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似乎都已经被用滥了。但如果要问,什么是战略?或者问战略的历史是怎样的?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的这本《战略:一部历史》(Strategy: A History),对于“战略”的起源和演变做了一番梳理。
在讲述了“战略”的希腊神话与圣经源头后,弗里德曼先后研究了重“智胜”的孙子、强调“狐狸”与“狮子”兼学的马基雅维利,以及认清了“政治-军事”关系的克劳塞维茨。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战略”的三个维度:一个是军事领域的“力之战略”(Strategy of force);第二个是“底层战略”( Strategy from bellow),主要存在于政治动员领域;第三个是所谓“顶层战略”(Strategy from above),主要针对商业领域而言。最后,他讲述了当代社会科学如何重塑我们对战略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说弗里德曼的这本书对于读者认识“战略”这个概念有正本清源的效果。
《战略:一部历史(套装共2册)》 梳理了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战略理论,从思想史的维度可见“战略”渗透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过程。作者认为,从大卫使诈击败哥利亚直至当代经济领域中运用的博弈论,战略的核心在于我们是否有可能操纵并塑造环境,抑或只是成为不可抗拒力量的受害者。环境的不可预知性使战略既具挑战,又富戏剧性;很少有哪个军队、企业或国家能够接二连三地预测事态发展,每一次实践都不可能与预期相吻合。因此,战略是流动的、灵活的,它受制于起点,而不囿于终点。
作者:(英国)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 译者:王坚
劳伦斯·弗里德曼自1982年起任伦敦国王学院教授,2003年成为副院长。1995年他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成员,并于1996年获得司令勋章(CBE),1997年他被指定为官方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历史学家。2003年,弗里德曼获得爵级司令勋章(KCMG)。他从2009年开始供职于英国官方伊拉克战争调查机构。弗里德曼教授在核战略和冷战领域著述颇丰,经常就当代安全问题发表时事评论。他的新著作《选择敌人:当美国遭遇中东》获得了2009年度莱昂内尔·吉尔伯奖和威斯敏斯特公爵军事文学奖。
王坚,生于1971年,北京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专业,后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先后任驻泰国和欧盟站站长兼首席记者,作品多次获得奖项,撰有专著《欧盟完全手册》。
马娟娟,浙江人。1991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专业,现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资讯节目监制。
《战略:一部历史》无疑是我多年以来读过的雄心勃勃的书了……任何人都会对其中的某些内容提出异议,但没有人能否认它带给自己的充实感和智力挑战。它将会作为经典留存于世。”——马克·斯托特,《战争困境》作者
这是一部迷人的作品,回顾了我们创建明智决策时所能用到的各种工具。——谢里丹·乔宾斯,世界经济论坛博客
劳伦斯·弗里德曼展现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战略思想家,他认为相比权力平衡,战略在更大程度上是源自形势的核心艺术。——约瑟夫·奈,哈佛大学教授,《权力大未来》作者
这是一次历经古往今来、世事变迁,有关战略思想含义和结果的非凡浩大之旅。弗里德曼在该领域堪称大师,他凭借卓越的能力解开了有关战略复杂性和各种悖论的诸多曲折。——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阿德莱·史蒂文森,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
这是一部绝妙之作——战略领域的社会科学家全面、深刻地综述了战略的本质。从战略来看:历史是清晰而冷静的,时而可悲,时常讽刺,给人启示。——菲利普·罗比特,《阿基里斯之盾:战争和平与历史进程》作者
第一部分 起源
第二部分 武力的战略
第三部分 底层的战略
第四部分 上层的战略
第五部分 战略理论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纸张的选择也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那种略带粗粝的触感,仿佛能让人直接触摸到被时间打磨过的记忆。拿到手里,分量十足,立刻就感觉到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硬核”作品。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里行间留出的呼吸空间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凸显了文字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历史地图和插图的印刷质量,色彩的还原度和细节的捕捉都非常到位,即便是黑白图片,也能看出印刷工艺的精湛。作为一名对书籍物理形态有着执着要求的读者来说,光是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这套书时倾注的心血和对“丛书”这一概念的尊重。这样的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常常在思考,在如今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还能有如此用心制作的实体书出现,本身就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一种有力致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保护和珍惜它。
评分坦率地说,这部作品的阅读门槛不低,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或者至少是愿意随时停下来查阅补充材料的耐心。这不是一本供人消遣的快餐读物,它的文字密度和信息量是惊人的。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使用荧光笔和便利贴,标记那些关键性的转折点和作者提出的颠覆性论点。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探讨了古代帝国在面对“过度扩张”时的内部张力,它没有用道德批判的笔触去审视,而是冷静地呈现了后勤、文化融合成本和权力分散这三个要素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系统性崩溃的。这种近乎科学的分析方法,让历史的“教训”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变成了可被量化的风险评估。对于从事规划或管理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底层逻辑模型,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对具体历史事件的了解,它提供的是一种观察世界运行方式的全新“底层操作系统”。
评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者在试图总结“历史的必然性”时所采取的谨慎态度。他没有落入那种“历史注定如此”的宿命论陷阱,反而反复强调了“选择”在塑造历史走向中的关键作用。在书中最后一部分,探讨近代战略思想演变时,作者将焦点从宏大的国家机器转向了具体的决策者个体所面临的认知局限和时间压力。这种从小处着眼,最终汇聚成大势的写作手法,使得整套书的格局既高远又接地气。读完整部作品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极其陡峭的山峰,虽然过程艰辛,每一步都需仰仗坚实的脚力(知识储备),但一旦站到了顶端,俯瞰整个历史的脉络时,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给出了一整套强大的提问工具,指导我们如何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即将面对的未来挑战。
评分这本书在引用和论证方面做得极为扎实,几乎每一处关键论断都有详实的史料作为支撑,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安全感和信服力。我特别留意了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灰色地带”的争议性史料的——他并没有简单地取舍,而是将不同来源的叙事并置,然后清晰地阐述哪种解释在逻辑上更符合当前情境下的战略最优解。这种严谨的态度,在我看来,是衡量一部严肃学术作品是否合格的试金石。特别是关于信息不对称在古代战略决策中的作用那一章,作者引用的贸易往来记录和间谍报告的交叉比对,简直是精彩绝伦的学术侦探工作。它让我意识到,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那些不被主流叙事所重视的边角料里,而这部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有能力和耐心去挖掘这些宝藏,并将它们整合提升到战略思维的宏观框架中去。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套书的开篇部分,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视角之宏大与切入点的精准。他似乎拥有一种超凡的洞察力,能将那些看似分散、杂乱无章的历史碎片,巧妙地编织成一张逻辑严密的巨网。我尤其欣赏他对“战略”这一概念的解构,它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部署或政治博弈,而是深入到了人类社会结构、资源分配乃至文化冲突的核心。书中对古代文明决策过程的分析,细致入微,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刻板印象。比如,关于早期贸易路线的兴衰演变,作者引入了气候变化和社会心理学的模型进行交叉验证,这种跨学科的论证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读起来丝毫没有传统历史书的枯燥感,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老到的智者进行一次深刻的哲学对话,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对着窗外冥想许久,思考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是否也在遵循着相似的、古老的“战略”逻辑。
评分好书 不贵
评分商家态度不好,物流慢,另外书在运输过程中被砸,有变形
评分东西不错,质量很好,以后有需要还会再来买~
评分经典好书,送货很快,值得购买
评分好书 不贵
评分书很棒!
评分好书,值得细细看……
评分书的质量是可以的,纸张也还行,内容挺好,值得一读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