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纹样全集(共4册)

中国纹样全集(共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山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纹样
  • 传统纹样
  • 纹样设计
  • 图案
  • 艺术设计
  • 民俗文化
  • 中国文化
  • 装饰
  • 绘画
  • 参考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山东美术
ISBN:9787533027735
商品编码:10394575308
开本:8
出版时间:2009-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纹样全集(共4册)
  • 作者:编者:吴山
  • 定价:420
  • 出版社:山东美术
  • ISBN号:978753302773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9-08-01
  • 印刷时间:2015-06-01
  • 版次:1
  • 印次:3
  • 开本:8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776

编辑推荐语

由吴山编著的《中国纹样全集(共4册)》一书所收录的内容,历史跨度大,上下八千年。内容广博,包括有陶瓷、青铜、玉器、织绣、漆器、服饰、牙骨器、金银器、石刻、画像砖、画像石、瓦当、建筑装饰等。全书文字约40余万字;彩图约400余图;单色线图20000余图。

内容提要

纹样,中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 “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我国的 纹样,渊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 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 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 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 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 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由吴山编著 的《中国纹样全集(共4册)》一书所收录的内容,历 史跨度大,上下八千年。内容广博,包括有陶瓷、青 铜、玉器、织绣、漆器、服饰、牙骨器、金银器、石 刻、画像砖、画像石、瓦当、建筑装饰等。全书文字 约40余万字;彩图约400余图;单色线图20000余图。
     该著作共计四卷: 一卷: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 二卷:战国、秦、汉卷 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 四卷:宋、元、明、清卷 每卷分“文版”、“图版”两部分编排。文版, 对中国历代纹样的产生、演变、涵义、图案构成、色 彩应用、装饰技法及风格特点等,均做详尽考释和阐 述。
     图版,按照时代编排,再以品种分类,既可清晰 看出纵的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又可看清横的时代概貌 ,同时又可清楚各品种纹样的艺术特色和其自身发展 的传承性。图稿均注明年代、品名、出土地址或数据 背景来源,翔实可靠。
     它既是一部学术著作、一部中国纹样历史全书, 同样亦是一部专业工具书。本全集的出版,在全国是 首部,填补了空白。
    

作者简介

吴山(1929-),中国**工艺美术史学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张家港市人。1951年南京大学艺术系毕业。自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任教南京艺术学院,数十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图案、中国工艺美术史和江苏工艺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工艺美术总体研究方面,1987年完成了《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的编纂工作。全书包括陶瓷、织绣等31个大类、11875个辞条,250多万字,3100多幅插图;任主编,并撰写8000余辞条。该书较全面和历史地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广博。1989年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后,获“中国图书奖”等六项大奖。1991年台湾出版中文繁体字版《中国工艺美术辞典》,1992年获台湾“金鼎奖”。 在工艺史研究方面,对中国工艺美术通史、专题史、断代史,均有深入研究。出版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合作),《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四册),《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该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大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工艺美术部分词条的撰写。 在民间工艺研究方面,对紫砂、刺绣、彩塑和剪纸等,都有较深人的研究。出版有《宜兴紫砂辞典》(主编、主要撰稿人之一)、《宜兴紫砂文化史》(合著)、《宜兴紫砂壶艺术》、《常熟花边针法》、《无锡惠山彩塑》和《百花齐放图集》(南京剪纸)(合著)。 1956年,国画《燕子矶》获“江苏省一届青年美展”大奖。 2005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目录

《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
壹 概说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贰 装饰纹样的起源探索
一、几何形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植物纹样
四、人物纹样
叁 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一、新石器时代装饰纹样
(一)陶器纹样
(二)玉石器纹样
(三)骨、牙、木雕纹样
(四)编织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装饰纹样
(一)青铜器纹样
(二)陶器纹样
(三)玉器纹样
(四)漆器纹样
(五)织绣纹样
(六)骨、牙、石雕纹样
肆 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伍 纹样的特点和风格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的特点和风格
(一)黄河流域
(二)长江流域
(三)东南地区
(四)其他地区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的特点和风格
(一)商代前期
(二)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
(三)西周后期和春秋前期
(四)春秋后期
陆 结语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图版
新石器时代
陶器纹样
玉石雕刻纹样
骨、牙、木雕纹样
织物、铜镜纹样
商·西周·春秋
铜器纹样
陶器、瓦当纹样
玉器纹样
骨、牙、蚌、石雕纹样
漆器纹样
织绣纹样

《中国纹样全集:战国·秦·汉卷》
壹 概说
一、战国
二、秦代
三、汉代
贰 战国、秦、汉时期纹样
一、画像砖和画像石纹样
(一)动物纹样
(二)人物纹样
(三)植物纹样
(四)几何形纹样
(五)建筑纹样
(六)风景纹样
二、铜器、铜镜、带钩纹样
(一)铜器纹样
(二)铜镜纹样
(三)带钩纹样
三、漆器纹样
四、织绣纹样
五、玉器纹样
六、陶器纹样
七、瓦当纹样
叁 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一)纹样形象的塑造
(二)各种构成骨式
(三)装饰字体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肆 战国、秦、汉纹样的风格及特点
伍 结语

《中国纹样全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壹 概说
一、魏晋南北朝
二、隋唐
三、五代
贰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纹样
一、雕刻纹样
(一)植物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人物纹样
(四)几何形纹样
二、敦煌纹样
三、织绣纹样
四、陶瓷纹样
五、铜镜纹样
六、漆器纹样
七、金银器纹样
八、砖瓦纹样
叁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一)纹样形象的塑造
(二)各种构成骨式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纹样的风格及其特点
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中国纹样全集:宋·元·明·清卷》
壹 概说
一、宋代
二、元代
三、明代
四、清代
贰 宋、元、明、清时期纹样
一、瓷器纹样
(一)植物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人物纹样
(四)山水纹样
(五)木叶装饰和剪纸贴花
二、织绣纹样
三、建筑彩画
四、漆器纹样
五、铜镜纹样
叁 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一)纹样形象的塑造
(二)各种构成骨式
二、色彩的应用
(一)织绣配色
(二)建筑彩画配色
(三)瓷器配色
(四)漆器配色
(五)几点配色经验
三、装饰技法
(一)陶瓷装饰技法
(二)织绣装饰技法
(三)建筑彩画技法
(四)漆器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肆 宋、元、明、清纹样的风格及其特点
伍 结语


经典文学的瑰宝:《世界文学名著精选译丛》 丛书概览 《世界文学名著精选译丛》是一套汇集了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文学星辰的宏大工程。它不仅是一系列书籍的简单集合,更是对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精华的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本丛书旨在将那些跨越时空、触及人类共同情感与哲思的伟大作品,以最忠实、最精妙的译本呈现给当代读者,带领读者进行一场穿越历史的阅读之旅。 本译丛的选书标准极为严苛,聚焦于那些对世界文学史产生过决定性影响、在各自领域内达到艺术巅峰、且其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之作。我们摒弃了单纯追求数量的原则,而将重点放在作品的“分量”与“不可替代性”上。 第一辑:古老文明的史诗与抒情(聚焦早期人类精神图景) 本辑收录的篇目,是人类文明初露锋芒时期的不朽声音,它们构筑了西方及东方叙事文学的基石。 《荷马史诗译注全本》(暂定三册): 深入解析《伊利亚特》与《奥德赛》。这不仅仅是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叙事,更是对荣誉、命运、人性弱点与神祇干预的早期哲学探讨。译本特别注重还原古希腊语境下“英雄气概”(Arête)的概念,辅以详尽的文化背景注释,帮助读者理解荷马时代社会结构的复杂性。我们采用现代读者易于接受但又不失古朴韵味的语言风格进行翻译,力求在忠实原文的韵律感与当代阅读的流畅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萨福与卡图卢斯:爱与痛苦的断章集》: 精选并重构了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和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散佚的抒情诗篇。通过对残篇的精细考证与文学性重构,展现了人类早期对爱情、嫉妒、短暂欢愉和永恒失去的细腻描摹。译者对古典格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在中文语境下再现其情感的炽烈与形式的精巧。 《摩诃婆罗多选译与导读》(精选核心叙事部分): 侧重于《薄伽梵歌》及其相关英雄冲突的叙事部分。本部分旨在展现印度古典哲学中关于“法”(Dharma)、“业”(Karma)以及个体在宇宙秩序中的责任等宏大主题,而非局限于繁复的支线情节。导读部分将详细阐述婆罗门教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第二辑: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信仰与觉醒(探究人与神、人与自我的关系) 此阶段的作品标志着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人文精神的萌芽与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信仰体系的内部张力。 《但丁‘神曲’全译本(修订版)》: 重点在于其严密的象征体系和对中世纪神学、政治斗争的隐喻。本版译注团队历经数年,参考了多份重要手稿,力求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景象重构上,达到视觉冲击力和思想深度的统一。特别增补了文艺复兴早期学者对但丁的评价章节。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口语化诠释版)》: 译者选取了极具挑战性的“中世纪英语口语化”风格,力求将故事中蕴含的幽默、讽刺与社会众生相的描绘,以贴近现代中文读者的生动笔触展现出来。不同于学术性的直译,本版更偏向于“文学转译”,保留了故事的活力与世俗气息。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完整双线叙事本)》: 强调小说结构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张力。本译本对“骑士精神”与“疯癫”之间的微妙界限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对书中引用的民间故事和当时的西班牙社会背景做了详尽的脚注,确保读者能理解其讽刺的复杂性。 第三辑:启蒙、革命与浪漫的时代回响(社会批判与个体解放的交响) 本辑涵盖了从启蒙运动晚期到浪漫主义高峰期,对理性、自由、自然和革命的深刻反思。 《歌德‘浮士德’(诗体与散文对照版)》: 采用分栏对照的形式,左栏为现代中文诗体译文,力求捕捉歌德原著的韵律与哲思;右栏则提供精准的散文式直译,并附上对关键德语词汇的考据。重点解析了“世界的精神”、“永恒的女性引力”等核心概念在德语文化中的独特意涵。 《雨果“悲惨世界”精读本(聚焦道德抉择与社会正义)》: 侧重于冉阿让的救赎之路、芳汀的悲剧以及警察雅维的僵化正义观之间的碰撞。本译本在翻译时尤其注重雨果语言中那种宏大叙事下的深沉悲悯情怀,避免因篇幅过长而导致的叙事疲劳。 《拜伦、雪莱、济慈诗选集(“被放逐的灵魂”主题)》: 聚焦于三位诗人作品中共同的对体制的反抗、对美丽易逝的感伤以及对“崇高”(Sublime)的追求。译者团队力求在中文诗歌中模拟出英诗特有的那种压抑不住的激情与古典韵律的结合。 第四辑:现代主义的碎片与内在世界的探索(意识流与存在主义的先声) 本辑标志着文学开始向内转向,关注破碎的心灵、非线性的时间以及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核心片段精译与解析》: 鉴于全本篇幅过于宏大,本辑精选了关于“非自愿记忆”、“爱情的嫉妒”、“贵族阶层的衰亡”等核心主题的章节进行深度呈现。解析部分侧重于心理学和时间哲学的交叉解读。 《卡夫卡“变形记”及其他短篇小说集(“荒谬”哲学导读)》: 侧重于展现卡夫卡笔下那种无法言说的、系统性的压迫感和个体在官僚机器前的无力感。译本力求保持原文那种冷静、客观叙述下蕴含的巨大不安。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全集(地理与心灵地图关联研究)》: 细致描绘了都柏林各个街区的日常景象,并以“暂停”(Epiphany)作为核心线索,探讨个体在日常琐碎中对生命意义的瞬间觉察。译本对都柏林的地名和爱尔兰方言俚语进行了细致的注释处理。 丛书的独特价值 《世界文学名著精选译丛》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选本的权威性,更在于其译介的严谨性与创新性: 1. 译者团队的学术背景: 汇集了国内顶尖的古典文学、外语语言学、哲学史及艺术史的专家学者,确保了译文的准确性与深厚底蕴。 2. 注释的深度与广度: 每一卷都配备了远超一般通俗读物的详尽注释,不仅解释典故、历史背景,更深入探讨作品的哲学基础和文学流派特征。 3. 版本选择的精审: 坚持采用最接近原作精神、同时又最适合当代中文语境的版本进行翻译和修订,力求“信、达、雅”的完美结合。 本丛书是一套献给所有严肃读者、文学爱好者、历史研究者和哲学探索者的阅读指南,它承诺的不是轻松的消遣,而是深刻的智力挑战与永恒的精神滋养。通过这套译丛,读者将能够直接对话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头脑,理解不同文明对生存、爱、死亡与意义的永恒追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中国纹样全集》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翻开第一册,就被那海量的、精美的图案给震住了。我原本以为这可能就是一些简单的花鸟鱼虫的图样汇编,但实际远超预期。它更像是一部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美学史的百科全书。从那个时代开始,纹样的使用就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身份、一种信仰的载体。里面的版式设计非常考究,每一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古典的韵味,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特别是那些失传已久或者非常稀见的古代工艺纹样,比如宋代的瓷器纹饰、明清时期的织锦图案,被高清印刷出来,细节纤毫毕现,连丝线的走向、釉色的过渡都能清晰可见。对于搞设计的朋友来说,这四册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灵感宝库”,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找到可以融入现代作品中的绝妙元素。我个人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海水江崖纹”的演变研究,不同朝代的处理方式各有千秋,体现了那个时代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我寻觅过很多关于中国传统图案的书籍,但大多要么内容过于学术化,枯燥乏味,要么就是印刷粗糙,难以入目。这套《中国纹样全集》的出现,简直是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它的权威性和全面性是毋庸置疑的,光是内容涵盖的广度就让人惊叹,从早期的青铜器纹饰到后来的园林雕刻,从皇家服饰到民间年画,简直是无所不包。最让我称道的是它的系统性,它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按照主题、朝代或者应用领域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脉络。纸张的质感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厚实而有韧性,确保了色彩的饱和度和准确性,这对研究纹样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色彩本身就是纹样语言的一部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只是沉浸在其中研究“饕餮纹”和“夔龙纹”的细节变化,那种心满意足的感觉,是看再多数字图片也无法替代的。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个“全集”的定价有点犹豫,但当我把这四册捧回家,亲自上手感受后,我立刻觉得这笔投资太值了。这哪里是书,这简直就是一套文物级的图谱资料!从装帧上就能看出出版方下了大功夫,坚固的书脊设计保证了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会散架,侧边切口处理得非常整齐,整体质感非常“高级”。进入内容层面,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写实性”与“象征性”纹样的平衡把握。比如,描绘花卉的纹样,既有工笔画般的细致入微,保留了植物的自然形态,但同时,又加入了高度提炼和符号化的处理,使其更符合装饰美学的需求。我尝试着用里面的几何纹样来设计一些家居软装,效果出乎意料地好,那种跨越时空的和谐感,是现代设计常常追求却难以达到的。每一册的侧重点都不同,使得阅读体验富有层次感,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评分

说句实在话,这套书的体量和深度,对于一个纯粹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可能会有点“消化不良”,但这恰恰是它的价值所在——它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去让人探索。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对历史的演变过程非常着迷。我发现,通过对比不同朝代对“龙纹”的处理,就能清晰地看出中央集权强弱的变化趋势。书里的图例几乎都是以一比一或接近原比例的方式呈现,这对于感受纹样的“气场”非常重要。比如,宋代极简、内敛的线条美,与清代繁复、华丽的装饰风格,通过这些高清的图片对比,那种时代精神的差异被放大了。我甚至发现,有些我们今天在市面上见到的所谓“国潮”设计,其实只是拙劣地模仿了其中某一小部分元素,缺乏对整体意境的把握。拥有这套“全集”,等于拥有了一把衡量传统美学高度的标尺。

评分

我是一名古建筑修复师,日常工作中对传统符号和装饰母题的辨识与复原有着极高的要求。过去,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去实地考察或者依赖模糊的拓片资料,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这套《全集》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我的工作流程。它收录的很多建筑构件上的细微纹饰,比如梁枋上的彩画图案、斗拱上的雕刻细节,清晰度极高,让我能准确地比对和还原历史风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纹样也做了详尽的区分和标注,这在研究地域性差异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依据。它的分类逻辑非常严谨,例如,专门辟出一部分介绍“吉祥寓意纹样”与“避邪功能纹样”的对比,这对于理解古代匠人的世界观至关重要。这套书不仅是艺术参考,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民俗学与建筑史资料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