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變頻技術原理與應用 第2版
原價:29.00元
作者:呂汀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111113645
字數:374000
頁碼:235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教材主要介紹變頻技術的基本概念,電力電子器件的特性,交-直-交變頻技術,脈寬調製技術,交-交變頻技術,變頻器的選用和安裝調試,變頻技術的綜閤應用等。內容係統、簡潔,圖文並茂,實用性較強。
本教材可供高職高專院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自動控製、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學生使用,也可供機電一體化及電氣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齣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變頻技術
1.2 變頻技術的發展
1.3 習題
第2章 電力電子器件
2.1 半控型電力電子器件
2.2 門極關斷晶閘管
2.3 大功率晶體管
2.4 MOS器件
2.5 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
2.6 集成門極換流晶閘管
2.7 功率集成電路
2.8 習題
第3章 交-直-交變頻技術
3.1 實現交-直-交變頻的基本電路
3.2 脈衝調製型變頻
3.3 諧振型變頻
3.4 工程應用實例
3.5 習題
第4章 脈寬調製技術
4.1 PwM調製方法與控製技術
4.2 SPWM逆變器的控製技術
4.3 電流跟蹤型PWM逆變器控製技術
4.4 PWM變頻技術在調速控製係統中的應用
4.5 習題
第5章 交-交變頻技術
5.1 交-交變頻的工作原理
5.2 交-交變頻類型
5.3 習題
第6章 變頻器的選擇和容量計算
6.1 變頻器的分類
6.2 變頻器的選擇
6.3 變頻器容量計算
6.4 習題
第7章 變頻器的安裝接綫、調試與維修
7.1 變頻器的原理框圖及接綫
7.2 變頻調速係統的主電路
7.3 主電路電綫
7.4 變頻器的控製電路
7.5 控製電路電綫
7.6 變頻器的安裝
7.7 變頻器的抗乾擾
7.8 可編程控製器與變頻器的連接
7.9 變頻調速係統的調試
7.10 變頻器的維修與檢查
7.11 變頻器的保護功能及故障診斷
7.12 變頻器實例
7.13 通用變頻器發展趨勢
7.14 新型變頻器簡介
7.15 習題
第8章 變頻技術綜閤應用
8.1 變頻技術應用概述
8.2 變頻技術在照明和電源設備上的應用
8.3 變頻技術在空調設備上的應用
8.4 變頻技術在機床設備上的應用
8.5 變頻技術在電梯設備上的應用
8.6 變頻技術在生産綫中的應用
8.7 變頻調速技術在教學實驗設備中的應用
8.8 其他變頻傢電簡介
8.9 習題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深切體會到在頭頸部疾病的診療過程中,精準的影像學評估是多麼關鍵。每次遇到復雜的頭頸部腫瘤患者,或者需要評估炎癥、創傷等情況時,都依賴於清晰、準確的影像信息來指導後續的治療決策。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強大的工具。我最欣賞它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停留在影像學本身,而是緊密結閤瞭臨床實際。書中對各種疾病的影像學錶現進行瞭詳盡的描述,並且特彆強調瞭在鑒彆診斷中的要點和難點,這對於我們臨床醫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總結。我之前在學習和工作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影像學上的細微差彆而感到睏惑,而這本書恰恰就解答瞭我很多疑問。它提供的影像圖例非常豐富,涵蓋瞭CT、MRI等多種成像方式,並且對不同序列的影像特點進行瞭深入分析。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罕見病變的討論,這大大拓寬瞭我的視野。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影像學教材,更是一本幫助臨床醫生提升診療水平的寶貴參考書,它的價值不言而喻。
評分在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瞭作者在頭頸影像學領域的深厚造詣。本書在內容編排上非常巧妙,邏輯清晰,使得讀者能夠係統地掌握頭頸部影像學的核心知識。我特彆被書中對各種影像學技術的闡述所吸引,它不僅介紹瞭CT和MRI的基本原理,還詳細說明瞭它們在頭頸部疾病診斷中的優勢和局限性。比如,書中對MRI不同序列在腦膜、神經、血管等結構成像中的價值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對於我理解和解讀MRI影像非常有幫助。此外,我被書中對各種腫瘤的影像學錶現的詳細描述所震撼,它從病竈的大小、形態、邊界、信號特點、強化方式等方麵進行瞭全方位的解讀,並且對比瞭不同類型腫瘤的影像學差異,這對於精準診斷和鑒彆診斷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更欣賞的是,書中並沒有停留在描述影像特徵,而是將其與臨床錶現、病理結果緊密結閤,展現瞭影像學在疾病的早期發現、分期、療效評估和隨訪中的關鍵作用。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優秀著作,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瞭解頭頸影像學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和講解之細緻,著實令我贊嘆不已。作為一名對頭頸部影像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這一領域知識的著作。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我尤其欣賞它在圖像呈現上的精益求精,每一幅影像圖例都清晰銳利,對比度適宜,並且配以準確的標注,讓我能夠輕鬆地將文字描述與實際影像聯係起來。書中不僅對正常的解剖結構進行瞭詳盡的描繪,更對各種病變的影像學特徵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且強調瞭在不同影像技術下的錶現差異。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疑難病例的影像學分析尤為精彩,它不僅列舉瞭可能的診斷,還詳細闡述瞭排除其他鑒彆診斷的思路和方法,這對於提升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此外,我喜歡書中在講解病變時,常常會提及該病變的臨床意義和治療預後,這使得影像學知識的應用更加落地,也讓我對頭頸部疾病的整體診療過程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讓我對頭頸部影像學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為一名初學者,我曾經對這個領域的復雜性感到有些畏懼,尤其是麵對大量的解剖結構和紛繁多樣的病變時,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但是,這本書的齣版,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將頭頸部影像學知識娓娓道來,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每一個關鍵點。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每一個影像錶現的描述都基於紮實的解剖學基礎,並且引用瞭大量的臨床實例。書中對不同影像技術的優缺點以及各自在頭頸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這對於我選擇閤適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非常有幫助。而且,我發現這本書在內容上非常全麵,幾乎涵蓋瞭頭頸部所有重要的解剖部位和常見疾病。即使是一些比較少見的病變,書中也給齣瞭詳細的影像學特徵和鑒彆診斷的思路。我堅信,這本書將成為我未來學習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參考。
評分這次能有幸讀到這本關於頭頸影像學的專著,簡直是太幸運瞭!雖然我不是放射科醫生,但因為工作需要,我對頭頸部的解剖結構和相關的影像錶現一直都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麵對一些復雜的病例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我尤其喜歡它那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從最基礎的影像解剖入手,一步步深入到各種常見和少見的病變。我之前也看過一些相關的書籍,但很多都過於理論化,或者圖片質量不高,很難將文字描述和實際影像對應起來。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提供瞭大量高質量的影像圖片,並且配以精煉的文字說明,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不同病變在不同影像序列下的錶現。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羅列疾病,而是強調瞭影像學在疾病診斷、鑒彆診斷以及治療監測中的作用。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早期病變的影像學特徵有非常詳細的描述,這對於臨床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即使我不是專業的放射科醫生,也能從中獲得很多啓發,對臨床工作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會為頭頸影像學領域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帶來新的動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