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丛书“潘雨廷著作集”中的一种。该丛书是潘雨廷著作的首次集中出版,历经数年,对此前出版过的内容作了全面修订,并增加了几种新整理的内容。经重新组合,共分十三册,每册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册《周易表解》:本书用表解形式阐释《周易》经传,共分四卷百表,每表辅以解说。卷一:《说卦》、《序卦》、《杂卦》;卷二:上经(《彖》上、《象》上);卷三:下经(《彖》下、《象》下);卷四:《系辞》、《文言》。本书可以作为理解《周易》经传的入门,是基础读本。
第二册《易学史发微》:《易学史发微》是作者撰写《易学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了从先秦至近代易学典籍和人物的核心思想,勾勒了中华易学象数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简明的易学史纲要。
第三册《易学史丛论》:《易学史丛论》收入了从上古至清的易学史论文,如果和作者的另一著作《易学史发微》合观,已然勾勒出了中华易学史的整体面貌。
第四册:《读易提要》:本书提要钩玄,揭示西汉至近代有代表性的易学典籍的要义。共分十卷:一、两汉(附先秦),14篇;二、魏晋,12篇;三、南北朝隋唐,12篇;四、宋(上),16篇;五、宋(下),51篇;六、元,19篇;七、明,14篇;八、清(上),45篇;九、清(下),39篇;十、近代,22篇。本书介绍易学典籍约二百余种,可作为读《易》者的参考书之一。
第五册:《周易虞氏易象释》:《周易虞氏易象释》全面解析《周易集解》中的虞氏注,使传统易学繁难的部分重新成为可读。
第六册:《过半刃言 黼爻 衍变通论》:《过半刃言》、《黼爻》是易学上的玩辞之作,《过半刃言》玩的是卦辞,《黼爻》玩的是爻辞。《衍变通论》穷追玩占的原理,详述筮法的变化,阐明了筮占的精义。
第七册:《易与佛教 易与老庄》:《易与佛教》、《易与老庄》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对深入理解佛道两家的核心思想提供了线索。
第八册《易老与养生》:《易老与养生》是作者论述中国养生学的专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论易老,分别介绍三千年前、二千年前、一千年前易学思想和黄老道教的关系。后半部分阐述了《参同契》、《胎息经》、《黄庭经》、《入药镜》、《悟真篇》五部典籍的功法。
第九册《道教史发微》:《道教史发微》是作者拟撰《道教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论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内容,介绍仙与道各种流派的修行方法。
第十册《道教史丛论》:《道教史丛论》收入了从上古至今的道教史论文及一本小册子《道教文化》,如果和作者的另一著作《道教史发微》合观,已然勾勒出中华道教史的整体面貌。
第十一册《道藏书目提要》:《道藏书目提要》择取《道藏》286种文献写作提要,每篇提要介绍该文献的史实和内容,并阐明其意义,对编撰道教史和研习道教文献者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第十二册:《易则 神形篇 〈内经〉七篇大论述义》:《易则》展示了河图、洛书的先后天体用变化,其中的《易范合论》尤其有重要价值。《神形篇》是以五进制撰写的“拟经”,堪比汉代扬雄的《太玄经》。《〈内经〉七篇大论述义》阐发了《易》与中医的关系,追溯了中医的理论根源。
第十三册《易学史入门 论吾国文化中包含的自然科学理论》:《易学史入门》关注易学如何为初学者所理解。《论吾国文化中包含的自然科学理论》思考易学如何与西方学术相融合。
丛书总目
第一册、《周易表解》
第二册、《易学史发微》
第三册、《易学史丛论》
第四册、《读易提要》
第五册、《周易虞氏易象释》
第六册、《过半刃言?黼爻?衍变通论》
第七册、《易与佛教?易与老庄》
第八册、《易老与养生》
第九册、《道教史发微》 (将出)
第十册、《道教史丛论》 (将出)
第十一册、《道藏书目提要》
第十二册、《易则?神形篇?〈内经〉七篇大论述义》
第十三册、《易学史入门?论吾国文化中包含的自然科学理论》
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在保持学术的精准性的同时,又融入了极富文学色彩的表达,读起来有一种古典的韵律美。作者的文字,时而如行云流水,描绘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时,充满了诗意的画面感;时而又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犀利,剖析生理病理机制时,逻辑清晰,不拖泥带水。这种文风上的张弛有度,极大地缓解了阅读长篇专业论著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特别是当作者引用古代经典语录时,其阐释既尊重原意,又赋予了现代的解读视角,使得古老的智慧能够与当下的认知产生共鸣。我发现自己甚至会忍不住去朗读某些段落,去品味那些措辞的妙处和节奏的起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蕴含着深厚人文情怀的学术散文集,让我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享受了一场语言艺术的盛宴。
评分这本书的绪论部分处理得非常精妙,它没有采取那种干巴巴、罗列式的学术梳理,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将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入一个宏大而深邃的思维场域。作者在开篇就构建了一个极具画面感的叙事框架,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哲学性反问,迅速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种引导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理论背景介绍,变得如同观看一部精心编排的历史纪录片,充满张力和层次感。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道”与“象”之间辩证关系的论述,笔触极其细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通过日常的经验去理解那些高深的术语。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深层次的互动性,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读完绪论,我感觉自己已经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这场对生命本源的追问之中,心态已经完全准备好迎接后续的深度内容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材质的处理非常考究,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纹理,仿佛能从指尖触摸到古籍的温度。整体色调选用了那种深沉的黛青色,搭配烫金的标题字体,显得既庄重又大气,完全符合对一部经典著作的期待。书页的纸张也选得极佳,厚度适中,不反光,阅读时眼睛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翻阅起来手感流畅,可以预见它能经受住反复研读的考验。更值得一提的是,内页的排版布局,行距和字号的设置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传统文献的读者,也能很快适应并沉浸其中,不会因为排版上的突兀感而产生阅读障碍。这种对外在形态的极致追求,无疑是对其内在思想价值的最好尊重和映衬,让人在开始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其中蕴含的智慧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书在论述方法上展现出惊人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它绝不是零散观点的堆砌,而是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作者在每一个章节的展开上,都遵循着一种“由表及里,由微观至宏观”的螺旋上升结构。例如,在解析某一核心理论时,首先会援引最古老的文本作为基石,然后层层剥开后世注疏的演变,最终提出自己基于临床实践和长期体悟的独到见解。这种“溯源、辨析、升华”的三段式论证手法,使得观点不仅有历史的支撑,更有实践的印证,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作者对某个细微之处的独到剖析而感到豁然开朗,那种感觉就像是拨开了层层迷雾,看到了问题的核心脉络。这种细致入微的考据和磅礴大气的体系构建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学科的全面掌控力,绝非泛泛之作可比。
评分从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记忆,更是思维模式的重塑。作者似乎深谙学习者的困境,因此在关键的概念阐释后,总是会附带一个简洁而又高度概括的总结性图表或比喻,帮助读者快速建立知识框架。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设计,远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我发现自己在使用书中的方法论来审视一些日常遇到的复杂问题时,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和灵活,不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定势。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批判性继承的态度,鼓励读者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审慎的质疑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以说,这本书像一位高明的导师,在你耳边低语,引领你从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蜕变为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和构建者,这种内化的改变,才是阅读这类经典著作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好书
评分果然如传说中的无耻,读书节前调价,搞个活动降下来,节后价格再调下来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内容丰富,最喜欢到京东买书了
评分不错的成人书,很涨知识值得购买阅读,京东买书质量有保证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医易一体。包装很好。
评分果然如传说中的无耻,读书节前调价,搞个活动降下来,节后价格再调下来
评分医易一体。包装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