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泡利遇上荣格:心灵、物质和共时性

当泡利遇上荣格:心灵、物质和共时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戴维·林道夫 著
图书标签:
  • 荣格
  • 心理学
  • 量子物理
  • 泡利
  • 共时性
  • 心灵物质关系
  • 科学哲学
  • 心理物理学
  • 集体无意识
  • 同步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7820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527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的开创性工作,导致美国开发出毁灭了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泡利对这一结果感到绝望,因此找到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寻求帮助。他们之间长期的书信联系,提供了一个成熟的科学家感人而独特的内心旅程的记录。他们的书信也对自那以来的科学和心理学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泡利遇上荣格:心灵、物质和共时性》对泡利的观点和梦做出了突破性的、清晰的解释,有力地证实了他认为科学和精神性是不可分割的这一信念。泡利和荣格远远领先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二人深知,科学和精神性的结合,对于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同时探索了原子和无意识的深处,对于理解这两个伟大的思想家如何研究“心理-物理问题”——让科学负担起道义上的责任——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戴维·林道夫(David Lindorff,Ph.D.),博士,工程师,荣格心理学分析师。他年轻时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负责操作机载雷达。林道夫在接下来的25年中,在康涅狄格大学教电气工程。
  林道夫成为名誉教授后,加入了瑞士苏黎世的荣格研究所。自1982年以来,他曾作为荣格心理学分析师进行私人执业,是新英格兰荣格分析师协会和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的成员。林道夫有关泡利对于精神、物质,和共时性的观点的多篇文章,发表在《分析心理学》杂志上。他目前住在康涅狄格州的斯托斯。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 物理学的良心:暴雨欲来

第2章 一千个梦: 精神的觉醒
泡利的梦境和视觉印象
聚会之宅
世界时钟

第3章 时间的双重性:战争的前奏
荣格和泡利的通信
避难所

第4章 三位一体:战争岁月(1940~1946)
科学的黑暗面
精神家园
戴着小丑帽的哲学家
三个太阳

第5章 炼金术士:救赎之路
寻找整体性
宗教裁判所
荣格学院的创始成员
倾诉

第6章 心理、物质和共时性:大同世界
圣甲虫案例
最初的梦想:时间的质量
两个世界图景
扩大原型

第7章 上帝的黑暗面 《基督教時代》和《答约伯》
《基督教時代》
《答约伯》
当泡利遇到荣格的《答约伯》
心理 - 物理问题

第8章 四个环:整体性的原型
荣格给泡利的回信
可建立还是不可建立
泡利对荣格的回应
本质的统一
三个环
心理防御

第9章 精神与物质:探索存在的秘密的两种方式
给荣格的信
荣格给泡利的回信
泡利给荣格的回信

第10章 对立双方的教训:与无意识的对话
钢琴课
给陌生人的演讲

第11章 两颗六角星及对角线舞蹈:寻找合适的密钥
给弗朗茨的第一封信(1953年11月6日)
给弗朗茨的第二封信

第12章 统一性的救赎经验:本质的统一
科学与西方世界的图景
“自然科学和认识论视角下的无意识”

第13章 统一性的各个方面:一种新宗教
第一个梦:1954年7月15日
第二个梦:1954年7月20日
第三个梦:1954年8月18日
第四个梦:1954年8月28日
第五个梦:1954年9月2日
第六个梦:1954年9月6日
第七个梦:1954年9月30日
第八个梦:1954年10月30日
第九个梦:1955年4月12日
第十个梦:1955年5月20日
第十一个梦:1955年8月12日
第十二个梦:1955年10月24日
第十三个梦:1955年12月26日

第14章 反射制造者 思考的第三者
附录A
泡利和量子物理学
附录B
泡利的梦及其他无意识表现清单
NOTES

前言/序言


当泡利遇上荣格:心灵、物质与共时性 一本探索量子物理与原型心理学交汇处的著作 在人类探索自身与宇宙的宏伟旅程中,科学与哲学、物质与心灵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引人深思。本书《当泡利遇上荣格:心灵、物质与共时性》便是一次大胆而深刻的尝试,将两位伟大的思想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与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Carl Jung)——的思想火花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试图揭示隐藏在物质世界表象之下的深刻联系,以及心灵活动的独特模式。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传记或理论梳理。它以一种充满洞察力的方式,将泡利在量子力学领域的革命性发现,尤其是他对“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贡献,与荣格对人类潜意识、原型意象以及“共时性”概念的独到见解相结合。作者深入挖掘了这两位跨越学科壁垒的先驱之间一段鲜为人知的、却又意义非凡的合作与思想交流。通过研究他们之间的通信、学术著作以及共同参与的讨论,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来理解微观粒子世界的奇特规律如何可能在心灵层面找到共鸣,以及心灵中的某些非理性、无因果的连接(即共时性)是否也遵循着某种宇宙层面的普遍法则。 量子世界的奥秘与心灵的深渊 泡利的职业生涯,是现代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璀璨篇章。他提出的“泡利不相容原理”不仅是理解原子结构、化学键形成以及整个物质世界运行机制的关键,更是揭示了粒子之间存在的某种内在的“排斥”逻辑,以及量子态的不可预测性。他对于量子测量问题、波粒二象性等核心概念的深入思考,不断挑战着当时物理学界的经典范式,将人类的认知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边界。泡利对物理学理论的严谨追求,以及他对物理实在本质的深刻哲学思考,都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与此同时,荣格则将目光投向了人类心灵的深邃领域。他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对神话、宗教、艺术等人类文化遗产的研究,发现了潜意识中普遍存在的、超越个体经验的原型意象。这些原型,如同心灵的蓝图,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概念,更是将人类的心灵连接到一个共享的、更广阔的领域。而他最为人称道的“共时性”(Synchronicity)理论,则试图解释那些看似偶然却意义非凡的巧合。这些巧合并非基于因果律,而是表现出一种“有意义的巧合”,暗示着心灵与物质世界之间可能存在一种超越时空和逻辑的联系。 泡利与荣格: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它并非将泡利的物理学理论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视为两条平行的轨道,而是试图描绘它们之间曾经发生的、深刻的碰撞与融合。作者详细梳理了泡利与荣格在20世纪中期的一系列互动,尤其是在他们都对“整体性”(Wholeness)和“统一性”(Unity)的观念产生浓厚兴趣的背景下。 泡利在晚年,越来越对科学的局限性以及人类认识的整体性产生怀疑。他开始关注东方哲学、炼金术,并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被荣格的理论所吸引。他认为,科学的物质主义解释虽然强大,却无法完全涵盖人类经验的全部维度,特别是那些与意义、直觉、创造力相关的领域。他发现,荣格提出的“共时性”概念,似乎能够提供一种解释,来理解某些在物理学中难以用因果律来解释的现象,甚至能为他自己在物理学研究中获得的某些直觉性“灵感”提供一种可能的心理学上的“原型”依据。 荣格同样对物理学的最新进展充满了好奇。他认为,泡利在量子力学领域所揭示的非经典、非确定性的世界,与他所观察到的心灵运作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觉得,量子世界的“不可测量性”、“观察者效应”,以及粒子之间看似“幽灵般的”纠缠,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出人类潜意识的运作模式,以及心灵如何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共时性,作为一种超越因果的连接,可能正是这种心灵与物质深层统一性的体现。 本书将详细剖析他们之间关于“物理实在”、“心灵与物质的关系”、“意识的角色”等问题的讨论。作者将从他们各自的著作和信件中引述原文,并进行细致的解读,揭示他们是如何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却殊途同归地探索着人类存在的核心奥秘。读者将看到,泡利如何用物理学的语言去理解荣格的心理学概念,以及荣格如何从物理学的突破中获得启发,来深化他对心灵世界的理解。 共时性:连接心灵与物质的桥梁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便是对“共时性”的深入探讨。作者将不再将共时性仅仅视为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而是尝试将其置于泡利与荣格的思想框架之下,去理解其潜在的宇宙学意义。 原型与共时性: 荣格认为,原型意象在集体无意识中以一种固有的模式存在,当这些原型被激活时,可能会在外部世界引发相应的、具有意义的巧合。例如,当一个人心中强烈地想着某件具体的事物,而恰好在现实中与此相关的事件发生,这可能便是原型的显现。本书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原型激活如何与共时性事件的发生产生联系。 量子纠缠与共时性: 泡利对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的思考,即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一种奇特的关联,无论它们相距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立即影响到另一个粒子,这与共时性在“非局域性”和“瞬间连接”上的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本书将探讨,泡利本人是否曾从量子纠缠的现象中获得对共时性的灵感,以及这种物理学上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是否暗示着某种更深层的、连接心灵与物质的普遍原理。 超越因果的实在: 泡利与荣格都认识到,仅仅依靠线性的、因果的逻辑,无法完全解释宇宙的全部现实,也无法理解人类经验的丰富性。本书将通过对他们思想的梳理,来阐述共时性如何挑战了我们传统的因果观,以及它如何提示我们,宇宙可能存在一种更深层的、基于意义而非因果的连接网络。这种视角,将有助于读者重新审视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以及心灵活动在其中扮演的独特角色。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当泡利遇上荣格:心灵、物质与共时性》不仅仅是一本献给科学家和心理学爱好者的读物。它更是一本面向所有对人类存在、意识本质以及宇宙奥秘感到好奇的读者的探索之旅。 跨学科的融合: 本书以其独特的跨学科视野,打破了传统学科的壁垒,为理解人类知识体系的整体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证明了,不同领域的深刻洞见,可以在相互碰撞中激发出全新的思想火花。 对现代科学的反思: 在一个高度物质主义和技术至上的时代,本书提醒我们,科学并非唯一的真理探寻之道。它鼓励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科学尚未完全解释的领域,特别是关于意识、意义和直觉的维度。 对个体经验的启示: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和理解自身的方式。它鼓励我们关注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巧合”,并从中发现隐藏的意义,去理解我们内心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神秘联系。 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泡利与荣格的合作,预示着未来科学与人文可能实现的更深层次的融合。本书所展示的,或许正是未来人类探索自身与宇宙奥秘时,所需要汲取的重要思想资源。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智识冒险,从微观粒子的神秘舞蹈,到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型回响,再到那些难以言喻却又意义非凡的“共时性”时刻。它邀请我们一同思考:在由粒子和力构成的物质世界之外,是否存在着一个由意义和原型所连接的、更为广阔的心灵宇宙?而我们,又将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理解我们作为观察者,在塑造现实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对泡利与荣格思想的深刻剖析,本书旨在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往更深层理解的门,让我们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去拥抱心灵的奥秘,去感受物质的奇妙,并去探索那连接两者的、超越时空的“共时性”之谜。这不仅是一次对两位伟大思想家及其理论的解读,更是一次对我们自身存在、以及我们与宇宙关系的一次深刻的再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最深的感受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往往受到我们所处时代科学范式和哲学思潮的局限。保利作为量子物理学的先驱,他的理论不仅颠覆了经典的物理学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物质本质的认识。那些关于波粒二象性、量子叠加态的描述,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既迷人又令人费解的图景。而荣格,则以他独特的洞察力,深入探索了人类心灵的结构和运作模式,特别是他关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共通的情感、思维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书名中“当泡利遇上荣格”这个组合,本身就充满了引人遐想的空间。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调和量子力学那种基于客观观测和数学模型的严谨性,与荣格心理学那种强调主观体验和象征意义的探究。是否会有一种新的框架,能够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与心灵世界的内在体验融为一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看到,在看似独立运作的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背后,或许存在着一个更为宏大、更为统一的底层结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引人入胜,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交织缠绕的抽象图形,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宇宙深层奥秘的探索。我拿到它的时候,就被这种神秘感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究竟会如何将两位如此不同寻常的思想家——量子力学的先驱保利,以及分析心理学的奠基人荣格——联系在一起。我一直对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这种交叉触及到我们对现实本质的理解时,更是让我着迷。保利那些关于量子纠缠、不确定性原理的革命性思想,本身就充满了哲学上的思辨空间,而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原型以及“共时性”的理论,更是直指人类心灵深处的共鸣和宇宙的内在联系。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找到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的契合点的。是基于某种共同的哲学基石?还是对人类意识和宇宙规律的某种直觉上的认同?我期待着作者能够以一种既严谨又不失启发性的方式,带领我一同穿梭于物理世界的奇妙景象与心灵世界的幽深之处,去探寻那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更深层的统一性。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智识上的探险,我已准备好迎接这场思想的碰撞。

评分

我一直觉得,科学和哲学,就像是探寻世界真相的两种不同路径,而有时,最深刻的洞见,往往发生在它们交汇的地方。保利的量子理论,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革命之一,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物质的本质,认识到微观世界的奇特性和不确定性,这种颠覆性的思维方式,总是让我觉得,它与我们对心灵世界的理解有着某种潜在的呼应。而荣格的“共时性”,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观察,它揭示了事件之间看似随机却又意义非凡的关联,这种关联,似乎在暗示着一个比因果律更为深邃的宇宙 ordering principle。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它将两位不同领域的巨匠并置,这本身就充满了诱惑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保利的物理学洞见,与荣格的心理学和哲学思考连接起来的。是否会有一种新的语言,能够描述物质与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细微之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去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以及我们自身的存在,是如何被更加深刻、更加神秘的规律所塑造的。

评分

每当我思考宇宙的奥秘,以及人类心灵的边界时,总会感到一股强大的好奇心驱使我想要去探寻更深层的答案。保利的名字,总会让我联想到量子力学那些令人着迷的悖论和非直觉的规律,比如量子纠缠,它所展现的超越时空的联系,总是让我惊叹于宇宙的精妙。而荣格,他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则像是一面古老的镜子,照见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共通的情感和模式,特别是“共时性”的概念,更是以一种诗意而神秘的方式,描绘了事件与心灵之间的奇妙同步。这本书的标题,巧妙地将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并列,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构建起保利与荣格思想之间的桥梁,是否会从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中找到共时性的物理学影子,或者,是否会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中,窥见物质世界背后某种更深层次的连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超越传统科学与心理学的界限,去探索物质、心灵与宇宙秩序之间那令人着迷的深层统一性。

评分

我总觉得,我们所见的现实世界,不过是冰山一角,在这之下,隐藏着更为广阔、更为难以捉摸的层面。保利在量子力学领域划时代的发现,将我们对物质的认知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微观境界,在那里,粒子不再是简单的点,而是充满了概率和不确定性的存在,这种“非决定论”的特质,总是让我联想到人类心灵的自由意志和不可预测性。而荣格提出的“共时性”概念,更是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揭示了事件之间看似偶然却又充满意义的同步发生,这让我不禁思考,是否存在某种看不见的“场”,连接着外部世界的事件与我们内在的心灵状态。这本书的标题,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连接”的探求。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阐述保利的物理学理论如何为理解荣格的共时性提供新的视角,反之亦然。也许,在最微小的量子层面,就潜藏着我们集体无意识的印记,又或许,我们心灵深处的某些呼唤,能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外部世界产生共鸣。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对“万物皆有灵”这一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是对物质与心灵不再泾渭分明的界限的有力挑战。

评分

好书,终于赶上打折了

评分

好书,终于赶上打折了

评分

书还不错,快递也很好

评分

很好的著作

评分

书的纸张不错 还没有读过

评分

印刷清楚,包装结实,还没有来得及拜读,应该挺不错的

评分

很好的著作

评分

书还不错,快递也很好

评分

书还不错,快递也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