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與亞洲 [Guangzhou and Asia]

廣州與亞洲 [Guangzhou and Asia]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曉玲 編
圖書標籤:
  • 廣州
  • 亞洲
  • 曆史
  • 文化
  • 貿易
  • 城市研究
  • 區域研究
  • 經濟發展
  • 社會變遷
  • 港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州齣版社
ISBN:9787546203072
版次:1
商品編碼:10872051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Guangzhou and Asi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1
字數:2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廣州是中國走嚮海洋的起點,由這裏齣發的南海航綫,從先秦到明清,由近及遠,從東南亞、南亞和西亞,延伸到大西洋兩側,與馬采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西洋文明先後發生密切聯係來自亞洲不同地區的貢使、商人和僧侶們,先後在廣州登岸,並通過廣州走嚮中原

內容簡介

《廣州與亞洲》包括“廣州與東亞”、“廣州與東南亞”、“廣州與南亞”、“廣州與中亞、西亞”、“當代廣州與亞洲的經濟交流”等章節,通過曆史、故事等,詳細介紹瞭兩韆多年來,廣州通過陸上和海上航綫與亞洲各國開展綿延不絕的友好交往和貿易往來的曆史。

目錄

第一章 廣州與亞洲
一、亞洲概況
二、中國與亞洲
三、廣州與亞洲

第二章 廣州與東亞
一、東亞概況
二、唐代東渡日本的高僧鑒真與廣州
三、唐代西行求法的朝鮮僧人與廣州
四、元代廣州的朝鮮伊斯蘭信徒
五、明代廣州與日本的貿易
六、清代廣東與日本的商業聯係
七、近現代廣州與日本
八、近現代廣州與朝鮮

第三章 廣州與東南亞
一、東南亞概況
二、秦漢時期:南海航路的興起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廣州與東南亞
四、隋唐五代:南海貿易之繁榮
五、宋元:海上貿易之鼎盛
六、明清:朝貢貿易之興衰
七、民國:南洋華僑與廣州

第四章 廣州與南亞
一、南亞概況
二、廣州與南亞之間的佛教傳播
三、宋元時期的廣州與南亞
四、明清時期的廣州與南亞
五、近現代廣州與南亞

第五章 廣州與中亞、西亞
一、中亞、西亞概況
二、唐代以前廣州與中亞、西亞的交通
三、唐宋時期廣州與中亞、西亞的交通
……
第六章 當代廣州與亞洲的經濟交流
第七章 廣州與亞洲的友城
附錄 廣州與亞洲友好交往的大事記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為瞭取迴經本,義淨同年又搭載商舶,再返佛逝;此次與他同行的還有廣州光孝寺(時名法性寺)僧貞固、道弘等人。天授二年(691),義淨在貞固、道弘等人的幫助下完成瞭《南海寄歸內法傳》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托人帶迴唐朝。《南海寄歸內法傳》記錄瞭東南亞國傢和印度的佛教、地理、民間風俗,成為唐代瞭解南海各國的指南和寶典。證聖元年(695),61歲的義淨從廣州返迴唐都洛陽,受到瞭武則天的隆重接待。
義淨西行求法二十餘年,約有一半時間在室利佛逝度過,成就瞭廣州與東南亞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東南亞作為印度佛教文化東漸之地以及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除瞭吸引像義淨一樣西行求經的中國僧人之外,也是印度和東南亞高僧泛海東來的必經之地。唐開元七年(719),南印度高僧金剛智,在泛海遊曆東南亞二十餘國後,來到廣州光孝寺弘法。唐天寶元年(742),北印度僧人不空金剛,也泛海來到廣州,在光孝寺建立灌頂道場,傳授密法。佛教密宗通過海路傳人中國,而廣州光孝寺更是成為弘揚佛教密宗的初來寶地。
與南海之濱的廣州相輝映的,是南海之中的著名島國室利佛逝的繁華。光孝寺僧,俗名孟懷業,梵號橧迦提婆者,從廣州跟隨義淨列室利佛逝幫助譯經,他在室利佛逝學習梵語,並學會瞭昆侖語(馬來語),習慣瞭當地的生活,最終因“戀詹佛逝”而不原迴唐朝,這段插麯,足證當時東南亞室利佛逝王國的文明昌盛。
……

前言/序言


《絲綢之路的交匯:中亞與地中海世界的韆年貿易圖景》 本書聚焦於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5世紀期間,中亞地區作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樞紐所發揮的關鍵作用。它並非簡單地羅列貿易路綫或商品清單,而是深入剖析瞭在這漫長曆史階段中,地理、政治、宗教和社會結構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瞭這條人類曆史上最為重要的商業動脈。 第一部分:綠洲的崛起與早期貿易網絡的構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 本部分首先考察瞭絲綢之路早期形成的基礎——遊牧民族的遷徙與定居農業文明的互動。我們詳細分析瞭張騫齣使西域的曆史背景,揭示瞭漢朝對西域的初步認知如何為官方貿易通道的建立鋪平瞭道路。重點探討瞭安息帝國(帕提亞)在其中亞戰略地位的鞏固,以及它如何充當瞭羅馬世界與東方之間的關鍵中間人。 書籍將大量篇幅用於研究綠洲城邦,如撒馬爾罕、布哈拉和喀什的早期發展。這些城市不僅僅是物資的集散地,更是文化、技術和信仰傳播的節點。通過考古學發現和零星的文獻記載,我們重建瞭早期絲綢貿易的微觀圖景:從駱駝商隊組織、貨幣體係的初步融閤,到不同文化群體(如粟特商人)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建立起可靠的商業信譽網絡。此外,本書也詳細考察瞭早期佛教藝術和思想如何隨著商旅沿著這條路綫嚮東傳播,以及中亞地區本土宗教(如瑣羅亞斯德教)的繁榮與衰落。 第二部分:黃金時代的挑戰與技術轉移(公元3世紀至公元10世紀) 進入中世紀早期,絲綢之路的格局經曆瞭深刻的變化。隨著薩珊波斯王朝的崛起,對羅馬/拜占庭的競爭加劇,貿易路綫時常因政治衝突而中斷或轉移。本部分著重探討瞭技術知識的流動如何成為維持貿易持續性的關鍵要素。 我們深入分析瞭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等關鍵技術的西傳過程。與以往僅強調“發明地”和“傳播路徑”的敘述不同,本書側重於探討這些技術在中亞地區被“本土化”和“適應化”的過程。例如,書中展示瞭唐朝時期,中亞工匠如何將中國的絲綢技術與波斯的紡織工藝相結閤,創造齣具有獨特風格的新型紡織品。 同時,伊斯蘭教的興起及其在中亞地區的迅速擴張是這一時期的核心主題。本書認為,伊斯蘭教的統一信仰和對商業活動的鼓勵,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瞭貿易路綫的穩定和商業活動的規範化。我們分析瞭阿拉伯帝國時期,以巴格達為中心的商業金融係統(如支票和信用憑證的雛形)如何提高瞭長途貿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第三部分:草原帝國與全球化前奏(公元11世紀至公元14世紀) 這一階段的敘事圍繞著草原民族的崛起——塞爾柱人、花剌子模王朝以及最終的濛古帝國。濛古帝國的建立,雖然帶來瞭巨大的破壞和動蕩,但從長遠來看,它史無前例地將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置於一個相對統一的政治管轄之下,極大地促進瞭東西方之間的直接聯係。 書中詳盡考察瞭“濛古和平”(Pax Mongolica)對貿易的刺激作用。我們利用波斯史料、阿拉伯地理學傢的記錄以及歐洲旅行傢(如馬可·波羅)的遊記,重建瞭橫跨歐亞的商業帝國網絡。特彆關注瞭金帳汗國、伊兒汗國和察閤颱汗國在維護商路安全、推行統一稅製和促進跨文化交流方麵的具體政策。 此外,本書還對比分析瞭黑死病在中亞的傳播路徑,探討瞭這種災難如何深刻影響瞭貿易流量和人口結構,以及它對歐洲封建體係瓦解的間接作用。中亞的金融中心在這一時期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復雜的信貸體係和跨區域的商業傢族,如部分猶太和亞美尼亞商人團體,在維護商業連續性方麵發揮瞭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部分:轉型與連接的終結(公元15世紀)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探討瞭中亞作為核心貿易樞紐地位的相對衰落。隨著帖木兒帝國的瓦解和奧斯曼帝國在近東的鞏固,地中海貿易的控製權逐漸傾嚮於西方力量。更重要的是,歐洲航海技術的進步使得繞過中亞腹地成為可能。 我們分析瞭葡萄牙人開闢繞非洲好望角航綫的曆史意義,並非簡單地將其視為“終結”,而是將其視為貿易重心的地理轉移。本書強調,中亞腹地的許多城市並非“消失”,而是轉嚮瞭區域性的貿易網絡,專注於與波斯、印度和俄羅斯的內陸貿易。 本書通過對曆史文獻、考古發現和氣候數據的綜閤分析,旨在提供一個全麵、多維度的中亞曆史圖景,闡釋其如何在數韆年間,作為連接不同文明的血管,塑造瞭全球貿易的早期形態和文化互動模式。它描繪瞭一個充滿活力、不斷變化、且比以往想象中更為復雜的歐亞大陸心髒地帶。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的簡介,我立刻被它所呈現的宏大敘事所吸引。作為一個對亞洲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覺得“亞洲”這個概念過於寬泛,缺乏具體的切入點。“廣州”這個城市名,卻如同一個精準的定位器,瞬間將我的目光聚焦。廣州,這座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這座韆年商都,它與亞洲的聯係究竟有多麼深厚?我猜想,書中很可能會從貿易的角度展開,畢竟廣州在古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而亞洲各地,無論是東亞、東南亞還是南亞,都曾是這條貿易路綫上的重要參與者。這本書會不會細緻地描繪廣州與各地之間的貿易貨物、商人群體以及商業模式?更深層次地,我期待書中能探討文化交流的維度。廣州的嶺南文化,其獨特的語言、飲食、習俗,是否在與亞洲其他文化的互動中,吸收瞭養分,又傳播瞭自身?它在建築、宗教、藝術等方麵,又會與亞洲的哪些文明産生共鳴或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史料和分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勾勒齣廣州這座城市在亞洲多元文化版圖中的位置和影響力。

評分

剛拿到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沉甸甸的分量,以及大氣的設計風格。我一直對曆史和地理交織的敘事有著特彆的偏好,而“廣州與亞洲”這個主題,無疑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亞洲”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與宏大的想象空間,從西部的中東,到南部的印度,再到東部的日本,每一個區域都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文明和獨特的文化風貌。而“廣州”,作為中國南方的一顆璀璨明珠,其曆史地位和現代影響力自不待言。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將這兩個看似有一定距離,實則聯係緊密的要素巧妙地結閤起來。這本書會從哪個曆史時期開始敘述?是古代的貿易往來,還是近代的殖民影響,抑或是當代的地緣政治?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具體的案例研究,比如廣州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輝煌,它如何與東南亞、南亞甚至更遠的西亞進行商品、技術和文化的交換。反過來,亞洲的哪些元素又深刻地影響瞭廣州的城市發展和文化演變?這本書的篇幅和內容給我一種“大格局”的預感,讓人期待一場關於城市與大陸的深度對話。

評分

拿到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的好奇心爆棚。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往往需要從它的核心城市入手,而“廣州”無疑是中國南方一個極具代錶性的城市。同時,“亞洲”這個詞匯,又將視野拉得如此之廣闊,讓我不禁思考,這座南國都市,究竟與廣袤的亞洲大陸有著怎樣的韆絲萬縷的聯係?是文化上的交融,還是經濟上的互通,抑或是曆史上的羈絆?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深入挖掘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的輝煌過往,以及它如何在漫長的歲月裏,成為瞭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橋梁。這本書會講述那些行走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廣州商人的故事嗎?他們帶去瞭什麼?又帶迴瞭什麼?我更想知道的是,在現代背景下,廣州又是如何繼續扮演著連接中國與亞洲的樞紐角色。它在吸引亞洲人纔、投資、技術方麵有哪些獨到之處?它又如何將自身的特色文化,如粵菜、粵劇、廣府文化等,在亞洲範圍內進行傳播和影響?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小切口、大視野”的閱讀感受,讓人期待一場關於城市與大陸的精彩對話。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廣州與亞洲”非常簡潔,卻蘊含著無限的解讀空間。我是一個對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軌跡頗為關注的讀者,因此,我對這本書會如何闡述廣州在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地緣戰略中的角色特彆感興趣。從曆史的長河來看,廣州一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其地理位置優越,靠近南海,自古以來就是連接中國與東南亞乃至更遠地區的重要門戶。這本書會如何分析廣州在亞洲經濟圈中的地位?例如,它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與其他亞洲城市進行産業協作與競爭?我更期待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廣州在亞洲地緣政治格局中的戰略意義。它在維護地區穩定、促進文化交流、甚至在應對共同挑戰(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方麵,又會有怎樣的貢獻和影響?這本書的標題讓我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未來發展趨勢的觀察報告,我對它將帶來的深刻洞察充滿瞭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著實吸引人,尤其是“廣州”這個標簽,立刻勾起瞭我對這座城市的好奇心。我一直對廣州這座充滿活力的南方都市有著濃厚的興趣,它不僅僅是中國的第三大城市,更是一個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交匯點。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的故事總是與世界的變遷緊密相連。而“亞洲”這個更宏大的視角,則讓人不禁聯想到這片古老大陸上豐富多彩的文明、錯綜復雜的曆史以及日新月異的發展。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深入瞭解廣州如何在亞洲這個大背景下,展現齣它獨特的魅力和重要的影響力。是否會有關於廣州作為國際貿易樞紐的論述?它在連接中國與東南亞、乃至更廣闊的亞洲地區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廣州的文化基因,比如粵語文化、嶺南藝術,以及這些文化元素如何在亞洲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得到傳承和發展。同時,我也很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描繪廣州在現代亞洲格局中的地位,它在經濟、科技、乃至文化輸齣方麵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成就和挑戰。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像一個邀請,邀請我去探索一個城市與一片大陸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身就足夠令人興奮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