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唐人街教父的传奇经历
20世纪初美国华人黑帮四次大规模火并全纪录
◎ 编辑推荐
☆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美东部、中西部华人堂口间四次大规模堂斗、时断时续的对峙、数不胜数的摩擦、大大小小的死伤,连同企望和平的谈判以及由此缔结和约的故事
☆关于由文化差异,由误解、无知、偏见引发冲突的故事
☆关于一群固执的人为有形的金钱、财产,无形的忠诚、面子以命相搏的故事
☆关于许多有责任、有决心阻止他们的警察局局长、警探以及普通警察的故事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唐人街各堂口为争夺赌场、鸦片馆、妓院的控制权而爆发的厮杀混战,时间长达30余年。作者苏思纲充分利用新闻报道、官方统计数据、庭审记录等一手资料,精彩再现了纽约四次大规模堂斗的全过程。他生动描述了早期纽约华人移民艰难求生的痛苦经历,客观分析了堂斗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原因,揭示了华人在美国社会遭受的不公、屈辱和歧视。
◎ 媒体及名人推荐
纽约犯罪史上鲜为人知的一章。
——《纽约时报》
作者带我们漫步在最黑暗年代的唐人街。
——《纽约客》
本书是犯罪纪实作品的绝佳范例。它既是一部扎实的社会史著作,也是一个关于谋杀与复仇的精彩故事。
——《出版人周刊》
早期纽约唐人街被不公正地描述为神秘东方人聚居的“黄祸”之地。然而,苏思纲通过勤奋而熟练地搜寻证据,揭示了真相。他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唐人街堂口的扣人心弦的故事,讲述了他们因为赌博、鸦片和其他恶行而进行的内斗仇杀。他通过《堂斗》再现了一个移民群体所经历的鲜为人知的艰辛和磨难。
——保罗•法兰奇,畅销书《午夜北平》作者
苏思纲娴熟地将学者和侦探的技巧融入叙事当中,他笔下的故事无异于一部出色的探案小说。他中文流利,能够熟练阅读中文原始文献,因此能够分清传说和残酷现实。
——李闰屏,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长
##很体现非虚构魅力的一本书,看插图发现堂口门生们各个西装革履倒是很意料之外
评分##本书是大陆地区少见引进,讲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华人黑帮传奇的介绍性著作,去年此时阅读台湾学者陈静瑜的《八磅熨斗》让我对华人洗衣工传奇产生兴趣,本书指出最初美国东海岸的华人产业多是洗衣工出身。全书讲述了第一个华人官员李希龄创建的安良堂与“素鸭”创建的协胜堂,以及四姓堂等华人黑帮四次大规模斗争——“堂斗”的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纽约华人世界的血雨腥风,直至1925年两堂签订和平协议。后来,安良堂的堂主司徒美堂支持孙中山和抗日战争,40年代将安良堂的分支致公堂改造成为政党,最终加入了新中国爱国统一战线。李希龄的次子李锦纶成为民国政府20年代的驻美大使、30年代初期的代理外交部长,成就一段外交传奇。
评分##1878-1934。华人移民美国的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和谋求生计。如果说华人在美国曾经受到过欢迎,那也是短暂的。1875《佩吉法案》、1882《排华法案》、1888和1902《斯科特法案》、1892《基瑞法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各堂口为了争夺赌场、鸦片馆、妓院的控制权而相互厮杀,时间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程度愈演愈烈,死伤者越来越多。20世纪30年代之后堂斗渐渐平息、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日本侵华。20世纪30年代的人口普查记录显示,在纽约的八千四百名华人当中,只有少数人住在唐人街,大多数人居住在其他地方,这还不包括居住在纽约州北部城镇或河对岸新泽西州的华人。即使在市区,华人也分居各处。
评分##大批华人偷渡去美国谋生,实质是晚清以来人口大爆炸资源分配不均,只能出海追逐新大陆红利。而语言文化不同,权力渠道不足,华人只能从事建筑、开矿、餐饮甚至黑帮等低端产业。堂斗的本质,是早期海外华人群体的内卷。
评分##1878-1934。华人移民美国的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和谋求生计。如果说华人在美国曾经受到过欢迎,那也是短暂的。1875《佩吉法案》、1882《排华法案》、1888和1902《斯科特法案》、1892《基瑞法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各堂口为了争夺赌场、鸦片馆、妓院的控制权而相互厮杀,时间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程度愈演愈烈,死伤者越来越多。20世纪30年代之后堂斗渐渐平息、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日本侵华。20世纪30年代的人口普查记录显示,在纽约的八千四百名华人当中,只有少数人住在唐人街,大多数人居住在其他地方,这还不包括居住在纽约州北部城镇或河对岸新泽西州的华人。即使在市区,华人也分居各处。
评分11/13 总体来说写得不错,介于一种纪实文学和历史叙事之中,所以也能理解最后编书号放在了I区了。 如果身处于华南地区,就会知道地方分类械斗和秘密会社是一个寻常的东西,在宗族社会下出现利益解纷自然就会选择这种「传统」和「野蛮」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许现在福建的哪两个村正在打架呢。随着十九世纪华南人出洋务工,将地方宗族组织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将械斗与秘密会社带去了移居地,所以在纽约唐人街发生这一切并不会感到奇怪,而是另一种乡族社会的体现。 纽约华人街的械斗比我想象中的高级,毕竟福建这边锅碗瓢盆都能做武器,一场场暗杀行动完全可以拍成谍战片来看。作者选择的史料非常有趣,报刊资料的时效性和细致性使其史料价值极高,用起来也方便。 看过这本再看张纯如的美国华人史就更有趣了。
评分##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美东部、中西部华人堂口间四次大规模堂斗、时断时续的对峙、数不胜数的摩擦、大大小小的死伤,连同企望和平的谈判以及由此缔结和约的故事,也是关于由文化差异,由误解、无知、偏见引发冲突的故事。
评分##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很难想象异地华人们曾经掀起过一场腥风血雨。
评分##很体现非虚构魅力的一本书,看插图发现堂口门生们各个西装革履倒是很意料之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