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文明作为重新思考西方古希腊传统的中介,作者要向西方人展示,与“正面”针锋相对的“迂回”——这另一种意义策略得以建立的逻辑及其特殊的有效性。一个西方学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发现了一种并不意在本质普遍性的“记号”的话语,中国文化的暗含意义的丰富与智慧的价值由此而生,距离如何成为有效的源泉?或换言之,迂回凭什么得以提供进入?
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cois Julien,又译于连、余莲;1951-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汉学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任法国中国研究会会长、巴黎第七大学东亚系系主任、国际哲学院院长。2010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奖得主。法国大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世界研究学院“相异性教席”教授。
主要著作有《鲁迅,写作与革命》《过程与创造》《迂回与进入》《道德奠基》《圣人无意》《经由中国——从外部反思欧洲》《平淡颂》《时间论》《大象无形》《从“存在”到“生活”:中欧思想关键词》《美,这奇特的理念》《论普世》等。
译者简介:杜小真(1946- ),祖籍福建霞浦。早年为外语学校法语教师,1978年开始从事法国哲学教学和研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自由与存在的重负》《遥远的目光》《勒维纳斯》《远去与归来》等。主要译著有《西西弗神话》《声音与现象》《自我的*越性》《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想象》《迂回与进入》《宗教》《论爱》等,并发表相关译文多篇。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成熟的知识分子气质。那种带着些许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立刻感受到它内容的厚重。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简约又不失深邃的字体选择,仿佛在用最不张扬的方式,向读者宣告其内在思想的磅礴。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准备的仪式,准备好迎接一场思想的漫步。装帧的用心程度,远超出了普通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书中的内容也充满了无尽的期待,因为它似乎在用“外在美”来预示“内在的丰盈”。翻阅时那种指尖与书页的摩擦感,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温暖体验,这本身就是一种对阅读行为的尊重和致敬。
评分这部译作的翻译质量,坦白说,是超乎我预期的上乘之作。通常面对复杂的哲学或文化理论文本,翻译往往会成为最大的障碍,晦涩的句子结构和生僻的专业术语常常让读者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译者显然在“信、达、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他不仅精准地传达了原文的语义逻辑,更重要的是,成功地再现了原作那种特有的节奏感和内在的语气。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那种需要反复咀嚼才能理解的“翻译腔”,流畅自然,仿佛原作者本身就是用中文在进行思考。这种高质量的“转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只属于象牙塔内的深奥探讨,得以更广阔地触及到普通读者,功德无量。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和议题设置,精准地踩在了当前思潮的脉搏上,展现出编辑团队敏锐的文化嗅觉。它所探讨的那些关于身份、记忆、权力与空间重构的话题,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焦虑所在。我特别欣赏它敢于直面那些尚无定论、充满争议的领域,而不是沉湎于已被充分消化的旧理论。它提供给读者的,不是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一套更精密的“提问工具箱”。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的新闻事件、身边的人际互动,甚至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都多了一层可以透视的深度滤镜。它真正做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认知上的升级和拓宽,是近些年来难得的、真正能激发思考的文本。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感到有些许遗憾,那可能就是这本书的篇幅设置略显零散。虽然每一篇文章的主题都紧扣核心,但在整体阅读的连贯性上,确实不如一本结构严谨的专著那样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它更像是一系列精美的散落在星空中的宝石,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但要将它们串联成一条清晰的叙事主线,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个人努力去构建桥梁。这种单元式的结构,固然适合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但对于渴望获得一个完整、系统化理论体系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觉在某些论述的衔接处稍有跳跃感。或许,这正是其作为“思想文化译丛”选目的特点所在,侧重于展示多元的、并行的思想切片,而非单一路径的深入挖掘。
评分阅读这本新近出版的文学评论集,给我的触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解读视角,更像是一次对现有思想框架的温柔颠覆。作者的笔触犀利而又不失细腻,他总能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文本现象中,挖掘出潜藏的文化肌理和时代症结。我发现自己不止一次停下来,默默地在脑海中与作者进行了一场无声的辩论,这种智力上的交锋让人感到无比的畅快淋漓。尤其是一些关于后结构主义思潮在当代语境下如何被挪用和误读的章节,观点之新颖,论证之严密,让人拍案叫绝。它迫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我曾以为已经了如指掌的概念,每一次深思熟虑后,都会有新的理解如同闪电般划过心头,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智力活动。
评分法国思想家系列之前已经出过,现在重版,增加了几种。但封面设计如此吸引人,还是逐本逐本购齐。
评分好
评分把中国文明作为重新思考西方古希腊传统的中介,作者要向西方人展示,与“正面”针锋相对的“迂回”——这另一种意义策略得以建立的逻辑及其特殊的有效性。
评分之前翻译过这个书的一个片段,想看看全书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比较喜欢,先收了。
评分之前翻译过这个书的一个片段,想看看全书
评分哲学不是一个词,它不置身于说出或写出的范畴内,就像逻辑学家不置身于陈述中,诗人不置身于诗句中,音乐家不置身于音乐中那样。它要的是把事物本身,把事物沉默的本质引向表达。——超赞的一本书,虽然翻译不理想。
评分中国人关心的是顺应隐喻的价值,而不是象征的表达
评分挺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