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中國麵臨著西方的巨大衝擊,許多知識分子以經曆瞭“明治維新”後已經“現代化”的日本為媒介,直麵西歐文化。本書即主要考察譚嗣同、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和藝術傢李叔同(弘一法師),在麵對時代課題與西歐思想的衝擊時,如何進行中華民族思想與哲學的建構,以及在此過程中他們的精神軌跡,特彆重點關注他們的思想與佛教的關聯。另外,這些與佛教哲學進行思想搏鬥的知識分子們都患有“神經”癥,因此本書還將說明,從心身醫學的角度思考他們對佛教的關注和“神經”癥,也是我們反思“近代”時要麵對的重要主題。
##這題目取得太大,你還以為作者要開天闢地來著,其實光靠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幾個人物卻根本講不完全。論其好處在沒有廢話,這是日本學者的優點。私想章熊梁這幾個人的思想在現在恐怕是早破産瞭,除瞭不明所以者論及總也稱贊一句“大師”外,其書非精神上已八十歲者不會讀。
評分##嘆服。要言不煩,對章的問題意識(個體認同和民族認同)一語破的,解決瞭我上下求索而不入的唯識學睏境
評分##極佳,處理的中心問題是部分學者如何藉由佛學思想資源通往現代的。
評分##前麵兩章寫的特彆好
評分##極佳,處理的中心問題是部分學者如何藉由佛學思想資源通往現代的。
評分##章是「萬物一體論」的新構造,妄/無生/齊物、阿賴耶識。日本學界對「自主/個」的認知,得陽明學真傳。
評分##嘆服。要言不煩,對章的問題意識(個體認同和民族認同)一語破的,解決瞭我上下求索而不入的唯識學睏境
評分##資料詳實,但是題中的連鎖錶述有限。五四前史,佛教的影響很大,而且多與唯識宗有關。這很有趣,玄奘的事跡流傳雖廣,唯識宗當時並未成氣候,漢地佛教終歸禪宗一路,一韆三百年後卻成為中西互證的中介。講熊十力的部分較多,反映作者的閱曆,但是個人對熊一派甚感無聊。
評分##前麵兩章寫的特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