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书文集(第1卷):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知性改进论

斯宾诺莎书文集(第1卷):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知性改进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 斯宾诺莎 著,顾寿观,贺麟 译
图书标签:
  • 斯宾诺莎
  • 哲学
  • 伦理学
  • 形而上学
  • 心灵健康
  • 认知
  • 理性主义
  • 17世纪哲学
  • 西方哲学
  • 经典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27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8763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斯宾诺莎文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斯宾诺莎书文集(第1卷):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知性改进论》主要内容包括:论上帝存在、上帝是什么、悟性、爱恋、理性与贪欲之间的对话、依拉斯谟和戴奥费洛之间的对话、论上帝是万物之因、论上帝的必然的作用、论上帝的天命、论上帝的命定、论不属于上帝的属性、论产生的自然、论被产生的自然、论什么是善、恶等。

作者简介

斯宾诺莎 (1632~1677),荷兰哲学家。提出以实体、属性与样式为中心的自因论唯物主义世界观。强调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只有通过理性的直觉和推理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是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理智改进论》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译序
C.Gebhardt撰写的倍内狄托·斯宾诺莎著《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两卷并附录)一书摘要
第一卷 论上帝
第一章 论上帝存在
第二章 上帝是什么
悟性、爱恋、理性与贪欲之间的对话
依拉斯谟和戴奥费洛之间的对话
第三章 论上帝是万物之因
第四章 论上帝的必然的作用
第五章 论上帝的天命
第六章 论上帝的命定
第七章 论不属于上帝的属性
第八章 论产生的自然
第九章 论被产生的自然
第十章 论什么是善、恶
第二卷 论人和属于人的东西
序论
第一章 论意见、信仰、认识
第二章 什么是意见、信仰和清楚的认识
第三章 被动感情的起源,由意见产生的被动感情
第四章 论由信仰产生的善、恶,并论人的善、恶
第五章 论爱恋
第六章 论憎恨
第七章 论欢乐与悲戚
第八章 论推崇与轻蔑
第九章 论希望与恐惧
第十章 论悔恨与懊恼
第十一章 论嘲笑与戏弄
第十二章 论荣耀、耻辱与无耻
第十三章 论好感、感激与负义
第十四章 论惋惜
第十五章 论真实与谬误
第十六章 论意志
第十七章 论意志与欲望的区别
第十八章 论以上各种论点的效用
第十九章 论我们的快乐
第二十章 佐证前章所论
第二十一章 论理性
……
知性改时论

精彩书摘

  大神学家的人有一种非常荒谬的说法,认为:如果永恒的生命不是对于上帝的爱恋的必然结果,他们何不去追求各自的私利;这说法之愚蠢不下于一条除了在水里就不可能生活的鱼说:如果从这水里的生活得不到永生,我就要出水上岸去了;试问那些不知上帝为何物的人所论宁非如此?
  5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要理解何以我们关于我们的幸福和安宁所论是真实的,是不需要任何别的根据的,只需要这一条原则,即:我们总是追求有利于我们自身的东西,一切东西原是自然如此。因此,体验到在追求感官快乐、肉欲和一切世俗的东西时我们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我们的灾难,我们愿意接受悟性作为我们的最高主宰;但是悟性的主宰并不足以使事物改观,如果不是我们首先达到对于上帝的认识和爱恋的话,因此最切要的事莫过于追求上帝;而经过以上的讨论、辨析既已认识到上帝是一切利益中的最好的利益,我们势必要停留在这里并且在这里求得安息。因为我们上面看到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给我们以任何福祉;而我们的真正的自由也就正在于我们被缚在、并且永远被缚在这些对于上帝爱恋的可喜锁链上。
  6最后,我们看到,推理的认识绝不是我们心中最主要的东西,而可以说,只是一个阶梯,我们由这阶梯上达到我们希望的目的;或者可以说,这是一个良善的精神信使,它既无错误也不诳骗,传给我们一个最高幸福的消息,促使我们去追求这个幸福本身并和它结合为一;这一结合也就是我们最高的福祉和最高的康乐。
  §7这样,为了结束这一著述,我们只需要再简略地说明什么是人的自由,以及这一自由在于什么,为此,我将利用如下这些确凿不移、已经证明的命题:
  1.一个东西愈是具有更多的本质,就愈是具有更多的能动性,更少的被动性。因为可以肯定,作用者是以其所有而作用的,被动者是以其所无而被动的。
  2.-切被动的感受,不论它是一个从存在到不存在还是从不存在到存在的转化过程,都必须有一个外在的、而非内在的作用因。因为任何东西,单独就它自身考虑,在它里面没有任何原因在它存在时使它能够自行消灭,在它不存在时使它能够自行产生。
  3.凡是并非由外在的原因产生的东西,也就和这些外在的原因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从而既不能为它们所改换,也不能为它们所改变。
  由第二和第三个命题,我们得出第四个命题。
  4.由一个内在的或者内部的原因(两者在我完全是一回事)所产生的任何作用,只要这个原因继续存在,这个作用就不可能消灭或改变。因为正像这样一个作用不可能被某些外在的原因所产生一样,同样它也不可能(按照第三个命题)为这些外在的原因所改变;又,因为(按第二个命题)任何东西只可能被外在的原因所改变,因此只要它的原因继续存在,这个作用就不可能改变。
  5.最自由的、最和上帝一致的原因是内部的原因。因为由这样的原因产生的作用或后果这样地依靠于这个原因,以致它没有这个原因就不可能存在或被思议,并且这个作用或后果不受任何其他原因的影响;再次,它和它的原因结合在一起以致和它成为一个整体。
  ……
《斯宾诺莎书文集(第1卷):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知性改进论》—— 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对话 巴鲁赫·斯宾诺莎,这位17世纪的荷兰哲学家,以其独树一帜的思想体系,至今仍深刻影响着西方哲学乃至人类思想的进程。他的人生充满传奇,其思想更是如同深邃的宇宙,引人不断探索与沉思。《斯宾诺莎书文集(第1卷):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知性改进论》,正是这样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它将我们带入斯宾诺莎的思想殿堂,领略其对宇宙、人生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 卷首的宏大命题:何以为“上帝”? 《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作为本书的开篇,便以一种近乎宗教式的庄严,却又充满理性思辨的方式,直击“上帝”这一终极命题。然而,斯宾诺莎眼中的“上帝”,并非是人们通常认知中那个超然于世、喜爱干预人类事务的拟人化神祇。他的“上帝”,更接近于一种“实体”(Substance),一种无限的、永恒的、独立于一切之外的、自身即因的绝对存在。这一个“上帝”,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自然本身,是律则,是存在的第一原因,也是万物运行的根本动力。 斯宾诺莎认为,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一“上帝”的本质,也就掌握了理解一切事物的钥匙。他对上帝的定义,挑战了传统的二元论,否定了上帝与世界的分离。他提出“上帝即自然”(Deus sive Natura)的著名论断,将神圣性与自然秩序融为一体。这意味着,我们无需仰望彼岸,也不必祈求神迹,而是可以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界所遵循的规律,来认识上帝,来感知神圣。这种认识,并非基于信仰或启示,而是基于理性的推理和对世界本质的洞察。 书中对上帝的论述,层层递进,从其无限性、永恒性出发,探讨其如何以“属性”(Attributes)和“样式”(Modes)的形式展现自身。属性是上帝的本质,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上帝的特性,例如“思想”和“广延”。而样式则是上帝在这些属性下的具体表现,是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思想和身体。理解了这一本体论的框架,我们便能初步领会斯宾诺莎宇宙观的宏伟之处:一切都是同一实体(上帝)的不同表现,我们与自然,甚至与神圣,都是休戚相关的整体。 人性的深刻剖析:个体在宏大实体中的位置 紧接着对上帝的论述,《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便将目光转向了“人”。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中,人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宏大实体(上帝)的“样式”之一,是“思想”与“广延”两种属性下的具体存在。他将人视为一个由身体和心灵组成的统一体,并且这两个看似独立的实体,实则并行不悖,互为镜像。 斯宾诺莎对人性的分析,充满了对人类情感和欲望的深刻洞察。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归根结底是由“力”(Conatus)驱动的,即个体维持自身存在并试图增进其力量的内在冲动。这种力,在情感层面表现为“喜”(Joy)和“悲”(Sadness),以及由它们衍生出的各种更为复杂的情感。他细致地剖析了诸如爱、恨、希望、恐惧等情感的根源,认为它们都与我们对自身力量的增减的感知有关。 他的理性主义体现在对情感的理解上。斯宾诺莎并不试图压抑或否定情感,而是主张通过理性来理解和掌控情感。他认为,许多痛苦和烦恼源于我们对事物本质的无知,源于我们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而产生的非理性反应。当我们的理解得到提升,我们便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从而减少因误解和幻想带来的痛苦。 书中对“自由”的讨论,更是引人深思。斯宾诺莎认为,真正的自由并非是随心所欲地行动,因为我们的行为总是受到外在原因的制约。真正的自由,在于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必然性,并且能够依照理性的指导来行动。当我们的行为源于我们自身的理性认知,而非外部的强制或盲目的冲动时,我们便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内在的解放,是一种对自我存在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控。 心灵健康的终极追求:知性改进的路径 《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的第三部分,“心灵健康”,更是将斯宾诺莎的哲学关怀推向了实践层面。他将心灵健康视为一种智慧状态,一种能够认识事物本质、摆脱情感奴役、实现理性自由的境界。这种心灵健康,并非是简单的心理愉悦,而是一种深刻的、持久的、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内心平静与力量。 斯宾诺莎认为,追求心灵健康的关键在于“知性改进”(Improvement of the Intellect)。这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是对理性真理的把握。他提出了一种认识论的等级体系,从低级的想象、记忆,到中级的经验、推理,直至最高级的“直观智识”(Intuitive Knowledge),即对事物本质的直接把握。 书中对“爱神”(Amor Dei intellectualis)的阐述,更是斯宾诺莎哲学思想的升华。他认为,当我们的智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改进,我们便能达到对上帝(自然)最深刻的爱。这种爱,并非是情感上的依恋,而是一种理性的、深刻的、不含杂念的对宇宙本体的敬畏与热爱。这种“爱神”,是心灵健康的最高体现,是一种内在的、永恒的、无所不包的幸福。 《知性改进论》—— 探索真理的理性阶梯 《知性改进论》作为本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斯宾诺莎哲学体系中关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核心著作。如果说《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提供了宏大的哲学框架和人生关怀,那么《知性改进论》则是在这个框架内,具体指导我们如何通过理性去认识世界,去实现自我改进。 本书的开篇,斯宾诺莎便直言不讳地指出,传统的哲学研究存在许多弊端,例如过度依赖语言的歧义,以及对事物本质的肤浅观察。他提出,真正的哲学研究,应当是以“最简练、最清晰、最确切”的方式来揭示事物的真相。他主张一种严谨的、数学式的推理方法,将哲学视为一种可以像几何学一样进行推理和证明的学科。 《知性改进论》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摆脱“意见”(Opinion)的束缚,达到“真知”(Knowledge)。他将人的认识分为三个等级: 想象(Imagination): 这是最基础、最不确定的认识方式,来源于感官的直接经验,以及记忆的联想。它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虚假的观念,例如我们对事物的名称、符号的认识,以及基于这些符号的推理。 理性(Reason): 通过观察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运用逻辑推理,我们可以形成更普遍、更确定的概念。理性使我们能够理解事物的普遍法则,例如数学和几何学的知识,以及对事物原因的初步认识。 直观智识(Intuitive Knowledge): 这是最高级的认识方式,是对事物本质的直接、确定的把握。它超越了符号和推理,直接触及事物的真理。通过直观智识,我们可以认识到事物与上帝(实体)的必然联系,从而获得最深刻的智慧。 斯宾诺莎详细阐述了如何从低级的认识方式逐步提升到高级的认识方式。他强调了“清晰”(Clarity)和“鲜明”(Distinctness)的重要性,认为清晰的观念是真理的标志。一个清晰的观念,是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其本质;一个鲜明的观念,是我们能够将其与其他观念区分开来。 书中对“抽象”(Abstraction)和“普遍性”(Generality)的分析,也为我们理解事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他认为,通过抽象,我们可以剥离事物的偶然属性,抓住其本质;而对普遍性的认识,则使我们能够将个别事物置于更广阔的范畴中进行理解。 《知性改进论》更是对“思想”(Thought)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认为,思想是一种不依赖于身体的独立属性,它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对思想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自身,从而更好地实现心灵的改进。 跨越时代的启迪 《斯宾诺莎书文集(第1卷):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知性改进论》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付出耐心与思考。但正是在这种深入的思考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渐领略到斯宾诺莎思想的博大精深。他以其坚定的理性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理解人生、乃至理解自身的新视角。 本书所包含的“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和“知性改进论”两部分内容,分别从本体论、人生哲学和认识论、方法论三个层面,构建了一个宏大而自洽的哲学体系。它启迪我们去质疑陈规,去拥抱理性,去追求一种深刻而宁静的智慧生活。 阅读斯宾诺莎,不仅仅是学习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一次对人类自身最深层问题的探索。它鼓励我们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世界,以一种更深刻的理解看待人生,最终,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去实现我们心灵的成长与升华。这本《斯宾诺莎书文集(第1卷)》,正是开启这场智慧之旅的宝贵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初次拿到手里,厚重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意。那种略带磨砂的封面触感,以及烫金的书名,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智慧气息。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纸张选择,米白色的纸张,纹理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字体排版,字号适中,行距疏朗有致,使得那些晦涩的哲学概念在视觉上变得更容易亲近。翻开扉页,那份严谨的学者风范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收敛心神,准备迎接一场精神的洗礼。装帧的细微之处,比如书脊的牢固程度和书签丝带的质感,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尊重和匠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外,也能从中感受到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美学的追求。这种从外在到内在的精心打磨,无疑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奠定了极佳的心理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译文质量,坦白地说,达到了我阅读哲学经典译本中的顶尖水准。许多早期或粗糙的译本在处理十七世纪的拉丁文表达时,常常显得生硬拗口,逻辑链条容易断裂。然而,这版译者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力去捕捉斯宾诺莎思想的精髓和严密的逻辑结构。他们不仅忠实于原文的词汇,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地在中文语境中重建了那种层层递进、无可辩驳的理性推演过程。我注意到,在处理一些关键性的定义和公理时,译者使用了非常精准且具有思辨深度的词汇,这极大地帮助我避免了在阅读过程中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的认知障碍。读到那些复杂的几何学式的论证时,译文流畅而清晰,如同潺潺溪流般引导着读者的思维,绝没有一般译著中常见的翻译腔或晦涩难懂的句子结构。对于想要真正领会这位思想巨匠构建的那个宏大形而上学体系的读者而言,这种高质量的语言桥梁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阅读这套文集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漫长而深刻的自我对话。它强迫你暂时放下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碎的、情绪化的判断标准,转而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纯粹的理性去审视万物的存在。每一次深入阅读新的章节,都像是在攀登一座哲学的高峰,虽然过程需要极大的毅力和专注力,但一旦达到某个关键的论断,视野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我发现自己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人与自然的关系,情绪的本质,甚至是我们对“自由意志”根深蒂固的信念。这本书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精密的工具,让你自己去拆解和重构你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阅,而是沉潜、停顿,甚至需要反复回溯前文,细细咀嚼那些逻辑的连接点。这种智力上的“高强度训练”,带来的满足感是任何通俗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从内容上看,这本选集在编排上展现了编辑者的独到眼光,它似乎有意地将斯宾诺莎思想的“基石”部分集中呈现,为读者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它不像某些全集那样令人望而生畏,反而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入门导览”,引导我们直击这位思想家体系中最具革命性和颠覆性的观念。那种将“上帝”与“自然”等同起来的宏大叙事,初读时或许会带来巨大的认知冲击,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惊人一致性与和谐感。编辑似乎非常清楚,对于一个初次接触斯宾诺莎的读者来说,何处是难点,何处是精髓。这种结构上的巧妙安排,使得原本难度极高的文本,在顺序阅读中,其内部的逻辑关联得以自然凸显,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读者能够平稳地进入那个纯粹的理性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近乎冥想般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追求情节跌宕或感官刺激的作品,它要求的是心无旁骛的内省。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会在某一个段落前停下来,闭上眼睛,试着在脑海中重构他所描绘的那个由实体、属性和样式构成的宇宙模型。这种反复的“心智演练”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哲学思辨的价值,不在于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而在于思考本身如何重塑了我们的内在心智结构。读完一章,合上书本,世界似乎变得更清晰、更少了一层不必要的感性迷雾。这是一种缓慢的、内在的转变,它不喧哗,不张扬,却以一种近乎永恒的、坚实的力量,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方式。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沉默而智慧的导师,在安静中给予最深刻的启示。

评分

真的挺好的哦

评分

5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要理解何以我们关于我们的幸福和安宁所论是真实的,是不需要任何别的根据的,只需要这一条原则,即:我们总是追求有利于我们自身的东西,一切东西原是自然如此。因此,体验到在追求感官快乐、肉欲和一切世俗的东西时我们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我们的灾难,我们愿意接受悟性作为我们的最高主宰;但是悟性的主宰并不足以使事物改观,如果不是我们首先达到对于上帝的认识和爱恋的话,因此最切要的事莫过于追求上帝;而经过以上的讨论、辨析既已认识到上帝是一切利益中的最好的利益,我们势必要停留在这里并且在这里求得安息。因为我们上面看到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给我们以任何福祉;而我们的真正的自由也就正在于我们被缚在、并且永远被缚在这些对于上帝爱恋的可喜锁链上。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要有耐心

评分

其实,他只是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敢做一些不普通的事而已。

评分

1.一个东西愈是具有更多的本质,就愈是具有更多的能动性,更少的被动性。因为可以肯定,作用者是以其所有而作用的,被动者是以其所无而被动的。

评分

由第二和第三个命题,我们得出第四个命题。

评分

斯宾诺莎 (1632~1677),荷兰哲学家。提出以实体、属性与样式为中心的自因论唯物主义世界观。强调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只有通过理性的直觉和推理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是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理智改进论》等。《斯宾诺莎书文集(第1卷):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知性改进论》主要内容包括:论上帝存在、上帝是什么、悟性、爱恋、理性与贪欲之间的对话、依拉斯谟和戴奥费洛之间的对话、论上帝是万物之因、论上帝的必然的作用、论上帝的天命、论上帝的命定、论不属于上帝的属性、论产生的自然、论被产生的自然、论什么是善、恶等。

评分

就快绝版了,一定要收藏啊

评分

第十***和爽快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