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讀者全麵而深入地迴顧瞭從18世紀到1949年中國與西方世界和日本的關係,論述的重點時間段是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作者非常詳細地論述瞭中國與外部世界的政治和經濟關係,並從不同的理論視角解讀它們對之後中國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例如,作者分析瞭,西方和日本在中國開設銀行、修建鐵路讓中國對其産生依賴的程度。作者寫作本書的目的在於將中國對外部世界的理解與西方對中國的理解平衡起來。
##書寫和翻譯皆流暢,以經濟互動為主。緊接著看瞭柯文的《在中國發現曆史》,決定給該書多加一星,那些自大的,意淫的,理論先行的毛病基本都沒有。弱化1840鴉片戰爭的影響,強調1985之前清朝內部的變化,強調通商口岸和內地的差異,各地區各行業的差異,中央和地方的差異,上層和下層的差異。主要概念是“非正式帝國主義”“金融帝國主義”。整體都很好,隻是最後一章一直說蘇聯幾乎沒有給共什麼幫助,有點兒太幼稚瞭……
評分##這書有什麼好下架的,許多基本史實都不對,不值一閱。20世紀更是寫得偉光正,簡直可以當高中政治課外參考讀物瞭
評分##實際上,這本書的質量完全足夠一個五星好評,寫得極好。但是由於不必要的刪減,所以減去1星。
評分##連起來瞭~也不說有多詳細,但是各部分連接的就是非常順暢,比起教科書好多瞭。其中還諷刺瞭一下,說美國部分人後悔喪失瞭拉攏中國的機會呀雲雲,太看得起自己瞭,事實上中國在非正式帝國體製消逝之後就已經不受大國控製瞭,已經走上自己的道路瞭。裏麵提到廣州體製和恰圖科體製是晚清海洋貿易和大陸貿易的彆名,那一段曆史的敘述中可看齣俺廣打小就是被放養,到最後也是最晚被收迴,野蠻生長
評分##連起來瞭~也不說有多詳細,但是各部分連接的就是非常順暢,比起教科書好多瞭。其中還諷刺瞭一下,說美國部分人後悔喪失瞭拉攏中國的機會呀雲雲,太看得起自己瞭,事實上中國在非正式帝國體製消逝之後就已經不受大國控製瞭,已經走上自己的道路瞭。裏麵提到廣州體製和恰圖科體製是晚清海洋貿易和大陸貿易的彆名,那一段曆史的敘述中可看齣俺廣打小就是被放養,到最後也是最晚被收迴,野蠻生長
評分##歐洲人視角來寫中國從18世紀之後的曆史。 世界史優點,往往不在於史料,而在於框架。你可以不同意其看法,但也可以藉此瞭解旁人看中國的維度。甚至可以說,人人都滿意的中立和客觀,很難成為這類書的長處。 這本書特點之一,跳齣瞭費正清的“衝擊迴應”框架,引入“世界社會”的概念,這個改變在本書中的含義是指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主要是政治和經濟兩大支柱構成的,偶有文化。 作者將中國與國際社會之間的關係定義為一種交互式關係,影響往往是雙嚮的,“對這種關係起決定性作用的,並不僅僅是政客,中外商人群體(business men)同樣也在其中扮演瞭重要角色。”
評分##這書有什麼好下架的,許多基本史實都不對,不值一閱。20世紀更是寫得偉光正,簡直可以當高中政治課外參考讀物瞭
評分##寫得非常好!感覺買的不虧!作者怎麼做到這麼博學的呢!好像什麼書都看過啊!唯一有點遺憾的是,這書其實80年代寫的,卻一直到現在纔引進,國內的書籍引進還是太落後瞭。這次隻看瞭正文部分,全書有1/3是參考文獻,如果把參考文獻也好好看看估計還能有更多收獲。感覺書的裝幀比較一般,為什麼每一頁的外側要留齣一溜空白??很無聊啊。難道還是讓人寫讀書筆記的嘛……
評分##“《中國與世界社會:從18世紀到1949》一書為讀者全麵而深入地迴顧瞭從18世紀到1949年中國與西方世界和日本的關係,論述的重點時間段是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作者非常詳細地論述瞭中國與外部世界的政治和經濟關係,並從不同的理論視角解讀它們對之後中國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例如,作者分析瞭,西方和日本在中國開設銀行、修建鐵路讓中國對其産生依賴的程度。作者寫作本書的目的在於將中國對外部世界的理解與西方對中國的理解平衡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