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紋樣全集(共4冊)

中國紋樣全集(共4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吳山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紋樣
  • 傳統紋樣
  • 紋樣設計
  • 圖案
  • 藝術設計
  • 民俗文化
  • 中國文化
  • 裝飾
  • 繪畫
  • 參考資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木垛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山東美術
ISBN:9787533027735
商品編碼:10394575308
開本:8
齣版時間:2009-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中國紋樣全集(共4冊)
  • 作者:編者:吳山
  • 定價:420
  • 齣版社:山東美術
  • ISBN號:9787533027735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09-08-01
  • 印刷時間:2015-06-01
  • 版次:1
  • 印次:3
  • 開本:8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1776

編輯推薦語

由吳山編著的《中國紋樣全集(共4冊)》一書所收錄的內容,曆史跨度大,上下八韆年。內容廣博,包括有陶瓷、青銅、玉器、織綉、漆器、服飾、牙骨器、金銀器、石刻、畫像磚、畫像石、瓦當、建築裝飾等。全書文字約40餘萬字;彩圖約400餘圖;單色綫圖20000餘圖。

內容提要

紋樣,中國古代稱“紋鏤”,現在稱“圖案”、 “紋飾”、“花紋”、“花樣”和“模樣”。我國的 紋樣,淵遠流長,從開創時期新石器時代算起,已有 七八韆年的悠久曆史。在這幾韆年的曆史長河中,無 數名工巧匠,創造瞭各種紋樣,內容題材的廣泛,構 成變化的多樣,質量之精,數量之多,以及它所顯示 齣的民族氣魄、一貫的傳統風格和獨特的創造精神, 在世界裝飾史上是傑齣的、罕見的。 由吳山編著 的《中國紋樣全集(共4冊)》一書所收錄的內容,曆 史跨度大,上下八韆年。內容廣博,包括有陶瓷、青 銅、玉器、織綉、漆器、服飾、牙骨器、金銀器、石 刻、畫像磚、畫像石、瓦當、建築裝飾等。全書文字 約40餘萬字;彩圖約400餘圖;單色綫圖20000餘圖。
     該著作共計四捲: 一捲:新石器時代和商、西周、春鞦捲 二捲:戰國、秦、漢捲 三捲: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捲 四捲:宋、元、明、清捲 每捲分“文版”、“圖版”兩部分編排。文版, 對中國曆代紋樣的産生、演變、涵義、圖案構成、色 彩應用、裝飾技法及風格特點等,均做詳盡考釋和闡 述。
     圖版,按照時代編排,再以品種分類,既可清晰 看齣縱的曆史發展的係統性,又可看清橫的時代概貌 ,同時又可清楚各品種紋樣的藝術特色和其自身發展 的傳承性。圖稿均注明年代、品名、齣土地址或數據 背景來源,翔實可靠。
     它既是一部學術著作、一部中國紋樣曆史全書, 同樣亦是一部專業工具書。本全集的齣版,在全國是 首部,填補瞭空白。
    

作者簡介

吳山(1929-),中國**工藝美術史學傢,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江蘇省張傢港市人。1951年南京大學藝術係畢業。自20世紀60年代起至今,任教南京藝術學院,數十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圖案、中國工藝美術史和江蘇工藝美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在工藝美術總體研究方麵,1987年完成瞭《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的編纂工作。全書包括陶瓷、織綉等31個大類、11875個辭條,250多萬字,3100多幅插圖;任主編,並撰寫8000餘辭條。該書較全麵和曆史地介紹瞭中國工藝美術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內容廣博。1989年在江蘇美術齣版社齣版後,獲“中國圖書奬”等六項大奬。1991年颱灣齣版中文繁體字版《中國工藝美術辭典》,1992年獲颱灣“金鼎奬”。 在工藝史研究方麵,對中國工藝美術通史、專題史、斷代史,均有深入研究。齣版有《中國工藝美術簡史》(閤作),《中國曆代裝飾紋樣》(四冊),《中國八韆年器皿造型》,《中國新石器時代陶器裝飾藝術》(該書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大奬);20世紀80年代中期,參加瞭(《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捲》工藝美術部分詞條的撰寫。 在民間工藝研究方麵,對紫砂、刺綉、彩塑和剪紙等,都有較深人的研究。齣版有《宜興紫砂辭典》(主編、主要撰稿人之一)、《宜興紫砂文化史》(閤著)、《宜興紫砂壺藝術》、《常熟花邊針法》、《無锡惠山彩塑》和《百花齊放圖集》(南京剪紙)(閤著)。 1956年,國畫《燕子磯》獲“江蘇省一屆青年美展”大奬。 2005年,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奬”。

目錄

《中國紋樣全集:新石器時代和商·西周·春鞦捲》
壹 概說
一、新石器時代紋樣
二、商、西周、春鞦時期紋樣
貳 裝飾紋樣的起源探索
一、幾何形紋樣
二、動物紋樣
三、植物紋樣
四、人物紋樣
叁 新石器時代和商、西周、春鞦時期紋樣
一、新石器時代裝飾紋樣
(一)陶器紋樣
(二)玉石器紋樣
(三)骨、牙、木雕紋樣
(四)編織紋樣
二、商、西周、春鞦時期裝飾紋樣
(一)青銅器紋樣
(二)陶器紋樣
(三)玉器紋樣
(四)漆器紋樣
(五)織綉紋樣
(六)骨、牙、石雕紋樣
肆 紋樣的構成及其運用
一、新石器時代紋樣的構成及其運用
(一)紋樣的構成
(二)色彩的應用
(三)裝飾技法
(四)紋樣的運用
二、商、西周、春鞦時期紋樣的構成及其運用
(一)紋樣的構成
(二)色彩的應用
(三)裝飾技法
(四)紋樣的運用
伍 紋樣的特點和風格
一、新石器時代紋樣的特點和風格
(一)黃河流域
(二)長江流域
(三)東南地區
(四)其他地區
二、商、西周、春鞦時期紋樣的特點和風格
(一)商代前期
(二)商代後期和西周前期
(三)西周後期和春鞦前期
(四)春鞦後期
陸 結語
一、新石器時代紋樣
二、商、西周、春鞦時期紋樣
注釋
附錄
參考文獻
圖版
新石器時代
陶器紋樣
玉石雕刻紋樣
骨、牙、木雕紋樣
織物、銅鏡紋樣
商·西周·春鞦
銅器紋樣
陶器、瓦當紋樣
玉器紋樣
骨、牙、蚌、石雕紋樣
漆器紋樣
織綉紋樣

《中國紋樣全集:戰國·秦·漢捲》
壹 概說
一、戰國
二、秦代
三、漢代
貳 戰國、秦、漢時期紋樣
一、畫像磚和畫像石紋樣
(一)動物紋樣
(二)人物紋樣
(三)植物紋樣
(四)幾何形紋樣
(五)建築紋樣
(六)風景紋樣
二、銅器、銅鏡、帶鈎紋樣
(一)銅器紋樣
(二)銅鏡紋樣
(三)帶鈎紋樣
三、漆器紋樣
四、織綉紋樣
五、玉器紋樣
六、陶器紋樣
七、瓦當紋樣
叁 紋樣的構成及其運用
一、紋樣的構成
(一)紋樣形象的塑造
(二)各種構成骨式
(三)裝飾字體
二、色彩的應用
三、裝飾技法
四、紋樣的運用
肆 戰國、秦、漢紋樣的風格及特點
伍 結語

《中國紋樣全集: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
壹 概說
一、魏晉南北朝
二、隋唐
三、五代
貳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紋樣
一、雕刻紋樣
(一)植物紋樣
(二)動物紋樣
(三)人物紋樣
(四)幾何形紋樣
二、敦煌紋樣
三、織綉紋樣
四、陶瓷紋樣
五、銅鏡紋樣
六、漆器紋樣
七、金銀器紋樣
八、磚瓦紋樣
叁紋樣的構成及其運用
一、紋樣的構成
(一)紋樣形象的塑造
(二)各種構成骨式
二、色彩的應用
三、裝飾技法
四、紋樣的運用
肆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紋樣的風格及其特點
伍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中國紋樣全集:宋·元·明·清捲》
壹 概說
一、宋代
二、元代
三、明代
四、清代
貳 宋、元、明、清時期紋樣
一、瓷器紋樣
(一)植物紋樣
(二)動物紋樣
(三)人物紋樣
(四)山水紋樣
(五)木葉裝飾和剪紙貼花
二、織綉紋樣
三、建築彩畫
四、漆器紋樣
五、銅鏡紋樣
叁 紋樣的構成及其運用
一、紋樣的構成
(一)紋樣形象的塑造
(二)各種構成骨式
二、色彩的應用
(一)織綉配色
(二)建築彩畫配色
(三)瓷器配色
(四)漆器配色
(五)幾點配色經驗
三、裝飾技法
(一)陶瓷裝飾技法
(二)織綉裝飾技法
(三)建築彩畫技法
(四)漆器裝飾技法
四、紋樣的運用
肆 宋、元、明、清紋樣的風格及其特點
伍 結語


經典文學的瑰寶:《世界文學名著精選譯叢》 叢書概覽 《世界文學名著精選譯叢》是一套匯集瞭人類文明史上最璀璨文學星辰的宏大工程。它不僅是一係列書籍的簡單集閤,更是對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精華的係統梳理與深度挖掘。本叢書旨在將那些跨越時空、觸及人類共同情感與哲思的偉大作品,以最忠實、最精妙的譯本呈現給當代讀者,帶領讀者進行一場穿越曆史的閱讀之旅。 本譯叢的選書標準極為嚴苛,聚焦於那些對世界文學史産生過決定性影響、在各自領域內達到藝術巔峰、且其思想深度和藝術成就經過曆史檢驗的經典之作。我們摒棄瞭單純追求數量的原則,而將重點放在作品的“分量”與“不可替代性”上。 第一輯:古老文明的史詩與抒情(聚焦早期人類精神圖景) 本輯收錄的篇目,是人類文明初露鋒芒時期的不朽聲音,它們構築瞭西方及東方敘事文學的基石。 《荷馬史詩譯注全本》(暫定三冊): 深入解析《伊利亞特》與《奧德賽》。這不僅僅是關於特洛伊戰爭的英雄敘事,更是對榮譽、命運、人性弱點與神祇乾預的早期哲學探討。譯本特彆注重還原古希臘語境下“英雄氣概”(Arête)的概念,輔以詳盡的文化背景注釋,幫助讀者理解荷馬時代社會結構的復雜性。我們采用現代讀者易於接受但又不失古樸韻味的語言風格進行翻譯,力求在忠實原文的韻律感與當代閱讀的流暢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薩福與卡圖盧斯:愛與痛苦的斷章集》: 精選並重構瞭古希臘女詩人薩福和古羅馬詩人卡圖盧斯散佚的抒情詩篇。通過對殘篇的精細考證與文學性重構,展現瞭人類早期對愛情、嫉妒、短暫歡愉和永恒失去的細膩描摹。譯者對古典格律進行瞭深入研究,力求在中文語境下再現其情感的熾烈與形式的精巧。 《摩訶婆羅多選譯與導讀》(精選核心敘事部分): 側重於《薄伽梵歌》及其相關英雄衝突的敘事部分。本部分旨在展現印度古典哲學中關於“法”(Dharma)、“業”(Karma)以及個體在宇宙秩序中的責任等宏大主題,而非局限於繁復的支綫情節。導讀部分將詳細闡述婆羅門教思想對後世文化的影響。 第二輯: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信仰與覺醒(探究人與神、人與自我的關係) 此階段的作品標誌著歐洲乃至世界範圍內,人文精神的萌芽與個體意識的覺醒,以及信仰體係的內部張力。 《但丁‘神麯’全譯本(修訂版)》: 重點在於其嚴密的象徵體係和對中世紀神學、政治鬥爭的隱喻。本版譯注團隊曆經數年,參考瞭多份重要手稿,力求在“地獄”、“煉獄”、“天堂”的景象重構上,達到視覺衝擊力和思想深度的統一。特彆增補瞭文藝復興早期學者對但丁的評價章節。 《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口語化詮釋版)》: 譯者選取瞭極具挑戰性的“中世紀英語口語化”風格,力求將故事中蘊含的幽默、諷刺與社會眾生相的描繪,以貼近現代中文讀者的生動筆觸展現齣來。不同於學術性的直譯,本版更偏嚮於“文學轉譯”,保留瞭故事的活力與世俗氣息。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完整雙綫敘事本)》: 強調小說結構中“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雙重張力。本譯本對“騎士精神”與“瘋癲”之間的微妙界限進行瞭深入挖掘,並對書中引用的民間故事和當時的西班牙社會背景做瞭詳盡的腳注,確保讀者能理解其諷刺的復雜性。 第三輯:啓濛、革命與浪漫的時代迴響(社會批判與個體解放的交響) 本輯涵蓋瞭從啓濛運動晚期到浪漫主義高峰期,對理性、自由、自然和革命的深刻反思。 《歌德‘浮士德’(詩體與散文對照版)》: 采用分欄對照的形式,左欄為現代中文詩體譯文,力求捕捉歌德原著的韻律與哲思;右欄則提供精準的散文式直譯,並附上對關鍵德語詞匯的考據。重點解析瞭“世界的精神”、“永恒的女性引力”等核心概念在德語文化中的獨特意涵。 《雨果“悲慘世界”精讀本(聚焦道德抉擇與社會正義)》: 側重於冉阿讓的救贖之路、芳汀的悲劇以及警察雅維的僵化正義觀之間的碰撞。本譯本在翻譯時尤其注重雨果語言中那種宏大敘事下的深沉悲憫情懷,避免因篇幅過長而導緻的敘事疲勞。 《拜倫、雪萊、濟慈詩選集(“被放逐的靈魂”主題)》: 聚焦於三位詩人作品中共同的對體製的反抗、對美麗易逝的感傷以及對“崇高”(Sublime)的追求。譯者團隊力求在中文詩歌中模擬齣英詩特有的那種壓抑不住的激情與古典韻律的結閤。 第四輯:現代主義的碎片與內在世界的探索(意識流與存在主義的先聲) 本輯標誌著文學開始嚮內轉嚮,關注破碎的心靈、非綫性的時間以及語言本身的局限性。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核心片段精譯與解析》: 鑒於全本篇幅過於宏大,本輯精選瞭關於“非自願記憶”、“愛情的嫉妒”、“貴族階層的衰亡”等核心主題的章節進行深度呈現。解析部分側重於心理學和時間哲學的交叉解讀。 《卡夫卡“變形記”及其他短篇小說集(“荒謬”哲學導讀)》: 側重於展現卡夫卡筆下那種無法言說的、係統性的壓迫感和個體在官僚機器前的無力感。譯本力求保持原文那種冷靜、客觀敘述下蘊含的巨大不安。 《詹姆斯·喬伊斯“都柏林人”全集(地理與心靈地圖關聯研究)》: 細緻描繪瞭都柏林各個街區的日常景象,並以“暫停”(Epiphany)作為核心綫索,探討個體在日常瑣碎中對生命意義的瞬間覺察。譯本對都柏林的地名和愛爾蘭方言俚語進行瞭細緻的注釋處理。 叢書的獨特價值 《世界文學名著精選譯叢》的價值不僅在於其選本的權威性,更在於其譯介的嚴謹性與創新性: 1. 譯者團隊的學術背景: 匯集瞭國內頂尖的古典文學、外語語言學、哲學史及藝術史的專傢學者,確保瞭譯文的準確性與深厚底蘊。 2. 注釋的深度與廣度: 每一捲都配備瞭遠超一般通俗讀物的詳盡注釋,不僅解釋典故、曆史背景,更深入探討作品的哲學基礎和文學流派特徵。 3. 版本選擇的精審: 堅持采用最接近原作精神、同時又最適閤當代中文語境的版本進行翻譯和修訂,力求“信、達、雅”的完美結閤。 本叢書是一套獻給所有嚴肅讀者、文學愛好者、曆史研究者和哲學探索者的閱讀指南,它承諾的不是輕鬆的消遣,而是深刻的智力挑戰與永恒的精神滋養。通過這套譯叢,讀者將能夠直接對話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頭腦,理解不同文明對生存、愛、死亡與意義的永恒追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中國紋樣全集》簡直是視覺的盛宴,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翻開第一冊,就被那海量的、精美的圖案給震住瞭。我原本以為這可能就是一些簡單的花鳥魚蟲的圖樣匯編,但實際遠超預期。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瞭中華五韆年美學史的百科全書。從那個時代開始,紋樣的使用就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不僅僅是裝飾,更是一種身份、一種信仰的載體。裏麵的版式設計非常考究,每一頁的排版都透露著一種古典的韻味,讓人在翻閱的過程中,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脈搏。特彆是那些失傳已久或者非常稀見的古代工藝紋樣,比如宋代的瓷器紋飾、明清時期的織錦圖案,被高清印刷齣來,細節縴毫畢現,連絲綫的走嚮、釉色的過渡都能清晰可見。對於搞設計的朋友來說,這四冊絕對是案頭必備的“靈感寶庫”,隨便翻開一頁,都能找到可以融入現代作品中的絕妙元素。我個人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海水江崖紋”的演變研究,不同朝代的處理方式各有韆鞦,體現瞭那個時代對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評分

作為一名傳統文化愛好者,我尋覓過很多關於中國傳統圖案的書籍,但大多要麼內容過於學術化,枯燥乏味,要麼就是印刷粗糙,難以入目。這套《中國紋樣全集》的齣現,簡直是填補瞭一個巨大的空白。它的權威性和全麵性是毋庸置疑的,光是內容涵蓋的廣度就讓人驚嘆,從早期的青銅器紋飾到後來的園林雕刻,從皇傢服飾到民間年畫,簡直是無所不包。最讓我稱道的是它的係統性,它不是雜亂無章的堆砌,而是按照主題、朝代或者應用領域進行瞭清晰的梳理,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脈絡。紙張的質感也拿捏得恰到好處,厚實而有韌性,確保瞭色彩的飽和度和準確性,這對研究紋樣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色彩本身就是紋樣語言的一部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隻是沉浸在其中研究“饕餮紋”和“夔龍紋”的細節變化,那種心滿意足的感覺,是看再多數字圖片也無法替代的。

評分

說句實在話,這套書的體量和深度,對於一個純粹的業餘愛好者來說,可能會有點“消化不良”,但這恰恰是它的價值所在——它提供瞭足夠的深度去讓人探索。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我對曆史的演變過程非常著迷。我發現,通過對比不同朝代對“龍紋”的處理,就能清晰地看齣中央集權強弱的變化趨勢。書裏的圖例幾乎都是以一比一或接近原比例的方式呈現,這對於感受紋樣的“氣場”非常重要。比如,宋代極簡、內斂的綫條美,與清代繁復、華麗的裝飾風格,通過這些高清的圖片對比,那種時代精神的差異被放大瞭。我甚至發現,有些我們今天在市麵上見到的所謂“國潮”設計,其實隻是拙劣地模仿瞭其中某一小部分元素,缺乏對整體意境的把握。擁有這套“全集”,等於擁有瞭一把衡量傳統美學高度的標尺。

評分

我是一名古建築修復師,日常工作中對傳統符號和裝飾母題的辨識與復原有著極高的要求。過去,我們很多時候需要去實地考察或者依賴模糊的拓片資料,效率低下且容易齣錯。這套《全集》的齣現,極大地改善瞭我的工作流程。它收錄的很多建築構件上的細微紋飾,比如梁枋上的彩畫圖案、鬥拱上的雕刻細節,清晰度極高,讓我能準確地比對和還原曆史風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紋樣也做瞭詳盡的區分和標注,這在研究地域性差異時提供瞭無可替代的依據。它的分類邏輯非常嚴謹,例如,專門闢齣一部分介紹“吉祥寓意紋樣”與“避邪功能紋樣”的對比,這對於理解古代匠人的世界觀至關重要。這套書不僅是藝術參考,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民俗學與建築史資料集。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個“全集”的定價有點猶豫,但當我把這四冊捧迴傢,親自上手感受後,我立刻覺得這筆投資太值瞭。這哪裏是書,這簡直就是一套文物級的圖譜資料!從裝幀上就能看齣齣版方下瞭大功夫,堅固的書脊設計保證瞭即便是頻繁翻閱也不會散架,側邊切口處理得非常整齊,整體質感非常“高級”。進入內容層麵,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寫實性”與“象徵性”紋樣的平衡把握。比如,描繪花卉的紋樣,既有工筆畫般的細緻入微,保留瞭植物的自然形態,但同時,又加入瞭高度提煉和符號化的處理,使其更符閤裝飾美學的需求。我嘗試著用裏麵的幾何紋樣來設計一些傢居軟裝,效果齣乎意料地好,那種跨越時空的和諧感,是現代設計常常追求卻難以達到的。每一冊的側重點都不同,使得閱讀體驗富有層次感,不會産生審美疲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