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萧邦奇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研究了从清末新政到北伐战争时期浙江的精英组织和政治变迁。本书采用核心—边缘的框架,依据人口密度、邮政系统层级、金融机构数量等要素,将浙江分成了核心区内部、核心区外部、边缘区内部和边缘区外部四个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态区,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数据、图表,分析了不同区域内的精英参政模式、精英与政府关系、政治变迁过程。萧邦奇从浙江经验中发现,20世纪的中国政治史是政治变迁从核心区内部向外部区域、从精英阶层到非精英阶层不断扩展的过程。
本书是“在中国发现历史”学术思潮的代表作品,提示我们应当注意即使在同一省域,内部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对于理解中国其他地区的历史以及更大的国家社会关系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评论
萧邦奇的兴趣不是叙述单个事件,而是描绘政治发展的一般模式。本书的长处在于其空间分析。萧邦奇证明了这一框架的有效性,令人信服地呈现了民国初年浙江政治发展的差异性。
——亚洲研究协会前主席 罗友枝(Evelyn Rawski)
萧邦奇的研究显示了他的雄心壮志。本书为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种新思潮设置了高标准。
——国际知名清史学者 冉玫烁(Mary Backus Rankin)
##空间语境下探究地方精英群体的政治化及其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相互影响,真得好有意思,有被将群体所具革命性与归属地结合起来的讨论启发到。再次感叹历史研究真是好难做,而坐在书里提及的地点读该地历史的感受也实在奇妙。
评分##用地理位置观念来分析浙江省的民初政治环境,还是有一定新意
评分##对施坚雅基于自然经济结构区域分析模式的批判性继承,重新强调了行政区划对政治认同的决定性作用,以区域内部差异与互动的视角重新审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国民党势力崛起,所谓在空间中理解时间,缺点在于县级档案史料与浙江地方报纸的缺失,单一史料如《时报》,《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的出镜率也未免太高了点
评分希望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1865-1911也早日译介到中文世界。
评分##读之无味,弃之可惜
评分##依稀记得之前读过英文版。大致是谈地方绅商等所谓精英如何自我动员、自我组织,逐步参与县政、省政,带动所谓「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比较有意思的是能在省一级的政治舞台上,看到各府势力的合纵连横。
评分##依稀记得之前读过英文版。大致是谈地方绅商等所谓精英如何自我动员、自我组织,逐步参与县政、省政,带动所谓「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比较有意思的是能在省一级的政治舞台上,看到各府势力的合纵连横。
评分##读之无味,弃之可惜
评分##1982年只能列表,到今天是不是可以有人替这本书里面的空间分析来做点可视化的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