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律师职业道德作出了系统性的阐述。我们的观点是,律师职业道德源于权利法案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立足于这个角度,我们分析了律师道德的基本问题,尤其是ABA规范原则和规范标准。另外,我们也讨论了有关律师职业道德的与我们相异的观点,解释了为何我们认为这些观点不正确。
尤其要注意的是,本书对于目前持续高热不退的有关律师角色的悖论采取了独特的视角加以讨论。希望我们的观点能使您信服,即使不能令您信服,也能使您从这番阐释中获益匪浅,因为我们的阐释会激发您对我们观点的质疑,并为此寻求支持依据。达到对法律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鲜活的案例,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关于美国律师职业道德的全景图。在这里,职业道德绝非空洞的口号和枯燥的说教,因为它在司法实践中早已发展为有血有肉的具体制度与规则,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美国律师职业道德植根于美国的司理与文化的土壤中,必然带着美国司法理念的深刻烙印,其发展脉络亦是美国司法制度与规则发展轨迹的缩影。通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熟悉美国执业律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则,同时也能对美国的整体司法理念和制度有一定了解,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作者简介
蒙罗·H.弗里德曼,哈佛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现任Hofstra大学法学院教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合同法》、《律师职业道德》和《合同和侵权的研讨》等。Freedman教授被《哈佛法律评论》形容为“律师的律师”,被《纽约时报》誉为“法律职业道德领域的先锋”,其著作是全美大部分法学院的必读书目,同时在中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波兰、印度等国出版。他入选了《全美名人录》、《美国法律名人录》和《世界名人录》。
阿贝·史密斯,耶鲁大学文学学士、纽约大学法学博士,现任Georgetown大学法学院教授。
译者简介
王卫东,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国际MBA项目兼职教授;拥有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和杨百翰大学比较法硕士学位,并曾先后在密执安人学法学院和北京大学法学院任访问学者;拥有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曾就职于全球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Sidley Austin(盛德)芝加哥总部;著有《兼并美国》一书。
目录
第一章 理解律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自我管理
第三节 全美律师协会的道德规范
第四节 律师道德规范法典的立法目的
第五节 律师的道德规范与当事人的权利
第六节 律师充当“法院官员”
第七节 道德价值与伦理选择
第二章 对抗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针对对抗制的批评
第三节 对抗制和个人尊严
第四节 对抗制和个人权利
第五节 战争的错误比喻
第六节 民事诉讼中的对抗制
第七节 民事审判与宪法
第八节 陪审团构成对抗制的一部分
第九节 对抗制的研究
第十节 发现真相的效率
第十一节 对非诉制度的不恰当类推
第十二节 纠问制下调查事实真相的一个范例
第十三节 个体化决策对抗官僚作风
第十四节 受到公正对待的感觉
第十五节 社会经济的不公平问题
第十六节 结论
第三章 律师的操守和当事人的自治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律师:道德的主人
第三节 角色区别和道德
第四节 当事人的自主权
第五节 律师的自主权和律师的道德责任
第六节 道德咨询上的义务
第七节 目的和方式
第八节 对律师-当事人模式中自主权的一个总结
第九节 《责任准则》对律师和当事人作决定的规定
第十节 《示范规则》之下的律师与当事人的决定权
第四章 热忱代理:普遍的道德规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选择当事人时的道德责任
第三节 道德因素中的一种:生活所需
第四节 热忱代理有无道德限制
第五节 道德规范下的热忱代理
第六节 法庭中的热忱代理
第七节 律师的言论——对法官的批评
第八节 无理的辩论
第九节 律师的言论——审判公开
第十节 同其他代理人的当事人进行交流
第十一节 热忱代理是否为违反其他道德规范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第十二节 文明/礼貌/专业化运动
第五章 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及保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律师和当事人之间信赖关系所带来的利益
第三节 关于为当事人保密的传统规定
第四节 《责任准则》规定下的当事人秘密
第五节 对于保密的攻击
第六节 保密是否需要再思考?
第七节 《示范规则》规定的保密
第八节 MR1.6的评论中关于保密的“隐含的例外”
第九节 《全美律师协会正式意见》366中令人惊讶的例外
第十节 涉及当事人对 第三人欺诈的MR1.6条2003年修正案
第十一节 全美律师协会对于保密义务的前后不一的例外
第十二节 全美律师协会的职业道德准则
第十三节 你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
第六章 伪证面前的三难处境
第一节 故意忽视模式
第二节 三难选择
第三节 关注首次会见
第四节 一个相关案件
第五节 以退出来解决
第六节 陈述事实作证——7.7解决方案
第七节 明知同时不知——Roycohn解决方案
第八节 巩固传统的律师一当事人模式
第九节 立足于个人道德的反对
第十节 反对教唆型伪证
第十一节 底线的反驳——非当事人证人
第十二节 《责任准则》下的三难境地
第十三节 未来犯罪意图例外
第十四节 《全美律师协会正式意见87-353》和《责任准则》
第十五节 在《示范规则》下的三难选择
第十六节 Nixv.Whiteside案,当事人伪证与宪法
第十七节 当事人的与自证其罪相对抗的特权
第十八节 自证其罪与预期犯罪的例外
第十九节 通过作伪证放弃 第五修正案下的特权
第二十节 Nixv.Whiteside以及“知道”的问题
第二十一节 Nixv.Whiteside案以及MR3.3遭遇RoyCohn案
第二十二节 Hazard改变立场
第二十三节 Frankel改变立场
第七章 忠告当事人和准备证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示范规则》的适用
第三节 律师的主动性和犯罪的严重性
第四节 伪造证据
第五节 通过证人重现过去的事实
第六节 回忆的心理
第七节 回忆的心理过程和训练的道德问题
第八节 对谋杀案“讲授”的剖析
第九节 破裂的婚约
第十节 工人的补偿案
第十一节 总结
第八章 以交叉询问质疑诚实的证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交叉询问强奸案受害人
第三节 绝对而永恒规则的道德品性
第四节 伊曼努尔?康德,凶手及其受害人
第五节 制度功利主义
第六节 普及规则
第七节 《责任准则》
第八节 《示范规则》
第九节 结论
第九章 公正的法官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大法官Rehnquist和Lairdv.Tatum案
第三节 全美律师协会的《法官行为规范》
第四节 正当程序条款和法官回避
第五节 《联邦法官回避条例》
第六节 什么是一个理性的人“可能”、“可以”和“将”做的
第七节 表面规则在实践中的优势
第八节 Republican Party of Minnesota v.white案的潜在影响
第九节 回避的默示例外
第十节 法官Scalia拒绝在Cheney案中回避
第十一节 结论
第十章 利益冲突:预防和形式的职业道德要求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界说
第十一章 公诉人的道德规范
第十二章 对客户的吸引:追逐救护车的职业责任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第二章 对抗制
第十三节 个体化决策对抗官僚作风
除了发现真相的效果,还有更多关于对抗制——纠问制的争议。还有对官方权力和个人权利基本态度的根本区别。保守的政治哲学家Ernst vanden Haag把美国民主的妙处描述为“政府权力因为体制化的互不信任而受到制约和平衡”。他同样观察到“我们的对抗制的基础之一……是对官僚体制和严格控制下的决策体制的不信任”。也就是说,对抗制不仅反映了对个人的尊重,同时反映了对官僚机构的更少的崇拜。
用一个网球比赛的逸闻来阐述这个观点。在1937年温布尔登锦标赛上,美国冠军Don Budge在半决赛中赢得了关键的破发点,因为裁判认为他的对手的球出界了,但是Budge知道,其实那个球在界内。Budge因此在下一次发球时故意犯错来归还那一分。在Budge赢了比赛之后,即将在决赛中与他交手的德国球星Baron Gottfrled von Gramm走上前来。令Budge惊讶的是,von Gramm批评Budge进行了不符合运动员精神的行为,yon Gratom解释道,对运动员来说,忍受一次不公平的裁判比公开曝光裁判员造成不公正的错误命令而使其难堪更可取。正如这个逸闻暗示的,政治的、社会的、人道主义的价值都表达在美国倾向的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相对有更多的对诉讼个体的尊重,更少的对官僚化的决策者的崇拜。
我们的已经宪法化的对抗制控制职业法官的官僚趋势的一个途径是通过陪审团来审判。正如前面所讨论的,陪审团体系有很多重要的功能——防止政府压迫;反对顺从的、有偏见的或者古怪的法官;使法律变得平等和民主;为熟悉的事实模型引入新鲜的观点;以及通过直接民主来统治。
前言/序言
本书对律师道德作出了系统性的阐述。我们的观点是律师道德源自于《权利法案》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这是关于律师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对抗制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传统观点,也是与大部分执业者所持有的道德标准相一致的。
立足于这个角度,我们分析了律师道德的基本问题,尤其是全美律师协会(ABA)规范原则和规范标准。另外,我们也讨论了有关律师道德的与我们相异的观点,解释了为何我们认为这些观点不正确。
学生们尤其要注意的是,本书对于目前持续高热不退的有关律师角色的悖论采取了独特的视角加以讨论。希望我们的观点能使您信服,即使不能令您信服,也能使您从这番阐释中获益匪浅,因为我们的阐释会激发您对我们观点的质疑,并为此寻求支持依据。达到对法律规则真正理解的最佳途径是用您自己的道德标准及理性判断去验证它们。
若您依此而行,那这本书可谓是成功的,无论您最终“是否”同意本书的观点,其意义更在于您形成自己的观点。
法律职业的坚守与抉择:当代律师职业伦理的深度审视(第4版) 内容提要: 本书是法律实务界、法学教育界及所有关注法治建设人士的案头必备之作。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法律职业的边界与责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版在继承前三版核心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全面更新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重大法律伦理争议、司法改革对律师角色的重塑,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对职业操守提出的新课题。 本书并非对既有规范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律师职业道德的哲学基础、实践困境与未来图景。我们着重探讨了律师在代理冲突利益方、处理敏感信息、维护司法公正与追求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之间的永恒张力。从委托人保密权的界限到律师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定位,从职业纪律的刚性约束到个人良知与职业义务的内在冲突,本书力求提供一个全面、深刻且富有批判性的视角。 --- 第一部分:职业伦理的基石——超越规则的价值追问 第一章 法律职业的社会契约与角色定位 本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律师的特殊地位。律师不仅仅是提供服务的个体,更是司法体系的“守夜人”。我们将详细辨析律师在“工具人”角色(忠于当事人)与“制度守护者”角色(维护法治与正义)之间的内在张力与平衡点。探讨不同法域(民事、刑事、行政)中,律师职业责任的权重差异。 1.1 法律共同体:律师、法官与检察官的相互依存:分析三方在维护程序正义中的协同与制衡机制。 1.2 职业自主权与公共责任:界限的划定:在何种情况下,律师的“专业判断”可以优先于外部监管压力? 1.3 历史的镜鉴:职业道德规范的演进与迭代:追溯不同历史时期(如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律师职业操守的核心要求变化。 第二章 保密义务的绝对性与例外性 保密权是律师职业的生命线,但其并非绝对。本章将集中探讨“未来犯罪意图”的披露、涉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以及在跨国法律事务中如何适用不同司法辖区的保密标准。 2.1 “律师-委托人特权”的适用范围与豁免:对特权主体、客体及范围进行细致界定,尤其关注公司法视角下的适用难题。 2.2 沉默的代价:知情不报与协助隐瞒的伦理界限:区分“为当事人辩护的技巧”与“协助实施犯罪行为”之间的不可逾越之线。 2.3 电子证据与数据安全:新时代的保密挑战:分析云存储、远程办公背景下,律师如何确保委托信息的绝对安全,以及数据泄露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利益冲突管理:双重代理与连续代理的陷阱 利益冲突是律师执业中最常见的风险点。本书不仅重申了禁止直接利益冲突的基本原则,更深入分析了潜在利益冲突和连续代理冲突的复杂性。 3.1 横向与纵向冲突的识别矩阵:提供一套实用的冲突识别工具,帮助律师在接案初期快速定位风险。 3.2 利益冲突的“可弃权性”:在何种情形下,经过双方明确书面授权,律师可以处理有限的利益冲突案件?对授权书的有效性和充分告知义务提出更高要求。 3.3 机构客户与“真正的委托人”认定:在代表公司或大型机构时,律师的忠诚对象是高管团队、董事会,还是公司整体的长期利益? --- 第二部分:实践的泥潭——专业能力与审慎义务 第四章 胜任不能:能力不足的职业风险 律师的首要义务是具备处理所接案件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本章探讨了“能力不足”的认定标准,以及律师在知识更新上的持续责任。 4.1 勤勉义务的量化标准:如何界定“充分的研究”和“合理的调查”?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过度拖延和敷衍了事的后果。 4.2 复杂前沿领域的学习责任:针对人工智能法、金融科技、环境监管等新兴领域,律师如何履行持续专业教育(CLE)的义务。 4.3 团队协作中的监督责任:高级合伙人对初级律师和律师助理的专业指导与监督,防止因下级疏忽导致的整体执业失范。 第五章 诉讼中的诚实信用与程序滥用 诉讼的目的是解决争议,而非制造混乱。本章聚焦律师在法庭上和文件提交中的诚信义务,严厉批判程序恶意。 5.1 事实陈述的真实性与证据的恰当引入:探讨“明知虚假”与“应当知晓虚假”之间的举证责任差异。 5.2 反“拖延战术”:及时性与效率的伦理要求:分析恶意延迟、重复动议、骚扰性传唤等行为的纪律后果。 5.3 法庭礼仪与对司法的尊重:评估公开场合对法官、对方律师及证人的不当言论对职业声誉和纪律的冲击。 第六章 费用与收费的透明度:杜绝掠夺性收费 收费问题是公众对律师行业最常产生疑虑之处。本书主张,律师的收费必须体现公平、合理和透明的原则。 6.1 小时费率与固定费用:风险分担的伦理考量:分析不同收费模式下,律师如何确保委托人理解费用结构,避免“隐藏收费”。 6.2 胜诉提成(Contingency Fees)的道德边界:在人身伤害和消费者案件中,提成比例的上限设定及其对激励机制的潜在负面影响。 6.3 费用分摊与利益转移的禁止:严格审查律师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如专家证人、调查员)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不当回扣。 --- 第三部分:职业的边界与未来——律师的社会责任与自我约束 第七章 律师的公共角色:倡导者、谈判者与改革者 本章超越传统的案件代理,探讨律师在影响法律和政策制定方面的责任。 7.1 公益法律服务(Pro Bono):强制性与自愿性的辩论:分析各国在设立强制性公益服务时间要求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强调其对提升司法可及性的重要性。 7.2 游说活动中的职业操守:律师在影响立法和监管决策过程中,必须明确区分专业法律建议与政治倡导的界限。 7.3 维护司法独立性的压力测试:面对政治干预或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时,律师如何坚守程序正义和独立判断。 第八章 跨界经营与新业态的伦理风险 随着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放,律师事务所开始与其他商业实体结合,本书审视了这些“跨界”带来的伦理挑战。 8.1 非律师投资(Non-Lawyer Ownership)的冲击:分析外部资本进入对律师独立决策和职业判断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8.2 法律科技(Legal Tech)应用中的职业风险:对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合同审查、法律研究时,律师应承担的最终责任界定。 8.3 广告与市场营销的“克制之美”:探讨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宣传,同时避免过度承诺、夸大成就或贬低同行。 第九章 纪律处分机制的有效性与公正性 本章对现有的律师纪律审查体系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其透明度和执行力。 9.1 处罚的威慑力与一致性:分析对同类违规行为,不同地区和机构间处罚力度不一的问题,主张建立更清晰的量刑指南。 9.2 道德失范后的修复与再教育:探讨对因疏忽或认知不足而违规的律师,惩罚性措施之外的教育性矫正方案。 9.3 律师职业道德的未来展望:面对全球化和技术革命,未来的律师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具备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 本书特色: 案例驱动分析: 结合近五年全球范围内(包括国际仲裁、跨国诉讼)的真实判例,使抽象的道德原则落地为具体的可操作指南。 跨文化比较视角: 穿插对比了美国律师协会(ABA)、国际律师协会(IBA)及主要大陆法系国家对同一伦理问题的处理方式。 实用工具箱: 提供了利益冲突审查清单、收费协议范本的伦理分析要素等,供实务工作者参考。 目标读者: 执业律师、法学院学生、法官、检察官、律师事务所管理人员,以及所有致力于维护法治诚信的法律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