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六十年来,中国书店的几代员工为了搜求、发掘我国历朝各代珍贵古籍文献,足迹走遍了祖国大地,甚至走向远离故土的海外。不论是昔日的官宦世家,还是普通农户的屋舍,都有中国书店古旧书收购员的身影。不管是今日奢华的拍卖大堂,还是简陋杂乱的废品收购站,都有中国书店古旧书收购员敏锐的搜求视线。在六十个寒来暑往周而复始的更迭中,中国书店一代代古旧书收购员的脸庞上也渐渐地染上了历史的风霜。但是,他们搜求和发掘古籍文献的目光依旧是那么敏锐,依旧折射出对祖国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的坚毅。上苍不辜负中国书店几代古旧书从业者的勤劳,历史不坠湮中国书店所做出的特有的卓越贡献。正如著名学者邓拓先生赋诗『寻书忘岁月人莫笑蹉跎但满邺侯架宁辞辛苦多壬寅冬日戏改邵康节诗一绝以谢中国书店诸同志之辛勤劳动』。
内页插图
目录
《大般涅粲经》 隋写本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敦煌藏文写本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合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北宋开宝八年吴越王钱椒刻本
《资治通鉴》 北宋蜀广都费氏进修堂刻本
《资治通鉴纲目》 南宋乾道八年刻本
《欧阳文忠公集》 南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
《新刊山堂先生章官讲考索甲集》 南宋金华曹氏中隐书院刻本
《资治通鉴》 宋刻本
《魏书》 宋眉山刻元明递修本
《重刊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 宋刻元明递修本
《通鉴纪事本末》 宋刻元明递修本
《史记》 宋元明清集配本
《史记》 南宋绍兴淮南转运司刻本
《史记》 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
《史记》 蒙古中统刻本
《史记》 元前至元二十五年彭寅翁崇道精舍刻本
《史记》 元大德饶州路儒学刻本
《史记》 明嘉靖四至六年震泽王延誥刻本
《史记》 明南京国子监刻本
《史记》 清初蒋廷锡藏抄本
《史记》 民国影印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
《资治通鉴》 元兴文署刻本
《文献通考》 元泰定元年西湖书院刻本
《静修先生文集》 元至顺元年宗文堂刻本
《礼书》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刻本
《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 元刻本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戊集》 元刻本
《国朝文类》 元西湖书院刻明修本
《附释音周礼注疏锣 元刻明修本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 明永乐十五年内府刻本
《历代名臣奏议》 明永乐内府刻本
《四书章句集注》 明正统刻本
《三礼考注》 明成化九年谢士元刻本
《尚书》 明成化十二年崇府刻本
《古文苑》 明成化十八年建阳张世用刻本
《文选》 明弘治元年唐藩翻元张伯颜刻本
《二程全书》 明弘治十一年陈宣刻本
《文献通考》 明嘉靖三年司礼监刻本
《史记》 明嘉靖四至六年震泽王延誥刻本
《唐文粹》 明嘉靖五年晋藩养德书院刻本
《六经》 明嘉靖六年庐陵陈氏新安刻本
《初学记》 明嘉靖十年锡山安国桂坡馆刻本
《长安志》 明嘉靖十一年李经刻本
《六子全书》 明嘉靖十二年吴郡顾氏世德堂刻本
《水经注》 明嘉靖士二年黄省曾刻本
《荆溪外纪》 明嘉靖二十四年宇邮书屋刻本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明嘉靖二十五年玉几山人刻本
《西吴里语》 明嘉靖二十六年刻本
《韩柳文》 明嘉靖三十五年莫如士刻本
《升庵文集》 明嘉靖三十六年宋少宇刻本
《明音类选》 明嘉靖三十七年刻本
《春秋经传集解》 明嘉靖覆元相台岳氏刻本
《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
《孟子》二卷 明司礼监本刻本
《中都四子集》 明万历七年刻本
《刘雪湖梅》 明万历二十三年重刻本
《刘向古列女传》 明万历三十四年唐锦池文林阁刻本
《河东先生集》 明万历三十八年桂林吕图南刻本
《杨升庵诗》 明万历刻本
《墨海》 明刻本
《玉台新咏》 明崇祯小宛堂刻本
《落落斋遗集》 南明弘光元年刻本
《佩文斋广群芳谱》 清康熙四十一年内府刻本
《亲征平定朔漠方》 清康熙四十七年内府刻本
……
前言/序言
发掘、抢救、保护和传承我国古代典籍文献,是中国书店六十年来坚持的企业准则。六十年前的一九五二年,齐燕铭、郑振铎、吴晗、张友渔等老一辈著名学者和北京市的老领导共同倡导成立的中国书店,其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在古籍收集、保护以及整理、流通上发挥国营主渠道的作用』。六十年来,中国书店一代又一代从业者秉承北京古旧书业的优秀传统,坚守古籍保护、传播的行业信念,为我国古籍文献资料的发掘、抢救、保护以及传承、流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六十年来,中国书店的几代员工为了搜求、发掘我国历朝各代珍贵古籍文献,足迹走遍了祖国大地,甚至走向远离故土的海外。不论是昔日的官宦世家,还是普通农户的屋舍,都有中国书店古旧书收购员的身影。不管是今日奢华的拍卖大堂,还是简陋杂乱的废品收购站,都有中国书店古旧书收购员敏锐的搜求视线。在六十个寒来暑往周而复始的更迭中,中国书店一代代古旧书收购员的脸庞上也渐渐地染上了历史的风霜。但是,他们搜求和发掘古籍文献的目光依旧是那么敏锐,依旧折射出对祖国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的坚毅。上苍不辜负中国书店几代古旧书从业者的勤劳,历史不坠湮中国书店所做出的特有的卓越贡献。正如著名学者邓拓先生赋诗『寻书忘岁月人莫笑蹉跎但满邺侯架宁辞辛苦多壬寅冬日戏改邵康节诗一绝以谢中国书店诸同志之辛勤劳动』。
回顾中国书店六十载所经眼过手的古籍文献,无论在版本价值还是学术影响上都有着极其显赫的文化意义,许多具有古代雕版发展标志的代表性版本或在学术研究上有巨大贡献的文献典籍,都凝结了中国书店几代从业者的心血和艰辛。其中,既有我国隋写本《大般涅槃经》卷之七,被确认为今存敦煌文献中单纸最长的隋代经卷,又有旧藏于杭州雷峰塔砖心内的五代时期吴越王钱假刊刻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我国早期雕版印刷的重要文献;既有北宋费氏进修堂蝴蝶装《资治通鉴》、南宋中隐书院包背装《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讲考索》、宋刊本《重刊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宋版古书,又有对红学研究有着重大影响的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稿》、木活字程甲、程乙本《红楼梦》;既有曾经让京城报刊热议报道的孤本宋版《楚辞集注》、宋淳熙年《诗集传》,又有有清一代颇具华贵的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既有中国书店收购员从山东农户中抢救出来的《永乐大典》等散佚历史文献,又有近年中国书店从海外回购的元刊孤本《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明刊本《初学记》、清乾隆内府初拓本《敬胜斋法帖》。凡此种种,若详尽历数中国书店六十年所抢救、搜求的古籍善本,可谓是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历史宝藏。这些珍贵的古籍善本或提供给国家公共图书馆珍藏,或供应各大专院校、学术研究机构为学术教学提供珍稀的文献资料。在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曾为中国书店所经手的善本古书占据极大的份额,就是今天仍旧收存在中国书店的善本典籍,也有数十种之多。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书店的六十年,在我国古籍抢救、保护和传播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其他文化经营行业难以替代的,更是中国历代典籍文献重获新生的卓越历程。
……
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图录 卷首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璀璨的智慧与深厚的底蕴,多半寄寓于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之中。每一部古籍,都曾是知识的殿堂,思想的熔炉,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先哲的哲思,文人的风骨,工匠的技艺,以及时代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书店,我们深知这些古籍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纸张的斑驳,墨迹的古朴,更在于它们所蕴含的无尽信息与深远意义。 “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图录”的问世,并非仅仅是对纸质文献的简单梳理,而是对中华文化脉络的一次深度回溯,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瑰宝的一次庄重呈现。这不仅仅是一份藏品目录,更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一次与先贤的对话,一次对智慧的寻觅。 本书编纂历时数载,汇集了中国书店多年来精心收藏的、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珍贵古籍。从先秦诸子的深刻论述,到汉唐盛世的辉煌史卷;从宋明理学的精深探微,到清代小说戏曲的生动描绘;从天文历法的古老智慧,到医药养生的实用方剂;从书法绘画的艺术瑰宝,到地理方志的详实记载……这些古籍,如同繁星点点,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夜空。 我们力求在这本图录中,为每一部古籍呈现其最真实、最生动的面貌。图文并茂,精选最能代表古籍特色与价值的内页、插图、书影,辅以详实严谨的著录信息,包括书名、作者、版本、成书年代、篇幅、内容概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尽可能地展现其独特的风貌与重要的学术地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真切地感受到古籍的魅力,体味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情感。 古籍的价值,在于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它们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艺术等各领域的宝贵史料。通过对这些古籍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思想观念,他们的科学成就,他们的艺术追求。每一处文字,每一幅插图,都可能揭示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段被遗忘的往事。 古籍的价值,更在于其蕴含的智慧光芒。无数先哲智者,将毕生所学,倾注于书卷之中,留下了传之后世的宝贵财富。这些智慧,无论是在哲学思辨、道德修养,还是在治国理政、科学探索方面,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阅读古籍,就是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就是汲取历史的养分,就是为当下注入不竭的动力。 古籍的价值,还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精美的装帧,雅致的书法,生动的插图,无不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卷轴的舒展,到册页的精致,从行草的龙飞凤舞,到楷书的端庄工整,从水墨的淡雅写意,到工笔的细腻传神,古籍本身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图录”的编纂,不仅是对这些珍贵文献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古籍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弘扬。我们相信,这些古籍中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将继续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在此,谨向所有为本书编纂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同时,也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历史学、文献学、古籍版本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研究者,以及所有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读者,一份有价值的参考和一份难得的精神食粮。 目录概述 本图录按照古籍的学科分类和时代顺序进行编排,力求系统性与条理性兼备,便于读者查阅与研究。主要收录内容涵盖以下几大板块: 一、哲学思想类 先秦诸子: 收录了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影响深远的先秦哲学经典。这些著作不仅是儒、道、墨、法等主要思想流派的源头,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基石。图录将重点展现其不同版本的异同,以及早期抄本的珍贵之处。 汉唐经学: 涵盖了汉代经学传授的重要文献,如《尚书》《诗经》《易经》《礼记》《春秋》的各种注疏。以及唐代科举制度下产生的经典著作,体现了经学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宋明理学: 搜集了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大家的代表作,以及相关的语录、集注等。这些著作深刻影响了中国后世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念。 二、史学文献类 二十四史选集: 精选了《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的珍贵版本。这些史书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文学、政治、社会等领域研究的基础。 地方志与史料汇编: 包含各地府、州、县的志书,以及各类史料的汇编本。它们记录了中国各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人物事迹、经济发展等详细信息,是地方史研究的宝库。 人物传记与回忆录: 收集了历代著名人物的传记、年谱、回忆录等,生动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与作为。 三、文学艺术类 诗歌文赋: 涵盖了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各类珍贵版本。我们将重点呈现不同时期代表性诗人的集子,以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作品。 书法绘画: 选取了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集、画谱、绘画理论著作等。其中不乏影响后世的碑帖拓本,以及各流派画家的作品集,展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戏曲与音乐: 包含了元曲、明清戏曲的经典剧本,以及相关的音乐谱集、戏曲理论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戏剧与音乐的重要依据。 四、科学技术与学术类 天文历法与数学: 搜集了古代的天文观测记录、历法推算著作,以及重要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等。这些文献体现了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 医药卫生: 包含了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以及各种方剂、养生、本草等文献。它们是研究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资料。 农学与工程: 收录了古代的农书、水利工程、建筑技术等方面的著作,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农业生产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智慧。 五、版本学与古籍知识 版本介绍: 图录将对收录的古籍版本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刻本、抄本、活字本的特点,以及不同版本的优劣。 装帧与修复: 对古籍的传统装帧形式(如线装、册页装、卷轴装等)进行介绍,并展示一些古籍修复的技艺与成果。 古籍鉴赏: 引导读者如何欣赏古籍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如何辨别古籍的真伪与年代。 编纂体例说明 本书的编纂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力求准确、客观、全面。每条条目均按照以下体例进行著录: 1. 书名: 准确著录古籍的原名,如存在异名,则一并列出。 2. 作者/编者: 著录古籍的作者、编者或纂修者。 3. 成书年代/版本信息: 明确标注古籍的成书年代、具体版本(如某某年刻本、某某朝抄本等),以及版本的重要特征。 4. 篇幅/卷数: 记录古籍的篇幅或卷数。 5. 内容概要: 简要介绍古籍的主要内容、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6. 图版说明: 选取古籍中最具代表性的内页、插图、书影等进行高清呈现,并配以简要说明。 7. 历史与艺术价值: 对古籍在历史研究、学术传承、艺术欣赏等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价。 结语 “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图录”,不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份传承。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更多人能够走进古籍的世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体会先贤的智慧光辉。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与传承。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对“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图录”一书可能包含内容的设想和概述,并非真实目录。真实图录的内容将取决于中国书店实际收藏的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