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国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即便在同一种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从科学性、人文性出发,结合中外文化交流史、园林史、美术史等,周文翰著的《花与树的人文之旅(精)》从*为综合的角度看待人类如何认识植物、如何赋予不同植物不同的文化意义,以及各种植物在不同地区、文化中传播的历史细节和反映的文化现象。
一种植物发源于何处?如何被传播交流开来?在不 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样的意象? 从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出发,结合中外文化 交流史、园林史、美术史等,周文翰著的《花与树的 人文之旅(精)》从*为综合的角度看待人类如何认识 植物、如何赋予不同植物不同的文化意义,以及各种 植物在不同地区、文化中传播的历史细节和反映的文 化现象。翻开本书,会有一种在文化与植物交织的时 空中畅游的感觉。
周文翰,1978年出生、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至2008年先后担任《财经时报》、《新京报》文化记者,从事文化艺术方面的报道。2009年至20lO年赴印度、西班牙旅行兼从事文化研究和写作。2011年至今从事文化艺术产业研究,同时为《金融时报》、《新京报》、《人民文学》、《亚洲眼》(吉隆坡)、TAZ(德国)等国內外媒体撰写文化、艺术、旅游、收藏方面的专栏文章和评论。出版有建筑文化文集《废墟之美一一亚欧大陆上的建筑奇观》。
[自序]花开时节又一程
向日葵:科学之眼与艺术之眼
松:从树到文化景观
芭蕉:丛生和孤立
茉莉:印度的香
玉兰:堂前有春色
水仙:镜中的男女
牡丹:象征物之累
芙蓉:风露清愁如有待
兰花:君子的幽香
菊花:实用和象征
百合:神圣的虚构
葡萄:酒神的种子
灵芝:升华之药
紫藤:攀缘的理由
紫罗兰:一念之间的香
薰衣草:蓝花映罗衣
鸢尾花:和玛利亚的百合纠缠不清
牵牛花:村边的小花
红豆:相思朱颜
仙人掌:现代懒人美学
玫瑰和月季:过火的情爱
桂花和肉桂:月亮和口味
荷花与睡莲:出世和入世
梧桐与悬铃木:误会的浪漫
指甲花与海娜花:十指纤纤玉笋红
昙花与夜来香:夜晚的期待
紫丁香与丁香:你的惆怅,我的香料
虞美人与罂粟:虞兮虞兮奈若何
郁金香与番红花:他乡何妨当故乡
曼陀罗花与曼德拉草:药毒是一家
琼花:传说和命名
梅花:寒冷的限度
杜鹃花:从高黎贡山到爱丁堡花园
山茶:从边缘到厅堂
竹:出尘入世同一枝
柳:水和树的牵连
槐:古树在古迹
枫:唐突红叶
银杏:孑遗的高大上
菩提树:有无之间
野草:远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蕴含的“地方感”。作者仿佛拥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遥远而陌生的地理空间,通过对当地特有花木的描写,变得触手可及。阅读过程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地中海阳光的炙热,也能想象出东方园林中竹影婆娑的清凉。这种强烈的沉浸感,是很多旅行文学都难以企及的深度。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未将植物仅仅视为自然界的附属品,而是将它们视为构建人类文化景观的核心要素。书中关于不同民族对“家园”概念的构建,如何与他们周围的植物群落紧密联系的分析,提供了非常新颖的视角。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环境中那些被忽略的绿意,思考它们对我日常情感的影响。文字的流畅度极高,即便是描述复杂的生态关系或历史事件,也能用极其优美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读起来非常享受。
评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展现了深厚学养和独特情怀的佳作。它摒弃了说教式的口吻,而是采用了一种近乎“低语”的方式,与读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我个人认为,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建立了一种“共情”的桥梁——让我们得以从植物的视角去体验人类历史的起伏。书中的篇章布局充满了古典美学韵味,起承转合之间,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作者对细节的执着令人佩服,无论是对一种药草的药理变迁,还是一种园艺技法的起源,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考证。读罢全书,我的感觉是,我的“眼睛”被重新校准了,世界上的色彩和形状似乎都变得更加鲜活和富有层次感。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字面信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哲学,一种将自然之美融入日常审美的全新路径,绝对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这部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叙事角度的跳跃性和广阔性。它没有固守于单一的地域或时代框架,而是像一首流动的交响乐,在不同的乐章中切换主题,却始终保持着内在的和谐与统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植物与艺术创作”那一章节的论述,作者深入剖析了几位大师级画家如何从植物形态中汲取灵感,乃至如何用植物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叹为观止。读完后,我甚至忍不住去重温了一些旧时的画作,试图寻找那些隐藏在笔触之下的植物密码。作者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沉稳而富有洞察力的类型,他很少使用夸张的形容词,而是依靠精准的事实和深刻的见解来打动读者。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即便是跨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阅读起来也毫无障碍,仿佛一切都在作者的掌控之中,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评分坦白说,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有些疑虑,毕竟“人文之旅”听起来可能会有些晦涩难懂,但翻开第一页后,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作者的叙事方式简直像一位高明的导游,他总能用最生动、最接地气的方式,引导我们进入那个由花草树木构建的奇妙世界。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植物象征意义的解读,尤其引人入胜。比如,他对某种特定花卉在不同宗教仪式中的角色演变进行了详尽的考证,这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发现自己对那些过去只是匆匆一瞥的街边植物,突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留意它们的形态、颜色乃至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考究,插图的选取极为精准,与文字内容形成了完美的互文关系,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愉悦流畅。它不是教科书,而是邀请函,邀请我们以更深入、更富有情感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我们周围的绿色生命。
评分这本《花与树的人文之旅(精)》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并非那种传统的自然科普读物,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将植物的生命力与人类文明的演进交织在一起。书中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作者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从一片落叶或一棵古树的年轮中,挖掘出一段尘封的历史或一段深刻的哲思。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时间”这一概念的探讨,他笔下的树木不再是静止的背景,而成为了活着的历史见证者,它们的生长、凋零,无声地诉说着世事的变迁。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穿梭于中世纪的修道院花园与现代都市的垂直绿化之间,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那种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极具感染力,让人在感叹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思考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辞藻华美而不失清新,让人读起来心旷神怡,实属难得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