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悠久的“良史”傳統,有成熟的修史製度,中國史學可謂發達和厚重;即使這樣,曆史在中國也不能接近避免含混和疑難。一些貌似耳熟能詳的 “已知”曆史,有的還屬熱門,聲名赫赫以至婦孺皆知,然而一旦深予案究,卻意外地發現:有的餘音未絕,有的疑點叢叢,有的聚訟不休,有的根本是懸案。 本書涉及的六案分彆是:焚書坑儒與挾書律,建文皇帝硃允炆的失蹤、下西洋、王安石變法、鹽鐵會議、《老子》作者及書。作者李潔非展開各案細節,搜其紛紜,呈其歧雜,從文獻角度還原其復雜性,並進一步做齣瞭新的發現。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坑的是從博士轉為方士的儒生。燒六國史書,使夏商史斷絕。統一文字,使古文不復有人讀,造成文化湮滅斷代。建文帝大火之後不知所蹤,硃棣派親信國內海外私下搜羅打聽,是對皇位得來不正的彌補,改史書誅滅十族以鉗製言論正人視聽。鄭和下西洋為瞭宣揚國威,以匡正永樂皇帝的閤法身份,以鄭和為統兵,因為信仰伊斯蘭教並作為穆罕默德的後裔,穿過阿拉伯人統治的印度洋,這樣方便。王安石變法是因為神宗皇帝要用兵於外但苦於無錢,王安石的高調暢談鎮住瞭年少的神宗皇帝,沿著王莽復古的那一套,鉗製言論黨同伐異,緻使引來一批禍亂小人,變法初心雖好,卻走瞭樣,也脫不瞭眼高手低。鹽鐵會議桑弘羊舌戰群儒最後落敗,輪颱詔之後的改國策,不過是傳襲秦霸道策略之後的反動,復歸王道。老子是治亂興衰的政治書,趙匡胤禁用兵,南唐重文。
評分##曆史事件的個案分析,雖說是個案,而前緣後果、人物世事紛繁復雜,加之囿於篇幅,可想抽絲剝繭之難。因此,讀書時總覺得,行文有時頗似講演,話到嘴邊就先把這茬事講一講,講完瞭再迴正題,稍有頓滯之感。
評分 評分##這麼說吧,開啓瞭一扇門。哈哈,讀瞭一本,另添瞭六七本。書越讀越多???? 其實也是一件開心事。明日廣場。希望教皇同誌沒有遠遊,並到窗前來站一站!!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率爾操觚,隻能堆砌史料瞭。下西洋的檔案都被毀掉,沒什麼東西可說嗎?鹽鐵論就是路綫鬥爭,桑弘羊根深蒂固的李斯思想,其實不就是代錶漢武帝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