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淡水湖泊蓝藻暴发治理与预防》简介和总结分析太湖、巢湖、滇池、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等六大湖泊和五里湖、东湖、西湖、玄武湖、洱海等若干典型湖泊蓝藻暴发现状、成因,及部分湖泊经治理基本消除或减轻蓝藻暴发的经验教训,或诸多富营养化湖泊水域不发生蓝藻暴发的现实及其原因。提出湖泊蓝藻暴发治理或预防的总体思路,及全面治理湖泊的控源截污、打捞消除蓝藻、生态清淤、生态调水、生态修复等五类综合性工程技术措施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中国淡水湖泊蓝藻暴发治理与预防》内容丰富,具有理论性和实用性,对国内外湖泊蓝藻暴发治理直至消除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淡水湖泊蓝藻暴发治理与预防》可供水利、环保、生态、生物、资源、湖泊和相关专业的规划设计、科研管理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可供政府管理部门、院校师生及关心湖泊水环境的各界人士参考。
作者简介
朱喜,1945年生,江苏无锡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资源、水工程、水环境和治理湖泊蓝藻暴发、富营养化工作40余年,曾主编水利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试点城市的《无锡市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划》,主编《无锡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写《太湖无锡地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太湖蓝藻治理创新与实践》等著作,主编《中国淡水湖泊蓝藻暴发,治理与预防》,研究方向为淡水湖泊蓝藻暴发治理与预防。
胡明明,1962年生,任职于环保企业,多年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参与了滇池、太湖、巢湖及三峡库区的蓝藻治理工作,并主持了14座藻水分离站的设计和建设。发明了“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分离浓藻浆的方法”及“沉淀式藻水分离装置”两项专利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及城乡河道净化治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主要计量单位和名称表
第一章 湖泊及其生态系统
第一节 中国的湖泊
一、湖泊分类
二、天然湖泊的生成、萎缩和消失
三、人工湖泊一水库
四、湖泊的基本功能
五、中国六个主要淡水湖泊基本情况
第二节 湖泊生态系统
一、水体及营养物质
二、底泥及营养物质
三、岸坡
四、湖泊沿岸一定距离的陆域范围
五、生物分类
六、其他相关生境
七、蓝藻
第三节 人类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干扰
一、自然界对湖泊生态系统的作用引起的变化一般很缓慢
二、人类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干扰引起的变化较迅速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湖泊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节 蓝藻暴发
一、蓝藻暴发含义
二、蓝藻暴发历史和现状
三、蓝藻暴发与聚集堆积现象
四、蓝藻暴发历史的五个阶段
五、蓝藻暴发特性
六、“三湖”蓝藻每年生长暴发过程阶段
七、影响蓝藻暴发程度的因素主要为种源和生境二类
八、容易发生蓝藻暴发湖泊的特点
九、影响“三湖”每年蓝藻首次暴发的因素
十、蓝藻暴发的作用和危害
十一、大中型湖泊蓝藻暴发程度建议标准
第二节 富营养化
一、富营养化含义及营养物质
二、湖泊NP循环
三、湖泊富营养化现状
四、湖泊富营养化作用和危害
五、影响富营养化因素
六、湖泊人湖NP的滞留率
七、TP对于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八、建议制定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标准和延长水质标准序列
第三节 水生态系统退化
一、水生态系统及其退化
二、生态系统退化现
三、生态退化的危害
第四节 严重“湖泛”
一、“湖泛”的含义发生条件和分类
二、“湖泛”现状
三、“湖泛”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四、“湖泛”危害
第五节 湖泊生态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
一、富营养化与蓝藻暴发
二、“水华”与蓝藻暴发
三、蓝藻暴发对湖泊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
四、蓝藻暴发与植物衰退
五、水工程与水生态及蓝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富营养化湖泊发生蓝藻暴发程度不同
第一节 太湖、滇池和巢湖年年蓝藻暴发严重
一、“三湖”蓝藻目前年年大面积暴发
二、“三湖”水域蓝藻暴发不均匀,有些水域蓝藻不暴发
第二节 西湖、东湖、玄武湖和洱海发生蓝藻暴发频次低
一、西湖几十年仅两次蓝藻暴发
二、东湖1985年前曾发生多次蓝藻暴发
三、玄武湖发生数次蓝藻暴发
四、洱海发生数次蓝藻暴发
第三节 巢湖以前富营养化而蓝藻不暴发
第四节 鄱阳湖洞庭湖虽富营养化蓝藻未暴发
第五节 长江三峡水库“水华”暴发
一、三峡库区干流水质和蓝藻(藻类)情况
二、三峡水库支流水质和“水华”暴发情况
三、三峡库区支流“水华”暴发原因和特点
第六节 其他湖泊水库蓝藻暴发情况
一、云南其他湖泊蓝藻暴发
一、洪泽湖蓝藻暴发
三、长江中下游湖泊蓝藻暴发
四、其他流域湖泊蓝藻暴发
五、其他小微型城市景观湖泊蓝藻暴发
六、其他水库蓝藻暴发
第七节 “三湖”的共同特征或特点
一、有系统的水控制工程
二、自然条件大部分相仿
二、生态系统退化或严重退化
四、发达或较发达社会经济对湖泊干扰严重
五、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程度严重
第八节 自然水体中藻类的监测方法
一、显微镜细胞计数法
一、Ch1α含量测定法
三、活体荧光分析法
四、国内外主要藻类检测仪器产品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治理后湖泊蓝藻暴发基本消除或有所减轻
第一节 国内湖泊治理后蓝藻暴发基本消除或有所减轻实例
一、五里湖治理后蓝藻基本不暴发
一、玄武湖治理后蓝藻基本不暴发
二、太湖治理后蓝藻暴发程度总体减轻
四、梅梁湖治理后蓝藻暴发程度减轻
五、洱海治理后蓝藻基本不暴发
六、西湖治理后蓝藻不暴发
七、武汉东湖现蓝藻不暴发而官桥湖仍蓝藻暴发
八、其他湖库治理后蓝藻不暴发或减轻
第二节 国外湖泊治理后蓝藻暴发基本消除或有所减轻实例
一、日本琵琶湖的富营养化治理
二、日本霞浦湖的治理
三、美国西雅图华盛顿湖治理效果好
四、美国阿勃卡湖治理
五、瑞典Finjasjon湖治理
六、欧洲康士坦茨湖的治理与管理
七、国外湖泊治理与保护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湖泊治理基本现状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节 湖泊治理四阶段
一、零星治理阶段
二、单项治理阶段
三、综合治理初期阶段
四、全面综合治理阶段
第二节 湖泊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第三节 湖泊治理普遍尚存问题
一、“三湖”治理尚存问题
二、鄱阳湖、洞庭湖和洪泽湖尚存问题
三、其他湖泊治理尚存问题
第四节 今后湖泊治理的几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污染负荷随之增加的问题
二、畜禽规模集中养殖增加污染负荷问题
三、工业化进程中污染负荷增加问题
四、扩大污水处理规模和提高污水排放标准问题
五、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问题
六、采用何种技术除藻最有效和打捞消除蓝藻量多少最合理问题
七、如何正确理解调水作用问题
八、如何正确理解清淤作用问题
九、如何进行治理湖泊试验示范和建立治理典型问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湖泊蓝藻暴发治理和预防总体思路
第一节 蓝藻暴发湖泊的治理主要是治理蓝藻暴发最终建立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第二节 治理和预防湖泊蓝藻暴发应削减蓝藻数量和减轻富营养化相结合
一、人口密度低和入湖负荷少的湖泊可通过治理富营养消除“水华”暴发
二、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地区仅靠治理富营养化难以消除蓝藻暴发
三、减轻富营养化至一定程度完全可减轻直至消除蓝藻暴发
四、削减蓝藻数量可直接减轻蓝藻暴发程度和减少NP
五、太湖等湖泊治理实践说明两者结合有利于减轻直至消除蓝藻暴发
六、削减蓝藻数量和治理富营养化两措施相结合能更有效预防蓝藻暴发
七、直接削减蓝藻数量的技术
八、生物种间竞争削减蓝藻数量
九、改造生境使不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十、生境与生物种间竞争
十一、蓝藻从优势减弱至非优势种群是蓝藻暴发程度逐步减轻的过程
第三节 削减蓝藻数量必须持续超过蓝藻的增殖量
一、治理太湖等湖泊的实践说明此思路的正确
二、已基本消除蓝藻暴发的湖泊可能有反复
三、削减蓝藻数量超过蓝藻增殖量的程度不断变化
四、削减蓝藻数量不超过蓝藻增殖量时蓝藻暴发程度难以减轻
五、预防湖泊蓝藻暴发也须削减蓝藻数量大于蓝藻自然增殖量
第四节 治理湖泊的各类工程技术措施和相应保障措施合理配套和正确衔接
一、控源截污是基本措施
二、大规模打捞清除蓝藻是国内标本兼治的新措施
三、生态清淤是削减内源的主要措施之一
四、生态调水是削减蓝藻数量和增加环境容量的长期重要措施
五、水体生态修复是治理全过程不可缺失的重要措施
六、工程技术措施的选择和合理组合
七、保障措施是实施工程技术措施的保障
八、治理湖泊蓝藻暴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第五节 合理制订分阶段分水域治理湖泊水环境的步骤目标
一、要把治理和预防蓝藻暴发纳入湖泊治理目标
二、大中型湖泊蓝藻暴发的分水域治理
三、大中型湖泊蓝藻暴发的分阶段治理步骤及其目标
四、蓝藻未暴发湖泊的分阶段治理水环境步骤及其目标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蓝藻暴发湖泊的基本治理措施
第八章 太湖蓝藻暴发治理
第九章 巢湖蓝藻暴发治理
第十章 滇池蓝藻暴发治理
第十一章 鄱阳湖窘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暴发预防
第十二章 洞庭湖富营养化治理与蓝藻暴发预防
第十三章 洪泽湖富营养化治理与蓝藻暴发的防治
第十四章 其他部分湖库蓝藻暴发治理和预防的思路
我和太湖及中国湖泊(编后记)
精彩书摘
(二)上海曹杨环浜人口异常密集区成功进行生态修复实例
上海市区有众多的中小河道位于人口异常密集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河道黑臭现象时常发生在流速很慢的中小河道,如何使此类中小河道水体恢复清洁是一个难题。曹杨地区的曹杨环浜进行生态修复是众多成功治理河道例子中的一个。
曹杨环浜是一个环形小河道,长度超过6km,宽度10~20m,水深0.8~1.5m,汛期水深,非汛期水浅。曹杨环浜的环形内外均是人口异常密集区,原来河道黑臭,经治理后已成为景观河道,是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曹杨环浜目前基本是全封闭河道,生活污水的截污工作基本完成,但有若干个雨水排放口在下雨初期有地面径流污染负荷进入。水一般是静止的,在下大雨时有一定流速。
曹杨环浜是上海较早成功进行生态修复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在上海市水务局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领导、指导下于2006年实施。经清除河底严重污染的底泥和杂物,再种植水生植物。绝大部分水域种植沉水植物,如黑藻、苦草、菹草等,少部分水域种植挺水、浮叶植物,包括睡莲等景观植物。开始2年由生态修复施工单位管理,以后由地区的河道管理单位管理。
曹杨环浜自实施生态修复至2012年的6年多时间中,一直保持水草茂盛、水质良好、水体清澈见底、水中鱼游的良好水环境水生态状态。但管理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应清除影响景观的水棉等植物。
(三)上海太和公司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
食藻虫是一种经改良训化而成的可控制藻类和污染的低等甲壳类浮游动物,可摄食蓝绿藻、腐屑、悬浮物、微生物等,每天可摄食相当于10倍自身体积的藻类,一般投放食藻虫3~7天即可使水体的藻类数量明显减少。
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技术,基本思路是以食藻虫食藻控藻作为启动因子,继而使各项生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丰富和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最终建成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1)技术原理。食藻虫摄食消化水体中的藻类、腐屑和悬浮物后,可产生弱酸性的排泄物,降低水体中的pH值,并能同时抑制藻类生长;水体藻类和悬浮物减少后透明度提高,阳光进入水底,随即可种植沉水植物并良好生长,主要种植四季常绿的改良苦草、红线草、轮叶黑藻、小茨藻、刺苦草等沉水植物;沉水植被与食藻虫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吸收水中NP等营养物质;水生植被恢复后,由食藻虫所携带的有益微生物向水体底部扩散,促进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有利于水生昆虫、底栖生物滋生.在与水生植被共生作用下封存、固定底泥及其营养物质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再逐步向水体中引入螺、贝、鱼、虾类等水生动物摄食食藻虫、蓝藻等,通过食物链把水体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从水体中移除,持续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蓝藻密度,长久保持水体有清澈见底的水质、茂盛的沉水植被、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经过5——10年把项目所在水域建成健康的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系统。
……
前言/序言
中国淡水湖泊蓝藻暴发治理与预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