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西方文明的根基,绕不开对古典学史料的直接接触。这套“希腊罗马史料集”的第六卷,聚焦于早期帝国,简直是抓住了罗马转型的核心时期。以往读到的史书,往往会过度美化奥古斯都的“和平重建”,但当我们对照这些更接近当事人的记录时,会发现那种“和平”是以牺牲共和制为代价的,其中充满了妥协、恐慌和精心设计的公共关系。那些关于法律条文的引述,那些关于边疆军事动态的报告摘要,都揭示了一个庞大帝国在维持其超负荷运转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堆极具张力的碎片,让读者自己去拼凑那个时代的复杂图景。对于想要撰写任何一篇关于公元一世纪罗马社会结构变迁的论文的人来说,这本书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架上的顶梁柱。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并非专门研究古典文献的学者,但我对罗马历史的热情驱使我购入了这套书。坦率地说,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快速了解早期帝国的主要事件和人物,购买一本好的导读性著作会更有效率。但这套影印本,其价值在于其“不可替代性”。它保留了文献的原始形态,这对于研究文本学、历史语言学乃至古代的记录习惯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尝试对照着学习其中一些关键的铭文片段,感受那种刻在石头上的权力宣言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历史吸收和消解的。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沉默的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不一定愿意向你和盘托出一切,但留下的线索足够让你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历史真相。这种挑战性,正是老派学术研究的魅力所在,它筛选出了真正有耐心、有求知欲的读者。
评分说实话,对于一个非专业研究人员来说,面对这种原汁原味的影印本,刚开始确实有点望而生畏。那些斑驳的字体、古旧的纸张质感,仿佛带着时间沉淀下来的厚重感,光是看着就觉得这是一项“大工程”。然而,一旦你沉下心来,将注意力从文字的表象转移到其背后的历史信息时,那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它强迫你放慢速度,去审视每一个词汇的原始语境。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元首制建立初期,元老院与皇帝之间微妙互动的记载。那些表面上的和谐与暗流涌动的权力博弈,通过那些简短的编年体记录或私人信函的片段,被清晰地勾勒出来。这感觉就像是侦探在寻找证据链,你不再是被动接受结论,而是主动参与到历史构建的过程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超任何通俗历史读物的浅尝辄止。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那些对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又想深入挖掘一手史料的朋友来说,简直是挖到了宝藏!我记得我刚翻开目录的时候,就被那些扎实的原始材料给吸引住了。它不像那些二手的研究综述,只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直接把那些古人留下的文字摆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体会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社会结构和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如,那些关于共和国晚期政治斗争的记述,那种扑面而来的紧张感和宿命感,是任何现代语言的转述都无法完全捕捉的。阅读这些影印版的材料,虽然需要一定的拉丁文或古希腊文基础(或者至少得有非常好的翻译对照),但这恰恰是学术的魅力所在——你必须亲手去触碰历史的肌理。我尤其欣赏编者在史料选择上的严谨性,他们似乎很清楚哪些文本片段对于理解罗马帝国早期权力转移的关键点至关重要。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其宝贵的、未经现代滤镜渲染的视角,让我们得以更接近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真实面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体现了一种对学术传统的敬意。它不是那种追求花哨色彩和大量插图的流行读物,而是保持了古典文献集应有的严肃与克制。对于我这个偏爱实体书的读者来说,那种纸张的触感、墨水的味道,本身就是阅读体验的一部分。聚焦于早期帝国,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从共和国到元首制的关键过渡期,这些史料集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一复杂过程的“显微镜”。比如,关于提比略和卡里古拉时期的那些隐晦的政治传闻,在原始史料中往往被写得更为含蓄和充满暗示,这要求读者具备极强的历史敏感性去解码字里行间的潜台词。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解码古老智慧的读者准备的,它不提供快餐式的知识,而是提供了一场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思想探险。
评分非常好的书,一看到立刻就买了,下次相关的书还买!
评分赵汀阳:我一直有个困惑:人类追求许多美好概念,正义、自由、民主、平等、普爱、进步、解放、革命,如此等等,每一个概念单独来看都是好的,但这很像我听说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4个弦乐艺人,崇拜勃拉姆斯,有一天找到勃拉姆斯给他演奏其创作的一首弦乐四重奏,被演奏所折磨的勃拉姆斯最后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分别演奏得很好,真的,每个人都演奏得很好。
评分nimen gscvg,sghfrg.fgjdchj.
评分中国历史至今有过三次性质有所不同的革命,第一次革命是三千年前的周朝,成果是建立了普遍主义的天下体系,还有礼乐制度;第二次革命是两千多年前的秦汉王朝,成果是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第三次革命是1911 年至今的现代中国。
评分中国历史至今有过三次性质有所不同的革命,第一次革命是三千年前的周朝,成果是建立了普遍主义的天下体系,还有礼乐制度;第二次革命是两千多年前的秦汉王朝,成果是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第三次革命是1911 年至今的现代中国。
评分赵汀阳:我一直有个困惑:人类追求许多美好概念,正义、自由、民主、平等、普爱、进步、解放、革命,如此等等,每一个概念单独来看都是好的,但这很像我听说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4个弦乐艺人,崇拜勃拉姆斯,有一天找到勃拉姆斯给他演奏其创作的一首弦乐四重奏,被演奏所折磨的勃拉姆斯最后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分别演奏得很好,真的,每个人都演奏得很好。
评分德布雷:归根到底,唯一跳出星球运转的循环意义外的革命不是政治革命而是技术革命,因为只有它们才是不复返的。有了电流后就不再用蜡烛,有了汽轮船就不再用帆船。然而有了十月革命还是回到了东正教,有了长征后还是回到了儒教和看风水。互联网和集装箱比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更实际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评分这时,法兰西的罗杰抬起脚来放了个响屁,说道:"不错,你们说得十分动听!那又如何?若他们真来到我这里,我得承担巨额费用,去装备运他们到非洲的船只,还要用我的军队支援他们。如果他们征服了这个地方,这儿就会归他们所有,西西里岛提供的补给也就属于他们,每年卖粮食所得的钱也无法征收了。假使他们没有征服这个地方,他们就会来我的国家,我就要蒙受巨大损失。
评分《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套装共4册)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历史杰作。中文版最新修订出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霍布斯鲍姆认为,学术不应只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历时几十年时间写就了这套面向普罗大众、从法国大革命一直讲述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解体、时间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年代四部曲”。在学者热衷于为大众“制造困惑”的时代,霍布斯鲍姆始终直面现实,坚持明晰流畅的论述和优雅洗练的文风,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饶有趣味的写作方式,使这四部最高等级的学术著作能为普通大众接受,进而成为历史畅销书。 “年代四部曲”全面梳理由法国大革命至冷战结束的世界历史重要脉络,它们在全球史流行之前就叙述了全球范围的历史,不仅无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前三部讲述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和大众民主的发展。《极端的年代》的主题则是20世纪的危机。 自出版以来,“年代四部曲”不断再版重印,已成为简明而深刻的历史叙述的经典,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只有返观过去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世界。对“所有希望了解这个世界,并认为历史对于了解世界很有帮助的读者”而言,这是一套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第1部《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9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的硝烟中诞生。 革命的年代是一场新旧交替的双元大爆发,旧经济被碾碎于工业革命的巨轮下,旧制度被送上民主断头台。自此,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自由主义功利政治携手改造欧洲,从而开启由欧洲主导的现代世界。从1789年至1848年,对于欧洲历史上最具意义的60年,霍布斯鲍姆提供了一份引人入胜而独特新颖的论述,充满激情却客观真实。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第2部《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 继一段激昂短暂的革命前奏后,平和稳健的资本主义凯歌回荡全球,在经济一片大好的繁荣时代里,掌控资本与科技的胜利者,主宰了抱持传统的失败者。大批农民远离沦为商品的土地,流向城市、工业,在无垠的环境里缓慢凝结其工人意识;受人敬重的资产阶级,在其坚实的家庭堡垒中,创造出自由主义的不朽传奇。进化论引领科学奋进,写实感压制了艺术创意…… 1875年,一场空前漫长的大萧条,悄悄滑入帝国的年代。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第3部《帝国的年代:1875~1914》: 帝国的年代是一则写满矛盾的扩张和死亡故事,无与伦比的和平造就出无与伦比的战争。无限进步的希望隐藏着日渐不安的恐惧,不费吹灰之力的征服孕育了无力招架的毁灭,它似乎永远断裂了过去,却又直接联系着现在,我们已不在其中,但不知它还有多少在我们里面。 当一撮先进国家操刀瓜分落后世界之际,经济排挡由自由竞争小企业转换到保护主义大集团,政治动力由中产精英下移到群众,工人运动从经济最兴隆处迸发,资产阶级从财富顶端跌落,民族主义挥舞着国旗向右走去,新女性挣出黑暗现身历史,大众艺术完成了前卫人士志在促成的文化革命,科学革命瓦解了确定稳固的宇宙真理。古帝国掀起革命巨浪,新帝国笼罩战争阴霾。 1914年,一场早已预见却无力阻止的世界大战,带来了极端的年代。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第4部《极端的年代:1914~1991》: 20世纪,为人类带来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同时也摧毁了我们所有的理想。 霍布斯鲍姆以专业史家的精辟洞见和积极参与者的热情关怀,回顾了这个我们所由来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局部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持续40年的“冷战”造成的不安,科技进步的利和弊,社会文化变革的长与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荣与衰,社会主义进程的得与失,民族独立与民主运动的起和伏,跨入21世纪前景的明和暗,还有对20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意义的评估等等。 这是一部短促的20世纪史、一位伟大历史学家走过的一生,一个你我都曾或长或短、或深或浅地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故事。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享誉国际、备受推崇的近现代史大师。权威媒体评价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更是启迪大众心智的思想巨匠”。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盛赞他是“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