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又文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 言
第一部分 革命开端
第一章 历史背景
第二章 天王的崛起(1814—1847 年)
第三章 筹划和准备(1847—1850 年)
第四章 金田起义(1850—1851 年)
第五章 猛虎出笼(1851—1852 年)
第六章 从湖南到南京(1852—1853 年)
第七章 占领南京(1853 年)
第八章 太平天国的组织形式和革命理想
第二部分 南征北战
第九章 北伐战史(1853—1855 年)
第十章 西征军战史(上)(1853—1856 年)
第十一章 西征军战史(中)(1854 年)
第十二章 西征军战史(下)(1854—1856 年)
第十三章 中央战区(1853—1856 年)
第十四章 兄弟阋墙(1856—1863 年)
第十五章 长江流域的战争(1856—1859 年)
第十六章 洪仁玕的崛起(1859—1860 年)
第十七章 东征战史(1860 年)
第十八章 安庆之战
第三部分 天国衰亡
第十九章 由浙江向上海(1861—1862 年)
第二十章 二次北伐(1861—1868 年)
第二十一章 浙江失守(1862—1864 年)
第二十二章 苏福陷落(1862—1864 年)
第二十三章 天国覆亡(1862—1866 年)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太平天国研究领域里程碑式作品,史景迁作序推荐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太平天国研究大家简又文的代表作,是太平天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简又文著有《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三册及《太平天国全史》三册,而本书正是对上述著作的精粹和修订,汇聚了简又文毕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的核心成果。

☆作者从太平军的角度重现这场运动,太平军通常忙于战斗,且文化水平较低,留下的文字记录较少,而清朝文献对太平军的攻讦诬陷又不可避免,作者通过实地寻访考察,收集了众多手稿、宣传单、印章、拓本、钱币等太平军的文物,因此本书在学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了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作者从太平军的角度重现这场运动,通过实地寻访考察,他收集了手稿、宣传单、印章、拓本、钱币等太平军的文物,结合史籍文献和外文资料,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的现实基础,从日常军事行动和长期战略目标两方面来考察太平军的军事行动,分析了太平军的主要战略错误,以及后期洪仁玕的贡献。

◎ 名人推荐

今世治太平史最深入者,莫过于简又文和罗尔纲两先生。

——唐德刚(历史学家)

研究太平天国者,名家辈出,如萧一山、简又文、郭廷以等先生,各有贡献,惟萧、郭二先生较注意清史及现代史,其中倾全力研究太平天国者,仅简又文先生一人而已……因其研究时间之悠久,故其成就较他人为深刻,著作较他人为丰富,就研究太平天国史者而言,殆无第二人!

——黄大受(历史学家)

用户评价

评分

##挺好看的,脉络很清晰,又有许多比较一手的资料补充细节,当然作者立场本身有点微妙,但人家上来就已经将太平天国定性成革命运动了,那肯定是猛挑进步的一面来说,可以理解。我个人觉得有点不大舒服的可能是洗得用力过猛导致洪秀全在简又文笔下就特么完全是个白莲花,上来自己给自己封上帝幼子的一顿君权神授操作被简又文轻描淡写地说这是因为考试不利导致的精神恍惚从现代医学角度完全可以理解,后面更是所有坏事都赖杨秀清权欲熏心,也不用洗得这么投入吧我觉得。

评分

##三星半吧,史料非常丰富。立场的问题当然也很大……跟编辑部的朋友聊了下,出版顶了很大压力,而且他们也都觉得“这他妈也能洗”。但收获还是挺大的

评分

##修行53rd,简又文跟着把溥仪撵出宫的冯玉祥混了几年,对孙中山先生的推崇和对满清的仇恨都是有理由的,这使得书中呈现了屁股歪向太平天国的趋势,即使在有使命感老战士十不存一,兵员由“最恶劣的土匪和无赖”组成时,太平天国落城后的平民死亡还是“自杀”,而清军落城则必是屠杀。而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据他所言是一些战略失误,外国势力的助纣为虐以及杨韦天京之乱,洪秀全完全是不粘锅,而有趣的是因为洪秀全肯定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使得这位天王金田起义后在本书中就毫无存在感。本书最后一句话说孙中山自命“洪秀全第二“,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简如此偏爱洪。但是,即便有如此明确的立场倾斜,此书也远胜马列主义史观的罗尔纲,在细分战场复盘与叙述的流畅性上都做的很好,想必此书浓缩的原型《全史》会更好吧,为什么不引进呢,真是奇怪。推荐此书

评分

##想了一下还是决定4星。尽管作者立场先行,对史料的搜集和运用不可靠,我也完全不认同作者的表述,但是仍然要把它力荐给有兴趣了解近现代中国变革的每一个读者!尽管不能通过它还原太平天国的真实历史,但是简又文通过他的记述方式,真诚地呈现了20世纪初中国知识阶层对时代命运的思考。他的观点毫无疑问在当时极具代表性,几乎可以视为一种普遍的“思潮”,而这股思潮直接影响到了过去两百年间的所有变革者的行动(包括简又文之前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太平天国视作一个模型,它意味着在一种更现代化(在当时就是西方)的理念指导下,以践行理念的名义发动暴力夺权,进而实现对整个中国的革新。革新的目标往往指向具体的生活方式,但其凝聚力的来源却是民族主义的。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那些挣扎和血腥,也不过是后来那一次次运动的预演。

评分

##叙事还是不错的,但是把这样的灾祸称为革命真没有问题么?

评分

##早期太平天国史研究,以简郭罗萧为最著名,而其中简又文又是最专最深,其独特的视角于西方又有自然的亲和力,对天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虽没有《全史》和《典制通考》详尽完备,但提纲挈领地描绘并论证了运动的整个过程及其历史背景,阐释了简又文天国研究的核心主张,可以说是简式太平史的总概论和总导引。所以当初英文版时,我就说是了解天国运动的第一材料。另外作者对天国的同情出于一种热忱的民族情怀,放在作者的历史背景之中,这点就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修行53rd,简又文跟着把溥仪撵出宫的冯玉祥混了几年,对孙中山先生的推崇和对满清的仇恨都是有理由的,这使得书中呈现了屁股歪向太平天国的趋势,即使在有使命感老战士十不存一,兵员由“最恶劣的土匪和无赖”组成时,太平天国落城后的平民死亡还是“自杀”,而清军落城则必是屠杀。而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据他所言是一些战略失误,外国势力的助纣为虐以及杨韦天京之乱,洪秀全完全是不粘锅,而有趣的是因为洪秀全肯定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使得这位天王金田起义后在本书中就毫无存在感。本书最后一句话说孙中山自命“洪秀全第二“,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简如此偏爱洪。但是,即便有如此明确的立场倾斜,此书也远胜马列主义史观的罗尔纲,在细分战场复盘与叙述的流畅性上都做的很好,想必此书浓缩的原型《全史》会更好吧,为什么不引进呢,真是奇怪。推荐此书

评分

书名上加一个“革命”是什么鬼。太平天国运动跟历史上农民起义没什么区别,也不见“大泽乡革命起义”、“李自成革命运动”。加一个革命,很明显有讨好的嫌疑,看到这样一个书名,书就不想读了。

评分

书名上加一个“革命”是什么鬼。太平天国运动跟历史上农民起义没什么区别,也不见“大泽乡革命起义”、“李自成革命运动”。加一个革命,很明显有讨好的嫌疑,看到这样一个书名,书就不想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