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荒丘五十年

热土荒丘五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扎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部
引 言 / 003
一 基斯洛沃茨克,感受考古 / 007
二 切格姆,最初的考古考察体验 / 031
三 M. E. 马松在基斯洛沃茨克 / 051
四 古老的梅尔夫 / 071
五 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初的日子
与 G. A. 普加琴科娃一起在粟特从事考古勘察 / 098
六 M. E. 马松教授的最后一段路线
克什考古的地形考察 / 117
结束语 / 132
第二部
引 言 / 135
七 塔什干国立大学考古教研室和历史系 / 137
八 大学生科学考古小组 / 165
九 无价知识的宝库 / 181
十 野外考古实践 / 191
十一 梅尔夫古城,南土考古综合考察 / 199
十二 基什和纳赫沙布
克什考古地形考察 / 212
十三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间朝向克伦克尔大街的宿舍 / 222
十四 第一次去摘棉花 / 248
十五 暑假,在北高加索的考察和路线 / 255
十六 返回塔什干 / 266
十七 第一次来到巴克特里亚
哈腾—拉巴特 / 27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教授的学术生涯回忆录。从19世纪末开始,中亚地区有许多闻名于世的考古发现,这与享誉世界的老一辈考古学家如M. E. 马松教授、普加琴科娃教授等杰出学者的长期努力密不可分。他们是本书作者的考古学引路人和人生导师。这部回忆录反映出一个曾经辉煌的中亚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以及一大批优秀的考古学家是如何在考古实践中成长的往事。

作者的求学生涯、随后参与或主导的一系列考古工作,以及和师友之间的交往,构成了本书的主体。作者叙事简洁流畅,论述清晰缜密,书稿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通过本书,读者既能深入了解北高加索和中亚重大考古项目的发展脉络,也能走进考古学者的日常生活,了解考古工作的艰辛与趣味,更能切实体会到两代优秀中亚考古学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这是一部能够激励人们爱上读书治学、激发对考古学的好奇与兴趣的不可多得之作。

◎编辑推荐

考古可不是蹲在土坑里磨洋工,马松导师一天的行程安排会严格到连学霸都偷偷叫苦。

就算导师是世界闻名的考古专家,学生也会忍不住偷偷送他一个外号。

当画了三天三夜的古城遗址平面图被白蚁啃得七零八落时,谁都会被气到只想在床头痛哭。

在被导师抓到睡懒觉之前,捏着牙刷冲到考古场地需要几分钟?

未来的考古学家也会抱着偷摘的沙地西瓜,被骑毛驴的看瓜人一路狂追!

当天气变得寒冷,野外的考古学家,不要犹豫,像猫一样睡到厨房的灶台上去吧!

以上是瑞德维拉扎教授在本书中讲述的考古场地的日常生活。这绝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在这部回忆录里,无论是作者自己,还是他最崇敬的导师马松教授,以及他的考古学同学们,都是有趣生动的人物,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这是一部能够吸引你一直读下去的回忆录。书中的黑白老照片更是满满年代感,把读者瞬间带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亚考古世界。

本书属于《新丝路艺丛》。继《地中海城记》和《陌生人马可》之后,让我们跟随“中亚考古骑士”,从北高加索的切格姆出发,穿越土库曼斯坦的梅尔夫古城、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城,直抵帕米尔西部的巴克特里亚,探寻中亚考古的艰辛岁月和辉煌成就,回味两代学者的青春芳华和趣味日常。

用户评价

评分

##虽说这是一本回忆录,但阅读感受就像读一位考古现场收集员在野外考察时做的记录,一件件出土文物按年代、按地层、按文化层做好编号与标记的图册,每件样品各有其存在价值,平行并列。文如其人,作者瑞德维拉扎绝对是一位严谨的考古学家。

评分

##中亚地区历史复杂民族众多,如果瑞德维拉扎在历史学上稍有不慎,很容易引火上身;更何况,就算他为构建中亚历史做出了贡献,可在西方历史、苏联历史乃至俄罗斯历史的阴影之下,这些贡献在国际上能得到多大的认可,恐怕还是未知数。

评分

##这是一部考古人的回忆录,《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那片热土荒丘上,也许二三十个世纪之前也是一片沃土,也是一片绿洲,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在这片土地上只剩下了大片大片的沙漠戈壁,那一群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还在繁衍,还有如今那一群怀着一忱热血的考古学家,致力于保护与挖掘数世纪以前的文明遗迹,致力于弄清那片土地上的历史。 瑞德维拉扎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个。热土荒丘不只指的是那一片土地,也象征着他对考古事业的一片热忱之心。如此,才能真正热爱这份工作,如此才能把考古当作是一生的热爱。

评分

##里面好多珍贵图片~

评分

##这是一部考古人的回忆录,《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那片热土荒丘上,也许二三十个世纪之前也是一片沃土,也是一片绿洲,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在这片土地上只剩下了大片大片的沙漠戈壁,那一群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还在繁衍,还有如今那一群怀着一忱热血的考古学家,致力于保护与挖掘数世纪以前的文明遗迹,致力于弄清那片土地上的历史。 瑞德维拉扎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个。热土荒丘不只指的是那一片土地,也象征着他对考古事业的一片热忱之心。如此,才能真正热爱这份工作,如此才能把考古当作是一生的热爱。

评分

##一般般嘍

评分

##美好的大学生活,野外考古挖掘的艰辛,以及采棉花运动的趣闻,还有巴顿将军影片最后那段罗马凯旋式那句荣耀转瞬即逝的拉丁文表述,沙俄时代的学者古典主义素质还是相当高的,拉丁文信手拈来

评分

##中亚人类文明在遗迹,遗址中一一展现出来,它曾经是如此的辉煌,又可以瞬间的灰飞烟灭在时间的长河中。而考古就是把当初的过往故事说给我们后人来听。 史书并不会把每一段历史给我们一个全面论证。当考古出现后,我们终于有机会了解真正的过去,了解自己,而过去,对现在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考古的意义。 考古并不是为了出土的诸多文物。他们更在乎的是挖掘出历史的遗迹,城市的规制。正因为有了考古学家们,我们才得以知道考古学的意义在于还原,在于修正,在于溯源,并最终帮我们找到我们是谁,来自哪里的答案。

评分

##独乐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