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蕭邦奇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齣版的第一部學術專著,研究瞭從清末新政到北伐戰爭時期浙江的精英組織和政治變遷。本書采用核心—邊緣的框架,依據人口密度、郵政係統層級、金融機構數量等要素,將浙江分成瞭核心區內部、核心區外部、邊緣區內部和邊緣區外部四個不同的社會政治生態區,通過豐富的曆史細節、數據、圖錶,分析瞭不同區域內的精英參政模式、精英與政府關係、政治變遷過程。蕭邦奇從浙江經驗中發現,20世紀的中國政治史是政治變遷從核心區內部嚮外部區域、從精英階層到非精英階層不斷擴展的過程。
本書是“在中國發現曆史”學術思潮的代錶作品,提示我們應當注意即使在同一省域,內部仍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對於理解中國其他地區的曆史以及更大的國傢社會關係問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評論
蕭邦奇的興趣不是敘述單個事件,而是描繪政治發展的一般模式。本書的長處在於其空間分析。蕭邦奇證明瞭這一框架的有效性,令人信服地呈現瞭民國初年浙江政治發展的差異性。
——亞洲研究協會前主席 羅友枝(Evelyn Rawski)
蕭邦奇的研究顯示瞭他的雄心壯誌。本書為中國曆史研究中的一種新思潮設置瞭高標準。
——國際知名清史學者 冉玫爍(Mary Backus Rankin)
##用地理位置觀念來分析浙江省的民初政治環境,還是有一定新意
評分##https://mp.weixin.qq.com/s/xyemMul5aSl8NxarbpTM9g
評分##對施堅雅基於自然經濟結構區域分析模式的批判性繼承,重新強調瞭行政區劃對政治認同的決定性作用,以區域內部差異與互動的視角重新審視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國民黨勢力崛起,所謂在空間中理解時間,缺點在於縣級檔案史料與浙江地方報紙的缺失,單一史料如《時報》,《諸暨民報五周年紀念冊》的齣鏡率也未免太高瞭點
評分希望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1865-1911也早日譯介到中文世界。
評分##空間語境下探究地方精英群體的政治化及其與社會結構變遷的相互影響,真得好有意思,有被將群體所具革命性與歸屬地結閤起來的討論啓發到。再次感嘆曆史研究真是好難做,而坐在書裏提及的地點讀該地曆史的感受也實在奇妙。
評分##依稀記得之前讀過英文版。大緻是談地方紳商等所謂精英如何自我動員、自我組織,逐步參與縣政、省政,帶動所謂「政治現代化」的過程。比較有意思的是能在省一級的政治舞颱上,看到各府勢力的閤縱連橫。
評分##讀之無味,棄之可惜
評分##用地理位置觀念來分析浙江省的民初政治環境,還是有一定新意
評分##放到今日已無新意,多抓魚待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