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

19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澳大利亚] 保罗·哈姆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幕——1914年夏天长长的阴影
第一部分过去的暴政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00年代
第一章 尼金斯基的牧神
第二章 机器的崛起
第三章 德国的阳光普照之地
第四章 塞尔维亚的积怨
第五章 奥匈帝国进场
第六章 德皇的世界
第七章 法俄之虎钳
第八章 变数
第二部分视而不见与鼠目寸光 1900年至1914年
第九章 失控的战争
第十章 施里芬的启示
第十一章 英国摆脱孤立
第十二章 英国的恐德症
第十三章 此时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第十四章 受到围困的德意志人——和一个意大利人
第十五章 驶向阿加迪尔的一艘炮舰
第十六章 弗里德里希·冯·伯恩哈迪的适者
第十七章 亨利·威尔逊爵士准将的计划
第十八章 法国的复仇
第十九章 海上霸权
第二十章 巴尔干半岛的危机
第二十一章 为“必然的战争”武装起来
第三部分 权力沙龙里的1914年
第二十二章 更好的一年?
第二十三章 爱德华·格雷的“四角关系”
第二十四章 死人弗朗茨·斐迪南的用处
第二十五章 奥匈帝国:对战争望眼欲穿
第二十六章 异常的平静
第二十七章 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
第二十八章 你们正在欧洲放火
第二十九章 塞尔维亚人的答复
第三十章 所有的战争理由都消失了
第三十一章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第三十二章 威利、尼基和乔吉
第三十三章 英国结束“中立”
第三十四章 砸烂您的电话:俄国动员
第三十五章 德国向俄国宣战
第三十六章 德国向法国宣战
第三十七章 迫不得已,无需讲理
第三十八章 最后的灯火
第三十九章 为国捐躯,美好且光荣
第四部分 战场上的1914年
第四十章 侵犯比利时
第四十一章 在法国边境
第四十二章 撤退
第四十三章 马恩河奇迹
第四十四章 塞尔维亚的打击,俄军的溃败,奥军的覆灭
第四十五章 西线的建立
尾声——世界终结之年
附录
附录一 地图
附录二 伤亡人数
附录三 德国给奥匈帝国的空白支票
附录四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
附录五 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最后通牒的答复
附录六 德国对法国的宣战书
附录七 普恩加莱对法国议会的演说
附录八 德国对比利时的最后通牒
附录九 贝特曼-霍尔韦格对帝国议会的致辞
附录十 爱德华·格雷对英国议会的致辞
致谢
注释和参考文献
精选参考书目
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1914年,德、奥、俄、英、法等国让世界陷入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将造成3700万人死伤,摧毁传统的社会结构,根除古老的政治制度,并开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世纪。

作者保罗·哈姆从不同国家的角度出发,客观、全面地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故事,从外交活动中的纵横捭阖到西线战场上的血火硝烟,从上层阶级的尔虞我诈到普通民众的苦难哀愁,本书试图回答20世纪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1914何以成为“世界终结之年”。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战起源及其后果其实更甚于一战本身 本书又给了一个新的角度。总体对读者比较友好,附录地图翔实,也少那些对普通读者不甚重要的附注。

评分

##和一个年段历史成绩第一的初中生共读,学生废寝忘食、读到爱不释手

评分

##终于读完了这本写尽一战前欧洲大陆的暗流涌动,和一战战场地狱般景象的历史,其间数度叹息痛恨于掌权者们的短视和冲动,又无法不为每一个有名有姓有父母妻儿,却最终化为战火中一粒苍白灰烬的战士而悲哀。所有不用亲自面对战场的大权在握之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开战,但没有人问过死在沙场上的那些士兵们,对他们来说,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

评分

##杨老师出手,必属精品。

评分

##不知道是译者的问题还是原著的问题,每隔几行就会出现几句拗口的话。读了一百页人已崩溃。书做的很用心,定价也便宜,还有地图,加1星不过分。

评分

##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分外友好的一本:以我很喜欢的作家奥威尔大神的文字为眼进入这段历史,自然就增加了文字的凝练感和通透感。(也有许多其他知识分子对这段历史的观察和觉知,只是我个人非常喜欢冷峻的良心奥威尔~)出现了英文原著的常见情况,有很多复杂的大长句,但译者处理得很妥帖~让阅读过程少了磕绊多了舒心和余力去触发思考~再说回本书的结构,服务于回溯这段历史的目的,给出了清晰的全息图,当然也少不了作者本人适时的点睛之笔让脉络更加明晰,思考延展出角度与高度。但阅读时我仍不可控制地留存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即虽然1914后的一切不能说是历史唯一的出路…却还是对那个已轰然失落的世界心存无用的…持续的…追忆…

评分

##“1914年,爱国主义被证明是远比阶级忠诚度更强力的社会黏合剂。”……另,该书行文清晰,译笔流畅。尤其对小白友好,推荐阅读。

评分

##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分外友好的一本:以我很喜欢的作家奥威尔大神的文字为眼进入这段历史,自然就增加了文字的凝练感和通透感。(也有许多其他知识分子对这段历史的观察和觉知,只是我个人非常喜欢冷峻的良心奥威尔~)出现了英文原著的常见情况,有很多复杂的大长句,但译者处理得很妥帖~让阅读过程少了磕绊多了舒心和余力去触发思考~再说回本书的结构,服务于回溯这段历史的目的,给出了清晰的全息图,当然也少不了作者本人适时的点睛之笔让脉络更加明晰,思考延展出角度与高度。但阅读时我仍不可控制地留存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即虽然1914后的一切不能说是历史唯一的出路…却还是对那个已轰然失落的世界心存无用的…持续的…追忆…

评分

##“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浪漫主义的帝国角斗最终演化成钢铁与屠杀的野蛮自然。第二部分着笔于大国之间的政治与外交心理,稍显混乱,却展开了本书的核心主题“一战何以爆发”的诸多线索;那些未能爆发的线索,展现出的远胜过那些爆发了的线索。而第三部分更多是对线索的注定的引爆。第四部分和尾声不是写得太少,而是写得太多、太详细、太想要囊括尽量多的内容,反而失却了论述1914年的本题。8.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