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筮占之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倍受历代学人的重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或褒或贬,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易经》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卦辞、爻辞。每卦六爻,六十四卦为三百八十四爻。即有六十四卦辞、三百八十六爻辞(乾、坤二卦分别多出用九、用六爻辞)。文字古奥,蕴义精深。《易传》是对《易经》所作的解释。共有十篇:《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又称《十翼》。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势和方法上,好像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长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之过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其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初识《周易》
《周易》名字的由来
《周易》和《易经》、《易传》的关系
《易经》和《易传》包含的内容
《易经》地位的变化
群经之首——《易经》
《易经》的早期发展——三易
《易经》与儒家
《易经》与道教
《易经》与其他
易有太极
太极生两仪
五行简介
五行的特征
干支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八卦的基本概念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六十四卦
研究《易经》的两种思路
象数学派
义理学派
《易经》的应用——占卜法
《易经》与占卜
什么是卦爻?
什么是六爻卦该?
六爻卦该怎么读?
六爻卦的每一爻是怎样命名的?
如何从爻的顺序和阴阳判断吉凶?
什么是“承”?
什么是“乘”?
什么是“比”?
什么是“应”?
什么是六十四卦?
为什么说六十四卦方圆图很重要?
六十四卦之间有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
动爻有什么作用?
爻辞用什么来表示吉凶?
什么是“大衍筮法”?
如何解读卦象?
代表变数的符号有什么用处?
如何知道六十四卦中哪一爻代表自己?
六十四卦的每一爻如何与地支五行对应?
第二章 六十四卦
上经
(乾下乾上)乾第一
(坤下坤上)坤第二
(震下坎上)屯第三
(坎下艮上)蒙第四
(乾下坎上)需第五
(坎下乾上)讼第六
(坎下坤上)师第七
(坤下坎上)比第八
(乾下巽上)小畜第九
(兑下乾上)履第十
(乾下坤上)泰第十一
(坤下乾上)否第十二
(离下乾上)同人第十三
(乾下离上)大有第十四
(艮下坤上)谦第十五
(坤下震上)豫第十六
(震下兑上)随第十七
(巽下艮上)蛊第十八
(兑下坤上)临第十九
(坤下巽上)观第二十
(震下离上)噬嗑第二十一
(离下艮上)贲第二十二
(坤下艮上)剥第二十三
(震下坤上)复第二十四
(震下乾上)无妄第二十五
(乾下艮上)大畜第二十六
(震下艮上)颐第二十七
(巽下兑上)大过第二十八
(坎下坎上)坎第二十九
(离下离上)离第三十
下经
(艮下兑上)咸第三十一
(巽下震上)恒第三十二
(艮下乾上)遁第三十三
(乾下震上)大壮第三十四
(坤下离上)晋第三十五
……
第三章 易经文化
第四章 易经故事
前言/序言
《周易》是公认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头,是经典中的经典,被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历代思想家对于《周易》的解释、应用以及发展,使得《周易》对中华文明产生着愈发深远的影响。
《周易》这一名称出现于孔子编撰《易》之后,当时该书尚未上升到“经书”地位。孔子认为《周易》是预测学,较为高深,并不适宜所有人学习,故未将其列入普及性读物。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秦朝焚书坑儒之时,《周易》被李斯列为医术占卜类书籍,逃过被焚书的劫难,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共有六十四篇,包括六十四卦的卦名、卦序、卦辞、爻题和爻辞,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上经》,共三十卦,从《乾》卦开始,到《离》卦结束;下部称《下经》,共三十四卦,自《成》卦开始,至《未济》卦结束。《易传》用来解释《易经》的内容,共计十篇,包括七方面的内容。其中,《彖》是对《易经》卦名及卦辞所作的注释。《象》是对《易经》卦名和爻辞所作的注释。《文言》是对《乾》卦和《坤》卦作的进一步解释。《系辞》是学易必读篇目,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内容博大精深。其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和易卦的占卜方法等,都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说明,阐发了许多从《易经》原文中无法看到的思想。《说卦》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杂卦》是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把六十四卦排列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可以看出卦与卦之间的联系。《序卦》与《杂卦》的研究角度不同,讲述的是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易传》的出现,使《易经》从巫术中脱离,转变为理性的学说,即哲学。
《周易》:一本穿越时空的智慧之书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它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宇宙观和人生智慧的百科全书。经过无数代人的传承与解读,《周易》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现代人提供了理解世界、认识自我、指导实践的宝贵启示。 一部包罗万象的智慧宝库 《周易》的核心是由八个卦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组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情境、状态或事物。卦象由阴爻(--)和阳爻(—)组成,它们的阴阳变化和组合,象征着天地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和相互作用。每一卦都有卦辞和爻辞,用精炼的语言解释卦象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吉凶祸福、应对之道。 乾卦:阳刚之始,万物之源 乾卦,象征天,代表着刚健、创造、主动和积极。乾卦的卦辞“乾,元,亨,利,贞”四德,概括了天道运行的根本原则: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这四德不仅是对天的赞美,更是对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的指引。人应该效法天的刚健精神,不断进取,积极作为,正直无私,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坤卦:包容之德,厚德载物 坤卦,象征地,代表着顺从、承载、柔顺和包容。坤卦的卦辞“坤,元,亨,利,贞”同样强调了“元、亨、利、贞”四德,但其内涵与乾卦不同。坤的“元”是指地对万物的孕育和生养;“亨”是指地的宽厚与接纳;“利”是指地对万物的滋养与成就;“贞”是指地的稳定与持久。坤卦教导我们要效法地的厚德载物,以柔克刚,包容万物,尊重规律,才能获得安宁与和谐。 阴阳相济,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周易》最核心的思想之一便是阴阳学说。阴阳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阳代表着积极、光明、主动、刚健;阴则代表着消极、黑暗、被动、柔顺。天地万物,无一不包含阴阳。乾卦代表阳,坤卦代表阴,六十四卦的组合,正是阴阳交错、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阴阳的对立统一,推动着宇宙万物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 五行理论的雏形与发展 虽然《周易》并非直接论述五行,但其对阴阳的深刻理解,为后来的五行理论奠定了基础。阴阳的互根、互用、相生、相克,与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相生相克有着内在的联系。《周易》所揭示的万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也与五行学说所强调的“万物同源”和“循环往复”的精神高度契合。 “时”与“位”的哲学智慧 《周易》中,“时”与“位”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每一个卦象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时”(时间、时机、时势),而每一个爻则代表着一种特定的“位”(位置、处境、地位)。《周易》强调,在不同的“时”和“位”下,人的行为和决策也应该有所不同。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与“位”,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才能做出最恰当的反应,趋吉避凶。 例如,在乾卦的初九爻“潜龙勿用”,意味着龙(象征君子或有才能之人)在地下潜藏,时机未到,不宜贸然行动,否则可能招致危险。而到了上九爻“亢龙有悔”,则意味着龙已经升到最高处,再往前发展就可能物极必反,招来悔恨。这充分体现了《周易》对于顺应时势、把握分寸的深刻洞察。 “易”的真谛:变化与不易 “易”字在《周易》中具有多重含义,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变易”和“不易”。“变易”指的是事物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不易”则指的是事物变化的规律性,尽管具体事物在变,但其变化的内在逻辑和原则却是相对稳定的,是可以通过观察和理解来把握的。 《周易》正是通过对无数事物变化规律的总结,揭示了“易”的本质。它告诉我们,世界是动态的、发展的,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只有理解了“变易”,才能灵活应对,适应变化;只有把握了“不易”,才能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占卜到哲学:不断演进的智慧 《周易》的起源带有浓厚的占卜色彩,通过卦象的推演来预测吉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易》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渐超越了单纯的占卜,上升为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经典。历代学者,如孔子及其弟子,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释,赋予了其丰富的伦理、政治和人生哲学内涵。 《周易》的现代价值 在现代社会,《周易》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哲学思考的启迪: 《周易》的阴阳学说、变化观、联系观,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能够激发我们对宇宙、人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辩证思维的培养: 《周易》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避免片面性和极端化。 人生智慧的借鉴: 《周易》中蕴含的关于如何顺应时势、把握分寸、趋吉避凶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生活挑战、做出职业选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传承的桥梁: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通过学习《周易》,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周易》的途径 要真正理解《周易》的深刻内涵,需要循序渐进,深入研读。 1. 从基础入手: 了解卦象的构成、基本含义,熟悉六十四卦的名称及其代表的基本意象。 2. 阅读经典解读: 借助历代经典注解,如《周易正义》、《周易集解》、《周易大传》等,理解卦辞、爻辞的深层含义。 3. 结合实际理解: 将《周易》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思考其对个人行为、社会现象的启示。 4. 保持开放心态: 《周易》的智慧博大精深,学习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探索。 《周易》是一本常读常新、越读越深的智慧之书。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理解宇宙、认识自我、指导实践的完整框架。在信息爆炸、变化莫测的现代社会,《周易》所蕴含的古老智慧,依然是我们可以赖以信赖的灯塔,指引我们穿越迷雾,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