱敏脱热点後,「轴心时代」似乎有点陈词滥调了。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章节,我甚至觉得他们就似卢梭,或许带来的梦魇更比福音多,哲人总比诗人可怖。看完后我更想补伯罗奔尼撒战争了,希腊如何一步步自神殿滑落,向内共和向外帝国(新罗此时应心戚戚),至被征服,被摧毁,丢失浪漫又苦痛的神话,最后被融在点点星星的欧罗巴和近东。

评分

悲剧世界不存在简单答案。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也同时意味着轴心时代的落幕。

评分

##写的太简单了···

评分

##从内容上说感觉像是在记叙历史,而从其引申出来的思想看起来又有点像鸡汤。 感觉有点名过其实了

评分

##从内容上说感觉像是在记叙历史,而从其引申出来的思想看起来又有点像鸡汤。 感觉有点名过其实了

评分

##轴心时代…老子的“道”,佛陀的“缘起性空”,德尔菲神庙上的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皆有度”等均阐释了轴心时代的伟大智慧,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

##借助一个流行的概念,将那段时期的各文明思想史叙述了一遍,了无新意。而对学派之间的矛盾对立视而不见,例如,孔子学说感叹礼崩乐坏,倡导复古,但最后是法家一统中国,那些理想型的学说终于败给了物欲横流的人心,作者却毫无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宗教就是金规则”,还不知用什么方法统计了一个儒教的教徒人数,这就有点当代西方人动不动拿民主自由糊你一脸的味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