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绿色化学原理与绿色产品设计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绿色化学原理与绿色产品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群,代斌 编
图书标签:
  • 绿色化学
  • 化学工程
  • 环境科学
  • 可持续发展
  • 产品设计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化学原理
  • 绿色产品
  • 环境友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3050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474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绿色化学原理与绿色产品设计》首先从专业和交叉学科的角度介绍了绿色化学产生的背景、绿色化学原理、绿色产品的评价体系与方法、绿色产品的设计原理与途径,在此基础上又重点介绍了材料、纤维与纺织品、化工产品农产品、食品、药物、能源等实现产品绿色化的基本思路和实例。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绿色化学原理与绿色产品设计》既可作为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实用,也可供化工、材料、纺织、印染、制药、轻化工、精细化工、环保等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1.2 绿色化学的提出与发展
1.2.1 绿色化学的提出
1.2.2 绿色化学的发展
1.3 绿色化学“十二原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绿色产品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2.1 绿色产品的涵义
2.1.1 绿色产品的定义
2.1.2 绿色产品的特点
2.1.3 绿色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区别

2.2 绿色产品的评价体系
2.2.1 LCA的概念及内涵
2.2.2 LCA的发展历程及应用
2.2.3 LCA的技术框架
2.2.4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I)
2.2.5 影响评价(LCIA)
2.2.6 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2.2.7 LCA数据库与LCA评估软件
2.2.8 LCA的评价实例
2.2.9 与LCA有关的研究
2.2.10 LCA的局限性与困难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绿色产品的设计原理
3.1 绿色设计途径与方法
3.1.1 “十二原则”应用分析
3.1.2 绿色化工产品的绿色设计途径
3.1.3 设计安全化学品
3.1.4 其他绿色化工工艺设计思路

3.2 可持续性分析途径与方法
3.2.1 可持续性的定义
3.2.2 量化可持续性的参数
3.2.3 可持续性分析方法与应用实例

3.3 清洁化途径与方法
3.3.1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3.3.2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绿色材料
4.1 绿色高分子材料
4.1.1 高分子材料简介
4.1.2 绿色高分子材料的提出
4.1.3 绿色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4.1.4 绿色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案例——聚乳酸的合成

4.2 绿色生物材料
4.2.1 生物材料的发展和分类
4.2.2 生物惰性材料
4.2.3 生物活性材料
4.2.4 生物降解材料
4.2.5 生物复合材料

4.3 绿色纳米材料
4.3.1 纳米材料的含义和发展
4.3.2 绿色纳米材料的合成
4.3.3 绿色纳米材料的主要性能
4.3.4 绿色纳米材料的应用

4.4 绿色建筑装饰材料
4.4.1 绿色建筑装饰材料概述
4.4.2 水泥
4.4.3 建筑卫生陶瓷
4.4.4 建筑玻璃
4.4.5 墙体材料
4.4.6 涂料
4.4.7 环境净化材料
4.4.8 绿色包装材料

4.5 绿色能源材料
4.5.1 绿色能源材料的特点
4.5.2 绿色能源材料的研究重点及意义
4.5.3 绿色二次电池
4.5.4 燃料电池
4.5.5 太阳能电池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绿色纤维与纺织品
5.1 绿色纤维
5.1.1 绿色纤维的定义、标准与分类
5.1.2 绿色纤维开发及发展现状
5.1.3 绿色纤维简介

5.2 绿色纺织印染助剂
……
第6章 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
第7章 绿色化工产品
第8章 绿色药物

精彩书摘

第2章 绿色产品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过去,人们在使用产品时关注的是其性能、价格和服务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产品的环境协调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什么样的产品才是绿色产品,怎样衡量产品的绿色性呢?本章将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
2.1 绿色产品的涵义
2.1.1 绿色产品的定义
绿色产品,又称为环境协调产品(environmental conscious product,ECP),是相对于传统产品而言的。由于对产品“绿色程度”的描述和量化特征还不十分明确,至今尚没有公认的权威定义。目前,关于绿色产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绿色产品是指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概念而设计生产的可以拆卸并分解的产品,其零部件经过翻新处理后可以重新使用。
②绿色产品是指将重点放在减少部件以使原产品合理化和使部件可以重新利用的产品。
③绿色产品是指使用生命完结后,其部件可以翻新、重新利用或者能被安全处理掉的产品。
④绿色产品是指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以及可以再生利用或回收循环再用的产品。
⑤绿色产品是指采用绿色产品、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而生产的一种节能、降耗、减污的环境友好型产品。
⑥绿色产品是指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并在生命循环周期(原产品制备、产品规划、设计、制备、包装、运输、使用、报废回收处理及再使用)中能经济地实现节省资源和能源、极小化或消除环境污染,且对劳动者(生产者和使用者)具有良好保护性的产品。
上述定义多是从环保的角度出发的,较少考虑产品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综合上述绿色产品的定义,并结合绿色化学领域的发展,我们可以给出绿色产品的下述定义以供参考:绿色产品就是指通过先进技术手段获得的,且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原产品的获取与加工、产品的制备、装配、包装、运输、销售、使用、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及废弃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可以经济性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并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的产品(这里的产品可以是一种物品、一种服务、一种理念或是三者的组合物)。
可见,绿色产品不仅是生产过程的一个最终产物,而且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其思想的精髓应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正确深入地认识绿色产品的本质意义对绿色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化学前沿探索与实践指南: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创新之路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师生、科研人员和行业工程师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前沿参考书。它立足于全球对可持续发展日益迫切的需求,系统梳理了绿色化学从理论基石到尖端应用的完整链条,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和工程手段,实现化学过程的本质安全化、资源利用最大化以及环境影响最小化。 本书并非简单地复述基础化学原理,而是聚焦于“如何以更绿色、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式进行化学活动”这一核心命题,深度剖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新技术、方法论和哲学指导思想。 第一部分:绿色化学的哲学基石与量化评估体系 本部分首先构建了理解绿色化学的理论框架。它超越了传统的“末端治理”思维,深入探讨了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的深化理解及其在复杂多步合成中的应用限制与突破。重点介绍了如何超越传统的E-factor(环境因子)的局限性,引入更精细化的可持续性指标(Sustainability Metrics),如过程质量指数(Process Mass Intensity, PMI)和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在化学研发早期的集成应用。 特别辟章讨论了绿色化学的十二项原则在现代工业转型中的再诠释。例如,如何将“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与“毒理学预测模型(In Silico Toxicology)”结合,实现对潜在风险物质的早期淘汰;如何将“催化”原则升级为“高选择性、高周转频率(TOF)的仿生催化或非均相催化”的应用。 第二部分:源头创新:绿色合成方法学的革命性进展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技术驱动力,详细介绍了颠覆传统化学合成路径的前沿技术: 1. 新型绿色溶剂体系的深度解析: 详尽对比了超临界流体(如CO2、水)、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及其功能化改性在不同反应类型中的表现。重点分析了如何克服离子液体分离与回收的工程难题,以及开发具有特定反应介质和催化活性的“活性溶剂”的新思路。 2. 无试剂与非传统活化技术: 全面覆盖了自驱动反应(Self-driven Reactions)、机械化学(Mechanochemistry)——特别是球磨技术在固相合成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如何利用光催化和电化学合成在温和条件下实现高难度的C-H键活化、官能团转化。本书将详细阐述光反应器(Photoreactor)的设计原则与放大挑战。 3. 生物催化与酶工程的集成应用: 介绍了定向进化、蛋白质工程在改造天然酶以适应苛刻工业环境(如非水相、高温)中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如何设计“酶-催化剂”级联体系,以实现复杂天然产物的高效、高对映选择性合成,避免了传统多步保护/脱保护策略。 第三部分:面向产业化:绿色工艺工程与过程强化 本书强调,绿色化学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工程实施能力。本部分侧重于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工业生产。 1. 连续流化学(Flow Chemistry)的精细化控制: 深入探讨了微反应器和中试规模连续流反应器的设计参数(如传质、传热效率优化)。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过程分析技术(PAT)对反应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与反馈控制,以确保反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处理高危中间体时的优势。 2. 可持续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不仅关注合成过程,更关注产品的内在绿色属性。详细介绍了生物基聚合物(Bio-based Polymers)的合成与性能改性、可降解材料的设计逻辑,以及如何通过“从摇篮到坟墓”的视角,设计易于回收和生物净化的化学品。 3. 能源效率与废弃物最小化策略: 探讨了集成工艺(Process Intensification)的概念,例如反应蒸馏、膜分离技术在降低能耗和减少溶剂使用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了高价值副产物的回收与升级(Upcycling)技术路线,力求实现“零排放”的终极目标。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极强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它不仅是理论教材,更是解决当前化学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的工具书。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工程优化实例,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绿色化学原则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指导创新,从而推动化学工业向更安全、更高效、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未来迈进。本书适合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从事化工研发、工艺改进的专业人士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环境问题深感忧虑的普通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知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绿色化学”究竟是如何在我们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我一直觉得,环保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参与。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清楚,那些听起来很专业的“绿色化学原理”,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书中会详细介绍“减少有害物质产生”的具体方法吗?是关于如何优化生产工艺,还是关于如何选择更安全的化学品?我希望它能用相对易懂的语言,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这些原理。另外,我也很想知道,“绿色产品设计”这个概念,具体是如何指导我们生产出对环境更友好的产品?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选择绿色产品的指南?我希望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够对市面上的各种产品有一个更理性的判断,知道哪些是真正符合绿色理念的,哪些可能只是“绿色”的概念炒作。

评分

我之前在一些科普读物中接触过“绿色化学”的概念,但总觉得了解得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它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具体改变,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书名中提到了“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这让我觉得它的内容应该比较权威且系统,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绿色化学原理”的具体阐述,比如,是否会深入讲解像“溶剂替代”、“催化剂优化”等方面的技术细节?这些技术在实际的化工生产中,是如何实现减少污染、提高效率的?另外,这本书既然提到了“绿色产品设计”,那么它是否会涵盖一些将绿色化学原理应用于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思考?例如,从原材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到产品的使用以及最终的废弃处理,整个链条上,绿色化学如何发挥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绿色化学不仅仅是一种环保理念,更是一套科学的、可行的技术体系,它正在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业生产和产品消费。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科学和产品研发领域很感兴趣,特别是如何在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中融入环保理念。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就觉得它可能触及了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满足人类对高性能、功能性产品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绿色产品设计”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否会介绍一些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比如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基材料?或者,它是否会讲解一些如何通过改变产品的结构或使用方式,来提高其回收利用率和生物降解性?我曾经读过一些关于生物塑料或者回收材料的新闻,但总是觉得信息碎片化,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让我理解绿色产品设计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挑战。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列举一些成功的绿色产品案例,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否帮助我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情况,从而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灵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搭配简洁而有力的字体,瞬间就传达了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理念,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本来对化学这个学科的印象就是实验室里瓶瓶罐罐的碰撞和各种复杂的公式,总觉得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些距离。但“绿色化学”这个词,一下子拉近了它的距离感,让我觉得这是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贴近现实的化学。拿到书之后,翻开目录,看到了“原子经济性”、“设计可降解产品”、“减少有害物质产生”等章节,这些标题比我之前看到的化学教材要来得直观和有吸引力。我特别想了解,究竟什么是“原子经济性”,它又是如何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制造我们常穿的衣服或者使用的塑料袋时。还有“设计可降解产品”,这听起来就很酷,意味着我们可以摆脱一些“一次性”的束缚,让产品在完成使命后,不会成为环境的负担。这本书的理论知识是否能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建议,这一点我很关注。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认识到化学也可以是如此“绿色”和有智慧的。

评分

我一直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并试图从中寻找可以指导我个人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绿色产品设计”这几个字,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具体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知识。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创新的材料科学技术,它们如何能够实现产品的轻量化、耐用性以及可回收性?或者,它是否会探讨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能够鼓励消费者选择更环保的产品,并促进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那些在绿色产品设计领域取得成功的企业和项目,它们是如何克服挑战,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评估绿色产品的框架,以及如何在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践行绿色化学和可持续设计的理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