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年,什叶派成为国教,什叶派伊朗诞生,并与信奉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彼此攻伐,伊朗高原百年战火不断。
18世纪后期,四分五裂的伊朗再次统一,但并没能在几十年后阻止英、俄两大强国的压境,伊朗成为英、俄的演兵场。
1908年,伊朗首次开采出石油,成为世界的焦点。石油将伊朗的命运与世界局势紧紧捆绑。不久后,伊朗的石油被运往欧洲,搅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
冷战时期,美国将伊朗视为制衡苏联的地区盟友,同时,伊朗也试图借此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参与者。
1979年,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取得成功,美伊从盟友变为仇敌,革命后的新生伊朗也在美国的制裁下长期遭受国际孤立。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长达8年的战争为本就动荡的中东更添战火。
2015年,“伊核协议”签订,但伊朗核问题并未终结,至今仍牵动着各国的神经。
宗教、地缘、石油、战争、革命,到底谁在左右伊朗的命运?
5个王朝的更替,至少3次革命、3次内战、4次外国占领,以及1个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伊朗500年的历史,彻底讲透伊朗为何会成为世界局势的风向标!
##近现代部分有些没交代清楚,截至目前读过的唯一一本伊朗历史
评分##基本可以全面了解伊朗的历史,作为对伊朗没有什么历史概念的人来说,挺适合入门
评分##太长了!流水账里寻找记忆点累死了
评分##基本可以全面了解伊朗的历史,作为对伊朗没有什么历史概念的人来说,挺适合入门
评分##“伊朗”这个称谓来源于伊朗语“Aryanum”一词,是指雅利安人的土地。大约在4000年前,游牧的印欧部落定居在了伊朗高原,并且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这片土地。在我们这个时代,纯粹意义上的雅利安人早已不复存在。 古希腊语中的“Persica”(或“Perses”)以及古希伯来语中的“Paras”被英语化以后,就成为“Persia”(波斯),这个词主要是指伊朗高原的心脏地带——法尔斯(Fars)地区(包括今天伊朗的法尔斯省)。阿契美尼德王朝正是从法尔斯开始崛起,最终主宰整个伊朗高原和周边地区。此后的几百年间,“波斯”是外部世界对这个国家的称谓,也指代其人民、语言和文化,而伊朗人一贯使用“伊朗”来称呼他们的国家。但直到1935年,伊朗政府才采用“伊朗”这个名称代替“波斯”,来作为国家的正式国号。
评分##关于中东的书,之前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劳伦斯》,加上这本凑成“三剑客”了。 书很厚,信息量庞大,加上文化鸿沟,用了一个月时间才断断续续读完。个人认为是比较全面客观的伊朗近现代史书,对这方面历史感兴趣的人不要错过。
评分##后革命时代对电影影像的迷恋,反映了一种新的艺术活力。伊朗电影业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就建立了,但向电影语言的新转变反映了人们对超越诗歌或散文为代表的口头表达形式的渴望。对电影的迷恋也反映在了早期外国电影的吸引力中,包括新现实主义的意大利电影、曲高和寡的印度和日本电影,以及好莱坞大片。尽管“腐败”的外国电影被严格禁止,但热心的电影制作者和电影爱好者仍然着迷于电影,这是一种有效的文化联系方式。从80年代中期开始,盒式录象带的广泛使用和强大的地下销售网络使这种文化联系称为可能。然而,伊朗艺术电影制作者的关注点与伊朗以外地区的当代潮流有所不同。年轻的电影人对文化充满了新的信心,这使得内生的电影语言得以发展。伊朗独立电影人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以应对伊斯兰强制性的表演艺术守则,通过荒谬审查制度传达批评。
评分##一种镜像,尽管几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评分##一种镜像,尽管几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