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上人著作·静思法脉丛书:佛门大孝地藏经(附光盘1张)

证严上人著作·静思法脉丛书:佛门大孝地藏经(附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释证严 口述
图书标签:
  • 证严上人
  • 静思法脉
  • 佛门经典
  • 地藏经
  • 佛教
  • 孝道
  • 心灵成长
  • 慈善
  • 文化
  • 台湾佛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953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376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证严上人著作.静思法脉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2
字数:2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九八一年的《地藏经》,经过二十年岁月洗练,更见炉火纯青,今以书版问世。究竟实有天堂?实有地狱?因、缘、果、报的循环,生死路上父子至亲如何相逢?于此经中一一分判。
  父母生我、育我,恩德历劫难报,报亲之思不可一日或忘修行,发救度众生之广大誓愿,众生得安乐,父母、亲人亦皆离垢得福,即此为毕竟大孝。

作者简介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含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二〇一〇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一九六六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数十年来,慈济世界在上人慈悲呵护下,一步一步,坚实地茁壮;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秉慈运悲行于菩萨道,同心实践证严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曾获颁——二〇一一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二〇〇九年国际慈善论坛“国际慈善功德人物奖”二〇〇八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全球佛教贡献奖”二〇〇七年日本庭野和平基金会“庭野和平奖”二〇〇四年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等众多国际性荣誉。

内页插图

目录

上人序言——天堂地狱一念间
缘起——地藏菩萨传说与《地藏经》之重要性
释经题——地藏菩萨本愿经
释“开经偈”
忉利天官神通品第一
分身集会品第二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地狱名号品第五
如来赞叹品第六
利益存亡品第七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称佛名号品第九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编后记——地狱开花

精彩书摘

  释迦牟尼佛好不容易才在娑婆世界成佛,但是他教导众生却不是要我们念“释迦牟尼佛”,而是要我们念“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这就是佛陀功成不居、谦虚处下的精神。所以我常常心存感激,也愈是坚定跟随佛陀的信念。
  尽管有人愿意往生西方,大家也应该感恩释迦牟尼佛,我们每天早课都持念释迦牟尼佛的圣号,就是在表达感恩。要记住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如果没有佛陀说法救度,我们无法脱离生死。
  “五浊恶世”,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谓“浊”,就如清水中投下尘土,清净之水即为混浊。
  “劫”也称为劫波,即指长时间。由人寿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至人寿八万四千岁,这是一增劫。由人寿八万四千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寿十岁,这是一减劫。一增一减即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劫浊只是时间,没有本体,必须凭借其他四浊来作用。
  “见浊”以五利使为体,因为执著身、边、邪、见取、戒禁取等种种恶见而浊乱世间,驱使我们造业不断。
  一、身见:身就是我们的身躯,凡事都以自身为中心。因为“重身轻法”而忽略了真正的法,不明白身体只是四大假合,却以四大假合之身造下一切业,这叫做身见。
  二、边见:偏离正道,执断或执常。有的人认为生命恒常,人来生还是会来做人,而畜生则永远是畜生,不相信六道轮回,这就是执常。有的人则执著人死后一切化为乌有,这叫做执断,二者同样是拨无因果。
  佛法谈因果,如是因、缘、果、报。假如存有边见,执常的人无法生起无常观,认为今天过了还有明天,就容易懈怠造业,长沦苦果。若是执于断见,认为人死了一了百了,不相信今生所做是来生所受,也不相信今生所享受的就是前生所造的福,所以没有兴趣为善,也不畏造恶,这真是很可怕的想法,一样容易为恶而受苦不断。
  我们一定要知道,因果循环丝毫不爽,身躯虽然死了,但是业识(灵魂)依然会延续到下辈子。所以一定要把握当下,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才是离苦得乐之正道。
  三、邪见:邪乃不正,即不正当的见解,对人生的一切看法都有所偏邪。例如: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事,有的人却认为父母生育子女是义务,人生我、我生人,只是世代相传而已。有的人甚至认为父母不该生下他,因为父母没有供给他最好的享受,将父母为他付出的辛劳抛诸脑后,这就是邪见。
  以宗教方面来说,现代人生活水准虽然提高了,但是心灵上却感到空虚,有的人对自己的祸福起了惶恐之心,就到处求神问卜,受鬼神所控制,这也是邪见。
  ……

前言/序言

  天堂地狱一念间
  释证严
  地藏菩萨妙难伦,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途六道闻妙法,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劫亲姻蒙接引,九莲台畔礼慈尊。
  ——《地藏赞》
  这是一首赞扬地藏菩萨功德的偈文,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包太虚而周沙界,非常人所能及,而菩萨之不舍众生,则是发心学佛者不可或缺之精神。
  吾人读诵《地藏经》,正为学习菩萨济世之心,讲演阐释《地藏经》则为发扬菩萨慈悲喜舍之胸怀,传承佛法种子,使贪吝者去贪能舍、嗔恚者息嗔转慈、愚痴者离痴得慧,现世人生身心安乐,未来世中集圣上因,终得不退菩提。
  金乌似箭,二十载春秋转眼而过,回忆一九七〇至一九八〇十年间,证严生起建立医院的构想,而后于一九七九年五月中旬,立下“佛教慈济综合医院”兴建方案。
  一九八一年,法缘与建院因缘双重促成下,一方面为信众讲解<地藏经》,当时慈济会员约两万人,较之今昔固然不可同日而语,却在明因识果的理念启发下汇聚爱心,作为会务推动的坚实后盾。另一方面则积极寻觅建院土地,期盼功德会济世的脚步,朝向医疗建设更跨出一步,给与贫病者全身心的照护。
  孰料土地问题“一波十折”,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所幸佛菩萨慈悯,龙天护佑,每于挫折中蒙获善知识鼎力提携,于困境挣扎间无异沛雨甘霖,使建院计划重燃生机;加诸慈济会众的成长与支持,花莲慈济综合医院终在万难中,于一九八六年落成启业。
  医院的功能,在解救人身病痛;佛法之教育,则在启发众生迷愚。当年讲说《地藏经》,重在透过释文与实例,阐发经中两大意旨,务使听闻大众“知孝道、明因果”,于生活修养与学佛修行上更入进境,自利利人,传播正法。
  经中之婆罗门女及光目女,皆地藏菩萨前身,亦皆为孝女,为救生前造恶、死堕恶趣的母亲,不仅尽舍所爱为母布施造福,更为母亲发广大愿,誓度一切罪苦众生。这种圆满小爱、成就大爱的精神,更超越人间孝道“奉养、不辱、尊亲,,的极致,进一层引领父母闻佛学法,增长慧命达致究竟解脱。
  此外,《观众生业缘品》中明示:“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说明不孝父母乃五逆大罪,死后要堕入无间地狱,受苦不尽永无出期;而在《阎浮众生业感品》则提到:“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违逆父母之过天地不容,种因受果苦报无穷。
  此类思想,经中处处可闻,更且释迦佛讲说此经因缘,即是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因此“知孝道”为此经揭橥之第一义。
  再者即是“明因果”。经中列举种种地狱名号,并罪报恶报等事,前提就在众生愚痴,多造恶业,造业受报而因果不爽,这是佛教教义的一大重点,也是许多宗教间共通的真理。
  众生若能读诵此经,深解因果,于生活间时时警惕,就能减少造恶的机会。是以佛菩萨痛下针砭,历举地狱凄惨恐怖景象,孜孜不怠剖析业报因缘,但望众生种下善根,哪怕只是一毛一渧,亦能成就得度因缘,脱离轮回之苦。
  当初证严讲解此经,即在宣扬“知孝道、明因果”之经教,因为人寿有尽而慧命无穷,对众生最大的感恩,就是使人人皆能遵从佛教,普获法益。当然讲经以报“佛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亦是证严最初以至今的一贯心愿,即若当时祈求佛菩萨加被建院顺利,用意也在将佛法救世理念落实人间。
  至于经中之地狱描述,耸入耳目、骇人听闻,闻者莫不惊怖,而地狱有无终成各方之辩。
《佛门大孝·地藏经》:一份跨越时空的慈悲传承 在浩瀚的佛教经典宝库中,《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以其独特的慈悲情怀和普度众生的宏大愿景,深刻影响着无数信众。它不仅仅是一部佛经,更是一份关于孝道、慈悲与解脱的深邃教诲,一份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而今,这本饱含深情的《佛门大孝·地藏经》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它集结了证严上人对这部经典深刻的阐释与践行,旨在将这份跨越时空的慈悲力量,以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传递开来。 一、 缘起与核心:何为“佛门大孝”? 《地藏经》的缘起,本身便是一场感人至深的孝道实践。经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地藏菩萨为救度在地狱中受苦的母亲,发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宏大誓愿。这份誓愿,超越了狭隘的个体血亲之爱,升华为一种对一切众生的无尽慈悲。地藏菩萨的孝,是“孝亲”与“孝众”的融合,是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扩展到对所有受苦众生的关怀与救拔。 证严上人以其无尽的悲心与智慧,深入剖析了“佛门大孝”的内涵。她指出,真正的佛门大孝,并非仅限于物质的供养或表面的恭敬,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并将这份感恩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去利益一切有情。这份行动,便是效法地藏菩萨,发无上愿,以自己的修行与奉献,为父母、为众生,乃至为整个娑婆世界,种下解脱的善因。 本书不仅仅是对《地藏经》经文的逐字解读,更是证严上人将经文精神融入现代社会的深刻实践。她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的语言,引导读者体悟地藏菩萨“纵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悲愿,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以孝为基石,以慈悲为实践,去践行佛门大孝。这份大孝,体现在对父母的关怀,对子女的教导,对社会的责任,对环境的爱护,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尊重。 二、 经文精义与时代解读:在地狱与天堂之间 《地藏经》的内容,以其对六道轮回、业力果报的详细描绘,以及对地藏菩萨救度众生功德的彰显,直击人心,引人深思。经文中关于地狱的描述,虽令人畏惧,却也警示着我们业力不虚的法则,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言行。而关于地藏菩萨如何在地狱中度化罪业众生,又如何通过“念佛”、“布施”、“孝顺父母”等善行,令众生离苦得乐,则为我们指明了修行的方向。 证严上人在此书中,以其宏大的视野与深厚的佛法功底,对经文的每一个层面都进行了细致而又富有洞察力的阐释。她不仅解释了经文中“罪”、“业”、“报”等佛教术语的深层含义,更将其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相结合。她告诉我们,所谓的“地狱”,并非仅仅是外在的物理空间,更可能是我们内心贪、嗔、痴、慢、疑的造作所形成的苦海。而“天堂”,也并非遥不可及的彼岸,它可能就存在于我们一念的觉醒、一善的付出之中。 书中对“孝女”地藏(或称光目女)救母的公案的解读,更是将孝道精神推向了极致。地藏菩萨的父母,在世时并未皈依三宝,甚至不信因果。然而,地藏菩萨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修行与布施,为父母积累功德,令其脱离恶道。证严上人以此为例,强调了即使父母有过错,子女也应以无私的爱与慈悲去引导,去为他们种下善根。这种“以孝为先,以慈悲为怀”的理念,是本书的核心精神之一。 书中对“随分随力”的布施、功德回向的阐述,也极具实践意义。证严上人鼓励读者,不必追求惊天动地的善举,而是从力所能及之处做起,将每一次的付出,都化为一份真诚的祝福,回向给父母、师长、以及一切需要帮助的众生。这种“小小的善意,汇聚成大大的力量”的理念,让《地藏经》的普度众生精神,变得触手可及。 三、 实践与传承:静思法脉的智慧结晶 “静思法脉”是证严上人创立的慈济宗门的精神核心,它强调“静默守戒,思而行之”,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本书作为“静思法脉丛书”的一员,自然也承载了这份静思的智慧。 证严上人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将《地藏经》中深奥的佛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慈济在环保、医疗、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实践,生动地展现了佛门大孝的现实意义。她鼓励读者,不仅要“闻法”,更要“行法”。书中充满了对弟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孝道、如何以慈悲心对待他人、如何以智慧化解烦恼的引导。 例如,对于经文中提到的“众生业缘”,证严上人并非将其视为一种宿命的枷锁,而是视之为一种对生命的警示与启迪。她引导读者认识到,业缘的产生,源于我们自身的造作,而业缘的化解,也同样在我们一念的转变与善行的实践中。这种积极主动的生命观,是静思法脉的重要体现。 本书的附带光盘,更是这份实践与传承的有力佐证。它可能包含证严上人对《地藏经》的讲经片段,或是慈济人在全球各地践行佛门大孝的感人故事。无论内容如何,它都将成为连接经典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读者在聆听、观看中,进一步体悟这份慈悲的力量,并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份力量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四、 结语:一份送给所有人的礼物 《佛门大孝·地藏经》并非只是一本为佛教徒准备的书。它所蕴含的孝道、慈悲、因果、解脱等智慧,是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证严上人以其无量的慈悲与智慧,将这份古老的经典,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无论您是佛教徒,还是对生命有更高追求的求道者;无论您是面临家庭困境,还是渴望找到心灵的宁静;无论您是希望为父母尽孝,还是想为世界带来一丝温暖,本书都将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不仅会帮助您理解《地藏经》的深邃义理,更会指引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点滴践行佛门大孝,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喜悦,最终实现生命的圆满与解脱。 翻开这本书,就是一次与慈悲的对话,一次与智慧的同行,一次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探索。愿您在这部经典的指引下,都能成为佛门大孝的践行者,将这份跨越时空的慈悲力量,传递下去,让世界充满爱与祥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庄重而又宁静的气息。纸张的触感温润,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所采用的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不失古典韵味,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传统文字美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每当在光线柔和的午后捧起它时,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便油然而生,仿佛整个世界都因此慢了下来,只剩下文字与内心的对话。我甚至会花时间去欣赏每一个章节的分割线和页眉的设计,那种细致入微的匠心,体现了出版方对佛学经典的敬畏之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

坦白说,我对某些宗教书籍的行文风格往往持保留态度,总担心会过于说教或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它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即便是对佛学概念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仿佛正在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作者在解释复杂的概念时,总能用生活化的比喻来加以说明,使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佛理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我愿意主动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而不是被密集的术语所劝退,这对于推动佛法普及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佛教文化的人士,我阅读过不少关于地藏菩萨法门的著作,但这本书在阐述“孝道”与“慈悲”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关联性上,展现出了独特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说教层面,而是通过大量引人深思的实例和精辟的偈语解析,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落脚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善念和行动之上。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修行,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体现在对父母、对众生的那份由衷的关怀之中。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孝”的重新定义,不仅仅是对在世亲人的敬养,更包含了对过去、对未来的所有生命的牵挂与回向,实在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佛学经典解读。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作为一部“丛书”中普通一册的定位。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的经典智慧与现代人迷茫的内心世界。每次合上书卷,我总能感到一种内在力量的凝聚,那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清晰认知,以及面对困境时更加坚韧的心态。书中对于因果报应的阐述,并非旨在制造恐惧,而是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行动指南——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这种清晰感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教导我们如何以更负责任、更慈悲的态度去面对“生老病死”,去履行我们作为“人”的责任,无疑是一本能指导人生方向的实用性心灵宝典,值得反复品读,常置案头。

评分

我通常不太容易被“附带光盘”这种形式吸引,总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实体光盘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然而,这张随书附赠的光盘,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它的内容组织非常精良,音频的录制质量极高,发音标准、语调平和,听起来让人心神安定。在无法静心阅读的通勤路上,或是睡前放松的时刻,播放其中的内容,如同有位高僧在耳边轻声开示,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经文义理,在声音的引导下,变得清晰而富有层次感。这种听觉上的辅助,极大地拓宽了我理解经典的维度,让我得以从另一个感官通道去体悟佛法的精髓,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多媒体的结合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评分

挺好 挺好 挺好 挺好

评分

药师佛如何治我们的病?给我们什么药?能够教给我们祛病强身长寿的方法吗?&hellip;&hellip;这些都是人人有兴趣,想知道的。

评分

因鉴于古国治同学在百忙中独力整理《圆觉经》的精神和毅力,编者就特别找他商量,请他担任总其成的整理工作,并附加了两个条件:第一,是要保持南老师讲课的风味,不要把讲课文章化;第二,限时半年交卷。他当时很爽快地答应了,后来也都做到了。在此要特别感谢他们几位的努力。

评分

好书!

评分

值得一读。

评分

值得参考的一本好书,道理总是想通的。

评分

好书,感恩大师教导!

评分

蛮好的图书,指导人向善,地藏经我喜欢解读蛮好的!感恩!

评分

南无阿弥佗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