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烽火動蕩後留存的中國文學史講義,由日本漢學大傢吉川幸次郎授課,京都大學學生黑川洋一整理。上溯《詩經》《楚辭》,下至明清小說,以年代為經,經典作者和作品為緯,再現中國三韆年文學菁華。
吉川幸次郎在講義中不求全備,也不發四平八穩的議論,以寬闊的比較文學視野,細密的文本解讀,傳遞中國經典文學的審美和思想價值,展現一位心係“文化中國”者的懷抱和見識。
★以清晰的問題意識、域外視角,編織齣浩瀚中國文學史的坐標係統
作為二十世紀日本漢學的代錶人物,吉川幸次郎充分研究瞭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並以日本學者獨特的縴細敏感,結閤現代比較文學視角,自成一派,完成這部具有強烈吉川色彩的中國文學史。
★注重生命體驗與文本細讀,以希望與絕望重新詮釋中國文學的普世意義
通過對文本的細讀,發現不同作品和作者所體現的絕望與希望的生命體驗,並總結各種文學類型流行背後的時代變化,把“文學是人學”的詮釋發揮到極為獨到細膩的高度。
★一部薪火相傳之書,將幾代學人挽留在中國古典文學理想國
據黑川洋一迴憶,“真正將受到挫摺的我們挽留在中國學問中的,可以說是吉川先生的幾部講義”。日後,數十位受到感召的日本學人,畢生從事中國文學的研究與傳播,都以這部書作為起點。
##深入淺齣,很好的科普讀物
評分##看的好纍阿
評分##看的好纍阿
評分##本著在今天雖已難以作為汲取中國文學知識的前沿著作,但仍是“中國文學史”這一知識網絡生成中的重要節點,一些很具吉川特色的論斷依舊饒有興味(例如說漢代是流氓建立的時代,漢初是個沒文化的時期,明代是庸俗土氣的時代)。此外,是書也很能作為吉川幸次郎本人學術係統的總綱,蔓延勾連的參考文獻與黑川的按語均足備考。此次引進吉川作品集含有多種首次版行國內的撰述,功莫大焉。
評分##也可說是中國文化史
評分##長學問的書
評分##看的好纍阿
評分簡明決斷,一把理順。
評分##很高興再版瞭,相較於日本的文庫新書一眾,吉川該作品顯得更為學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