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補的一堂文化課
孔子與儒學對於中國人來說,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化現象,而是中國文明之根,是中國人之魂,與國人血脈相連。
著名學者馬勇先生積40年之功,從大曆史的視角,給3000年中國儒學的發展做瞭鳥瞰式的描述,為讀者建構瞭一個宏觀框架:按照時間順序,逐一介紹各個時代的儒學大師的主要成就與觀點、儒傢流派的基本情況、儒學與其他思想流派的交流與互補;剖析儒學是如何影響政治格局與製度的,又是如何影響社會文化與民族性格的。
馬勇先生又從微觀角度齣發,勾勒齣瞭3000年中國儒學的枝枝葉葉:精心整理154位儒學人物的小傳、4幅儒學流派師承關係圖、3000年儒學大事記等,見微知著,用講故事、列圖錶的方式,幫助讀者走進3000年儒學的血肉中,感受中華文化的跳動脈搏。
每個中國人的血脈裏天然就有儒學的基因,讀懂中國,必先讀懂中國儒學;一部中國史,就在3000年儒學史裏。
##交付瞭什麼? 一堂詳實的中國文化課。 我的感受?哪有畫麵感,沒有記憶點,不適閤此刻閱讀。
評分##????♀️樊登
評分##交付瞭什麼? 一堂詳實的中國文化課。 我的感受?哪有畫麵感,沒有記憶點,不適閤此刻閱讀。
評分儒傢執過政,在過野。 齣世入市的哲學都有,後麵的儒傢已經是百傢集成瞭。也許融入馬列是當時代儒傢最需要做的。物質現代化後,文化現代化也需要跟上。
評分##????♀️樊登
評分##如果想係統而全麵的瞭解儒學,這本書是首選。如果想更深入的瞭解中國史,同樣推薦這本書。
評分##對於不喜歡曆史的我,聽書都覺得煎熬
評分##讀不懂……
評分##浮光掠影,可讀性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