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簡先秦儒書宏微觀

郭店楚簡先秦儒書宏微觀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顧史考 著
圖書標籤:
  • 楚簡
  • 先秦儒學
  • 郭店楚簡
  • 文本研究
  • 思想史
  • 簡帛研究
  • 儒傢思想
  • 曆史文獻
  • 中國哲學
  • 學術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64545
版次:1
商品編碼:1110693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早期中國研究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9
字數:20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郭店楚簡先秦儒書宏微觀》分為兩部,分彆題為“宏觀篇”與“微觀篇”。“宏觀篇”共有四篇,所論者皆為郭店楚簡儒傢著作之思想上及學術史上的探索,包括其中“以人治人”的思想、禮樂美學思想、“情義終始”論等重要哲學觀點,以至於這些思路的曆史背景、其與戰國諸子間的互動關係及其對後世儒學的種種影響。“微觀篇”共五篇,所論者乃為詮釋郭店楚簡的具體問題,如若乾竹簡的排列順序、有關章節文句的句讀與解釋,以及個彆字詞的可能釋讀,同時亦包括一篇專講郭店簡等齣土簡帛該如何與傳世文獻相互校對的詮釋理論。

作者簡介

顧史考(Scott Cook),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現任美國郡禮大學(Grinnell College)東亞語言文學係中國研究首席教授兼係主任。研究範圍以先秦文獻及思想史為主,曾編著《藏天下於天下:對(莊子)不齊之論說》(Hiding the World in the World:Uneven Discourseson the Zhuangzi,紐約州立大學齣版社,2003年),並在《清華大學學報》、《簡帛》、《颱大中文學報》及《華裔學誌》、.《哈佛亞洲研究學報》等海內外期刊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另著《郭店楚簡綜閤研究與英譯》(The Bamboo Texts of Guodian:A Stuay andComplete Translation),2012年年底將由美國康奈爾大學齣版社齣版。

內頁插圖

目錄

再版序言
初版自序
宏觀篇
第一篇 從禮教與刑罰之辨看先秦諸子的詮釋傳統
第二篇 從楚國竹簡論戰國“民道”思想
第三篇 郭店楚簡儒傢逸書及其對後世儒學思孟道統的意義
第四篇 以新齣楚簡重遊中國古代的詩歌音樂美學

微觀篇
第五篇 古今文獻與史傢之喜新守舊
第六篇 郭店楚簡儒傢逸書的排列調整芻議
第七篇 讀《尊德義》劄記
第八篇 郭店楚簡《成之》等篇雜誌
第九篇 從《楚辭》韻例看郭店楚簡《語叢四》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墨子如此一來便可以引用孔門所喜好的先王之書,以反過來證實其自己的學說。然而《墨子》中所講的“聖王之事”與“先王之書”,亦往往與孔門著作所引用的不同,而此乃其詮釋方麵的另一個手法。《莊子·天下》謂墨傢自雲“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孔門弟子多“從周”,故墨子駁斥儒者公孟子曰:“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墨子·公孟》)確如羅根澤指齣:“然則墨子之所以述堯舜、道夏禹者可知矣,以其古尤古也。故愈至後世,所言益古,馴至而法黃帝,馴至而法神農,馴至而法天乙泰一,無非所以使其古尤古,以壓倒他傢,謂其古非古也。”羅氏亦指齣《墨子》所引“書”,幾乎“與今古文《尚書》全殊”,此可能便意味著墨傢於“經過儒傢之修飾潤色”的後者之外,尚另有一套較利於己說的“先王之書”作為後盾。詮釋曆史文獻的過程,本來亦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即讀者依著自己已有之經驗來選擇文獻中較閤乎其判斷標準的意義,以便構造一種更有意義的詮釋。而詮釋曆史本身,亦無非是取材於閤乎此標準的史料,以便構造齣更有意義的曆史詮釋。於詮釋文獻與選取史料兩方麵,墨子可以說是為後來的諸子開啓瞭一種新的道路,亦即“孔門之外”的道路也。
……

前言/序言


《古禮溯源:先秦諸子思想體係研究》 一、 內容梗概 《古禮溯源:先秦諸子思想體係研究》是一部深度剖析先秦時期儒傢、道傢、墨傢、法傢等主要思想流派的核心理念、發展脈絡及其相互影響的學術專著。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部具體的齣土文獻,而是以宏觀的視野,梳理先秦諸子學說在禮製、政治、倫理、宇宙觀等多個維度上的獨特建構,力求揭示其思想體係的內在邏輯與時代淵源。全書共分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展現先秦思想文化的斑斕圖景。 第一部分:時代背景與思想萌芽。本部分將追溯西周封建製度的衰落、春鞦戰國的社會變革,以及這一時期禮崩樂壞、思想競起的宏觀曆史背景。深入探討“禮”作為一種社會秩序和道德規範的演變,從宗法製度下的貴族禮儀,到士階層崛起後對禮的重新詮釋和普及。重點分析早期哲學思想的萌芽,如早期神話傳說、民間歌謠、以及對天地自然、鬼神祖先的樸素認知,如何為後來的諸子學說奠定思想基礎。將考察不同區域的文化特色,如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等對中原思想文化的滲透與影響,以及由此産生的文化融閤與碰撞。 第二部分:儒傢思想的宏觀構建。本部分將集中探討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錶的儒傢學派,在構建其思想體係時所秉持的核心原則。將詳細闡述儒傢對於“仁”、“禮”、“義”、“智”、“信”等核心範疇的界定與發揮,分析其如何將個人修養與社會秩序緊密結閤。重點解讀孔子“剋己復禮為仁”的思想,以及他對教育、政治、道德的普遍性原則的追求。深入研究孟子“性善論”的內涵及其社會政治意義,以及他如何通過“仁政”的理念來迴應時代的動蕩。同時,也將分析荀子“性惡論”的獨特性,及其對“禮義”的強調,揭示儒傢內部在人性與治國之道上的不同路徑。將考察儒傢思想如何汲取早期文獻(如《詩經》、《尚書》)中的思想精華,並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 第三部分:諸子百傢的多元探索。本部分將視角轉嚮儒傢之外的其他主要思想流派,展現先秦思想的多元化與豐富性。將重點分析道傢(老子、莊子)的“道”與“無為”思想,及其對自然、人生、政治的獨特見解,闡釋其如何通過“順應自然”來追求個體精神的自由與逍遙。深入探討墨傢(墨子)的“兼愛”、“非攻”、“尚賢”等主張,分析其如何將功利主義與道德實踐相結閤,形成一套嚴密的社會改革理論。還將考察法傢(商鞅、韓非子)的“法”、“術”、“勢”理論,解析其如何強調法律的至上性、君主的權威性,以及如何通過嚴刑峻法來實現國傢富強和統一。此外,還將簡要介紹兵傢、名傢、陰陽傢等其他重要學派的代錶性思想,勾勒齣先秦思想“百傢爭鳴”的生動局麵。 第四部分:思想體係的相互影響與曆史傳承。本部分將緻力於揭示先秦諸子思想體係之間的內在聯係與相互影響。將分析不同學派在對“禮”的理解、對人性善惡的判斷、對治國方略的選擇上所産生的觀點碰撞與對話。例如,儒傢如何迴應墨傢的兼愛,法傢如何吸收道傢與儒傢的某些觀念,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成瞭中國傳統思想的基石。同時,本部分也將探討先秦諸子思想在後世的流傳與演變,它們如何被後來的朝代所繼承、改造、融閤,並最終成為中華文明的寶貴精神財富。將考察這些思想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應用與解讀,以及它們對中國社會結構、政治製度、倫理道德、哲學思辨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二、 特色與價值 《古禮溯源:先秦諸子思想體係研究》並非簡單地對零散的先秦思想進行羅列,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清晰、完整、具有內在邏輯的思想體係圖景。本書的突齣特點在於: 1. 宏觀視角與係統梳理:不同於微觀的文本解讀,本書采取宏觀的視角,將先秦諸子思想置於廣闊的社會曆史背景下進行考察,力求展現其思想體係的整體性和係統性,避免碎片化。 2. 概念辨析與邏輯闡釋:本書注重對核心概念(如“仁”、“道”、“法”等)的深入辨析,力求揭示其背後深刻的哲學意涵和邏輯關聯,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不同學派的核心論點。 3. 曆史演進與動態分析:本書將先秦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視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分析瞭不同思想流派在曆史進程中的相互作用、藉鑒與批判,展現瞭思想的生命力與演變軌跡。 4. 理論深度與學術 rigor:本書在梳理曆史文獻、辨析概念的同時,也注重理論的建構與論證,力求達到學術上的嚴謹與深刻,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5. 通俗易懂與普及性:盡管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但作者在行文中力求語言的清晰流暢,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堆砌,旨在讓對中國古代思想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也能夠有所收獲。 三、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以下讀者: 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史、文化史有濃厚興趣的學術研究者、高校師生。 希望深入瞭解先秦諸子思想,特彆是儒傢、道傢、墨傢、法傢等主要學派核心理念的讀者。 對中國古代政治製度、倫理道德、哲學智慧感興趣的社會各界人士。 緻力於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源泉的讀者。 《古禮溯源:先秦諸子思想體係研究》旨在為讀者提供一條探索先秦思想智慧的清晰路徑,通過對宏觀思想體係的深入剖析,幫助讀者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根基,感悟先哲們的智慧光芒,並從中汲取啓迪,以更深刻地認識當下,展望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齣土文獻比較研究的學者,我本希望這本書能在整閤郭店楚簡與其他同時期思想資源(比如馬王堆帛書或早期的詩經注釋)方麵有所突破。畢竟,這些文獻共同構成瞭我們理解先秦思想光譜的基石。然而,這本書的視野似乎顯得有些局促,它將郭店楚簡視為一個相對封閉的文本群進行考察,較少與其他同期甚至稍晚的文本進行有效的對話和參照。例如,如果能將郭店楚簡中的“善”的觀念,與同時期道傢或墨傢對“善”的定義進行細緻的對比,哪怕隻是側重於方法論上的差異,都能極大地提升文本的對話價值。這本書似乎更傾嚮於“就簡論簡”,雖然這保證瞭對單個材料的細緻梳理,卻犧牲瞭將這些材料置於整個先秦思想版圖中的宏觀定位,使得最終的結論缺乏一種磅礴的曆史感和理論穿透力。

評分

從文字的錘煉和語言的駕馭能力來看,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具有紮實的古文字功底和文獻學素養。他對每一個字詞的考證都顯得極為審慎,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是,這種過分的審慎有時也轉化為一種語言上的冗餘和觀點的退縮。在解釋一些關鍵的哲學命題時,作者常常使用大量的限定詞和轉摺句,仿佛生怕做齣任何可能引發爭議的判斷。這種“安全至上”的寫作風格,雖然避免瞭主觀臆斷的陷阱,卻也使得全書的論證缺乏應有的銳度和衝擊力。讀者渴望看到的是一種在充分尊重文獻的基礎上,敢於提齣並捍衛某種解釋路徑的學術勇氣。然而,在這本書裏,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種對復雜性本身的畏懼,而非徵服復雜性所帶來的知識愉悅。它像一個保管員,細心地清點著每一件珍寶,卻不願嘗試將這些珍寶重新組閤成一件震撼人心的藝術品。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倒是挺精緻的,摸上去手感不錯,也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瞭一番功夫的。不過,內容上卻讓我感到一絲失落。我尤其關注的是,作者如何處理那些在竹簡中反復齣現但意義略顯模糊的道德實踐範疇,比如“仁”與“義”的並置與區分。在我看來,郭店楚簡的價值正在於其提供瞭西周禮製解體後,早期儒傢在應對現實睏境時所進行的思想張力測試。我期待看到一種富有動態感的解讀,比如在麵對特定曆史情境時,某一簡文中的“義”是如何被賦予瞭新的政治或倫理重量的。但這本書的論述總是在一個相對靜態的層麵徘徊,好像隻是在“這是什麼意思”的層麵打轉,而沒有進一步探討“它為什麼會是這個意思”以及“它對後來的思想産生瞭什麼結構性影響”。讀者在閤上書本時,腦海中留下的,更多是知識點的堆砌,而非一個清晰、連貫的先秦儒學思想模型。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給我留下瞭一些疑惑。它似乎試圖在“微觀考證”和“宏觀梳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但實際效果卻是兩者都未能充分展開。在微觀層麵,雖然考證細緻,但缺乏一種清晰的、層層遞進的論證鏈條,使得許多重要的文本細讀成果散落在章節之中,未能有效地匯集成一個有力的論點。而在宏觀層麵,對先秦儒傢思想整體發展脈絡的勾勒又顯得較為簡略,更像是一個背景介紹,而非基於前述微觀分析所導齣的結論。我期待的“宏微觀”的結閤,應該是微觀分析為宏觀重構提供堅實的證據,而宏觀框架又能指導微觀細節的解讀。遺憾的是,這本書更像是在兩個平行的軌道上運行,讀者很難從中獲得一種融會貫通的體驗,即清晰地看到那些看似孤立的竹簡片段是如何共同搭建起一個完整的先秦儒傢思想體係的。

評分

這部書的標題確實引人注目,但作為一名對先秦儒傢思想頗有研究的讀者,我必須坦誠地錶達,我在這本書中並沒有找到我所期待的那些深度和廣度。我原本以為,既然書名提到瞭“宏微觀”,應該能為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郭店楚簡中那些看似零散的儒傢文獻片段,將它們置於一個更宏大的思想圖景中去理解,同時也能深入剖析其中細微的語詞選擇和邏輯關聯。然而,我閱讀下來的感受是,它似乎更偏嚮於一種平鋪直敘的文獻整理和注釋,缺乏那種能夠讓人“茅塞頓開”的理論建構。比如,對於“性”、“命”這些核心概念在不同竹簡之間的演變脈絡,我期待能看到更具穿透力的論述,比如如何區分早期與晚期思想的細微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對後世儒學發展的影響。但很遺憾,這些地方的分析顯得有些保守,更像是對現有研究成果的簡單整閤,而非原創性的思想推進。整體而言,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導覽手冊,而非一部能夠引領思想潮流的學術專著。

評分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認為“靠字體和形製,而不是內容”來對竹簡分類,以五種字體大緻劃分五個類彆:第一種字體:《老子》甲組、《老子》乙組、《老子》丙組、《太一生水》和《語叢四》(《說之道》);第二種字體

評分

就長度而論,可以分作三類:一類長度在32.5厘米左右;另一類長26.5至30.6厘米;第三類長15至17.5厘米。

評分

沒法拍照,不過哥預想的差不多瞭

評分

書體

評分

《左傳》對後世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曆史學方麵。它不僅發展瞭《春鞦》的編年體,並引錄保存瞭當時流行的一部分應用文,給後世應用寫作的發展提供瞭藉鑒。僅據宋人陳騤在《文則》中列舉,就有命、誓、盟、禱、諫、讓、書、對等八種之多,實際還遠不止此,後人認為檄文也源於《左傳》。

評分

本書對郭店楚簡中的儒書的考察讓人深思。

評分

作者對“樂”的解讀有很多閃光點,無疑是很正確的。

評分

有興趣的可看。《我的13堂麻辣英語語法課》 本書從頭到尾讀瞭,從體裁來看(主要用對話),滿新穎的,跟一般的語法書僅僅是羅列規則不一樣。 前言、序言寫的蠻好,可見作者的文字功力(但不知為什麼有兩篇,前言和序言有不同嗎?)。 本書的“準備篇”,也就是第一課,核心是句子的結構。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因為幾乎語法的所有內容,都是從句子的結構衍生齣來的。比如說名詞,它是名詞短語的核心,名詞短語在句子結構中又作為主語和賓語(當然,這要看完全書後,纔瞭解的比較清楚)。 作者似乎也把語法分為句法和詞法兩部分,這不是創見,但把句法和詞法放到整個句子結構去論述,有點意思。 第一課作者把句子劃分成三個類型,而不是通常的五類,這個從來沒有在其他書上見過。但仔細分析它的依據,非常有道理且實用。一般人對主謂賓,賓語、補語什麼的都分不大清楚,本書告訴我們,從動詞的角度(及物、不及物和係動詞),邏輯清楚,且可操作性強。這是理解句子結構的關鍵,值得好好研究(作者給齣瞭一個判斷程序)。本書對於句子結構,配瞭很多練習和相關講解。個人認為,先理清楚這一課,對後麵的閱讀,乃至對英語(語法)的認識,是大有好處的。 第二部分,作者從《道德經》取瞭個“名可名,非常名”的名字,核心是名詞短語(書中附瞭個圖,基本包括瞭所有的名詞短語類型)。這一部分是對“名詞短語”的展開。 作者非常留意從整體的把握到部分的詳細展開的邏輯順序,對一些枯燥的語法術語作瞭重新的解釋,比如說對介詞的解釋,追溯到瞭古漢語中“介”的含義:古代有身份的賓客拜訪主人,賓客的隨從中有專門負責去通報的人。這個含義很好的解釋瞭介詞的特點:為什麼它一定要帶賓語。——從這點可見作者對本書的態度的認真嚴肅。 此外,作者的哲思也隨處可見(奇怪,一本寫語法的書,可以說齣這麼多哲學方麵的意思來),如: ¤貢貢:老師,您說的“本來麵目”就是智慧嗎? ⊙芥裏:不,智慧沒有麵目。 ¤貢貢:那什麼是語法的本來麵目? ⊙芥裏:洗盡鉛華,即是本來麵目。 此外,書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例子,比如P74的不定代詞說到any的時候: Any Key "My computer is telling me to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Where is the 'any' key?" Q:這兩個any分彆是什麼意思呢? 當然,對電腦盲來說,可能正確的理解瞭any,但有的極品顧客卻錯誤的理解瞭key…… New computer costumer(on the phone): It says “hit any key”,but when I do that, nothing happens. I have tried again but nothing happened. Tech support: What key did you hit? Costumer:Well, first I tried my car key and just now my office key. Q: 這個key又是神馬意思呢? 第一個問題:想瞭一下纔明白,前一個any是“任何”的意思,後一個any就是any(電腦用戶以為鍵盤上有any鍵)。 第二個問題更有意思。hit any key本來是敲擊“任何”鍵(key),但顧客很顯然把key理解成“鑰匙”瞭,他試敲打瞭車鑰匙key、辦公室鑰匙key,當然沒用! 第三部分,對時間時態的分析是個亮點。比如說,作者討論瞭一個句子: Time is, time was, and time is past. 的翻譯,很巧妙的指齣瞭時間和時態的對應關係,和從中錶現齣的時間的流動性和現在、過去、未來的相互生成。 “時間之數學證明”是彆齣心裁的一節,理科好的同學會有興趣的。 通過對時間的分析,把時態分成三時和三態(纔知道“時”是時,“態”是態,不同的)。時(過去、現在、未來)有時的特點,態(一般、進行、完成)有態的形式,各個擊破,閤縱連橫,一目瞭然。 句子的結構、時態清楚後,句子的其他成分如狀語什麼的,就比較簡單瞭。從句的問題(其實是復閤句的問題),作者同樣有獨到的看法,這個讀者就自己去研讀吧。 總之,這是一本非常有特點的語法書,思路新穎特彆,有的地方要心靜下來纔看的懂,有些地方可以當做文學作品來讀。 每一課後麵都有練習,都是所謂的主觀題,沒有選擇題。題目和內容結閤緊密,針對性強,而且有些習題很有意思。

評分

篇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