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爱不释手的重口味心理学

让你爱不释手的重口味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小军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 思维模式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 深度阅读
  • 自我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735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453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你身边是否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
  你是否总有一种不受意识控制的冲动?
  总有些行为让你感觉莫名其妙?

内容简介

  你的身边是否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
  是不是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
  你的大脑是否经常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
  你身边是否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你听说过有的男性有着“害羞的膀胱”吗?他们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本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目录

第一章 多面人生——精神分裂者的世界......001
现在我和我都过得很好......003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008
精神分裂症与多重人格障碍......014
《黑天鹅》——不疯魔不成活......020
《91公分之外》——亨利的错位人生......026
精神分裂症的自我治疗与调整......032
第二章 各种人格障碍——被扭曲的人格......039
表演型人格障碍——请你关注我......041
妄想型人格障碍——人贵有自知之明......046
边缘型人格障碍——悬崖边游走的孤寂灵魂......052
强迫型人格障碍——一颗苛求完美的心......059
回避型人格障碍——别找我,我不行的......064
攻击型人格障碍——以敌视的目光审视世界......070
第三章 恋爱心理——爱情不只是男才女貌......077
多巴胺作怪——没感觉怎么谈恋爱......079
为什么初恋最难以令人忘怀......085
贝勃定律——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091
禁果效应——棒打鸳鸯,适得其反......096
吊桥效应——爱情中的错觉......101
第四章 心理流行感冒——反常的群体心理......107
总被人欺负是不是因为我太善良了......109
旁观者效应——反正有别人呢......115
网络游戏成瘾——反正比女朋友有意思......124
依赖症的自我治疗......130
第五章 庄生晓梦迷蝴蝶——走进梦中的奇妙世界......135
夜之华章——梦里不知身是客......137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42
《爱丽丝梦游仙境》——少女梦中的华丽冒险......148
即视现象——梦中的事情在现实中发生了......152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157
第六章 水面下的冰山——潜意识与自控能力......163
塞利格曼的狗——习得性无助......165
催眠与潜意识的密切关系......172
罗森塔尔效应——暗示的力量......178
意念自杀——意念真的能够导致人自杀吗......183
如何利用潜意识——自我暗示......188
第七章 于虚空中行走——可操纵的人性......193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人质情结......195
斯坦福监狱实验——路西法效应......201
罗恩·琼斯的纳粹试验......207
没有感觉是什么感觉——感觉剥夺实验......214
第八章 被偶像剧用滥的情节——失忆......219
揭开记忆的神秘面纱......221
记忆也会说谎——洛夫斯特的虚假记忆实验......226
瞬时记忆法——搭建记忆宫殿......232
忘却也是一种幸福......238

精彩书摘

  如果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还有极个别的人拥有不止一个灵魂。那么,精神分裂症是一个肉体一个灵魂的话,多重人格障碍就是一个肉体多个灵魂。临床研究表明: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平均能够拥有13~15个不同的灵魂,也就是说,这些灵魂全部寄居在同一个躯体内,它们使用同一个躯体进行活动,并且每个灵魂都是独立的。
  日本曾经开发出一款养成游戏,名叫桌宠,倍受动漫迷们喜爱。这款游戏支持在同一个桌宠本体程序SSP上同时安装多个“伪春菜”,伪春菜即人格,换言之也就是动漫角色的灵魂。不同的“伪春菜”是完全不同的动漫角色,在这些角色中有衣着华丽的御姐,有王霸之气全开的汉子,有蠢萌的吃货正太,也有温柔体贴的萝莉软妹子。不同的角色性格,属性和技能也各不相同。
  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就像一个SSP程序,身上安装了多个灵魂,这些灵魂可以来回切换,轮流使用同一个躯体。有些患者在进行人格切换后会拥有他原先不具备的技能。比如,有个患者本来一只眼睛是看不见的,可当他切换到另外一个人格的时候,他的双眼视力却是正常的,视物也极准;还有患者本来不会说其他语言,一旦切换了人格之后,对于自己原本根本不知道的并根本没有学习过的语言却能够灵活地运用。
  在周星驰拍摄的电影《大话西游》中,朱茵所扮演的女主角紫霞仙子就出现过两个灵魂使用同一个躯体的状态,本是灯芯化身的她和师姐青霞共用一个躯体。她的身体内藏着青霞的灵魂,两个灵魂切换的速度非常快,往往在至尊宝没有任何防备的时候就发生了灵魂切换的情况,经常让至尊宝措手不及。至尊宝应对两个迥然不同的灵魂时往往手忙脚乱。
  多重人格障碍中还有核心人格与非核心人格的说法,如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师妹紫霞是核心人格,师姐青霞则为非核心人格。
  其实,每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都有一个核心人格,当核心人格产生极端的无助、抑郁、消极时,核心人格就会沉睡,切换成非核心人格,做一些核心人格平时不敢做的事情。一个饱受父母家暴折磨的小女孩患上了多重人格障碍,在被家暴之后失去了意识,等她醒过来的时候,她看到了躺在血泊中的父母。屋子里没有其他人,杀人的凶器还在她的手上握着,然而,她对自己杀害父母的过程却没有任何记忆。
  在核心人格无法保证自己安全的时候,强势的非核心人格就会蠢蠢欲动。小女孩在惊恐万分的状态下极度渴望被救赎,但是没有人可以帮助她,她只能自寻出路。这时,她体内的非核心人格就会趁机站出来,并做出了剧烈反抗,进而杀死自己的父母,这一举动也是非核心人格的一种自我保护。
  多重人格障碍的人格未必像电影《大话西游》中的紫霞和青霞一样闹得不死不休,事实上,不同的人格也是能够和平共处的。
  著名的英国女艺术家Kim Noble是一名非常罕见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她在14岁时就被医生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20年后,英国的医生才纠正了这个错误诊断,将其确诊为多重人格障碍。
  在这20年中,Kim Noble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极端痛苦的她在2005年听从一位艺术治疗师的建议,开始用画画来缓解自己的痛苦。幸运的是,Kim Noble体内的十二个人格在绘画方面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但不同的人格画出的作品风格全然不同,有的人格喜欢抽象派;有的人格喜欢印象派;有的人格画风明朗清丽;有的人格画风阴郁低落。
  Kim Noble还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同一个人但风格迥异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兴趣,Kim Noble很快便声名远播。通过绘画的方式,Kim Noble将身上不同的人格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最终获得了成功。
  Kim Noble的事例也说明了即便患有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依旧能够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并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能够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同样也能够继续工作和维持正常的生活。
  精神分裂症与多重人格障碍也有相同点,两者都会出现幻听的症状,不过,差别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听到的声音来自外部,是别人或是其他力量发出来的,而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所听到的声音却是来自身体内部,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能正确地将幻觉和现实世界区分开来,而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则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幻觉,什么是现实,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力量对幻觉进行压制。
  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患病的原因大多由于年幼时期遭受了极端痛苦的虐待,导致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最终出现了其他的人格。
  ……

《潜行于意识暗流:解密人类内心深处的幽灵》 简介: 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潜藏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那里涌动着我们难以言说的欲望、压抑已久的恐惧、驱动行为的隐秘动机,以及塑造我们认知与情感的深层结构。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心理学入门读物,它是一次深入意识暗流的探险,旨在揭示那些潜藏在人类行为背后的、不为人知的幽灵。我们将一同潜入人类心理的未知领域,剥开层层迷雾,去理解那些看似怪异、难以解释,甚至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 我们的探索将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出发。什么是驱动我们繁衍、竞争、合作的原始力量?在现代社会,这些古老的力量是如何变形,又如何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情感?我们将剖析“幸存者偏差”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它如何让我们对风险产生错误的判断。从人性的黑暗面出发,我们将审视那些驱动个体乃至群体走向极端行为的心理机制。例如,当个体的道德界限崩塌,当群体被狂热情绪裹挟,会发生什么?我们将借由历史事件与现实案例,深入剖析“群体极化”、“服从权威”以及“去个性化”等概念,理解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如何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参与到令人发指的行为之中。 本书将大胆触及人类心理中那些常常被忽视,甚至被刻意回避的领域。我们将探讨“黑暗三要素”——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质——在普通人身上的显现,以及它们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职场人际、亲密关系,甚至是社会权力结构。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惹人讨厌”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成功与否有着出乎意料的联系。我们将分析“认知失调”的强大力量,它如何驱使我们在面对矛盾信息时,扭曲事实以维护自我认知的稳定。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一些人即便面对确凿的证据,依然固执己见。 此外,我们还将探索“依恋模式”对成年人情感关系的影响。童年时期的依恋经历,如何塑造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信任度和沟通方式?我们将深入分析“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如何制造关系中的种种难题,以及如何尝试建立更健康、更稳定的情感连接。书中还会涉猎“动机的层次性”,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理解是什么在不同阶段驱使我们前进,以及当这些需求受到阻碍时,会引发怎样的心理困境。 本书并非为了宣扬消极或病态心理,而是为了提供一种更深刻、更具穿透力的视角,去理解人性的复杂与多维。我们将分析“煤气灯效应”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个体的现实感,以及如何识别和防御这种心理操纵。我们会探讨“习得性无助”的普遍性,以及它如何让个体在逆境中丧失反抗的勇气,甚至将失败内化为宿命。 我们将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审视某些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如“性选择”、“慷慨行为”背后的生存优势。理解这些行为的生物学根源,或许能让我们对人性中的某些“本能”产生新的认识。同时,本书也将触及“非理性信念”的顽固性,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幸福的绊脚石,又如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进行调整。 我们会探讨“社会认同理论”,理解我们为何会不自觉地偏爱“我们”而排斥“他们”,以及这种群体归属感如何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本书还将深入分析“锚定效应”和“损失厌恶”等认知偏差,它们如何左右我们的经济决策、消费习惯,甚至是对风险的态度。我们甚至会审视“完美主义”的双刃剑效应,理解其驱动力与潜在的破坏力。 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更深的洞察。你将学会识别那些隐藏在日常对话中的心理暗示,理解那些让你感到困惑的行为背后的驱动力,甚至能够更有效地管理人际关系,规避潜在的心理陷阱。我们将剖析“诱饵效应”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以及“沉默的证据”如何误导我们的判断。 我们还将探讨“从众心理”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它如何让我们在群体中丧失独立判断。从“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到“偏见”的心理根源,我们将揭示这些社会心理学现象对个体认知和社会互动的深刻影响。本书还会涉及“动机冲突”,理解当我们内心存在相互矛盾的愿望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张力。 在理解人性弱点的同时,我们也将关注人性的韧性与成长。我们将探讨“认知重评”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来化解负面情绪。我们将审视“自我效能感”的关键作用,以及它如何激励个体克服挑战、实现目标。本书还将涉猎“延迟满足”的价值,以及它如何与长远的成功和幸福挂钩。 我们将从“归因错误”的角度,理解我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解释可能存在的偏差。书中还将分析“确认偏误”的普遍性,它如何让我们更容易接受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相反的证据。我们将审视“情绪智力”的重要性,理解它在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以一种更开放、更理性、更深刻的态度去审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我们并非要你成为一个洞察人心的“算命先生”,而是希望你能借由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并在复杂的世界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应对能力。每一次对内在世界的探索,都是一次对自我边界的拓展,一次对生活真相的接近。这本书,就是你踏入这个充满未知却又无比迷人的心理迷宫的指南。它将带你潜入意识的深处,在那里,幽灵与智慧共舞,欲望与理智博弈,而你,将成为这场探索中最深刻的见证者。 关键词: 潜意识、人性、心理机制、行为模式、动机、情感、认知偏差、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自我认知、心理防御、内在世界、深层心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了,黑白灰的冷峻色调,搭配一个抽象却又带着某种蛊惑人心的符号,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独特气质。我拿到书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充满好奇和一丝丝不安的。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不那么“光彩”的部分很感兴趣,总觉得那些才是最真实、最触及灵魂的。这本书的名字《让你爱不释手的重口味心理学》恰好戳中了我的痒点,它承诺的“重口味”是一种挑战,一种对禁忌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带领我潜入那些寻常心理学书籍不曾触及的幽暗角落,去揭示人类那些潜藏的、甚至有些令人不适的本能欲望和行为动机。我希望它能用一种不加掩饰、不带评判的方式,展现那些构成我们复杂内心的真实图景,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多面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看到自己身上那些不愿承认的影子。这种探索,与其说是为了解开别人的谜团,不如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它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类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喻的冲动和欲望,然后用一种近乎解剖刀般精准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成瘾心理”时所采用的视角,它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成瘾,更延展到了社交媒体、游戏、甚至权力等更广泛的领域。书中对于“多巴胺循环”和“奖励机制”的解读,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很多看似不经意的行为,都受到这种隐秘的驱动。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那些不自觉的行为模式,那些让我“爱不释手”的东西,是否也同样在无形中塑造着我的行为,甚至操控着我的情绪?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它让我不再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理解,而是试图去探究行为的底层逻辑。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标题《让你爱不释手的重口味心理学》确实很准确地概括了它带来的阅读体验。它挑战了我过去对心理学的一些刻板印象,那些理论化的、似乎离生活很遥远的解释,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被书中关于“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的分析所震撼,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展示了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是如何一步步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的。这种现象,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尤为常见,让我不禁开始反思,在接收信息和做出判断时,自己是否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忽略了内心的声音。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警醒,它让我意识到,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嘈杂的世界里。

评分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重口味”这个标签所吸引。我并非追求猎奇,而是深知,人性的很多真相,就隐藏在那些被我们刻意回避或者粉饰的层面之下。书中对于一些极端行为和心理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我特别对其中关于“剥削型人格”和“操纵型关系”的探讨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人定义为“坏人”,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比如童年经历、情感创伤,甚至是某种生存本能的扭曲。这让我意识到,理解这些“黑暗”并非是为了同情或原谅,而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和防御。这种认知,对于保护自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不受伤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加具象化的警示,让我能更清晰地分辨出潜在的危险信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直击人心的叙事方式。作者并没有选择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将那些晦涩的心理学概念变得生动而震撼。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黑暗三联征”(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的分析所吸引,它剥离了这些特质的标签化,深入探讨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微妙迹象,以及其背后复杂的心理动因。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不自觉地审视身边的人,或者反思自己的某些行为模式。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正常”与“不正常”,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而那些“阴暗面”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人性中复杂构成的一部分,理解它们,或许能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具洞察力,也能在自我认知上更坦诚。它不像那些励志鸡汤,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残酷的视角,这恰恰是我所渴望的。

评分

不错哦,物美价廉的好东东,喜欢!还会光顾!

评分

不错哦,物美价廉的好东东,喜欢!还会光顾!

评分

不错哦,物美价廉的好东东,喜欢!还会光顾!

评分

不错哦,物美价廉的好东东,喜欢!还会光顾!

评分

不错哦,物美价廉的好东东,喜欢!还会光顾!

评分

不错哦,物美价廉的好东东,喜欢!还会光顾!

评分

不错哦,物美价廉的好东东,喜欢!还会光顾!

评分

不错哦,物美价廉的好东东,喜欢!还会光顾!

评分

不错哦,物美价廉的好东东,喜欢!还会光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