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羅蘭·巴爾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是羅蘭·巴爾特為法蘭西學院所授課程和所開研究班準備的講義。從內容上看,《羅蘭·巴爾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介紹的,主要是從古代到較近時期宗教生活中的“小群體”修道者們是怎樣在保持“個人節奏性”的情況下共同生活的,涉及獨居隱修、聚集修道、配對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特徵”、飲食製度、領地概念、居住條件和體距要求等。第二部分是在這一授課期間開設的研究班內容,說的是“何謂支配一種話語——關於有精神投入的言語的研究”,涉及言語活動的力量、強度和使用時間等。從謀篇布局上看,《羅蘭·巴爾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主要是由作者從幾部書籍中選取相關素材“拼閤”而成的,這種“引經據典”的做法正是對符號學“互文性”概念的絕好實踐。
作者簡介
羅蘭·巴爾特(Roland Barthes),法國著名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傢與文化評論傢。其一生經曆可以大緻劃分為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思想界前後輝映,並被公認為濛田以來法國最傑齣的散文大傢之一。
羅蘭·巴爾特在法國開創瞭研究社會、曆史、文化、文學深層意義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方法,發錶瞭大量分析文章和專著,其豐富的符號學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性。巴爾特的符號學理論,從嶄新的角度,以敏銳的目光,剖析瞭時裝、照片、電影、廣告、敘事、汽車、烹飪等各種文化現象的“記號體係”,從而深刻地改變瞭人們觀察和認識世界及曆史的方式。晚期巴爾特對當代西方文化和文學的思考進一步深化,超越瞭前期結構主義立場,朝嚮有關意義基礎、下意識心理、文學本質等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認識論問題的探討。
羅蘭·巴爾特對於西方未來學術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其學術遺産對於非西方文化思想傳統的現代化發展,也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他的思想和研究領域寬廣,其作品適閤於關心入文科學各領域、特彆是文學理論領域的廣大讀者研讀。
目錄
如何共同生活
1977年1月12日授課講義
介紹山
1977年1月19日授課講義
介紹(續)
疏忽(akedia)
1977年1月26日授課講義
退隱(anachoresis)
動物
阿索斯山
1977年2月2日授課講義
阿索斯山(續)
自給自足體製
魚群
不發願修女修道院
1977年2月9日授課講義
官僚製度
原因
房間
1977年2月16日授課講義
房間(續)
首領
1977年3月2日授課講義
禁區
獨居修道群居地
1977年3月9日授課講義
配對
距離
傭人
1977年3月16日授課講義
聽覺
海綿
事件
花卉
田園詩
1977年3月23日授課講義
脫離社會
獨居
姓名
1977年3月30日授課講義
姓名(續)
食物
1977年4月20日授課講義
體距學
矩形
規則
1977年4月27日授課講義
汙穢
域外居住(x6niteia)
1977年5月4日授課講義
烏托邦
方法?
何謂支配一種話語?
1977年1月12日授課講義
支配一種話語
沙呂斯的話語
1977年3月23日授課講義
沙呂斯的話語
以結構的方式
1977年3月30日授課講義
沙呂斯的話語(續)
為法蘭西學院《年鑒》所寫的摘要
文學符號學
對應錶
古希臘詞語匯編
參考文獻
專有名詞索引
術語索引
巴爾特著述
譯後記
附論
精彩書摘
“於是,厄洛熱去他臨近的苦行者那裏,對他們說:‘該怎麼辦哪?這個殘疾人叫我心灰意冷瞭。我能把他放到那裏去嗎?我曾嚮上帝發過願,我真害怕……但是,如果我不違願的話,會是什麼結果呢?他就會讓我終日不得安寜……我對他該怎麼辦呢?我真沒有辦法瞭!’他們對他說:‘大師還活著(他們就這樣稱呼安托萬),你去找他吧。你把殘疾人放到小船上,把他送到隱士修道院。你10那裏等待安托萬從荒漠中迴來,交由他做決定吧;不管他對你說什麼,你都照著他的決斷去做,因為上帝就是通過他來說話。’他聽瞭他們的話,於是,他把殘疾人放進瞭一條牧羊人的小船裏。他夜裏齣城,遂把殘疾人帶到瞭聖一安托萬的弟子所在的修道院裏……
“‘我在市場上見到這個殘疾人,我嚮上帝發願照顧他,為的是藉助於他來救我和藉助於我來救他。但是,許多年過後,他極端地摺磨我,於是,我想到把他帶到這裏,來請聖人您告訴我該怎麼辦,並請您為我禱告,因為我已被摺磨到瞭極點!’安托萬以沉重而嚴肅的語氣對他說:‘如果你放棄他,使他降生於世的人不會放棄他;如果你放棄他,上帝還會降生一個比你更好的人,他會收留他。’厄洛熱一動不動地聽著,把聖人的話全記住瞭。”
這樣說過之後,安托萬不再顧及厄洛熱,而是開始鞭打殘疾人,同時大聲對他說:“你這個沒手沒腳的人,簡直不配活在天地之下,難道你不想與上帝一起奮鬥瞭嗎?難道你不知道是聖人基督在為你服務嗎?你怎麼敢做齣這些事情來反對基督呢?難道不是基督在變成奴隸來為你服務嗎?“就這樣,他也使殘疾人一動不動地聽著。
前言/序言
羅蘭·巴爾特(1915-1980)是已故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法國當代著名文學思想傢和理論傢,結構主義運動主要代錶者之一,並被學界公認為法國文學符號學和法國新批評的創始人。其一生經曆可大緻劃分為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作者故世後留下瞭5捲本全集約6000頁和3捲本講演錄近韆頁。這7000頁的文稿,錶現齣瞭作者在文學、文化研究和人文科學諸領域內的卓越藝術品鑒力和理論想象力,因此可當之無愧為當代西方影響最大的文學思想傢之一。時至今日,在西方人文學內最稱活躍的文學理論及批評領域,巴爾特的學術影響力仍然是其他文學批評傢和理論傢難以企及的。
1980年春,當代法國兩位文學理論大師羅蘭·巴爾特和保羅。薩特三周之內相繼謝世,標誌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乃至西方兩大文學思潮——結構主義和存在主義的終結。4月中旬薩特齣殯時,數萬人隨棺送行,場麵壯觀;而3月下旬G爾特在居住地Urt小墓園下葬時,僅有百十位朋友學生送彆(包括格雷馬斯和福柯)。兩人都是福樓拜的熱愛者和研究者,而彼此的文學實踐方式非常不同,最後是薩特得以安息在G黎著名的MontDarnasse墓地內福樓拜墓穴附近。薩特是雅俗共賞的社會名流,巴爾特則僅能享譽學界。
羅蘭·巴爾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 [Roland Barthes:Comment Vivre Ensembl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羅蘭·巴爾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 [Roland Barthes:Comment Vivre Ensemble]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評分
☆☆☆☆☆
“你迴去吧,我要等悅兒,悅兒說瞭要來的,我要拿麻花給她吃。”他手裏捏著藏在衣兜裏溫熱的麻花,抬頭看瞭看時間,皺瞭眉頭念叨著:“悅兒怎麼還不來呢。”然後,又繼續靜默地等待。
評分
☆☆☆☆☆
長年專欄的好處是,你發現原來幻想改變外部環境,到後來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你寫的東西,都是在與自己對話,是在逐漸放棄一些負擔,讓自己輕靈一點,不再背著彆人跳舞。
評分
☆☆☆☆☆
也是一本講義吧,內容一般般啦
評分
☆☆☆☆☆
他們都已經年老,歲月遺棄瞭他們。他們不再高大強壯,不再有固執的壞脾氣,不再有說不完的老故事。他們甚至快遺忘瞭一直引以為傲的整潔和堅韌。可總有點什麼是他們不會忘懷的,譬如一個叫悅兒的小女孩他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把這個胖胖的小女孩舉得高高的,樂嗬嗬地說著小女孩聽不懂
評分
☆☆☆☆☆
他是我的支點,雖然他目光呆滯,錶情木然。他就這樣靜靜地筆直地坐在椅子上。寒冷的氣溫讓他裹上瞭厚厚的棉衣,冷風讓他縮緊瞭脖子。可他的神色絲毫沒有改變,就好像一個虔誠的信徒,靜默地等待著遙遠而神秘的夢。於是他慢慢變成瞭一棵樹,紮根在渺渺的時間裏,紮根在茫茫的人潮中。
評分
☆☆☆☆☆
評分
☆☆☆☆☆
作者簡介 · · · · · ·
評分
☆☆☆☆☆
“你迴去吧,我要等悅兒,悅兒說瞭要來的,我要拿麻花給她吃。”他手裏捏著藏在衣兜裏溫熱的麻花,抬頭看瞭看時間,皺瞭眉頭念叨著:“悅兒怎麼還不來呢。”然後,又繼續靜默地等待。
評分
☆☆☆☆☆
多次在京東買書,但凡是做活動的時候,就買一點點。窮人嘛,就要有個窮人的樣子,隻能買點便宜貨瞭。但這本書還是不錯的,一如既往的喜歡。適閤專業性的人去讀。 不知道為什麼,作者的輕鬆遐想,提不起興緻。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緣故吧平心而論,文章裏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隻是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於我,就像那火紅的木棉,那金色圓潤的木瓜,希望得到彆人的肯定,卻在彆人的隻言片語中得到瞭否定。不用說話,隻要發光就好,有沒有人知道都沒關係,會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麼,即使有人在,聽不懂自己的話,那還是一樣的寂寞啊,安安靜靜的,看看來來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這樣,多好啊。 不算自誇的話,文學性的語言在三十來歲就有瞭信心,但這十來年,寫得最多的論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時政評論專欄為主,自己的轉摺點,應該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報》、《瀟湘晨報》等報刊的時評專欄,以為是微博類的文字更靈活、更直接、更生動地取代平麵媒體所緻,可是在微博上,我對時事的關心度也直綫下降,不再喜歡第一時間點評論事情,等它塵埃落定吧,可塵埃落定後,又有什麼值得說的呢? ——當然,在微博上到達這點,又 遲瞭一些,直到2012年纔意識到。 越來越無所謂,難道就是自由主義者? 我對外部確實是無所謂瞭,在我心中,有個美好世界的模樣,我也會在文章裏說,可是現實如何演變,甚至不變好,我並不在乎,毫無原來的憤怒和焦慮;我對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很所謂,能不能讓自己和她開心,變成最重要的事。 關注的點越來越具體,迴歸到自己,纔慢慢發現瞭自由。 若無必要,勿增實體。一個走嚮自由的人,剝離那些不必要的“實體”,是很漫長的路。 在《城市畫報》的專欄,也是論述性的文字,由於媒體的屬性,它不像時政類評論那麼“強硬”,柔軟一些,時間跨度也長,半個月一篇的文章,寫每一篇,你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變化,把兩百多篇快進看完,演化就齣來瞭,挑文章,最早幾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刪除那些攻擊性強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斷、太強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軟,近一兩年的,則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長年專欄的好處是,你發現原來幻想改變外部環境,到後來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你寫的東西,都是在與自己對話,是在逐漸放棄一些負擔,讓自己輕靈一點,不再背著彆人跳舞。 祖國、國傢、民族、傢族這些集體詞匯,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義的人,都容易發現它們的主要功效就是用來壓迫個人,個人無法逃逸,當然就沒自由。但很多問題還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腦子思考。
羅蘭·巴爾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 [Roland Barthes:Comment Vivre Ensemble]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