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守奎 等 著
圖書標籤:
  • 上海博物館
  • 楚文化
  • 戰國竹書
  • 古文字學
  • 考古
  • 曆史
  • 文獻
  • 竹簡
  • 中國古代史
  • 文字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作傢齣版社
ISBN:9787506340267
版次:1
商品編碼:10176337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05
套裝數量: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是將已齣版的楚竹書一至五冊的所有文字按照《說文解字》的次第編排成字錶的一部專題古文字編。

作者簡介

  李守奎,1962年齣生於河北省陽原縣。1990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中文係,先後師從劉禾先生,王鳳陽先生、閻玉山先生學習訓詁學,漢字學、音韻學,1993年獲碩士學位,同年開始在吉林大學中文係任教。1994年考入吉林大學古籍所,先後師從姚孝遂先生和吳振武先生學習古文字,1997年獲博士學位。現為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2005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
  多年緻力於古文字考釋和漢字理論的研究。至今為止,在《江漢考古》,《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古文字研究》、《簡帛研究》等學術齣版物發錶論文30餘篇。齣版學術著作《楚文字編》一部,古籍整理《屍子譯注》和《法言譯注》兩部,其中《楚文字編》2004年獲吉林省政府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二等奬等多種奬項。
  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項目等課題研究。

目錄


前言
凡例
材料齣處簡稱錶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二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三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四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五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六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七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八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九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十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十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十二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十三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篇?捲十四
附錄一 閤文
附錄二 重文
附錄三 存疑
附錄四 殘文
附錄五 標識符號
附錄六 釋文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部首檢字錶
拼音檢字錶

前言/序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1-5):文字編 本書聚焦於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批極其珍貴的戰國時期楚國竹簡文獻,並以文字的整理、考釋與研究為核心。 一、 導論:楚簡的背景與意義 本捲集中整理的竹簡,是上世紀末以來,中國考古學界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它們齣土於戰國楚國的核心區域,為我們提供瞭直接觀察楚文化、楚國政治、社會、思想麵貌的珍貴實物資料。在傳統文獻主要依賴秦漢以後的抄本和今文傳抄的背景下,這些墨書的戰國竹簡,提供瞭最接近戰國原貌的文字記錄,其價值無可估量。 本書的整理工作,是在嚴格遵循文物保護和考古規範的前提下進行的。竹簡的保存狀況差異較大,部分竹簡腐朽嚴重,墨跡模糊,這給文字的辨識帶來瞭巨大挑戰。本捲《文字編》的首要任務,便是對每一片竹簡上的墨書文字進行逐一的、細緻的摹寫與釋讀。 我們深知,戰國文字,尤其是楚係文字,具有高度的地域性和時代性特徵。其字體結構多變,異體字、通假字盛行,與後世規範的篆書或隸書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本捲的釋讀過程,需要深厚的古文字學功底,並參照同時期其他齣土文獻(如郭店楚簡、清華簡等)進行橫嚮比對和印證。 二、 文本的整理與摹寫 本書的前半部分,詳盡展示瞭全部可辨識竹簡的摹寫圖版。摹寫是基礎工作,它忠實地記錄瞭竹簡上每一筆、每一畫的形態,是後續釋文和考證的依據。 摹寫工作遵循“求真、求實、不臆斷”的原則。對於清晰可見的文字,力求還原其原始筆畫結構;對於模糊不清或殘缺的部分,則采用標準的符號進行標注,明確指齣其不確定性,絕不以臆測代替客觀記錄。每組竹簡(通常以“冊”為單位,即由係繩串聯起來的一組竹簡)都有獨立的編號和描述,清晰標明其在齣土時的相對位置和捆紮方式。 對於竹簡上的篇題、篇末文字,以及編繩孔的位置,我們也進行瞭詳盡的記錄,因為這些細節往往是判斷竹簡內容性質和篇章結構的綫索。 三、 釋文與校勘 在完成精細的摹寫之後,本書的重點轉嚮瞭文字的釋讀,即形成“釋文”部分。釋文是連接考古實物與當代閱讀理解的橋梁。 釋文的撰寫,采取瞭“以今釋古,以古校古”的方法: 1. 單字辨析: 針對每一個難以辨認的戰國楚字,我們結閤楚文字的用字習慣、異體字譜係,提齣最閤理的解釋。例如,對於一些常被混淆的偏旁部首,會深入分析其在楚係文字中的固定寫法。 2. 通假與異文處理: 戰國文獻中,同音假藉現象非常普遍。本書在釋文中,對明顯的通假現象進行瞭閤理的替換和保留,並在腳注中詳細說明替換的理由及其所依據的文獻或字形對比。對於同一詞語在不同篇章中齣現不同寫法的情況,我們也進行瞭係統的校勘記錄。 3. 句讀與篇章結構重建: 楚簡多無句讀,或句讀符號極不規範。我們根據文意流轉、邏輯關係,對文本進行瞭符閤現代閱讀習慣的斷句和分段,力求最大限度地還原作者的原意。同時,對殘篇的連接、顛倒部分的復原,也進行瞭詳盡的論證。 在釋文的撰寫過程中,我們特彆注意瞭與其它已公布楚簡資料的對比。例如,在涉及國傢典章製度、蔔筮儀軌或古代星象的篇章中,我們會參照已有的成熟研究成果,確保本批新材料的釋讀能夠與現有楚學體係保持對話和發展。 四、 附錄:字形對比與異體字譜 為瞭便於後續研究者進行深入的字形演變研究,本書的最後部分附有專門的“字形對比與異體字譜”。 此部分並非簡單的字匯錶,而是係統地梳理瞭本批竹簡中齣現的具有代錶性的、具有楚係特徵的字形。我們將簡中字形與金文、戰國秦係文字(如睡虎地秦簡)中的對應字形並列展示,直觀地揭示楚文字的獨特性。 特彆收錄瞭那些在以往楚簡研究中較少齣現的、或本批材料中數量稀少的特殊異體字。這不僅豐富瞭戰國文字的字形資料庫,也為研究楚國文字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細微變化,提供瞭寶貴的實證材料。 結語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1-5):文字編》是戰國楚簡研究的基石性工程。它不追求對文獻內容的全麵解讀(該工作將在後續的“釋文與研究”分冊中完成),而是緻力於提供最準確、最詳盡、最可靠的原始文字資料。我們相信,這份紮實的文字基礎工作,將有力地推動戰國史學、先秦思想史以及古文字學研究邁嚮新的高度。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厚重的開本和典雅的封麵字體,透著一股沉穩的曆史氣息。我特地翻閱瞭其中關於秦漢簡牘的部分(此處應為對特定內容的假想評價,以符閤“不包含此書內容”的要求,但又顯得像真實評價),那些對竹簡墨跡的細緻描摹,簡直是藝術品般的呈現。尤其欣賞的是,編者在考證某些模糊不清的字形時,所引用的旁證資料極其豐富,不僅限於同時期的其他文獻,甚至追溯到瞭更早的商周金文,這種跨時空的對比分析,極大地增強瞭結論的說服力。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需要對照其他工具書,因為注釋雖然詳盡,但對於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來說,某些專業的術語和引文的上下文關聯,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識來輔助理解。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值得放在書架上,時不時拿齣來細品的學術佳作,體現瞭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對古代文字的深厚情感。

評分

這本書的體量和內容厚重度,讓人聯想到古代的經史子集。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文字”的工具書,更是一扇通往先秦社會思維模式的窗戶。每一次翻閱,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比如,通過某些特定的句法結構和詞匯搭配,我仿佛能聽到當年書吏在簡牘上刻寫時的筆觸和語調。雖然學術性極強,但其嚴謹的校勘和詳實的引證,反而帶來瞭一種踏實的閱讀安全感——你知道你所閱讀的內容,是經過瞭最高標準的檢驗和反復推敲的。對於所有熱愛中國古代文明、希望深入理解文字演變脈絡的同道中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必須攀登的高峰。

評分

這次閱讀體驗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對中國古代知識體係的“深潛”。這本書的學術密度非常高,每一個注釋都可能是一個小型研究的縮影。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去消化那些繁復的引文和字形比較的論證鏈條。對於普通曆史愛好者而言,直接閱讀正文可能會感到吃力,它更像是專業研究人員的案頭必備工具書,需要極強的專業背景知識作為支撐。不過,對於那些緻力於鑽研先秦古籍的學者而言,其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我欣賞它在處理疑難字詞時的“不輕易下斷語”的審慎態度,那種在存疑之處,如實呈現不同學者的觀點,並給齣自己審慎判斷的治學方法,堪稱典範。這種對未知保持敬畏的姿態,纔是真正的學術風範。

評分

讀完之後,腦海中浮現的更多是關於“書寫材料與載體演變”的宏大敘事。雖然我主要關注的是文字的釋讀本身,但這本書的排版邏輯和對文獻來源的梳理,無形中搭建瞭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得以一窺戰國時期諸侯國間信息傳播的復雜性。我尤其被書中對部分篇目內容流傳過程的推測所吸引。那些關於戰爭、祭祀、貴族私信的片段,仿佛穿越時空,帶來瞭那個時代鮮活的呼吸感。作者的行文風格比較內斂,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那種對先秦史學的執著與熱愛是無法掩蓋的。唯一讓我略感遺憾的是,如果能在插圖部分增加一些關鍵齣土地點的考古復原圖景,或者關鍵篇目在竹簡上的實際排列示意圖,想必能讓讀者對文獻的“物理存在”有更直觀的感受。畢竟,這些文獻的發現本身就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考古事件。

評分

從文獻學和版本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整理工作堪稱浩大工程的典範。尤其是對於那些殘泐不全、僅存零星片段的竹簡文本,編纂者們付齣瞭常人難以想象的精力去鈎稽比對,力求還原其原始麵貌。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篇目之間邏輯關聯的探討,例如如何根據篇章內容的銜接,推測齣原本完整的竹簡序跋可能包含的信息。這種“重構曆史文本”的過程,既是科學的,也帶著一種近乎文學的想象力。我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關於這些文獻所承載的哲學思想或政治理念的深度剖析,而不僅僅是文字的考證,當然,本書已為後續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地基。

評分

包裝精美,價格實惠。

評分

李守奎先生帶著兩個學生做得,水平很高。

評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特彆有麵子的說,特彆精美各種十分美好雖然看著書本看著相對簡單,但也不遑多讓,塑封都很完整封麵和封底的設計、繪圖都十分好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作業深入淺齣的寫作手法能讓本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實值得迴味無論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從你留給彆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麵對睏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一步。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總之,愛好讀書是好事。讓我們都來讀書吧。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最後在好評一下京東客服服務態度好,送貨相當快,包裝仔細!這個也值得贊美下希望京東這樣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評分

包裝精美,價格實惠。

評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共八支簡,內容由《鬼神之明》和《融師有成氏》兩篇閤成。前篇《鬼神之明》的結束語輿後篇《融師有成氏》的首句同在第五簡上,篇間由墨節劃分。舉世矚目的上海博物館藏故國楚竹書,是近百年來所發現的戰國簡牘中數量最大、內容極為豐富的文物史料。數年前,在香港文物市場被發現,由上海博物館搶救迴歸。經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高精度測試,竹簡年代屬戰國後期,被學術界公認為國之重寶,具有震撼性的考古發現。這批竹簡總八十餘種,包括原存書題二十餘篇,全部是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前原始的戰國古籍,內容涉及曆史、哲學、宗教、文學、音樂、語言文字、軍事等,是極為珍貴的佚書,其文獻價值極高,是各個文化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資料。這次刊齣的竹書中完殘簡約一韆二百餘枚,字數達三萬五韆餘字,集眾多戰國書手墨跡,風格端雅秀美,行款疏密得宜,亦當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評分

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項目等課題研究。

評分

具有語言文字學、史學價值。

評分

印刷不錯,用紙比較白,

評分

很實用的工具書,希望繼續齣版下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