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对学佛者基本信念之经典解读,带你领略佛法之妙理(南怀瑾先生著作权法定继承人授权,大陆仅有的正版)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修法是修学一切佛法的基础,是学佛关键的信念所在,几乎归摄了《华严经》的所有内容,其对于学佛修佛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经文难读,内容深奥难懂,难使人晓畅了达。南怀瑾先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旁征博引,形象生动,不失为一部颇具特色的经文解说,可资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者参考。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原是唐代般若译的《华严经》四下卷中的最后一卷,因其文理俱优,切于日用,译后不久,便函独成一经,广为流传。经中主要讲述了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佛教寺院中每日引磬唱诵的《普贤菩萨十大愿》即源于此。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普贤行愿品》的讲记。作者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作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方面的各种资料。本书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的。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附:心闻洞十方,当然获圆通)
附录一:普贤菩萨的行愿
大方广佛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佛说观普贤菩行法经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楞严经普贤菩萨心闻法门
附录二:诸佛菩萨的行愿
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大智文殊菩萨十大愿
大悲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与三十二应身
大愿地藏王菩萨之圣德大愿
附录三:发大心文
有关《普贤行愿品》偈颂)的唱诵法,你们暂时可用平时在晚课唱诵“忏悔偈”的方法来唱,现在你们先唱偈颂开端的前四句: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诵咒观想修准提法,一开始念时,意作观想,心中不论观想明点或是月轮,乃至准提佛母,口中念着咒子,虽然不必再念普贤菩萨这四句偈,但意念上要做到“所有十方世界,三世诸佛”尽在心中遍礼无余。不只是准提佛母,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佛,人师子——人中之大导师、天人师,也就是佛,都要包括在观想里面。你说我观想不起来,不是要你幻想,而是你念头这样一带就晓得了,比如现在我在念咒子,同时“我以清净身语意”这一念已经含摄在修法里面了。身业现在安坐坛场中修法,语业念着咒子,意业正修观想,观想十方三世一切佛,一一佛前都有一个我在顶礼,“一切遍礼尽无余”,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国土都到了,一切都在这一念,这就是密宗的观想。
你说我还是观不起来,那就作个比方,从你开始学佛至今,一定到过不少寺庙,在这一念中,曾到过的寺庙大殿上都有一个我在那里拜佛,这样应观想得起来吧?观想就这么容易啊!只要念头上轻轻带一下,刹那间意念上就修到了嘛!每天要如此修,这并不难啊!要是一时做不到,也要恳恳切切地将这四句偈好好念一遍,如此而修,以后一半工程就晓得怎么用功了。一念到经文时,心中同时观想到,口到,意即到。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现在观想功夫又进一步了!功夫的训练就是修啊!就是修持自己心行,在一念中成就无量礼佛功德。刚才教你们观想,譬如现在修持准提法,正念时,所有十方世界一切准提佛母之前,一切如来之前,都有我在恭敬顶礼,你说这样作得到吗?应该要深信不疑,这是普贤如来的行愿力,哪一位是普贤如来呢?就是你——自性的普贤。其实我们人一说到那里,心就已经自然而然现到那里。你们想想你们的家,现在讲你的家,门口或家中的东西,一想就起来,这就是普贤。念头一到就现出来了,这是同时的啊!怎么会说观不起来呢?而现在我们修行是想佛境界,不想世俗境界,观想十方三世一切佛,一一佛前有我虔诚礼敬,这就是普贤行愿的大威神力,也是你自性普贤如来的大威神力。所以在观佛的时候,要你观十方三世一切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一如来前都有一个专诚礼敬的我。“普贤”即是“普现”,凭借普贤如来的威神力加被你,你一念真诚清净便到了。一一佛菩萨前面都有我,你坐在这里,眼闭着也可以,你另一念的身体出去礼拜,有无量百千万亿的化身,一念之间就出去了。
“一身复现刹尘身”,坐在这里,心一想,到处都是我在礼拜,这一想,做得到吗?是真的?不要骗自己。有人没答话,是做不到吗?如果做不到,就要忏悔。因这观想道理,没有真懂进去,所以做不到。这个并不是什么功夫,只要理到了,事就到。做不到是理不到,是智慧不够,就该夜里自己起来恳切拜佛忏悔。你说这个道理。我懂了。好,我们现在来试试看。我现在说:诸位我们现在先修第一观想——礼敬诸佛。十方三世一切世界中,一切佛菩萨前都有我在顶礼膜拜,这做到了吗?岂止如此,你那出去的身体,那个身体也是你念头所变的,念头所观想的。这观想并不需那么用力,这个身体本有千百万亿的化身,而这个世界是重重无尽的。刹是刹土,像现在这一层楼就是一个佛刹,这个地球也是一个刹土。这刹土上有无数微尘,一尘代表一刹土,一刹土中又有无数微尘,所谓帝网交织,重重无尽,绵绵密密,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我,无处不是佛,一一佛前都有我,如此一一礼拜下去。像这样“一身复现刹尘身”这似乎就比较难些了。要是做到了,一切就很轻松。故修密宗最基本先要拜满十万次佛,这四大所成之肉身,要真礼佛,而且还要观想千百万亿化身出去礼拜。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给我带来了一种循序渐进的顿悟感。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教条或术语,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读者从最基础的认知框架开始,逐步深入到更为精微的体悟层面。初读时,我感觉像是在搭建一座知识的骨架,对一些核心概念有了初步的轮廓认知。随着章节的推进,作者巧妙地穿插了诸多贴近生活的譬喻和现代案例,使得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哲理,瞬间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某些敏感或复杂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周全与包容性,没有强迫读者接受某一种特定的解读,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平台。读完某一章后,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为了记住某个定义,而是回味那种被重新梳理过的内心感受。这种由外在知识向内在体验转化的过程,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它真正做到了“教人做人”而非“教人背书”。
评分我在阅读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是作者那份真挚的慈悲心肠,这几乎渗透在了每一个段落之中。这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论汇编,而更像是一份写给所有在红尘中摸爬滚打的人的“心灵指南”。那些关于苦难、无常以及如何安顿身心的论述,没有使用空洞的说教腔调,而是充满了同理心。我尤其记住了其中一段关于“如何看待挫折”的描述,那种描述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坚强”,而是细致地剖析了挫折发生时的心理机制,并提供了切实可行、且不违背本心的应对策略。这种细腻入微的关怀,让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现代人精神上的疲惫与迷茫。它提供的不是一剂速效药,而是一套可持续的生命维护系统,教会我们如何在波涛汹涌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不被外界轻易动摇的锚点。这本书读完,感觉心里的那块浮躁的石头被轻轻地移开了一角。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典雅,封面那淡雅的墨色与烫金的标题“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相互映衬,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宗教美感。我拿到手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的氛围所吸引。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考究,文字排版疏朗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尤其是书中一些精妙的插图,虽然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却极富禅意,为原本严肃的文本内容增添了一份灵动的气息。作者在文字选择上颇为讲究,用词精准而富有韵味,既有传统经典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人能理解的亲切感。整体来说,这是一本从视觉到触觉都能提供良好阅读体验的书籍,让人在捧读之初就对即将进入的知识领域抱持着一种敬畏与期待。这本书的实体呈现,本身就是对“信念”这一主题的一种无声的阐释——需要被珍视和细细品味的。我非常欣赏这种对书籍制作工艺的用心,它让阅读行为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仪式。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知识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概念的清晰度和逻辑的严密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某些传统典籍那样,需要读者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化背景才能窥其堂奥。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去“翻译”那些古老而精妙的智慧,用现代人熟悉的概念和逻辑链条进行重构和阐释。我尤其欣赏它在构建“信念体系”时所展现出的整体性——它不是孤立地讲解某一个德目,而是清晰地描绘出这些德目之间是如何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一个稳定且自洽的精神世界的。这种系统化的构建,极大地帮助我理清了以往零散的认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如此思考和行动,而不仅仅是“应该”如此。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思维工具箱,能够更有效地去审视和解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和诱惑,从而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前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张力和节奏感,我猜想这是作者多年修行与沉思的积累所致。它时而如涓涓细流般柔和细腻,娓娓道来宇宙的宏大规律;时而又如当头棒喝般简练有力,直击人性的幽暗与执着。这种叙事节奏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有效地避免了通篇平铺直叙可能带来的枯燥感。我发现自己在阅读不同章节时,心境也会随之起伏:在阐述因果律的部分,思绪会变得极为严谨审慎;而在探讨慈悲与宽恕的篇章时,则会自然而然地放慢呼吸,进入一种更为开阔的境界。这本书的文字仿佛自带一种“场”,让你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将外部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专注于内在的对话。这种文本与读者之间产生的深层互动,是任何肤浅读物都无法企及的。
评分很好,南无阿弥陀佛
评分很好的,价格实惠,很不错。
评分没有让客户失望,非常满意!望再接再厉哦!
评分和想的一样。
评分非常好!
评分很好的,价格实惠,很不错。
评分南师的殿堂级作品,期待着。
评分很好,南无阿弥陀佛
评分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是南老师的精品力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