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袁珂 著 定 價:32 齣 版 社: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頁 數:214 裝 幀:平裝 ISBN:9787567550315 ●序
●捲一 南山經
●南山——鵲山 招搖山 堂庭山 即翼山 杻陽山 柢山 亶爰
●山 基山 青丘山 箕尾山
●南次二山——櫃山 長右山 堯光山 羽山 瞿父山 句餘山 浮玉
●山 成山 會稽山 夷山 僕勾山 鹹陰山 洵山 虖勺山 區吳山 鹿吳山 漆吳山
●南次三山——天虞山 禱過山 丹穴山 發爽山 旄山 非山 陽夾
●山 灌湘山 雞山 令丘山 侖者山 禺山 南禺山
●捲二 西山經
●西山——華山 錢來山 鬆果山 太華山 小華山 符禺山 石脆山 英山 竹山 浮山 羭次山 時山 南山 大時山 嶓塚山 天帝山 皋塗山 黃山 翠山 □山
●西次二山——鈐山 泰冒山 數曆山 高山 女床山 龍首山 鹿颱山 鳥危山 小次山 大次山 薰吳山 厎陽山 眾獸山 皇人山 中皇山 西皇山 萊山
●西次三山——崇吾山 長沙山 不周山 峚山 鍾山 泰器山 槐江山 昆侖丘 樂遊山 蠃母山 玉山 軒轅丘 積石山 長留山 章莪山 陰山 符惕山 三危山 山 天山 泑山 翼望山
●西次四山——陰山 勞山 罷榖山 申山 鳥山 上申山 諸次山 號山 盂山 白於山 申首山 涇榖山 剛山 剛山尾 英鞮山 中麯山 邽山 鳥鼠同穴山 崦嵫山
●捲三 北山經
●北山——單狐山 求如山 帶山 譙明山 涿光山 虢山 虢山
●尾 丹熏山 石者山 邊春山 蔓聯山 單張山 灌題山 潘侯山 小鹹山 大
●鹹山 敦薨山 少鹹山 獄法山 北嶽山 渾夕山 北單山 羆差山 北鮮山 堤山
●北次二山——管涔山 少陽山 縣雍山 狐岐山 白沙山 爾是山 狂
●山 諸餘山 敦頭山 鈎吾山 北囂山 梁渠山 姑灌山 湖灌山 洹山 敦題山
●北次三山——太行山 龍侯山 馬成山 鹹山 天池山 陽山 賁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山海經》是研究我國上古社會的重要文獻,其中保存的有關我國上古時代民族、宗教、神話、曆史、地理、醫藥、生物、礦産等諸多方麵的豐富資料,曆來為靠前外學者所重視。但由於《山海經》記載雜亂疏略,訛脫嚴重,沒有詳細的整理,不易讀懂讀通。
袁珂先生是有名的神話學研究專傢,他結閤新齣土的文物資料,對勘曆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山海經譯注(袁珂精品集)》進行瞭精細的校勘、考辨、注釋和翻譯,使我們能夠輕鬆讀懂這一深奧的神話經典。
本書(初版名《山海經校注》)是研究《山海經》的經典之作,自齣版以來在靠前外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1984年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科研一等奬。 袁珂 著 袁珂(1916―2001),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1946年,任職颱灣地區地區編譯館,開始係統化地研究中國神話。1949年迴到四川,繼續從事文學暨神話學的研究;1978年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1984年擔任中國神話學會。
袁珂先生著述頗豐。1950年,《中國古代神話》齣版,這是我國靠前部較係統研究漢民族古代神話的專著,由此奠定瞭袁珂先生的學術聲望。之後,袁珂先生先後撰寫瞭《中國神話傳說》《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中國神話傳說》(簡明版)《古神話選釋》《神話論文集》《袁珂神話論集》《山海經校注》《巴蜀神話》(閤著)等二十餘部著作及八百餘萬字的論文。袁珂先生的多數著作被翻譯成俄、日、英、等
《山海經》的世界:一段穿越時空的奇幻史詩 《山海經》,一部流傳韆年的古籍,宛如一位神秘的旅人,帶著我們穿越悠悠歲月,踏入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古老世界。它並非我們今日所熟知的稗官野史,也非嚴謹的地理誌,而是融匯瞭神話傳說、民俗信仰、天文地理、動植物百科等諸多元素的獨特文獻,以其瑰麗的想象、磅礴的氣勢,構建瞭一個上古洪荒的壯麗圖景。 廣袤的疆域:山川的脈絡與河流的奔騰 《山海經》的序章,便是對天地萬物尺度和疆域的宏偉描繪。“東山經”、“西山經”、“南山經”、“北山經”以及“海外經”、“海內經”,如同四方八極的畫捲,徐徐展開。這些篇章並非簡單的地理坐標,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山川河流。巍峨的山巒,被賦予瞭神靈的居所,也孕育著奇珍異寶;奔騰的河流,不隻是水流的通道,更是生命繁衍的搖籃,也流淌著古老的故事。 從東海之濱的扶桑神樹,到西方的昆侖神山;從南方的赤水,到北方的恒山,書中描繪的山脈連綿起伏,河流縱橫交錯,勾勒齣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古代中國乃至更廣闊世界的地理輪廓。這些地理概念,在經過後人的解讀和想象後,早已超越瞭純粹的科學認知,成為承載著神話、傳說、信仰的重要載體。山川之間,隱藏著無數的秘密,也昭示著古代先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探索。 神祇的國度:眾神的居所與信仰的起源 《山海經》之所以引人入勝,很大程度上在於其豐富而奇特的神靈體係。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創世神、自然神、英雄神,在這裏都有著鮮活的形象與跌宕的經曆。女媧的補天,後羿的射日,鯀禹的治水,盤古的開天闢地,這些神話故事,不僅是華夏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更是《山海經》中濃墨重彩的篇章。 書中描繪的神祇,並非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抽象存在,而是有著情感、有著行動、有著影響。他們主宰著風雨雷電,庇佑著生靈萬物,也參與著人類的命運。這些神靈的活動,反映瞭古代先民對宇宙運行規律的樸素認知,以及他們對生命、死亡、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期盼。從東皇太一到燭龍,從西王母到句芒,每一位神祇的名字,都承載著一段古老的神話,也寄托著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異獸的樂園:奇禽異獸的形貌與習性 《山海經》中最具想象力的部分,莫過於那些形態各異、習性奇特的異獸。它們或凶猛異常,或溫順可愛,或擁有神奇的力量,或象徵著祥瑞或災禍。《南山經》中的窮奇,如虎非虎,長著翅膀,食人;《西山經》中的肥遺,蛇身而六足,聲音如犬,吃瞭它的肉,就不會長癰腫;《海外西經》中的比翼鳥,其形如雞,隻有一個翅膀,一目,隻有成雙成對纔能飛翔。 這些異獸,不僅僅是想象的産物,它們身上往往寄托著古人的寓意。有的象徵著祥瑞,如齣現必有天下大旱的旱魃,以及預示豐收的饕餮。有的則代錶著凶煞,如九頭十八翼的怪鳥,以及能夠呼風喚雨的九尾狐。它們的存在,既是對自然界未知生物的想象與描摹,也是對人類社會現象的一種隱喻。作者們以其奔放的想象力,創造瞭一個光怪陸離的動物世界,為我們提供瞭理解古人世界觀和價值觀念的一個獨特視角。 奇藥的秘境:草木精華與靈丹妙藥 在《山海經》的世界裏,不僅有神祇和異獸,更有珍貴的草木與靈丹妙藥。書中記載瞭許多具有神奇功效的植物,它們生長在特定的山川,擁有非凡的藥用價值。例如,生長在昆侖山上的玉英,服用後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生長在南方的丹木,其果實可以煉製成金丹。 這些草木的記載,不僅展現瞭古代先民對植物的認知與利用,也反映瞭他們對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追求。許多草藥的描述,雖然帶有神話色彩,但其中也不乏對植物形態、生長環境、藥效的細緻觀察,為後世的本草學研究提供瞭寶貴的資料。這些關於草木的記載,如同為古人繪製瞭一幅天然的藥典,也為我們揭示瞭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 古人的智慧與文化的密碼 《山海經》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其奇幻的想象。它更是一麵鏡子,摺射齣古代先民的宇宙觀、世界觀、生命觀以及社會生活。書中對山川地理的描述,雖然與現代地理學存在差異,但卻蘊含著古人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和對生存環境的理解。對神祇的崇拜,反映瞭古代宗教信仰的萌芽與發展。對異獸的描繪,則摺射齣古人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山海經》中的許多內容,也蘊含著豐富的民俗學、人類學信息。例如,書中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的記載,為我們瞭解古代社會的多元文化提供瞭依據。對祭祀、巫術的描述,則展現瞭古代社會精神信仰的復雜性。 穿越時空的文化瑰寶 《山海經》作為中國古代神話的源頭之一,其影響深遠。它不僅為後世的神話、文學、藝術創作提供瞭豐富的素材,也對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思維方式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屈原的《天問》,到曹雪芹的《紅樓夢》,再到當代的奇幻小說、影視作品,《山海經》的身影無處不在,它如同一個永不枯竭的文化寶藏,不斷地被發掘、被解讀、被傳承。 閱讀《山海經》,就如同開啓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在這場旅程中,我們不僅能夠領略到古代先民的奇思妙想,更能夠感受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深厚底蘊。它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奇書,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發現新的驚喜,獲得新的啓迪。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去探索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去傾聽那些來自洪荒時代的低語,去感受那股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